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污染土壤菌根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翊 魏薇 吴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7-218,共2页
植物根际是一个能降解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活跃区。应用菌根修复技术对某污灌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处理。在污染土壤中种植玉米和黄豆 ,通过施加不同的菌剂 ,采取菌剂和菌根强化修复措施 ,在一个生长季节后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降解率... 植物根际是一个能降解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活跃区。应用菌根修复技术对某污灌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处理。在污染土壤中种植玉米和黄豆 ,通过施加不同的菌剂 ,采取菌剂和菌根强化修复措施 ,在一个生长季节后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降解率可达 5 3%~ 78%。本研究为该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业 土壤染料 菌根修复技术 污染物 生物修复 微生物降解技术 植物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秋玲 凌婉婷 +2 位作者 高彦征 李福春 熊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17-2221,共5页
丛枝菌根(AM)是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的互惠共生体,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植物抗性.自然界中已知的AMF有170多种,分布广泛,且可与大多数植物共生.利用AM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正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AM对多环芳烃... 丛枝菌根(AM)是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的互惠共生体,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植物抗性.自然界中已知的AMF有170多种,分布广泛,且可与大多数植物共生.利用AM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正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AM对多环芳烃、酞酸脂、石油和农药等一些典型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AM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机理主要包括:AMF代谢有机污染物;AM分泌酶,降解污染物;AM影响根系分泌作用,并促进根际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AMF宿主植物吸收积累污染物.AM修复研究中,高效AMF的筛选、复合菌种效应、土壤老化、AM作用下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积累等几方面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菌根修复 有机污染物 土壤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芘污染土壤修复及植物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程兆霞 凌婉婷 +1 位作者 高彦征 王经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8-1185,共8页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三叶草(Trifolium subterraneum L.)和辣椒(Capsicum annuum L.)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供试土样中芘初始浓度为0~75.18 mg/kg。结果表明,接种AMF可...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三叶草(Trifolium subterraneum L.)和辣椒(Capsicum annuum L.)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供试土样中芘初始浓度为0~75.18 mg/kg。结果表明,接种AMF可促进供试植物对土壤中芘的吸收,并且显著提高三叶草根的芘含量、根系富集系数、根和茎叶的芘积累量,但对辣椒根和茎叶芘含量、根系富集系数的影响不显著,这主要与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和"菌根依赖度"不同有关。接种AMF土壤中芘的削减率高于普通植物修复,但植物吸收积累对修复的贡献率小于0.2%;因此推测,AM作用下良好的根际环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提高,进而对土壤中芘降解的促进可能是菌根修复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多环芳烃 植物吸收 土壤 菌根修复
下载PDF
发酵牛粪和造纸干粉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菌根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婷 林先贵 +4 位作者 胡君利 张晶 吕家珑 王一明 王俊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49,共6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发酵牛粪和造纸干粉对菌根化紫花苜蓿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0.5%~2.0%发酵牛粪对紫花苜蓿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侵染率无明显影响,但均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植株生物量(p<0...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发酵牛粪和造纸干粉对菌根化紫花苜蓿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0.5%~2.0%发酵牛粪对紫花苜蓿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侵染率无明显影响,但均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植株生物量(p<0.05),其中,添加1.0%和2.0%发酵牛粪处理的土壤PAHs含量较对照略有降低.添加0.05%和0.1%造纸干粉均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AM真菌侵染率和植株生物量(p<0.05),但添加0.2%造纸干粉却对紫花苜蓿的AM真菌侵染率和植株生物量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仅添加0.05%造纸干粉处理的土壤PAH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且3~5环PAHs降解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此外,土壤中PAHs降解率与AM真菌侵染率之间呈线性回归关系(R2=0.247,F=6.217,p<0.05).以上结果表明,添加适量(0.5%~2%)发酵牛粪可通过直接增加养分供应来促进植物生长,但对PAHs降解影响较小;添加微量(0.05%~0.1%)造纸干粉可通过增进AM真菌侵染来促进植株生长,加速PAHs降解,因而可作为刺激性物质应用于菌根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菌根修复 紫花苜蓿 有机废弃物
原文传递
菌根生理机能及其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佟丽华 侯卫国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7期19-22,共4页
伴随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土壤成了直接受害者,土壤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治理污染土壤的方法很多,其中菌根修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利用真菌和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的一种生物修复方法。本文概述了菌根... 伴随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土壤成了直接受害者,土壤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治理污染土壤的方法很多,其中菌根修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利用真菌和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的一种生物修复方法。本文概述了菌根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讨论了菌根增强植物在各种胁迫环境中的耐受性及其机理,并对国内外利用菌根生物技术修复受污染土壤的研究作了介绍,旨在为菌根修复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修复 耐受性 污染土壤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袁正通 范晓丹 +1 位作者 王雪琦 张晋璇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53-261,共9页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强化植物修复效果、原位修复,美化环境等优势,其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领域中具有巨大潜力,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土壤中菌根真菌、根瘤菌、植物内生菌、根际微生物可与植物建立良好的共...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强化植物修复效果、原位修复,美化环境等优势,其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领域中具有巨大潜力,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土壤中菌根真菌、根瘤菌、植物内生菌、根际微生物可与植物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在重金属胁迫下,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或固定率,进而强化植物的修复效果.笔者系统阐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形式种类、作用机制、问题及展望,旨在为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菌根真菌-植物联合修复 根瘤菌-植物联合修复 植物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 根际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秋玲 凌婉婷 +2 位作者 高彦征 卢晓丹 曾跃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05-1710,共6页
摘要: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为宿主植物,研究了丛枝菌根(AM)对土壤中PAHs降解的影响。供试5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为Glomus mosseae、Glomus etunicatum、Glomus versiforme、Glomus constrictum和G... 摘要: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为宿主植物,研究了丛枝菌根(AM)对土壤中PAHs降解的影响。供试5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为Glomus mosseae、Glomus etunicatum、Glomus versiforme、Glomus constrictum和Glomusintraradices。土样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 ̄170.6mg·kg-1和66.06mg·kg-1。结果表明,PAHs污染土壤中,AMF对紫花苜蓿的侵染状况良好。20 ̄60d,供试5种AMF对土壤中菲的修复效率均在91%以上。与有植物无AMF对照相比,接种AMF后土壤中菲和芘的残留浓度明显降低,其中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e、Glomus constrictum对菲和芘降解的促进效果最好。AM作用下,紫花苜蓿吸收积累对菲、芘降解的贡献率小于1.4%;而接种AMF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这应是AM促进土壤中菲、芘降解的一个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丛枝菌根 菌根修复 土壤
下载PDF
AMF和PGPR修复甲胺磷污染土壤的效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丽娟 张金政 +2 位作者 袁玉清 李敏 刘润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9-929,共11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降解有毒有机物,但分解土壤中残留甲胺磷农药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测定AMF和PGPR矿化甲胺磷的效应。试验设甲胺磷0...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降解有毒有机物,但分解土壤中残留甲胺磷农药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测定AMF和PGPR矿化甲胺磷的效应。试验设甲胺磷0、50、100和150μg g-1下,对番茄(Lycospersicon esculentum,品种金冠)接种AMF 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PGPR Bacillus subtilis(Bs)、Bacillus sp.B697(Bsp)、Pseudomonas fluorescens(Pf)、Gm+Bs、Gm+Bsp、Gm+Pf、Ge+Bs、Ge+Bsp、Ge+Pf和不接种对照,共48个处理。结果表明,接种Gm显著增加了根区土壤和根内PGPR定殖数量,而Pf处理显著提高了AMF侵染率,表明Gm与Pf能够相互促进。甲胺磷100μg g-1水平下,Gm+Pf处理的番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Ge+Pf除外),根系干重显著高于对照、PGPR各处理和Ge处理;而根内甲胺磷浓度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茎叶中的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Gm+Bs、Gm+Bsp和Ge+Pf除外)。AMF、PGPR或AMF+PGPR处理均显著降低番茄体内甲胺磷浓度。甲胺磷50~100μg g-1水平下,Gm+Pf显著降低根区土壤中甲胺磷残留量,矿化率达52%~60.6%。AMF和PGPR显著提高了根区土壤中甲胺脱氢酶活性,其中以Gm+Pf组合处理的酶活性最高。表明AMF和PGPR均能促进土壤中残留甲胺磷的降解,Gm+Pf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围促生细菌 甲胺磷 农药 土壤污染 菌根修复
下载PDF
丛枝菌根(AM)真菌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福强 丁明玲 +2 位作者 董爱荣 范晓旭 赵晓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3,共5页
于盆栽高粱(Sorghum,龙杂一号)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用。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浓度为50 mg/kg)污染土壤中,供试AM真菌都能够侵染高粱... 于盆栽高粱(Sorghum,龙杂一号)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用。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浓度为50 mg/kg)污染土壤中,供试AM真菌都能够侵染高粱根系形成菌根,而且GM比GI侵染效果好,最高侵染率可达到90.5%,显著提高了植株的生物量。接种AM真菌后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残留浓度显著低于不接种对照处理,并且接种GM比GI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果显著。接种GM处理的土壤中阿特拉津最高降解率达到了91.6%,其中菌根效应占22.6%。接种AM真菌的宿主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于不接种处理,且GM优于GI处理,说明AM真菌能促进根际微生物的繁殖。此外,接种AM真菌后能显著增加土壤中脲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认为GM是一株比较理想的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AM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菌根修复 阿特拉津 降解
下载PDF
放射性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范婷 张晓文 +2 位作者 吕俊文 唐东山 陈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68,共4页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主要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而人为来源主要包括核试验、核武器制造、核能生产、核事故、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应用和矿物的开采冶炼等。综述了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菌根修复、微生物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主要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而人为来源主要包括核试验、核武器制造、核能生产、核事故、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应用和矿物的开采冶炼等。综述了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菌根修复、微生物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侧重探讨了这3种修复技术的协同作用,并对其研究的发展方向及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修复 放射性核素 来源 植物修复 菌根修复 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几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菲污染土壤中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振亚 阙弘 +3 位作者 朱雪竹 周紫艳 陈爽 凌婉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38-1343,共6页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选用密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culata,A.s)、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选用密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culata,A.s)、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G.c),宿主植物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菲污染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以下简称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供试时间(30~90 d)内,5种AMF均能对宿主植物根良好侵染,与紫花苜蓿建立共生关系,促进菲污染土壤中植物茎叶部和根部的生长;紫花苜蓿对5种AMF的菌根依赖性为108%~249%;接种AMF提高了土壤中GRSP的含量。90 d后接种G.i、G.e、G.m、G.c和A.s处理的土壤中总球囊霉素(T-GRSP)和易提取球囊霉素(EE-GRSP)含量分别达2.90~4.61、0.87~1.33 mg·g^-1,比不接种对照组(CK)分别高26.1%~100.0%和10.1%~68.4%;随着培养时间(30~90 d)延长,接种G.i的处理土壤中T-GRSP和EE-GRSP含量显著增大。接种同一AMF菌种(G.i)处理的土壤中T-GRSP和EE-GRSP含量与菲残留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球囊霉素 多环芳烃 菌根修复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27期152-152,共1页
土壤石油污染是石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之一,也是石油生产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文章概括了土壤石油污染的现状及危害,并重点探讨了近年来发展的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菌根修复。最后,文章还展望了石油类污... 土壤石油污染是石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之一,也是石油生产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文章概括了土壤石油污染的现状及危害,并重点探讨了近年来发展的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菌根修复。最后,文章还展望了石油类污染土壤生物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菌根修复
下载PDF
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淑敏 刘雅娜 +2 位作者 金文标 黄昌兵 崔俊华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9-42,共4页
综述了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三种技术,即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这三种生物修复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如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时,应考虑其最佳使用量;加强研究根分泌物在植物... 综述了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三种技术,即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这三种生物修复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如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时,应考虑其最佳使用量;加强研究根分泌物在植物修复土壤污染中的作用;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筛选技术研究;筛选促进污染物降解的优良菌根菌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土壤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菌根生物修复
下载PDF
接种菌根对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地的生态修复效应 被引量:14
14
作者 岳辉 毕银丽 +2 位作者 ZHAKYPBEK Y. 蒋明明 高斐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56-60,共5页
丛枝菌根真菌技术对采煤沉陷区进行土地微生物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神东采煤沉陷区种植的紫穗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为研究对象,经16、25和28个月监测和对接种菌丝密度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接种对植物生长和根际... 丛枝菌根真菌技术对采煤沉陷区进行土地微生物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神东采煤沉陷区种植的紫穗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为研究对象,经16、25和28个月监测和对接种菌丝密度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接种对植物生长和根际土壤理化性状产生的一定影响。回归分析方法表明,接种菌菌丝密度与有效磷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而对照逐渐呈现正相关性;不同的监测时间相关性不同,如9月的菌丝密度与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优于6月的,这与菌根发育时间密切相关。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地紫穗槐试验结果证明,接种菌根真菌能够在宏观上有效地促进紫穗槐生长和发育,在微观上改良植物生长的基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紫穗槐 根际土壤 菌根修复
原文传递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of Rhizobacteria from Scirpus Grossus Plant after Lead (Pb) Exposure
15
作者 Bieby Voijant Tangahu Siti Rozaimah Sheikh Abdullah +3 位作者 Hassan Basri Mushrifah Idris Nurina Anuar Muhammad Mukhlisi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1年第6期484-493,共10页
Phytoremediation is one of method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remediate the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In most cases, microorganisms bacteria and fungi, living in the rhizosph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lants, may contrib... Phytoremediation is one of method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remediate the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In most cases, microorganisms bacteria and fungi, living in the rhizosph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lants, may contribute to mobilize metal ions by increasing the bioavailable fraction. Some studies have evidenced that heavy metal-resistant bacteria can enhance metal uptake by hyperaccumulator plants. Lead-resistant bacteria which could help to increase the lead uptake by Scirpus grossus was isolated and screened. The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plant roots after being exposed in a range finding test by spiking analytical grade of Pb(NO3)2 solution in variation of Pb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of rhizobacteria isol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veral colonies having resistance to grow and survive in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even the host plant had withered. Only a few of rhizobacteria colonies were affect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lead exposure during screening test. The screening test was conducted by growing the isolated colonies on plates containing tryptic soy agar (TSA) medium containing of 200, 400 and 600 mg/L Pb solution including the plate with only TSA media without any lead exposure acting as a control medium, and incubating them at 30℃ for 72 hours. Isolation of bacteria from rhizosphere had found 47 colonies including several colonies from the withered plants. These all 47 colonies then become 28 after characterization by using color and colony morphology, followed by Gram stain, catalase, oxidase and motility test. The screening test of lead resistant bacteria colonies resulted 3 groups which is scored high, medium and low. The screened colonies will then be used for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 screening rhizobacteria isolation phytoremedi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