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型奴卡菌致重度菌毒血症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银忠 丁少川 刘成桂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221-1221,共1页
关键词 星型奴卡 菌毒血症 全身浮肿 皮下肿块 肾病综合征 凹陷性水肿 浅表淋巴结 脓性分泌物
下载PDF
菌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萧正伦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39-441,共3页
关键词 菌毒血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菌毒血症休克患者胃黏膜pH值的影响
3
作者 姜志明 解建 +3 位作者 李涛 杨君 徐拥庆 张子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55-56,共2页
将菌毒血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观察两组胃黏膜pH值变化。结果治疗组pH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提示CRRT可明显改善菌毒血症休克患者胃肠黏膜灌注,纠正... 将菌毒血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观察两组胃黏膜pH值变化。结果治疗组pH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提示CRRT可明显改善菌毒血症休克患者胃肠黏膜灌注,纠正胃肠黏膜局部组织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毒血症休克 肾脏替代治疗 胃黏膜PH值
下载PDF
羊梭菌肠毒血症的诊疗与预防
4
作者 方磊 《河南畜牧兽医》 2023年第16期33-34,共2页
羊肠毒血症又被称为软肾病,是由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表现出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该病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是放牧羊群中多发,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该文以河... 羊肠毒血症又被称为软肾病,是由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表现出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该病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是放牧羊群中多发,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该文以河南省淮滨县为例,对羊梭菌肠毒血症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梭毒血症 诊疗 预防措施
下载PDF
2月龄仔猪发生梭菌性肠毒血症的诊治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光波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3,共1页
仔猪肠毒血症又名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梭菌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的新生仔猪,以泻出红色带血稀粪为特征.淮安市楚州区某乡村连续发生多起60日龄左右仔猪以衰竭、瘫痪、昏迷、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 仔猪肠毒血症又名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梭菌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的新生仔猪,以泻出红色带血稀粪为特征.淮安市楚州区某乡村连续发生多起60日龄左右仔猪以衰竭、瘫痪、昏迷、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产气荚膜芽孢梭菌引起的急性肠毒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性肠毒血症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一起2月龄仔猪发生梭菌性肠毒血症的诊治报告
6
作者 杜光波 《养殖技术顾问》 2004年第10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仔猪 发生特点 性肠毒血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牛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的诊治
7
作者 郭延春 李冬梅 《内蒙古兽医》 2002年第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毒血症 诊治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下载PDF
羊肠毒血症的诊治
8
作者 黄明睿 《农家致富》 2018年第3期42-43,共2页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以肠毒血症和肾软化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故又称软肾病。临床表现类似羊快疫,所以又称类快疫。常由过食诱发。一、诊断要点1.病原病原为D型魏氏梭菌(D型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菌体单个或2~...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以肠毒血症和肾软化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故又称软肾病。临床表现类似羊快疫,所以又称类快疫。常由过食诱发。一、诊断要点1.病原病原为D型魏氏梭菌(D型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菌体单个或2~3个相连呈短链状,无鞭毛,不运动。一般消毒药物易杀死其繁殖体,但芽胞抵抗力强,在93℃下需2~3小时方可杀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肠毒血症 肾软化 魏氏梭 羊快疫 急性传染 繁殖体 产气荚膜梭 大杆 抵抗力 革兰
下载PDF
重症感染患儿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9
作者 潘小安 陈德晖 +5 位作者 高峻 黎毅敏 陈福雄 翟莺莺 钟帼钰 林育能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0-24,共5页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重症感染患儿的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5年2月-2007年8月间儿科病区收住的53例重症感染患儿感染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检出感染菌中革兰阳性菌、...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重症感染患儿的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5年2月-2007年8月间儿科病区收住的53例重症感染患儿感染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检出感染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83%(28/53)和43.30%(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培养结果显示菌毒血症患儿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P<0.05)。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中88.24%对青霉素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但对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复合制剂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也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菌毒血症患儿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治疗首选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儿则以万古霉素为治疗首选药。出现一些新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感染细菌呈现对新合成抗生素的耐药性,应注意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阳性感染 革兰氏阴性感染 儿童 菌毒血症 抗生素 耐药性 菌毒血症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主要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魏广友 《安徽医学》 2010年第4期386-388,共3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主要致病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的317株菌株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检出感染菌中革兰阴...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主要致病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的317株菌株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检出感染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4.35%(204/317),35.65%(113/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血培养结果显示的菌毒血症患儿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占87.50%(77/88);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中90.27%(102/113)对青霉素等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占97.55%(199/204),但对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复合制剂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均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菌毒血症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万古霉素为治疗首选药物;革兰阴性菌感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重症患者治疗首选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可作为近期抗感染优选药。定期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阳性感染 革兰氏阴性感染 新生儿 菌毒血症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5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分析
11
作者 王龙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临床分析 主要死亡原因 危重患者 发病机理 大面积烧伤 严重感染 菌毒血症 严重创伤 心肺复苏
下载PDF
首个改善sepsis病人存活指南
12
作者 Monica Shah 李行 竟永华 《中国处方药》 2004年第6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SEPSIS 存活时间 菌毒血症休克 循证医学 传染病
下载PDF
Probiotics in hepatology 被引量:19
13
作者 Jan Lata Jana Jurankova +1 位作者 Marcela Kopacova Petr Vite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4期2890-2896,共7页
The paper provides a basic review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its importance in liver diseases.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has many important functions, above all to maintain the microbial barrier against established ... The paper provides a basic review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its importance in liver diseases.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has many important functions, above all to maintain the microbial barrier against established as well as potential pathogens. Furthermore, it influences the motility and perfusion of the intestinal wall, stimu- lates the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 and therefore also the so-called common mucosal immune system, reducing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producing vitamins. Immune homeostasis at mucosal level results from a controlled response to intestinal luminal antigens. In liver cirrhosis, there are many changes in its function, mostly an increase in bacterial overgrowth and translocation. In this review, probiotics and their indications in hepatology are generally discussed. According to recent knowledge, these preparations are indica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only for cases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Probiotics are able to decreas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intestinal wall, and decrease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endotoxemia in animal models as well as in clinical studies, which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and 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Probiotics could limit oxidative and inflammatory liver damage and, in some situations, improve the histological state, and thu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other possible ind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microflora PROBIOTICS Liver en-cephalopathy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Liver cirrho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