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脂肪比例的冷鲜猪肉馅中菌相组成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宏勋 黄娜丽 侯温甫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2期92-94,共3页
以托盘装的冷鲜猪肉馅为原料,研究不同脂肪比例的肉馅中菌相组成及数量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肉馅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假单胞菌属、热杀索丝菌属、乳酸菌属、微球菌和葡萄球菌以及肠杆菌科,不同脂肪组成对肉馅初始时期的菌相组成无显著... 以托盘装的冷鲜猪肉馅为原料,研究不同脂肪比例的肉馅中菌相组成及数量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肉馅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假单胞菌属、热杀索丝菌属、乳酸菌属、微球菌和葡萄球菌以及肠杆菌科,不同脂肪组成对肉馅初始时期的菌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对其数量和增长速度有显著影响。脂肪含量越多初始微生物数量越少,但生长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肉馅 脂肪比例 菌相组成
下载PDF
真空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相变化 被引量:24
2
作者 江芸 高峰 +2 位作者 徐幸莲 叶可萍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应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PCR-DGGE方法研究真空包装冷却猪肉4℃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表明,乳酸菌生长迅速,在贮藏后期即超过了细菌总数值。DGGE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初期肉中初始菌相较复杂,贮藏末期... 应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PCR-DGGE方法研究真空包装冷却猪肉4℃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表明,乳酸菌生长迅速,在贮藏后期即超过了细菌总数值。DGGE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初期肉中初始菌相较复杂,贮藏末期主要是漫游球菌、肉食杆菌、乳杆菌、乳球菌和热死环丝菌成为优势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真空包装 菌相组成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脉法(PCR-DGGE)
下载PDF
PCR-TRFLP研究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江芸 高峰 +2 位作者 徐幸莲 叶可萍 周光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5-572,共8页
应用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TRFLP),结合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和序列分析,研究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在4℃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的肉样TRFLP图谱中共产生35种谱带,表明冷却肉中微生物组成十分复杂;... 应用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TRFLP),结合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和序列分析,研究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在4℃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的肉样TRFLP图谱中共产生35种谱带,表明冷却肉中微生物组成十分复杂;对应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的谱带峰在贮藏过程中变化明显,其相对峰面积由0 d的5.7%至贮藏末期达到83.4%,表明贮藏末期主要优势腐败菌为假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托盘包装 菌相组成 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传统发酵豆酱制品中霉菌菌群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方博 陈丽 +2 位作者 王海曼 平文祥 葛菁萍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4-777,共4页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农家自然发酵黄豆酱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发酵不同时期的发酵豆酱制品中的霉菌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和初步鉴定,共检测到犁头霉属(Absidia),曲霉属(Aspergillus),米曲霉(Aspergilleas oryzae),...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农家自然发酵黄豆酱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发酵不同时期的发酵豆酱制品中的霉菌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和初步鉴定,共检测到犁头霉属(Absidia),曲霉属(Aspergillus),米曲霉(Aspergilleas oryzae),毛霉属总状枝毛霉组(Mucor racemosus),雅致放射毛霉属(Actinomucorelegans),毛霉属大毛霉组(Mucedo)六种霉菌,其中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在整个发酵过程占绝对优势,分析了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关系、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为筛选优良的豆酱发酵菌株和功能菌株,实现工业化生产豆酱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豆酱 数量变化 菌相组成 动态分析
下载PDF
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孙雯 葛菁萍 +4 位作者 叶广彬 宋刚 陈丽 凌宏志 平文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5期298-304,共7页
本试验是以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自然发酵豆酱中的霉菌进行形态学分析,初步探究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菌群的变化规律,探索在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组成及优势菌株,这对于豆酱发酵起到关键作用。对不同发酵时间的豆酱样品中的霉菌进行计... 本试验是以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自然发酵豆酱中的霉菌进行形态学分析,初步探究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菌群的变化规律,探索在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组成及优势菌株,这对于豆酱发酵起到关键作用。对不同发酵时间的豆酱样品中的霉菌进行计数、分离,并通过载片培养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从传统发酵豆酱中分离得到6株具有代表性的霉菌,对每类中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真菌湿室培养法鉴定后,确定了其种属地位,分别为:米曲霉、大毛霉组、犁头霉属、总状枝毛霉组、雅致放射毛霉组和曲霉属,其中米曲霉是优势菌。本研究揭示了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菌相组成,这为将豆酱生产由传统制备转向工厂化生产提供了菌株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酱发酵 菌相组成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结合平板计数与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分析气调保鲜卤鸭掌中微生物污染
6
作者 宋晟 杨华 +4 位作者 郭焜鹏 高晗 何娟 周培华 王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211-217,共7页
目的研究气调保鲜卤鸭掌中微生物污染的菌相组成及主要致病菌、致病基因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情况。方法从市场采购气调保鲜鸭掌样品,提取DNA,检测DNA浓度,测序、注释,菌种鉴定与丰度分析等,并检验菌落总数。结果菌落总数结果为1200 CFU/g,... 目的研究气调保鲜卤鸭掌中微生物污染的菌相组成及主要致病菌、致病基因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情况。方法从市场采购气调保鲜鸭掌样品,提取DNA,检测DNA浓度,测序、注释,菌种鉴定与丰度分析等,并检验菌落总数。结果菌落总数结果为1200 CFU/g,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DNA浓度为6.54 ng/μL,存在一定程度微生物污染;采用宏基因组研究方法分析菌相组成,共测出48种微生物,诺卡氏菌丰度最高,约75.7%,大肠杆菌、不动杆菌、慢生根瘤菌、盐单胞菌、克雷伯菌、沙门氏菌、弧菌丰度大于1%;比对SEED数据库,检出对稳态铜的抗性基因;比对KEGG数据库,发现13种代谢通路可感染宿主;比对ARBD数据库,发现4个多重耐药性基因,1个氯霉素抗性基因。结论宏基因组结合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可有效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状况,并能从分子层面研究致病因子,以及耐药基因的传播机理,对于微生物污染防控,耐药基因传播阻断机制,有重要的借鉴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保鲜卤鸭掌 宏基因组 菌相组成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开菲尔粒中细菌组成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高洁 崔璐 +2 位作者 袁昕蕾 何国庆 霍军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5-230,共6页
开菲尔粒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混菌发酵体系,为乳白色、胶质状颗粒,对牛奶、羊奶等有发酵作用,其发酵产品"开菲尔"是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的传统食品。本文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提取开菲尔粒中总DNA,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开菲尔粒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混菌发酵体系,为乳白色、胶质状颗粒,对牛奶、羊奶等有发酵作用,其发酵产品"开菲尔"是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的传统食品。本文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提取开菲尔粒中总DNA,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得到8个菌属及其组成比例。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和醋酸菌是开菲尔粒中的优势菌相,占细菌总数的90%;而其余5个菌属,包括链球菌属、希瓦氏菌属、明串珠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占细菌总数的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粒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菌相组成
原文传递
气调包装卤鸡爪中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及诺卡菌的分离鉴定
8
作者 何娟 郝琴 +3 位作者 李政 宋晟 高晗 周培华 《食品工业》 CAS 2024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为探究市售气调包装卤鸡爪产品中的微生物多样性,采用宏基因组测序、16S rRNA测序和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品牌气调包装卤鸡爪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诺卡菌在气调包装卤鸡爪中的相对丰度最高,为75.70%,经传... 为探究市售气调包装卤鸡爪产品中的微生物多样性,采用宏基因组测序、16S rRNA测序和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品牌气调包装卤鸡爪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诺卡菌在气调包装卤鸡爪中的相对丰度最高,为75.70%,经传统微生物纯培养法分离纯化,综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基因表型与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该诺卡菌菌株为鰤鱼诺卡菌。试验为掌握气调包装卤鸡爪中微生物污染及其细菌群落组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气调包装酱卤肉制品产品微生物污染控制及品控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卤鸡爪 菌相组成 诺卡 平板分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