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繁育工艺研究
1
作者 曾志恒 戴建清 +3 位作者 陈文智 曾辉 郭仲杰 蔡志欣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88,共9页
【目的】优化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探究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确立液体菌种繁育栽培种工艺参数。【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基。测定液体菌种菌丝... 【目的】优化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探究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确立液体菌种繁育栽培种工艺参数。【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基。测定液体菌种菌丝体生物量,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漆酶胞外酶酶活生理生化指标,确立优化配方的液体菌种最优培养时间。以平均满袋时间为指标,确立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接种量、培养基配方颗粒度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得到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最优配方为葡萄糖20 g·L^(-1)、小麦粉30 g·L^(-1)、酵母粉0.75 g·L^(-1)、磷酸二氢钾1.00 g·L^(-1)、硫酸镁0.50 g·L^(-1)、起始p H 5。培养第8天时,大球盖菇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1.66 g·hm L^(-1);液体培养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由12.23 mg·m L^(-1)降至1.38 mg·m L^(-1),氨基氮含量由0.09mg·m L^(-1)降至0.06 mg·m L^(-1);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酶活在第4天最高,酶活分别为6.49、5.16 U,酸性蛋白酶酶活在第2天最高,酶活为1.80 U,漆酶酶活在第6天最大,酶活为1.63 U。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生产工艺参数:接种量为15 m L,菌包培养基配方颗粒度的粗细木屑比为7∶3,碳氮比为50∶1。【结论】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活性与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发酵液生理生化指标,判定第7天的液体菌种活力最高。利用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平均满袋时间为23.7 d,缩短生长周期2.7 d。本研究建立配套的制种工艺,为大球盖菇栽培种工厂化生产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菌种 培养基 优化 应用
下载PDF
某传染病医院2019~2023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菌种分布与耐药分析
2
作者 党燕 于艳华 +5 位作者 陈铭 丁秀荣 代芳芳 康艳芳 王晨 娄金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2019~2023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CRE)菌种分布与耐药情况,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9~2023年临床分离的CRE菌株及患者信息,回顾... 目的分析本院2019~2023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CRE)菌种分布与耐药情况,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9~2023年临床分离的CRE菌株及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其菌种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本院2019~2023年CRE占比肠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6.44%、27.91%、41.11%、38.35%、42.55%,整体呈上升趋势。CRE菌株中检出率最高的依次为CRKP、CREC、CRECL。从标本来源看,占比最多的标本类型为痰、腹水和血,从年龄分布看,40~70岁的中老年人占比较高,0~60岁,占比呈上升趋势,60岁以上,呈下降趋势。3种菌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高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且抗菌药物耐药谱存在差异。结论传染病医院CRE检出率更高,临床分布存在标本类型、患者年龄的差异,不同菌株耐药谱也存在差异。医院应持续性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制定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耐药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菌种分布 耐药
下载PDF
包头地区295例VVC分离株的菌种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3
作者 王娜 张利霞 +5 位作者 胡同平 王占黎 石继海 郭丽娜 易星驰 李宏雨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感染念珠菌菌种分布特点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295例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应用MALDI-TOFMS、PCR...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感染念珠菌菌种分布特点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295例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应用MALDI-TOFMS、PCR方法完成菌种鉴定,按照CLSI M27-S4标准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9种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感染患者以31~35年龄段最多见(30.85%),其次是26~30年龄段(20.34%),21~40年龄段患者占82.04%,性生活、妊娠等易感因素在VVC中占比较大;共分离鉴定出非重复菌株295株,白念珠菌居首位占79.32%,光滑念珠菌次之占13.90%,尼瓦利亚、布加拉等少见念珠菌共7种各1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高于非白念珠菌(P<0.01),二者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耐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白念珠菌对卡泊芬净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高于白念珠菌(P<0.01);未发现制霉菌素耐药菌株,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均为100%,对特比奈芬的耐药率均很高。结论:包头地区VVC患者感染菌种多样,以白念珠菌多见,但不同菌种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情况差异较大,应定期进行持续的耐药监测,以便指导妇科医生制订正确的诊疗方案,同时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菌种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贵州竹荪资源定位调查及菌种分离培养初步研究
4
作者 孙燕 李峰 +4 位作者 陈光贤 陈桐杰 邹方伦 王庆勇 龙汉武 《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贵州是我国高等真菌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项目组对贵州珍稀野生竹荪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Fisch.;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ota Zang, ji et liou.;短裙竹荪 Dictyophora duplicate (Bosc.) Fi... 贵州是我国高等真菌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项目组对贵州珍稀野生竹荪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Fisch.;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ota Zang, ji et liou.;短裙竹荪 Dictyophora duplicate (Bosc.) Fisch;名贵药用真菌黄裙竹荪Dictyophora multicolor Berk. et Br.,调查方法采用定位观测拍照,对长裙竹荪在不同时间段的生长状况也作了观测拍照记录。并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进行了菌种分离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竹荪资源 定位调查 菌种分离 培养 初步研究
下载PDF
淡豆豉的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优化
5
作者 隋利强 王苏贵 +3 位作者 曹冬英 谢思静 王欣 徐伟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优化淡豆豉多菌种(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协同发酵工艺,为淡豆豉发酵工艺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混合菌种比例、接种量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 目的优化淡豆豉多菌种(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协同发酵工艺,为淡豆豉发酵工艺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混合菌种比例、接种量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查对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8 d,接种量5%,混合菌种接种比例为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1∶2∶1。结论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可避免杂菌干扰、利于工艺标准化,可为淡豆豉工艺改进和创新以及为中药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菌种协同发酵 工艺优化 环状芽孢杆菌 黑曲霉 少根根霉
下载PDF
金针菇菌种选育及保藏虚拟仿真实验设计研究
6
作者 谢春芹 凡军民 +1 位作者 张伟杰 阮思煜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2期59-62,共4页
我国目前金针菇菌种主要为国外引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且容易发生变异。金针菇育种是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但金针菇菌种选育过程操作步骤繁杂、能耗大、对时间空间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观摩、难再现、难操作。本文通过构建金针菇菌... 我国目前金针菇菌种主要为国外引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且容易发生变异。金针菇育种是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但金针菇菌种选育过程操作步骤繁杂、能耗大、对时间空间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观摩、难再现、难操作。本文通过构建金针菇菌种选育及保藏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解决了教学过程问题,让学习者重复理论学习和实操练习等,增强了学习者的体验感和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菌种选育 保藏 虚拟仿真实验
下载PDF
不同营养类型大型真菌菌种保存培养基的筛选
7
作者 刘萍 马渊浩 +1 位作者 谭蕊 柴红梅 《食药用菌》 2024年第5期333-339,共7页
不同营养类型的大型真菌在菌种培养和保存上对培养基质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营养类型真菌,对培养基质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异。筛选适宜而通用的培养基,可为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保存带来便捷。本研究选取9个腐生型、8个共生型和3个兼... 不同营养类型的大型真菌在菌种培养和保存上对培养基质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营养类型真菌,对培养基质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异。筛选适宜而通用的培养基,可为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保存带来便捷。本研究选取9个腐生型、8个共生型和3个兼性寄生型大型真菌菌株,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它们在改良YPD(1号)、MMN(2号)、Pachlewski(3号)、YPD-玉米粉水提液(4号)、改良PDA(5号)和YPD-平菇水提液(6号)等6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大部分测试菌株在2号和3号培养基上长势弱,而在4号培养基上长速慢。在1号和6号培养基上,65%的菌株长速最快,90%的菌株生长浓密。因此推荐1号和6号培养基作为不同营养类型真菌菌种保存的通用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菌 腐生真菌 菌丝 菌种保存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对香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宇星 董浩然 +5 位作者 章炉军 李玉 李巧珍 谭琦 赵勇 周峰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以香菇‘沪香F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9种碳源配方和10种氮源配方对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和发酵固形物体积比以及发酵完成时接种后菌丝在木屑试管中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以糖蜜为碳... 以香菇‘沪香F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9种碳源配方和10种氮源配方对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和发酵固形物体积比以及发酵完成时接种后菌丝在木屑试管中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以糖蜜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6.10 mm∕d,以木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84 mm∕d;以麸皮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为4.01 mm∕d,以尿素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19 mm∕d。在液体培养基中,以糖蜜为主要碳源时,菌丝生物量达8.04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8.69%;以麸皮为主要氮源时,菌丝生物量达7.90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6.57%。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不同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菌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与发酵固形物体积比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碳氮源的菌丝生物量与菌丝接种后在木屑试管中的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糖蜜和麸皮是香菇液体菌种最佳的碳氮源组合。该研究结果可为工厂化香菇液体菌种原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液体菌种 菌丝生长速度 菌丝生物量 发酵固形物体积比
下载PDF
复合菌种发酵青稞面团工艺优化
9
作者 阿晟德 陈啟蓉 +2 位作者 张生梅 曹效海 王树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该文研究复合菌种发酵对青稞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以青稞粉和高筋小麦粉为原料,pH值和持气性为指标,筛选最佳发酵菌种组合;以硬度、弹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复合菌种接种量、复合菌种质量比和青稞粉添加量对面团特性的... 该文研究复合菌种发酵对青稞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以青稞粉和高筋小麦粉为原料,pH值和持气性为指标,筛选最佳发酵菌种组合;以硬度、弹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复合菌种接种量、复合菌种质量比和青稞粉添加量对面团特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合菌种发酵青稞面团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2.0 h、复合菌种接种量2.5%、菌种(高活性干酵母∶植物乳杆菌)质量比3∶2、青稞粉添加量30%。该条件下面团弹性较好、硬度较低,具有发酵的香气以及较浓厚的青稞风味,适合用于制作烘焙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复合菌种 质构特性 青稞粉 青稞面团
下载PDF
聚羟基脂肪酸酯生产菌种及发酵工艺研究进展
10
作者 龙婷婷 庄新姝 +3 位作者 周桂雄 翁庆北 方正 吴庆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首先对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发酵菌种的选育情况及发酵特性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对已报道过的发酵工艺进行系统性综述、比较及分析。最后,归纳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PHAs存在的问题,并对PHAs发酵菌种及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及重点研究方... 首先对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发酵菌种的选育情况及发酵特性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对已报道过的发酵工艺进行系统性综述、比较及分析。最后,归纳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PHAs存在的问题,并对PHAs发酵菌种及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及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菌种选育 发酵工艺 高效率 低成本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制曲生产玫瑰醋的工艺及品质研究
11
作者 张林祥 周利南 +4 位作者 邢利民 冯纬 贺德贵 蒋予箭 朱军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353,共10页
为探究多菌种制曲生产对浙江玫瑰醋工艺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多菌种配比,将最佳两组混合菌种应用于玫瑰醋生产,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淀粉酶和蛋白酶酶活力最高的菌种配比分别为红曲霉:米曲霉:黑曲霉:根霉为1∶1∶1∶1和1... 为探究多菌种制曲生产对浙江玫瑰醋工艺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多菌种配比,将最佳两组混合菌种应用于玫瑰醋生产,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淀粉酶和蛋白酶酶活力最高的菌种配比分别为红曲霉:米曲霉:黑曲霉:根霉为1∶1∶1∶1和1∶1∶1∶2,按此比例进行制曲混合,并用于酿造的发花工艺。整个发酵工艺跟踪分析显示,玫瑰醋的多边发酵过程能顺利完成,两组发酵成品的总酸度分别为6.97 g/100 mL和6.63 g/100 mL,得率比传统方法提高17.21%和11.29%。在两组玫瑰醋试验样品中检测到醋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8种呈味有机酸,非挥发性酸含量分别为56.04 mg/L和57.85mg/L不逊色于传统玫瑰醋41.053 mg/L。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方法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两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分别6348.14 mg/L和6791.75 mg/L,略高于传统的5030.07 mg/L。感官评价表明,多菌种制曲生产的玫瑰醋在甜味、酯香气味上略有提高,特别是1∶1∶1∶2多菌种制曲组感官评分值最高。本研究为传统玫瑰醋生产的制曲机械化改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发酵 玫瑰醋 有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继代次数对黑木耳菌种活力的影响
12
作者 和耀威 黄静 +3 位作者 李鹏 刘忠玄 向准 谭静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121,共7页
以黑木耳“吉蕈-A8”为试材,对其进行继代培养,研究继代次数对菌丝生长特性、显微特征、胞外酶活性、遗传变异及农艺性状等菌种活力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菌种退化与继代次数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菌种在继代15次内能保持遗传... 以黑木耳“吉蕈-A8”为试材,对其进行继代培养,研究继代次数对菌丝生长特性、显微特征、胞外酶活性、遗传变异及农艺性状等菌种活力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菌种退化与继代次数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菌种在继代15次内能保持遗传稳定性;但继代培养会使菌丝变得更加细长,分支减少;F_(1)~F_(7)区间整体活力高,在F7代左右生长速率更快,漆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能维持较高水平,菌丝尖端粗壮,分支多且密,与最终农艺性状呈正相关。在生产中要确保黑木耳菌种高活力,继代次数应控制在3~6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继代次数 菌种活力 酶活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对比试验
13
作者 覃宝山 赵媛娟 +1 位作者 蒙明月 覃勇荣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963-970,共8页
为了筛选合适的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本实验设计三个配方进行草菇液体菌种摇床培养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即马铃薯5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5 g,KH2PO4 1 g,MgSO4 0.5 g,维生素B1 10 mg,水1000 mL,pH自然。在此基础上设计... 为了筛选合适的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本实验设计三个配方进行草菇液体菌种摇床培养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即马铃薯5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5 g,KH2PO4 1 g,MgSO4 0.5 g,维生素B1 10 mg,水1000 mL,pH自然。在此基础上设计摇床转速、维生素B1添加浓度、培养基装瓶量、摇前静置时间等四个因子,进行草菇液体菌种摇床培养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最适合的摇床转速是130 r/min;添加的维生素B1的最佳浓度为15 mg/L;规格为250 mL的锥形瓶,培养基的最适装瓶量为80 mL;培养基静置36 h再进行摇床培养效果最好。In order to screen suitable culture conditions of liquid strains for Volvariella volvacea, this experiment designed three formulas for comparative shaking table cultivation of V. volvacea liquid strains. The suitable medium formula was selected, namely 50 g of potato, 20 g of glucose, 1.5 g of peptone, 1 g of KH2PO4, 0.5 g of MgSO4, 10 mg of Vitamin B1, 1000 mL of water, and natural pH. On this basis, four factors were designed, including shaking table speed, vitamin B1 addition concentration, bottling volume of culture medium, and settling time before shaking, to conduct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on V. volvacea liquid strain shaking table cul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shaking table spe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V. volvacea liquid strains was 130 r/min;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added vitamin B1 was 15 mg/L;the optimal filling volume for a 250 mL conical flask and culture medium was 80 mL;the best effect was to let the culture medium stand for 36 hours before shaking it on a sha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液体菌种 摇床培养 菌丝生长
下载PDF
低品位离子型稀土矿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浸出实验
14
作者 路远航 胡馨文 +3 位作者 赵娟 莫晓兰 温建康 武名麟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5期16-22,共7页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元素配分齐全且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稀土来源。在发展绿色矿山和“双碳”背景下,生物冶金是处理低品位矿的重要工艺,而浸矿微生物的选育是工艺开发的基础。通过在南方某稀土矿区周边取样并培养获得了三组微生物,按...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元素配分齐全且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稀土来源。在发展绿色矿山和“双碳”背景下,生物冶金是处理低品位矿的重要工艺,而浸矿微生物的选育是工艺开发的基础。通过在南方某稀土矿区周边取样并培养获得了三组微生物,按照取样位置编号为H−1、H−2以及H−3,并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及浸矿实验研究。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取得的微生物样品中假单胞菌、放线菌、不动杆菌、外愈杆菌以及微球菌占比较高,COG功能预测其具备浸出稀土元素的能力。利用这三组微生物对离子型稀土矿开展浸出实验发现,各组别微生物对于镧均具有浸出效果,其中H−1对镧的浸出率可达到61.42%,而相较于空白对照组,铈、钇均并无明显生物浸出作用;H−1及H−3对钕有一定的浸出作用,其中H−1对钕的浸出率可达到64.81%。证明了三组微生物在离子型稀土矿生物浸出中应用的可行性,为离子型稀土矿生物原位开采技术的开发提供了菌种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生物浸出 菌种选育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种菌丝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覃宝山 赵媛娟 +1 位作者 农欣佩 覃勇荣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863-871,共9页
采用摇床培养的方法,以菌丝球的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说明Zn、Fe、Mn、Cu 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Zn、Fe、Mn、Cu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种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Zn对茶树菇... 采用摇床培养的方法,以菌丝球的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说明Zn、Fe、Mn、Cu 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Zn、Fe、Mn、Cu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种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Zn对茶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最明显,其次为Fe、Mn、Cu。这四种矿质元素可以通过单独添加发挥作用,也可以混合添加共同作用,混合添加比单独添加效果更好,促进茶树菇菌丝生长的最优组合是0.25 g/L ZnSO4·7H2O,0.30 g/L FeSO4·7H2O,0.20 g/L MnSO4·H2O,0.15 g/L CuSO4·5H2O。Using the shaking table cultivation method and using the biomass of mycelium balls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s of four mineral elements, Zn, Fe, Mn, and Cu, on the liquid mycelial growth of Agrocybe aegeri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mineral elements, Zn, Fe, Mn, and Cu, had a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mycelial growth of liquid Agrocybe aegerita strains. Among them, Zn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ycelial growth of Agrocybe aegerita, followed by Fe, Mn, and Cu. These four mineral elements can exert their effects by adding them alone or by mixing them together. The mixed addition has a better effect than adding them alone.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to promote the mycelial growth of Agrocybe aegerita is 0.25 g/L ZnSO4·7H2O, 0.30 g/L FeSO4·7H2O, 0.20 g/L MnSO4·H2O, and 0.15 g/L CuSO4·5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元素 茶树菇 液体菌种 菌丝生长
下载PDF
药用真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思考
16
作者 刘天睿 高海云 +3 位作者 陈瑜鑫 李瑶 李慧 袁媛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5期481-488,共8页
目的综述我国药用真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推动药用真菌高质量发展。方法对我国药用真菌资源分布、种质资源库建设及种质资源保存、种质创新利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依据发展现状和远景定位,指出现阶段我国药用真菌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并... 目的综述我国药用真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推动药用真菌高质量发展。方法对我国药用真菌资源分布、种质资源库建设及种质资源保存、种质创新利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依据发展现状和远景定位,指出现阶段我国药用真菌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结果我国药用真菌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尚有95.1%的真菌种类有待发现、研究和开发利用;药用真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藏尚不全面,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保藏中心和管理平台,制约了菌物药产业的发展;药用真菌良种和新品种选育进程较缓慢。结论药用真菌资源作为我国独特的优势资源,其资源开发与利用仍有很长的路要探索。加大药用真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力度、开展物质基础研究和功效评价研究、建立国家药用真菌产业技术体系、加快药用真菌良种和新品种选育等一系列工作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种质资源 菌种保藏 开发利用 菌物药 新品种选育
下载PDF
复合菌种发酵黄浆水的风味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祥婕 胡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8-316,I0012,I0013,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菌种组合对发酵黄浆水风味品质的优化改善,该研究比较了复合乳酸菌发酵、乳酸菌酵母菌混合发酵、自然发酵3种方式制作的发酵黄浆水,测定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采用HPLC和GC-MS对酸浆中有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差异分别... 为了探究不同菌种组合对发酵黄浆水风味品质的优化改善,该研究比较了复合乳酸菌发酵、乳酸菌酵母菌混合发酵、自然发酵3种方式制作的发酵黄浆水,测定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采用HPLC和GC-MS对酸浆中有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差异分别进行研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并与主要有机酸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期间,黄浆水pH值、蛋白质、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复合发酵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提高;相比自然发酵组多出5种游离氨基酸,其总量比自然发酵组提高了198.34%;丁二酸含量显著增加。采用GC-MS共检出7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ROAV法筛选出25种关键风味物质。醇类和酮类为黄浆水主要香气物质,复合菌种发酵更有助于积累酯类物质。挥发性风味成分与特征有机酸关联性分析表明,乳酸与乙酸乙酯、苯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醇、正辛醇、γ-壬内酯等酯类、醇类物质呈正相关(P<0.05);丁二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与丁香子酚、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呈正相关(P<0.05),这些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在复合发酵组中均为最高。综上,黄浆水经复合菌种发酵可提高营养价值和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黄浆水 发酵 有机酸 风味 相关性
下载PDF
2'⁃岩藻糖基乳糖功能及其微生物生产菌种构建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琳 赵藤 +6 位作者 高俊哲 李俊众 孙雪 宗剑飞 刘逸寒 李玉 李庆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207-216,共10页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在人乳寡糖中含量最高,占比可达30%。2'⁃FL能够有效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高婴儿免疫力,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也大有裨益,已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功能性食品饮料...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在人乳寡糖中含量最高,占比可达30%。2'⁃FL能够有效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高婴儿免疫力,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也大有裨益,已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功能性食品饮料及医疗辅剂中。微生物合成2'⁃FL具有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可使用廉价原料作为底物等优势。目前2'⁃FL最主要的工业生产菌种为大肠杆菌,其他食品安全级菌株如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等也陆续被改造用来生产2'⁃FL,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该文对2'⁃FL作用于人体的机制、应用领域及2'⁃FL合成菌种构建现状等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基乳糖 人乳寡糖 代谢工程 工业微生物 菌种构建
下载PDF
贵阳市2018-2021年83株临床分离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种分布及流行情况
19
作者 周路路 曹荷清 +6 位作者 欧维正 秦万 王海洁 李世军 赵亮 罗罡 康颖倩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464-1470,共7页
目的了解贵阳市临床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分布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8-2021年鉴定为NTM感染的菌株83株,经罗氏培养基分离培养后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Excel 2016与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 目的了解贵阳市临床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分布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8-2021年鉴定为NTM感染的菌株83株,经罗氏培养基分离培养后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Excel 2016与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非参数检验与卡方检验对NTM菌种来源、菌种分布、感染患者性别及年龄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3株菌株样本来源主要以痰液为主,感染疾病前3的分别为结核感染(38.55%)、肺部感染(30.12%)及肺部阴影(6.02%);分离培养及16SrRNA测序鉴定出17种NTM,主要以脓肿分枝杆菌(44.58%)为主、其次为鸟分枝杆菌(8.43%);发现三重分枝杆菌、外来分枝杆菌、败素分枝杆菌等6株不同于贵州省以往报道过的NTM。感染NTM患者男女比例为1.5∶1,感染高峰年龄段为45~<60岁,不同年龄NTM感染患者菌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26,P<0.05);女性患者脓肿分枝杆菌的感染率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3,P<0.05)。结论2018-2021年贵阳市NTM感染主要为中老年人群、男性居多;NTM感染菌株以脓肿分枝杆菌为主,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发现6株不同于之前报道的新NTM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菌种分布 16S rRNA基因测序 脓肿分枝杆菌 疾病类型
下载PDF
液体菌种在段木灵芝生产中应用研究
20
作者 曾凡清 吕明亮 +1 位作者 薛振文 徐娟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5期56-57,59,共3页
研究液体菌种在灵芝段木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固体菌种为对照(CK),比较制备固体菌种、液体菌种的成本、灵芝子实体性状、产量等。结果:与对照(CK)相比,灵芝液体菌种栽培产量无显著差异,成本更低,且出芝整齐、灵芝子实体性状一致,试验为... 研究液体菌种在灵芝段木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固体菌种为对照(CK),比较制备固体菌种、液体菌种的成本、灵芝子实体性状、产量等。结果:与对照(CK)相比,灵芝液体菌种栽培产量无显著差异,成本更低,且出芝整齐、灵芝子实体性状一致,试验为液体菌种在灵芝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液体菌种 固体菌种 段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