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娩期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对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病人妊娠结局及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
1
作者 王晶 李清阳 +3 位作者 曾为红 朱艳坤 王燕 金碧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06-509,共4页
目的:分析分娩期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对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定植孕妇妊娠结局及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产检且分娩的孕妇160例为研究对象,GBS检查均为阳性,依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观察组分娩前至少4 h给予... 目的:分析分娩期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对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定植孕妇妊娠结局及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产检且分娩的孕妇160例为研究对象,GBS检查均为阳性,依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观察组分娩前至少4 h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对照组分娩前给予甲硝唑栓治疗,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母婴结局以及阴道菌群微生态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BS、白细胞酯酶、唾液酸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检出率较对照组低,阴道菌群密集Ⅱ~Ⅲ度、乳杆菌和清洁度Ⅰ~Ⅱ级检出率较对照组高(P<0.05~P<0.01)。观察组孕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75%(P<0.01)。结论:分娩期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对GBS定植孕妇妊娠结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以改善阴道菌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B族链球 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妊娠结局 阴道菌群微生态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
2
作者 张茜 郭王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2期3352-3356,共5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应用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该院92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应用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该院92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脑干诱发电位、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肠道菌群微生态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波Ⅴ波幅高于对照组,波Ⅴ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Ⅴ波幅、波Ⅴ潜伏期,ADAS-Cog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乳酸杆菌、酵母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大肠杆菌数量,IL-6、IL-1B、TNF-α水平的变化存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ADAS-Cog、ADL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消化球菌菌群数量大于对照组,大肠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AD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脑干诱发电位,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补肾健脾方 肠道菌群微生态 脑干诱发电位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大黄制剂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菌群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及创面愈合促进作用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朱宝成 沈卫星 +2 位作者 章平 刘新育 崔恒官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究大黄制剂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菌群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及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120例肛周脓肿患者分为大黄制剂口服组(40例)、大黄制剂口服+熏洗组(40例)与常规对照组... 目的:探究大黄制剂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菌群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及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120例肛周脓肿患者分为大黄制剂口服组(40例)、大黄制剂口服+熏洗组(40例)与常规对照组(40例);检测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CRP、IL-6、PCT水平变化,观察术后第1天和术后1周创面pH值、细菌培养情况、创面渗液情况和创面疼痛(VAS)评分,记录3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不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口服+熏洗组与口服组CRP、IL-6、PC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且口服+熏洗组CRP和PCT水平较口服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口服+熏洗组患者创面大肠埃希菌较口服组与对照组显著降低,而无菌生率则显著增加(P<0.05);3组患者术后1周的pH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口服组+熏洗组渗液和VAS评分较口服组和对照组显著减轻或降低(P<0.05);口服+熏洗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口服组与对照组(P<0.05);口服组+熏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与口服组,但无显著差异(P=0.304)。结论:大黄制剂通过调整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菌群微生态以促进创面修复,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制剂 中药熏洗 肛周脓肿 创面菌群微生态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及消化道菌群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郜青 张建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9期3072-3075,共4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及消化道菌群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济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口腔溃疡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复发性口腔溃疡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各60例。复发组男4... 目的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及消化道菌群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济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口腔溃疡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复发性口腔溃疡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各60例。复发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41.82±3.73)岁;未复发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41.27±3.29)岁。两组患者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法检测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链球菌、韦荣氏菌数量与菌群构成,以进一步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及消化道菌群微生态的相关性。结果未复发组患者的链球菌[(5.43±2.04)copies/ml比(6.69±2.43)copies/ml]和韦荣氏菌[(5.04±1.42)copies/ml比(5.94±1.97)copies/ml]均显著低于复发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复发组患者革兰阴性球菌[(46.73±3.93)copies/ml比(49.81±5.14)copies/ml]、革兰阳性球菌[(41.17±5.18)copies/ml比(43.31±5.22)copies/ml]、革兰阴性杆菌[(3.97±2.04)copies/ml比(4.82±2.28)copies/ml]与革兰阳性杆菌[(2.77±1.19)copies/ml比(3.51±1.07)copies/ml]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机体口腔菌群微生态有一定关联,且与消化道菌群微生态也存在关联性,因此,临床治疗时,需保证患者口腔菌群微生态与消化道菌群微生态均处于平稳状况,继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腔菌群微生态 消化道菌群微生态 相关性
下载PDF
浅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33
5
作者 史琦 王辛秋 +3 位作者 孔艳华 李春雷 何博 李友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5期732-736,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临床常见病、难治病范畴。近年来针对COPD的发病及病理演变机制研究逐步深入,但与明确靶向、靶点尚存在距离,无法完全揭示COPD的疾病本质,严重制约了其防控能力的提高。肠道菌群微生态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临床常见病、难治病范畴。近年来针对COPD的发病及病理演变机制研究逐步深入,但与明确靶向、靶点尚存在距离,无法完全揭示COPD的疾病本质,严重制约了其防控能力的提高。肠道菌群微生态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因素。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时,肠源性内毒素的释放以及肠道菌群移位引起的炎性介质的释放,均能直接或间接的促进COPD的发生发展。营养调整、抗生素、活菌制剂等是目前采用的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基本手段和方法。COPD归属于中医"喘证""肺胀"范畴,"培土生金""肺肠同治"强调了脏腑功能的相互依存及病理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证治疗COPD的优势与特色。如何依据中医药自身的理论特征与实践优势,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探索构建调控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防控COPD的研究体系,将逐渐成为COPD防控的重要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肠道菌群微生态 脾肺相生 肺肠同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柳 梁新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239-1242,共4页
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宏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微生态及其代谢模式的改变可通过破坏正常组织细胞DNA、激活致癌信号传导途径,产生促肿瘤代谢物和抑制抗肿... 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宏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微生态及其代谢模式的改变可通过破坏正常组织细胞DNA、激活致癌信号传导途径,产生促肿瘤代谢物和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等多因素来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研究者们尝试利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和预防肿瘤。目前,以益生菌和排泄物移植技术为代表的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及调节免疫系统来抗肿瘤。微生态制剂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目前肠道菌群微生态在结直肠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深入探讨。本文就肠道菌群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的诊治探索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微生态 结直肠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扶正祛邪汤对肝癌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军 徐建良 杜燕红 《陕西中医》 202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究扶正祛邪汤对肝癌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96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各32只,模型组和给药组构建肝癌模型建模成功后给药组大鼠采用350 mg/kg的扶正祛邪汤灌胃,模型组、正常... 目的:探究扶正祛邪汤对肝癌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96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各32只,模型组和给药组构建肝癌模型建模成功后给药组大鼠采用350 mg/kg的扶正祛邪汤灌胃,模型组、正常组采用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三组大鼠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检测三组大鼠甲胎蛋白(AFP)、肿瘤标志物(CA19-9)、谷丙转氨酶(ALT),并检测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给药组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CA19-9、AFP、ALT、TLR4/NF-κB信号通路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给药组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CA19-9、AFP、ALT、TLR4/NF-κB信号通路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给药组相比,正常组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CA19-9、AFP、ALT、TLR4/NF-κB信号通路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且模型组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CA19-9、AFP、ALT、TLR4/NF-κB信号通路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扶正祛邪汤可能经TLR4/NF-κB信号通路修复肝癌,改善大鼠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发挥其肝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扶正祛邪汤 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 TLR4/NF-κB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和消化道菌群微生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亚娟 张淑霞 马瑞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第6期169-171,190,共4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和消化道菌群微生态相关性分析。方法:选用2019-03~2020-02于本院就诊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法检测口腔H... 目的: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和消化道菌群微生态相关性分析。方法:选用2019-03~2020-02于本院就诊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法检测口腔Hp感染情况,常规组在检测方法基础上应用常规复发性口腔溃疡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检测方法基础上应用中药漱口液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链球菌、韦荣氏菌数量与菌群构建,以进一步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和消化道菌群微生态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链球菌与韦荣氏菌数量均低于常规组(t=3.076、2.870,P均<0.05);研究组患者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杆菌均低于常规组(t=3.687、2.254、2.152、3.581,P均<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机体口腔菌群微生态有一定关联,且与消化道菌群微生态也存在关联性,在对复发性口腔患者治疗时,需保证患者口腔菌群微生态与消化道菌群微生态均处于平稳状况,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腔菌群微生态 消化道菌群微生态 相关性
下载PDF
乳酸杆菌GR-1&RC-14对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及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映玲 黄郁馨 +6 位作者 蔡蔚 李点杰 郑婉婷 肖苑玲 刘映平 赵胡英 潘石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53-1759,共7页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GR-1&RC-14对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阳性患者GBS定植、妊娠结局及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门诊行妊娠晚期GBS检测且结果阳性患者符合纳排标准155例,剔除...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GR-1&RC-14对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阳性患者GBS定植、妊娠结局及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门诊行妊娠晚期GBS检测且结果阳性患者符合纳排标准155例,剔除乳酸杆菌干预<2周或产后复查32例,根据有无乳酸杆菌干预,分为干预组(60例)、无干预组(63例);干预组60例根据再次检测GBS结果分为转阴组(18例)、持续阳性组(42例);计算GBS转阴率,比较各分组妊娠结局;从干预组6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配对乳酸杆菌干预前后阴道分泌物5对行扩增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干预组GBS转阴率为30%(18/60),无干预组GBS转阴率为23%(3/13);乳酸杆菌干预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率(P<0.05),并降低抗生素应用(P<0.05)。阴道分泌物OTU分析提示乳酸杆菌干预后总序列数、GBS序列数减少及物种组成增加。乳酸杆菌干预后链球菌属物种丰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aStat提示乳酸杆菌干预后肠球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物种丰度均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对妊娠晚期生殖道GBS定植、妊娠结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乳酸杆菌降低链球菌属物种相对丰度及致病菌物种丰度,对阴道菌群微生态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 乳酸杆 阴道菌群微生态
下载PDF
单纯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延峰 曾佳骏 +1 位作者 袁乔 栾庆先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6期368-376,共9页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单纯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纳入广泛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口腔卫生宣教,并同时进行龈上洁治。一周后进行超声结合手工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和...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单纯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纳入广泛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口腔卫生宣教,并同时进行龈上洁治。一周后进行超声结合手工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记录临床指标并采集龈下菌斑。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16S rRNA V3-4区测序,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变化。结果 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各时间点样本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明显变化,PCoA显示仅治疗后3个月与基线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个月,临床指标探诊深度显著减小,卟啉单胞菌属、密螺旋体属、坦纳氏菌属、产线菌属等致病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金氏菌属等牙周健康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治疗后6个月,虽产线菌属等致病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仍较基线显著降低,但种类数量较3个月时减少;探诊深度较基线明显降低,但较治疗后3个月显著增加。结论单纯机械治疗有助于缓解牙周炎症并改善龈下菌群的失调状态,在治疗后3个月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龈下菌群微生态 失调 机械治疗 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 高通量测序 16S rRNA 纵向观察
下载PDF
健康人和黄褐斑皮损治疗前后菌群微生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瑞康 赵小忠 +1 位作者 李鸿 熊德鑫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4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健康人 黄褐斑 皮损 治疗 菌群微生态 研究
下载PDF
菌群微生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艳丽 毋珊珊 +4 位作者 王强 张超楠 祁少可 位婷婷 邓锦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5-578,共4页
菌群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形成菌群微生态,二者保持相互平衡的稳定状态。菌群具有为机体提供营养、抵抗病原菌入侵和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组织退行性变性的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脑或脊... 菌群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形成菌群微生态,二者保持相互平衡的稳定状态。菌群具有为机体提供营养、抵抗病原菌入侵和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组织退行性变性的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脑或脊髓神经元退行性变性及丢失。阿尔兹海默症(AD)、帕金森病(PD)、多发性硬化症(M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退行性疾病与菌群微生态紊乱密切相关。本文就菌群微生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互作用的研究做出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微生态 -肠-脑轴 神经退行性疾病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与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关系
13
作者 卢燕群 张继红 +2 位作者 张春 李静 邬华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22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与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关系。方法选取70例PPROM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70例体检结果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评估两组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状况、阴道主要优势菌、阴道菌群密集...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与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关系。方法选取70例PPROM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70例体检结果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评估两组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状况、阴道主要优势菌、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菌群多样性。结果研究组阴道微生态环境正常率8.6%较对照组85.7%低,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30.0%较对照组11.4%高;研究组患者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菌群微生态改变史是导致PPROM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阴道菌群微生态 阴道密集度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阴道菌群微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茹萌 朱蒙蒙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4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与阴道菌群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1 月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85 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孕妇85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均进行阴道菌群微生态检测... 目的: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与阴道菌群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1 月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85 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孕妇85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均进行阴道菌群微生态检测,比较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势菌群是革兰阳性球菌,占76.47 %;对照组的优势菌群是革兰阳性杆菌,占58.82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率较高,BV 合并VVC、优势菌改变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孕妇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后,阴道菌群失衡,因此可将菌群失衡作为判定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菌群微生态 未足月胎膜早破 失衡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高危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和免疫功能Th1/Th2失衡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王忆群 马霞 李晓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670-673,共4页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和免疫功能1型辅助性T细胞(Th1)/2型辅助性T细胞(Th2)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因生殖道炎症于台州医院就诊的150例女性患者,根据HPV检测结果分...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和免疫功能1型辅助性T细胞(Th1)/2型辅助性T细胞(Th2)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因生殖道炎症于台州医院就诊的150例女性患者,根据HPV检测结果分为高危HPV阳性组和高危HPV阴性组。检测阴道菌群微生态菌群构成、密集度、多样性、免疫功能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与高危HPV阴性组相比,高危HPV阳性组乳杆菌异常率、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球菌、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滴虫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危HPV阴性组相比,高危HPV阳性组阴道菌群密集度异常率、阴道菌群多样性异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危HPV阴性组相比,高危HPV阳性组Th1、Th1/Th2、IFN-γ、IL-2表达水平降低,Th2、IL-4、IL-10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HPV阳性患者中,与阴道菌群微生态正常患者相比,阴道菌群微生态异常患者Th1、Th1/Th2、IFN-γ、IL-2表达水平降低,Th2、IL-4、IL-10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菌群微生态与Th1/Th2失衡相关(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高危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异常,免疫功能Th1/Th2失衡,Th1向Th2漂移,且阴道菌群微生态异常与免疫功能Th1/Th2失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阴道菌群微生态 免疫功能 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
原文传递
孕妇微生态菌群与妊娠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盈利 安映霖 +1 位作者 吴天晨 魏瑗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孕妇微生态菌群紊乱与母胎结局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对孕妇微生态菌群与妊娠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探究,并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综述,结果显示孕妇微生态... 孕妇微生态菌群紊乱与母胎结局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对孕妇微生态菌群与妊娠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探究,并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综述,结果显示孕妇微生态菌群紊乱可能会增加多种妊娠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但相关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较少。医务人员应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孕妇微生态菌群与妊娠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以有助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诊断及早期预防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生态 妊娠期并发症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宣肺降浊清肠汤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17
作者 朱汉平 张志敏 +3 位作者 谢栩硕 任培华 王鹏 李振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82-887,共6页
目的观察宣肺降浊清肠汤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痰湿蕴肺型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 目的观察宣肺降浊清肠汤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痰湿蕴肺型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30例;同时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随机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空白组,用于肠道菌群检测的对照。西药组给予氨溴索口服,中药组给予宣肺降浊清肠汤颗粒剂口服,中西医结合组给予宣肺降浊清肠汤联合氨溴索口服。连续治疗6个月后评估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指数(BSI)评分、24 h痰量、急性加重次数、咳嗽-咳痰评估问卷(CASA-Q)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粪便标本中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表达量(采用PCR扩增法测定)。结果治疗结束后,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西药组[93.3%(28/30)比63.3%(18/30)、76.7%(23/30),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FEV_(1)、FVC、PEF均明显提高,BSI评分、SGRQ评分均明显降低,24 h痰量、急性加重次数均明显减少,CASA-Q评分均明显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西药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中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和中药组粪便中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表达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西药组粪便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后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直肠真杆菌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多形拟杆菌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宣肺降浊清肠汤联合氨溴索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痰湿蕴肺型患者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机制可能与宣肺降浊清肠汤可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稳定期 痰湿蕴肺型 宣肺降浊清肠汤 肠道菌群微生态
下载PDF
基于微生态-上皮路径探析补肾通络五联法辨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唐惠玲 黄源鹏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212-216,共5页
随着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被认为是无菌的尿路中发现存在特定的菌群微生态。研究表明,尿路菌群微生态及上皮屏障调节机制与组织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密切相关,而上皮间质转化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提示微生... 随着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被认为是无菌的尿路中发现存在特定的菌群微生态。研究表明,尿路菌群微生态及上皮屏障调节机制与组织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密切相关,而上皮间质转化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提示微生态-上皮路径对BPH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补肾通络五联法可能通过改善上皮间质转化而抑制BPH。基于此,认为补肾通络五联法可能通过调节尿路菌群微生态,影响尿路上皮屏障及通透性,进而改善上皮间质转化,最终抑制BPH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络五联法 尿路菌群微生态 上皮屏障 上皮间质转化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不同饲料饲养家蚕其肠道微生态优势菌群类型的组成及差异性 被引量:29
19
作者 向芸庆 王晓强 +3 位作者 冯伟 周围 谢洪霞 万永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875-3882,共8页
为探讨鳞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及抗病性与肠道微生态状况的关系,以不同的桑科植物柘叶与桑叶分别饲养家蚕,采用纯培养分离检测技术、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4、5龄家蚕肠道优势菌群的类型进行了鉴定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讨鳞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及抗病性与肠道微生态状况的关系,以不同的桑科植物柘叶与桑叶分别饲养家蚕,采用纯培养分离检测技术、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4、5龄家蚕肠道优势菌群的类型进行了鉴定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柘叶与桑叶饲养家蚕共有的优势菌群有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4个类群。从桑叶饲养家蚕肠道中检索到的优势菌群还有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5个类群,而从柘叶饲养家蚕肠道中检索到的优势菌群仅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2个类群。饲料的改变导致家蚕肠道微生态细菌种群组成的变化,从柘叶饲养家蚕肠道中分离出的优势菌群与桑叶饲养的家蚕相比,出现较大差异且不如桑叶饲养家蚕的菌群丰富。推测这种改变可能与柘叶饲养家蚕生长发育不良、容易患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优势 肠道 家蚕 类型 差异性 柘叶 桑叶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对生育期女性阴道微生态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齐新颖 李睿 +7 位作者 陈卫刚 王英红 张玉 吴雨皋 李园园 高丽敏 许广鑫 郑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55-959,共5页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三联疗法对生育期女性阴道正常微生态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5例HP阳性患者进行根除HP三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阴道正常微生态菌群的变化情况,检测指标包括清洁度、念珠菌、滴虫、阴道酸...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三联疗法对生育期女性阴道正常微生态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5例HP阳性患者进行根除HP三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阴道正常微生态菌群的变化情况,检测指标包括清洁度、念珠菌、滴虫、阴道酸碱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H2O2)浓度。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对象中7例(7/15)发生阴道微生态失调(P<0.05),其中5例出现大量真菌孢子及菌丝,2例球菌数量增加(1例伴白细胞增加,1例伴过氧化氢阳性);8例阴道微生态正常(8/15)。结论根除HP三联疗法对阴道正常微生态菌群产生负面影响,在进行HP的治疗中应予重视,治疗前后应采取预防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 阴道 生态 生育期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