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怀远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菌群(型)更迭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花高荣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2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怀远县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流行的血清群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血清群、病原学、流行病学对2005年~2010年怀远县钩体病进行监测。结果自然人群感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占92.75%;鼠密度及带菌率秋季... 目的了解安徽怀远县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流行的血清群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血清群、病原学、流行病学对2005年~2010年怀远县钩体病进行监测。结果自然人群感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占92.75%;鼠密度及带菌率秋季高于春季;黑线姬鼠占87.74%,均为黄疸出血群。结论我县钩体病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由洪水型、波摩那群更迭为稻田型黄疸出血群。今后应加强钩体病的调查研究,防止钩体病爆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型)更迭 宿主
下载PDF
安徽省皖南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及一个新血清群的发现 被引量:1
2
作者 顾黎莉 赵京黎 +1 位作者 王俊 吴健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01-804,共4页
目的调查研究我省皖南山区钩端螺旋体病自然人群感染情况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掌握流行规律有效控制钩体病爆发流行。方法采用血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对钩体病进行监测。结果自然人群钩体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15.36%,,黄疸出血群为3... 目的调查研究我省皖南山区钩端螺旋体病自然人群感染情况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掌握流行规律有效控制钩体病爆发流行。方法采用血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对钩体病进行监测。结果自然人群钩体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15.36%,,黄疸出血群为33.94%、赛罗群为33.02%,流感伤寒群为19.27%。宿主动物带菌率蛙为11.42%、黄疸出血群59.26%、流感伤寒群30.43%、赛罗群棉兰型26.09%。黑线姬鼠带菌率为7.65%、黄疸出血群59.26%、流感伤寒群22.22%、秋季热14.81%、赛罗群棉兰型3.70%。猪为0.00%。结论该地区自然人群钩体病流行菌群发生明显改变出现菌群(型)更迭现象。并从金线蛙(Rnanplancyi)肾组织中首次分离出致病性及新血清群钩体代表株为EG79。研究发现蛙所带菌群与自然人群流行菌群相一致,蛙在钩体病流行病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型)更迭 新血清
下载PDF
浙江省1990-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凌锋 王臻 +2 位作者 姜理平 陈恩富 谢淑云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07-50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浙江省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临床确诊病人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浙江省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临床确诊病人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水鸭肾脏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1990-2005年全省累计发生钩体病例5 653例,死亡68例,各地市除舟山外,其余各地均有病例报告。病人血清抗体对应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宿主动物感染秋季群的构成比2000年以后较1990-2005年有较显著的上升,秋季群和黄疸出血群一起成为主要菌群。继1996-1997年龙游县赛罗群钩体病疫情暴发后,2002年浙江省又在蛙血清中检测到赛罗群抗体阳性。结论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发生变化,其带菌情况与病人带菌血清学检测对应的菌群不完全一致。因此,钩体病监测仍不能放松,尤其在洪涝灾害后应列为防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监测 流行病学 菌群更迭
下载PDF
2001~2003年衢州市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春福 余樟友 +1 位作者 王炜 陈卫国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年第6期494-495,共2页
关键词 监测结果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 衢州市 鼠传疾病 主要疫区 菌群更迭 宿主动物 浙江省 丘陵区 疫源地
下载PDF
1988—1991年福建省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形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金瑞 于恩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形式 菌群更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