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菌藻共培养体系除氮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思远 朱文娟 +1 位作者 陈思宇 兰时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4-162,共9页
为提高养殖废水的除氮效果,该文从精养池塘水体中分离出1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TC-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并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反硝化细菌TC-1进行了鉴定。选取椭圆小球藻与反硝化细菌TC-1为研究对象,运用菌藻共培养法研... 为提高养殖废水的除氮效果,该文从精养池塘水体中分离出1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TC-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并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反硝化细菌TC-1进行了鉴定。选取椭圆小球藻与反硝化细菌TC-1为研究对象,运用菌藻共培养法研究了碳源种类、总接种量、初始p 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对菌藻共培养体系除氮性能的影响,并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TC-1被鉴定为Pseudomonas toyotomiensis TC-1。菌藻共培养体系适宜的脱氮条件为:在以丁二酸钠为碳源,总接种量2%,初始pH 7.04,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69 r/min的条件下,亚硝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9.14%和97.06%,优于椭圆小球藻单藻和反硝化细菌TC-1单菌的的除氮效果,显示了其在废水脱氮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细 菌藻共培养 椭圆小球 除氮特性
下载PDF
菌藻共培养中有机碳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贾伟 方志鹏 +1 位作者 武发竹 李霞 《生物化工》 2021年第5期68-70,共3页
微藻现已可用于各大领域的工业生产中,但藻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所以对微藻的生长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小球衣藻和污泥细菌共培养为研究对象,发现菌藻共培养时投加有机碳(葡萄糖或蔗糖)能够显著促进微藻的生长,在每天投加有机碳0... 微藻现已可用于各大领域的工业生产中,但藻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所以对微藻的生长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小球衣藻和污泥细菌共培养为研究对象,发现菌藻共培养时投加有机碳(葡萄糖或蔗糖)能够显著促进微藻的生长,在每天投加有机碳0.05 g的条件下培养6 d,菌藻共培养体系中微藻的生物量是单纯微藻培养体系的3~4倍,达到(3.37~4.62)×10^(6) cells/mL,且添加有机碳可显著提高菌藻共培养体系对氮和磷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培养 有机碳 生物量 氮磷降解
下载PDF
城市污水中高效COD去除菌对微藻生长的促进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洪一 郭仕达 +2 位作者 金文标 涂仁杰 韩松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5-899,共5页
利用城市污水培养微藻生产柴油既有助于去除污染物,又可回收能源,是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研究热点之一。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筛选有利于微藻生长的高效COD去除菌,并考察其对微藻生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筛选的38株菌中有5... 利用城市污水培养微藻生产柴油既有助于去除污染物,又可回收能源,是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研究热点之一。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筛选有利于微藻生长的高效COD去除菌,并考察其对微藻生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筛选的38株菌中有5株为高效COD去除菌,分别命名为L2、L8、L11、W2、W5,5个菌株对COD的去除率均达到80%左右。在原污水培养条件下,菌株L11对微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空白组相比,稳定期微藻产量提高了97.7%,微藻平均生长速率提高了12.7%,油脂产量提高了75.8%。菌株L11与微藻共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微藻产量,同时有利于使污水中的COD维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去除 菌藻共培养 城市污水
下载PDF
三角褐指藻藻液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延群 李赟 +2 位作者 潘克厚 刘冰莉 周雨晴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了解藻液分离细菌的种类及其对微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从三角褐指藻培养液分离得到3株细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3株细菌P1、P2和P3分别为Loktanella vestfoldensis,Erythrobacter citreus和Aquamicrobium... 为了解藻液分离细菌的种类及其对微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从三角褐指藻培养液分离得到3株细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3株细菌P1、P2和P3分别为Loktanella vestfoldensis,Erythrobacter citreus和Aquamicrobium sp。将3株分离菌分别以10~4、10~6和10~8cfu/mL3个浓度梯度加入三角褐指藻培养液中比较其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1和P3菌株在中浓度促进微藻生长,但高浓度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而P2菌株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均表现出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加强。这说明P2菌株可作为促进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候选菌株构建有利微藻生长的藻菌共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 际细 分离鉴定 菌藻共培养
原文传递
一株小球藻伴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5
作者 姜固 覃晓云 +1 位作者 李芳 刘志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25-4030,共6页
为获得与海洋微藻存在同一系统并且能促进海洋微藻生长的菌株,本研究利用平板涂布法从小球藻(Chlorella sp.HN11)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一株伴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对比来鉴定该细菌,并筛选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采用分光... 为获得与海洋微藻存在同一系统并且能促进海洋微藻生长的菌株,本研究利用平板涂布法从小球藻(Chlorella sp.HN11)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一株伴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对比来鉴定该细菌,并筛选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藻菌共生的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小球藻的细胞密度。结果表明:该小球藻伴生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富含类胡萝卜素;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Microbacterium sp.相似性为99%,表明该菌株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藻-菌(10∶1)共培养7 d后,小球藻细胞密度是对照无菌藻的1.64倍,Chla和Chlb含量分别是对照无菌藻的1.55和1.7倍,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对实验室条件下小球藻与伴生菌株的共生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大规模商业化培养小球藻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杆 小球 伴生 -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