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染苘麻的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的鉴定及基因组结构分析
1
作者 杜江 马振男 +2 位作者 崔丽艳 王德富 牛颜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为明确引起我国山西晋中地区苘麻叶片表现皱缩和花叶症状的病原物及其基因组分子特征,本研究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扩增获得病毒基因组部分序列,经测序、比对后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为明确引起我国山西晋中地区苘麻叶片表现皱缩和花叶症状的病原物及其基因组分子特征,本研究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扩增获得病毒基因组部分序列,经测序、比对后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苘麻叶片皱缩、花叶的病原物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将该分离物命名为TYLCV-Abu,GenBank登录号为OP293347,但未扩增到β卫星。该病毒DNA-A基因组全长为2782 bp,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TYLCV-Abu分离物与TYLCV茄子分离物KSQ1-3(GenBank登录号KC428753)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8.99%,其中C4和V2编码的蛋白变异较大。重组结果分析显示,分离物TYLCV-Abu是由TYLCV-F(GenBank登录号KY971326)和TYLCV-KSQ1-3重组得到,重组区域为其基因组2617-2782 nt区域。这是首次从苘麻样品中扩增到TYLCV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苘麻 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抗感菜豆品种对菜豆普通花叶病毒侵染后的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牛静雅 唐慕宁 +6 位作者 王新华 霍思凡 武文艳 梁兴瑞 黄欣琪 王古悦 冯雪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65-77,共13页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并可造成菜豆严重减产。菜豆是BCMV的主要寄主,不同遗传背景的菜豆对BCMV侵染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目前菜豆抗性基因功能及BCMV的致病机制鲜有报道。为了为菜豆抗性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分子抗...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并可造成菜豆严重减产。菜豆是BCMV的主要寄主,不同遗传背景的菜豆对BCMV侵染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目前菜豆抗性基因功能及BCMV的致病机制鲜有报道。为了为菜豆抗性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分子抗病育种提供相关依据,利用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技术对BCMV(C54株系)侵染感性及不同抗性的菜豆品种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所得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ene Ontology(GO)、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以及进行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菜豆品种中病毒的积累量、差异表达基因的定位及一些关键通路对病毒侵染的响应存在共性和差异(如昼夜节律、光合作用、植物-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和一些代谢途径相关通路等)。在接种叶上,Dubbele witte品种(DW,对BCMV侵染易感)与Redland’s greenleaf C品种(RGLC,对BCMV侵染具有抗性)差异表达的基因类型上更为相似,定位于光合体系,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以及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等通路富集,而Sanilac(对BCMV侵染具有抗性)的差异基因没有在光合作用等通路富集。在系统叶上,2个抗性品种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类型也有差异。植物被病毒侵染后会干扰植物激素的合成与信号转导通路。通过选取8个关键的植物激素合成或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进行验证,转录组和qPCR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激素合成或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BCMV侵染菜豆后的表达情况存在差异:BCMV侵染促进了参与水杨酸、茉莉酸和赤霉素合成通路的关键基因的正向调控;乙烯、油菜素内酯以及脱落酸相关的基因在抗感品种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不相同。研究结果明确了BCMV侵染不同遗传背景的菜豆品种后的转录组差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 转录组 WGCNA 菜豆
下载PDF
菜豆黄花叶病毒RPA-LFD技术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宇翔 秦嘉超 +3 位作者 季英华 陈新 陈学好 崔晓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70-75,共6页
根据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简称BY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蚕豆中BYMV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简称RPA)检测方法。同时,将该方法与侧向流动试纸条(L... 根据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简称BY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蚕豆中BYMV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简称RPA)检测方法。同时,将该方法与侧向流动试纸条(LFD)检测方法相结合,建立RPA-LFD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37~42℃等温条件下进行,30 min即可完成检测。灵敏度试验表明,采用RPA-LFD方法检测BYMV的灵敏性是PCR方法的100倍。在特异性试验方面,与同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亲缘关系较近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简称SMV)、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简称BCMV)和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简称TuMV)无交叉反应。因此,本研究建立的菜豆黄花叶病毒RPA-LFD技术检测快速、灵敏且高效,有望成为我国菜豆黄花叶病毒田间诊断与防控的实用性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黄花叶病毒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侧向流动试纸条 病毒检测
下载PDF
加拿大进境大豆上检出菜豆荚斑驳病毒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建国 王念武 +2 位作者 翁瑞泉 黄可辉 郭琼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129,共3页
本研究采用DAS-ELISA、IC-RT-PCR及序列测定方法,对加拿大进境大豆种子进行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检测,结果表明,BPMV的DAS-ELISA和IC-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且PCR扩增... 本研究采用DAS-ELISA、IC-RT-PCR及序列测定方法,对加拿大进境大豆种子进行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检测,结果表明,BPMV的DAS-ELISA和IC-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且PCR扩增产物序列与已报道的BPMV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7%以上,而SMV的DAS-ELISA和IC-RT-PCR检测结果都为阴性。综合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确认该批大豆携带有菜豆荚斑驳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英斑驳病毒 检测 DAS-EUSA IC-RT-PCR
下载PDF
美人蕉黄瓜花叶病毒和菜豆黄花叶病毒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元华 韦石泉 +2 位作者 刘忠智 王升吉 徐凤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59-362,共4页
本文是对美人蕉上表现花叶、褪绿条纹和坏死线等症状的两个分离物进行的系统研究。分离物Cl系统侵染心叶烟、普通烟、蔓陀罗产生明显花叶症;在蚕豆、昆诺藜上产生局部枯斑.其TIP为60~65℃,DEP为10-3~10-4,L... 本文是对美人蕉上表现花叶、褪绿条纹和坏死线等症状的两个分离物进行的系统研究。分离物Cl系统侵染心叶烟、普通烟、蔓陀罗产生明显花叶症;在蚕豆、昆诺藜上产生局部枯斑.其TIP为60~65℃,DEP为10-3~10-4,LIV为5~6d。提纯病毒A260/A280—1.19,病毒粒子球形,直径30nm。它与黄瓜花叶病毒(C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为此,确证Cl病毒株为CMV.毒株C2其病毒粒子丝状,730nm×12nm~780nm×12nm。接种菜豆及蚕豆产生系统花叶,在千日红上产生局部枯斑.其TIP为50~55℃,DEP为10-3~10-4,LIV2~3d。提纯病毒A260/A280=1.26。其病叶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风轮状、束状和环状的内含体。SDS-对流免疫电泳测定,此病毒与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证实分离物C2是BYMV。两种病毒以黄瓜花叶病毒分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焦 黄瓜花叶病毒 菜豆黄花叶病毒
下载PDF
MAP-H_2O_2-HRP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测定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书圣 焦奎 +3 位作者 陈洪渊 王曼霞 张成良 张作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200-1204,共5页
提出间氨基酚 ( MAP) -H2 O2 -辣根过氧化物酶 ( HRP)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新体系 ,并用于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 SBMV)的测定 .以线性扫描二阶导数伏安法检测 HRP催化 H2 O2 氧化 MAP的产物 ,用于游离 HRP及 SBMV的测定 ,灵敏度均高于经典的 E... 提出间氨基酚 ( MAP) -H2 O2 -辣根过氧化物酶 ( HRP)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新体系 ,并用于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 SBMV)的测定 .以线性扫描二阶导数伏安法检测 HRP催化 H2 O2 氧化 MAP的产物 ,用于游离 HRP及 SBMV的测定 ,灵敏度均高于经典的 ELISA显色光度法 .本法对 HRP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1 .0× 1 0 - 8~1 .0× 1 0 - 6 g/L,检测限为 3 .8× 1 0 - 9g/L;对 SBMV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4 .0~ 50 0 0 ng/m L,检测限为 4 .0ng/m L.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病毒感染病叶澄清液的最高稀释比为 1∶ 1 .5× 1 0 5 ,并与现行的 ELISA显色光度法进行对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HRP 分析 免疫分析 伏安法
下载PDF
贵州南方菜豆花叶病毒的ELISA检疫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利民 杨立昌 +3 位作者 何丽鹃 张显强 柯波 游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33-35,共3页
采用ELISA间接法对分布于贵州几个地区的菜豆进行南方菜豆花叶病毒的检测 ,结果表明 :在所采集到的样品中 ,仅贵阳地区的菜豆感染有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其检测的灵敏度和最佳反应稀释度分别为 80 6ng/mL和 1∶5 0 0稀释度。
关键词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ELIAS检测 灵敏度 稀释度 贵州 病毒检疫 病毒防治 SBMV
下载PDF
侵染唐菖蒲的菜豆黄花叶病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蔡红 吴建宇 +1 位作者 孔宝华 陈海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9-101,共3页
从叶片表现为白色斑驳的唐菖蒲病株上分离到一病毒 ,通过寄主范围测定 ,可侵染豆科、藜科、苋科、番杏科中的 8种植物。病毒的致死温度为 5 0~ 60℃ ,稀释限点为 10 -3 ~ 10 -4 ,体外保毒期为 3~ 4d。病毒是长度为 70 0~ 75 0nm的... 从叶片表现为白色斑驳的唐菖蒲病株上分离到一病毒 ,通过寄主范围测定 ,可侵染豆科、藜科、苋科、番杏科中的 8种植物。病毒的致死温度为 5 0~ 60℃ ,稀释限点为 10 -3 ~ 10 -4 ,体外保毒期为 3~ 4d。病毒是长度为 70 0~ 75 0nm的线状粒子 ,血清学反应与标准BYMV抗血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可认为该病毒分离物为菜豆黄花叶病毒 (BeanYellowMosaicVirus ,BY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 菜豆黄花叶病毒 鉴定
下载PDF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长豇豆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郑红英 陈炯 +2 位作者 程晔 陈剑平 侯明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 长豇豆 分离物 外壳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淑敏 张成良 +4 位作者 阚晓枫 陈京 胡伟贞 张作芳 由雪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6-179,共4页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outhern bean mosaic virus,SBMV)是一种既能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又有介体带毒扩散力的危险性病毒。目前,国内尚未发现.SBMV主要危害菜豆、豇豆等在我国种植面积大、范围广的豆科植物。随着进出口贸易和种质交换日益...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outhern bean mosaic virus,SBMV)是一种既能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又有介体带毒扩散力的危险性病毒。目前,国内尚未发现.SBMV主要危害菜豆、豇豆等在我国种植面积大、范围广的豆科植物。随着进出口贸易和种质交换日益增多,此病毒传入机会大大增加。为了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了解病毒特性和建立快速检测技术,本文对SBMV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花叶病毒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RT-PCR检测及3′末端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向冰冰 杨洪一 +1 位作者 赵敏 崔岱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0,共4页
根据哈尔滨地区豇豆感病植株的症状,初步鉴定感染豇豆的病毒为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SCMV)。利用马铃薯Y病毒属通用引物扩增出病毒基因组3’末端序列,经BLAST检索表明该病毒为BCMV,将该序列与GenBank上的21... 根据哈尔滨地区豇豆感病植株的症状,初步鉴定感染豇豆的病毒为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SCMV)。利用马铃薯Y病毒属通用引物扩增出病毒基因组3’末端序列,经BLAST检索表明该病毒为BCMV,将该序列与GenBank上的21个BCMV分离物的3'末端序列进行比较,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其他分离物的序列同源性为91.7%-97.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不同分离物可聚为5个类群,并显示出一定的寄主相关性。哈尔滨分离物BCMV-X与2个浙江分离物、1个澳大利亚分离物聚为一支,且该4株分离物的寄主均为豇豆。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BCMV基因组3’末端非编码区形成4个茎环结构,不同分离物的序列变化并未引起茎环结构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 序列分析 通用引物
下载PDF
烟粉虱对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传播:病毒对媒介昆虫的适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潘李隆 迟瑶 +1 位作者 范运运 刘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5-894,共10页
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毒,主要危害番茄、烟草、棉花等多种经济作物,自然条件下主要由介体昆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在田间的暴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 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毒,主要危害番茄、烟草、棉花等多种经济作物,自然条件下主要由介体昆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在田间的暴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介体昆虫烟粉虱。因此,明确烟粉虱在田间传播和扩散特定病毒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对于解析病毒病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烟粉虱对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传播及影响因素,并讨论了病毒对媒介昆虫的适应及其机制。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和烟粉虱都为全球分布的有害生物,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发现,两者都呈现地域相关的遗传多样性。而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发现,烟粉虱隐存种往往对与其起源于同一地区的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这些发现为进一步解析烟粉虱对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金黄花叶病毒病毒 烟粉虱 病毒传播 遗传变异 适应 协同进化
下载PDF
从进境的唐菖蒲中检出菜豆黄花叶病毒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耘 陈富华 +1 位作者 洪崇高 陈枝楠 《植物检疫》 2005年第6期357-359,共3页
本文将荷兰进口的唐菖蒲种球进行隔离试种,通过症状观察,从中发现一株唐菖蒲幼苗叶片出现花叶症状,经DAS-ELISA,RT-PCR检测和序列分析验证,确认该批从荷兰进口的唐菖蒲鳞球茎中携带有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yellowmosaicvirus,BYMV)。
关键词 菜豆黄花叶病毒 RT-PCR 唐菖蒲
下载PDF
广西胜红蓟黄脉病样中发现多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的病毒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向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9-682,共4页
The diseased sample G7 was collected from Ageratum plants showing yellow vein symptoms in Xialian,Nanning,Guangxi province and tested with primers specific for DNA-A of several geminiviruse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 The diseased sample G7 was collected from Ageratum plants showing yellow vein symptoms in Xialian,Nanning,Guangxi province and tested with primers specific for DNA-A of several geminiviruse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xed infection of begomoviruses appeared in G7 sample.Partial DNA-A sequence comparison with other geminiviruses showed that G7 sample was infected by 5 dif-ferent begomoviruses,they were Papaya leaf curl China virus(PaLCuCNV),Ageratum yellow vein China virus(AYVCNV),Tomato leaf curl China virus(ToLCCNV),Euphorbia leaf curl virus(EuLCV) and Tobacco leaf curl Yunnan virus(TbLCY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 胜红蓟 粉虱传双生病毒 DNA病毒 广西 基因重组 基因组大小 病毒DNA
下载PDF
RT-PCR检测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尉民 Roger Hull +1 位作者 张成良 谢联辉 《中国进出境动植检》 1997年第1期28-30,共3页
根据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BMV)两株系B和C的核酸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利用RT-PCR可以特异地区分纯化的和0.2g病叶中的两株系,RT-PCR检测SBMV-B的灵敏度为10pg。
关键词 南方 菜豆花叶病毒 检测 RT-PCR
下载PDF
昆明郊区菜豆花叶病毒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16
作者 梅文泉 方琦 +1 位作者 张仲凯 李彦刚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9-39,共1页
昆明郊区有50%以上的菜豆程度不同地感染上了花叶病,而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一般发病的菜豆减产10%~20%,严重发病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黄色与深绿色相间的花叶,或叶面粗糙、皱缩、起疱斑等,全株呈矮... 昆明郊区有50%以上的菜豆程度不同地感染上了花叶病,而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一般发病的菜豆减产10%~20%,严重发病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黄色与深绿色相间的花叶,或叶面粗糙、皱缩、起疱斑等,全株呈矮缩及丛缩现象,株型矮小,苗期感染容易造成豆苗枯死,后期感染使结荚少而小。在云南省农科院蔬菜试验地内采集表现花叶的小黄金豆病叶,剪碎,加同等重量的0.02MPBS(pH7.0),磨细,少量汁液用磷钨酸钠负染后,JEM-100CXⅡ型电镜观察,其余汁液作为种毒用于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花叶病毒 电镜 结构
下载PDF
菜豆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P)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信 王晓鸣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0期44-45,48,共3页
以菜豆黄花叶病毒分离物、蚕豆、豌豆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菜豆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目标片段中包含819 bp的外壳蛋白序列,编码273个氨基酸。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 以菜豆黄花叶病毒分离物、蚕豆、豌豆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菜豆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目标片段中包含819 bp的外壳蛋白序列,编码273个氨基酸。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7%~99.9%和98.9%~100.0%。与65个菜豆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进行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的结果表明,菜豆黄花叶病毒青海蚕豌豆分离物与云南蚕豆分离物同源性最高。外壳蛋白的序列特征揭示,NAG为菜豆黄花叶病毒中病毒的蚜传相关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黄花叶病毒 蚕豆和豌豆分离物 外壳蛋白
下载PDF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18
作者 宋涛 李伟涛 +2 位作者 彭青 陈宏 尼秀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3期5674-5676,共3页
[目的]克隆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BMV)外壳蛋白(CP)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克隆SBMV CP基因,将CP基因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其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表达重组蛋白。[结果]试验成功克隆到大小为799 b... [目的]克隆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BMV)外壳蛋白(CP)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克隆SBMV CP基因,将CP基因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其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表达重组蛋白。[结果]试验成功克隆到大小为799 bp的SBMV CP基因,测序分析发现与NCBI中目标基因的相似度达99%以上;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BMVCP,并确定重组蛋白在37℃、1.0 mmol/L IPTG、4 h条件下表达量最大。[结论]该研究为SBMV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表达
下载PDF
江苏省蚕豆上菜豆黄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涂丽琴 吴淑华 +7 位作者 干射香 崔晓艳 赵文浩 程兆榜 陈新 周益军 季英华 朱月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4-810,共7页
为掌握江苏省豆类作物上的病毒病种类,本研究于2018年对江苏省蚕豆作物病毒进行了调查,累计采集田间疑似病样55份,为明确其中伴随的病毒种类,我们对田间采集的疑似病样提取总RNA后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在用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 为掌握江苏省豆类作物上的病毒病种类,本研究于2018年对江苏省蚕豆作物病毒进行了调查,累计采集田间疑似病样55份,为明确其中伴随的病毒种类,我们对田间采集的疑似病样提取总RNA后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在用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检测引物进行RT?PCR扩增时有16份样品扩增到1条525 bp左右的条带,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说明其中可能伴随有菜豆黄花叶病毒的感染。为进一步确定这一结果,我们针对BYMV CP基因设计了引物,以阳性样品RNA为模板进行RT?PCR,结果发现均扩增到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对该片段回收、克隆并测定碱基序列,结果发现其CP基因碱基序列全长819 bp,编码1个由273个氨基酸组成大小约20 800的蛋白质。BLAST分析结果显示其与BYMV同源性最高(AB439731,99%),表明其属于BYMV的一个分离物。利用MEGA软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分离物与日本的蚕豆分离物(AB439731)同源性最高,其次是澳大利亚的蚕豆分离物(HG970867)和中国青海的菜豆分离物(9?16)。这些结果表明江苏蚕豆上检测到的病毒是菜豆黄花叶病毒的一个分离物,这是该病毒在江苏侵染蚕豆的首次分子鉴定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黄花叶病毒 蚕豆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一种新发现的侵染绿豆的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分子鉴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良 崔瑾 +2 位作者 夏妍 崔晓艳 陈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4-168,共5页
为确定从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温室大棚所采集到的表现花叶、皱缩、明脉症状的绿豆植株是由何种病毒引起的,采取了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RT-PCR、序列测序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风轮状... 为确定从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温室大棚所采集到的表现花叶、皱缩、明脉症状的绿豆植株是由何种病毒引起的,采取了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RT-PCR、序列测序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风轮状、束状病毒内含体,与Potyvirus属病毒粒子形态一致;对所提取的病样总RNA使用Potyvirus通用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由1 082个核苷酸组成的序列,包含编码228个氨基酸的完整cp基因,产物通过NCBI比对,发现和已报道的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BCMV)HB分离物同源性高达95%,初步判定该病原为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命名为BCMV-JAAS分离物;通过扩增得到的cp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BCMV-JAAS与BCMV的其他中国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通过ELISA检测,进一步确定是由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感染引起的绿豆病毒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绿豆上发现菜豆普通花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 病原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