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黄芪-熟地黄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并分析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OP相关靶点,将两者相互映射后获得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并分析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最后,分别利用Funrich 3.1.3软件和David 6.8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得到黄芪-熟地黄药对活性成分19个,作用靶点117个,OP相关靶点3630个,中药-疾病交集靶点83个。经网络拓扑学分析后筛选出25个核心靶点,主要包括IL-6、JUN、VEGFA、TNF、TP53、MAPK1、MAPK8、IL-1β、EGF和PTGS2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涉及到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影响类固醇受体通路、免疫反应和信号转导等;分子功能层面表明黄芪-熟地黄药对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配体依赖性核受体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活性等分子途径发挥抗OP作用。细胞成分层面表明细胞外、核质等细胞组分可能与黄芪-熟地黄药对抗OP的机制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基因涉及到的信号通路主要与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和代谢相关通路有关。结论: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机制呈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性;可能通过影响机体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反应和代谢等途径维持机体骨形成-骨吸收动态平衡,发挥抗OP的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药食同源菟丝子的保健食品、中成药和方剂的组方规律,获得具有缓解疲劳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潜在配方。方法借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和药智网平台收集并组建含菟丝子的保健食品、中成药...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药食同源菟丝子的保健食品、中成药和方剂的组方规律,获得具有缓解疲劳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潜在配方。方法借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和药智网平台收集并组建含菟丝子的保健食品、中成药和方剂的数据库。利用复杂网络分析、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组合赋权算法和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聚类算法从单味药、药对和药组层面研究其组方规律并设计新配方,利用逼近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和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RSR)的模糊联合对配方进行排序和评价。结果收集到45个保健食品、59个方剂、103个中成药,共142种原料,Apriori关联规则获得39对高频药对,SOM聚类将不同权重原料聚为8类。结合中医药传统理论,共获得28个潜在配方,根据模糊集理论,优化获得最优配方为菟丝子-熟地黄-杜仲-黄芪。结论以药食同源菟丝子为例,以缓解疲劳和增强免疫力功能为导向,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和中医药传统理论,得到最优保健食品组,为中药类保健食品的配方设计提供新思路。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es Mellitus-induced Erectile Dysfunction,DMED)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DMED的文献,建立DMED处方信息数据库,运用EXCEL、SPS...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es Mellitus-induced Erectile Dysfunction,DMED)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DMED的文献,建立DMED处方信息数据库,运用EXCEL、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DMED的用药规律,并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核心药物组合的活性成分,运用本草组鉴预测药物作用靶点;运用Gene Cards、OMIM及Dis Genet数据库预测疾病相关靶点;运用Venny平台得到疾病与药物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建立“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出关键成分;以STRING平台数据为基础,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 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纳入文献104篇,提取出方剂135首,涉及药物191味,药物性味归经以性温、味甘、归肝经和肾经为主。筛选出菟丝子-山药-熟地黄为核心药物组合,涉及21个活性成分、235个药物作用靶点,与DMED有143个交集靶点;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为关键成分,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Jun原癌基因(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3等为核心靶点;GO分析得到生物过程718条、细胞组成85项、分子功能135项;KEGG分析显示核心药物组合主要通过调控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信号通路治疗DMED。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两者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养阴生津止渴、益肾固精填髓是DMED主要治法;核心药物组合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MED,为临床治疗及优化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个补虚药配伍后成分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UPLC-DAD建立制首乌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味常用补虚药(当归、熟地黄、白芍、党参、黄芪、甘草、麦冬、枸杞子、墨旱莲...目的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个补虚药配伍后成分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UPLC-DAD建立制首乌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味常用补虚药(当归、熟地黄、白芍、党参、黄芪、甘草、麦冬、枸杞子、墨旱莲)配伍后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采用DPPH法分别测定单味药以及配伍药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绘制量-效曲线并计算半数清除浓度(EC50)。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制首乌中多成分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间的量-效回归模型,筛选量-效关系中影响显著的化学标志物,并通过质谱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5项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半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制首乌中12个成分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对比分析。含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制首乌与不同药物配伍后,12个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与墨旱莲配伍后制首乌中有33%的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42%的成分含量显著升高外(P<0.05),与另8味药配伍后制首乌中至少50%的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制首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其他9味中药,配伍后9个制首乌药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制首乌,但高于相应的配伍药物。量-效回归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structures,OPLS)模型中R2X、R2Y及Q2值分别为0.841、0.981及0.962,筛选出4个量-效关系化学标志物,分别为反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trans-THSG)、大黄素甲醚、顺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cis-THSG)、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G)。结论建立的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何首乌在药对配伍过程中多成分含量变化的对比分析,trans-THSG、大黄素甲醚、cis-THSG、EG是影响制首乌在上述药对中发挥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化学标志物,可为制首乌药对配伍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黄芪-熟地黄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并分析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OP相关靶点,将两者相互映射后获得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并分析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最后,分别利用Funrich 3.1.3软件和David 6.8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得到黄芪-熟地黄药对活性成分19个,作用靶点117个,OP相关靶点3630个,中药-疾病交集靶点83个。经网络拓扑学分析后筛选出25个核心靶点,主要包括IL-6、JUN、VEGFA、TNF、TP53、MAPK1、MAPK8、IL-1β、EGF和PTGS2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涉及到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影响类固醇受体通路、免疫反应和信号转导等;分子功能层面表明黄芪-熟地黄药对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配体依赖性核受体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活性等分子途径发挥抗OP作用。细胞成分层面表明细胞外、核质等细胞组分可能与黄芪-熟地黄药对抗OP的机制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基因涉及到的信号通路主要与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和代谢相关通路有关。结论: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OP的作用机制呈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性;可能通过影响机体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反应和代谢等途径维持机体骨形成-骨吸收动态平衡,发挥抗OP的作用。
文摘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药食同源菟丝子的保健食品、中成药和方剂的组方规律,获得具有缓解疲劳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潜在配方。方法借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和药智网平台收集并组建含菟丝子的保健食品、中成药和方剂的数据库。利用复杂网络分析、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组合赋权算法和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聚类算法从单味药、药对和药组层面研究其组方规律并设计新配方,利用逼近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和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RSR)的模糊联合对配方进行排序和评价。结果收集到45个保健食品、59个方剂、103个中成药,共142种原料,Apriori关联规则获得39对高频药对,SOM聚类将不同权重原料聚为8类。结合中医药传统理论,共获得28个潜在配方,根据模糊集理论,优化获得最优配方为菟丝子-熟地黄-杜仲-黄芪。结论以药食同源菟丝子为例,以缓解疲劳和增强免疫力功能为导向,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和中医药传统理论,得到最优保健食品组,为中药类保健食品的配方设计提供新思路。
文摘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es Mellitus-induced Erectile Dysfunction,DMED)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DMED的文献,建立DMED处方信息数据库,运用EXCEL、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DMED的用药规律,并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核心药物组合的活性成分,运用本草组鉴预测药物作用靶点;运用Gene Cards、OMIM及Dis Genet数据库预测疾病相关靶点;运用Venny平台得到疾病与药物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建立“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出关键成分;以STRING平台数据为基础,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 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纳入文献104篇,提取出方剂135首,涉及药物191味,药物性味归经以性温、味甘、归肝经和肾经为主。筛选出菟丝子-山药-熟地黄为核心药物组合,涉及21个活性成分、235个药物作用靶点,与DMED有143个交集靶点;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为关键成分,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Jun原癌基因(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3等为核心靶点;GO分析得到生物过程718条、细胞组成85项、分子功能135项;KEGG分析显示核心药物组合主要通过调控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信号通路治疗DMED。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两者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养阴生津止渴、益肾固精填髓是DMED主要治法;核心药物组合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MED,为临床治疗及优化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
文摘目的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个补虚药配伍后成分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UPLC-DAD建立制首乌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味常用补虚药(当归、熟地黄、白芍、党参、黄芪、甘草、麦冬、枸杞子、墨旱莲)配伍后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采用DPPH法分别测定单味药以及配伍药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绘制量-效曲线并计算半数清除浓度(EC50)。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制首乌中多成分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间的量-效回归模型,筛选量-效关系中影响显著的化学标志物,并通过质谱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5项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半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制首乌中12个成分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对比分析。含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制首乌与不同药物配伍后,12个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与墨旱莲配伍后制首乌中有33%的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42%的成分含量显著升高外(P<0.05),与另8味药配伍后制首乌中至少50%的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制首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其他9味中药,配伍后9个制首乌药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制首乌,但高于相应的配伍药物。量-效回归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structures,OPLS)模型中R2X、R2Y及Q2值分别为0.841、0.981及0.962,筛选出4个量-效关系化学标志物,分别为反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trans-THSG)、大黄素甲醚、顺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cis-THSG)、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G)。结论建立的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何首乌在药对配伍过程中多成分含量变化的对比分析,trans-THSG、大黄素甲醚、cis-THSG、EG是影响制首乌在上述药对中发挥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化学标志物,可为制首乌药对配伍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