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隋唐华严宗般若理想美学探论
1
作者 赵建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1-78,共18页
中国化佛教宗派华严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独特而深远的,体现到美学方面,主要以体系化的理论,建立了一种理想的美学形态。就华严宗的实际存在而言,它列于隋唐中国化佛教各宗理论之中,属于思想体系最为精密庞大之一种,美学蕴涵异常丰富,... 中国化佛教宗派华严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独特而深远的,体现到美学方面,主要以体系化的理论,建立了一种理想的美学形态。就华严宗的实际存在而言,它列于隋唐中国化佛教各宗理论之中,属于思想体系最为精密庞大之一种,美学蕴涵异常丰富,其理论特色主要聚焦于般若化理想美学,提出“法界缘起”“六相圆融”“十玄门”“五教义”等美学命题,这些对推进中古美学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意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 般若 理想美学 中国化佛教
下载PDF
须弥华藏:莫高窟隋初第302、303窟中心柱形象意涵新探
2
作者 张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0,I0003,共10页
莫高窟302与303窟作为莫高窟仅有的两例倒圆锥形中心柱窟,其中心柱形式却颇为罕见。目前学界多将其比定为须弥山中心柱,并从须弥山世界的形态、整体的同心圆结构、中心柱与周边千佛的联系等诸多角度尝试对其进行讨论,但仍不乏经意阐释... 莫高窟302与303窟作为莫高窟仅有的两例倒圆锥形中心柱窟,其中心柱形式却颇为罕见。目前学界多将其比定为须弥山中心柱,并从须弥山世界的形态、整体的同心圆结构、中心柱与周边千佛的联系等诸多角度尝试对其进行讨论,但仍不乏经意阐释与观察上的不足。本文通过对302窟303窟形制的重新观察,结合对二者的形象对比与关键细节的梳理,探讨其表现华严思想下华藏世界的形象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302、第303窟 中心柱形象 须弥山 华藏世界 华严
下载PDF
华严宗的现象圆融论 被引量:14
3
作者 方立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8-75,共8页
事事无碍论是最能代表华严宗理论特征的学说,其意义为佛的殊胜境界、宇宙的最高层次、观法的最后目标和真如本觉。六相圆融和十玄无碍是该学说的理论要点。该学说表达了华严宗人对宇宙整体、尤其是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看法... 事事无碍论是最能代表华严宗理论特征的学说,其意义为佛的殊胜境界、宇宙的最高层次、观法的最后目标和真如本觉。六相圆融和十玄无碍是该学说的理论要点。该学说表达了华严宗人对宇宙整体、尤其是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看法,表现出深邃的哲学思维与丰富的逻辑论证。虽然事事无碍论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思想,但其结构、内涵与旨趣都表现出与印度佛教迥异的中国思想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 事事无碍论 六相圆融 十玄无碍 相即相入
下载PDF
华严帝网印禅心──论《华严经》、华严宗对禅思禅诗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吴言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5-91,共7页
《华严经》蕴含着深邃灵动的禅悟思维。以《华严经》作为宗经的华严宗,建构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的话语体系,这个体系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圆融境为根本特征。圆融既是华严的至境,也是禅的至境。华严的圆融境对禅思禅诗产... 《华严经》蕴含着深邃灵动的禅悟思维。以《华严经》作为宗经的华严宗,建构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的话语体系,这个体系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圆融境为根本特征。圆融既是华严的至境,也是禅的至境。华严的圆融境对禅思禅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禅宗诗歌的理事圆融境、事事圆融、现量直观境。表达圆融境的禅诗,彰显出重重无尽、圆融谐和的美感特质。具体探讨《华严经》、华严宗的禅悟思维对禅思禅诗的影响,对建构21世纪的中国禅诗研究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经>> 华严 圆融 禅思 禅诗 禅悟思维
下载PDF
天台宗心性论述评 被引量:3
5
作者 方立天 《东南文化》 CSSCI 1994年第2期45-51,共7页
天台宗综合了南朝和北朝佛教的不同学风,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其学说的重心是实相论。着重探讨宇宙万物的如实相状,本来状态。此论认为一切现象就是实在的理体,一切事物当体就是实相,万物的不同形状就是显示万物自性的体相。又认为一切... 天台宗综合了南朝和北朝佛教的不同学风,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其学说的重心是实相论。着重探讨宇宙万物的如实相状,本来状态。此论认为一切现象就是实在的理体,一切事物当体就是实相,万物的不同形状就是显示万物自性的体相。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本来圆满具足所有的性能,每一现象都具有对立的本性,彼此完全具足又互不混淆。天台宗所立的“圆融三谛”和“一念三千”说就是具体说明实相涵义的。天台宗人在实相论的基础上,又进而探讨了心与众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 《大正藏》 无情有性 一念三千 性恶说 真如 三谛圆融 实相论 华严 佛性说
下载PDF
西夏华严禅思想与党项民族的文化个性——西夏文献《解行照心图》及《洪州宗师教仪》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志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07,共5页
西夏佛教思想不仅是对中原佛教文化进行引进与创新的结果,同时还是党项民族进行文化改造与创新的成果,这在现存的《解行照心图》及《洪州宗师教仪》等西夏佛教文献中有较突出的表现。西夏佛教界在综合唐代宗密华严思想、菏泽禅法、辽代... 西夏佛教思想不仅是对中原佛教文化进行引进与创新的结果,同时还是党项民族进行文化改造与创新的成果,这在现存的《解行照心图》及《洪州宗师教仪》等西夏佛教文献中有较突出的表现。西夏佛教界在综合唐代宗密华严思想、菏泽禅法、辽代华严思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与北宋及辽朝华严和禅学思想都不尽相同的华严禅思想;西夏佛学思想既是党项民族文化个性的思想反映,也是党项与汉民族文化融合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佛教 党项 华严 黑水城文献
下载PDF
唐君毅钟情于华严宗哲学之原因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芳 张云江 朱丽晓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5-7,共3页
唐君毅对佛教华严宗情有独钟,其原因有三:第一,华严宗“性起”之说与唐君毅“道德自我”有契合之处;第二,华严宗和唐君毅“心灵九境”的哲学构建,在圆融旨趣与融合方法上有共同之处,在立教以祛除疑迷之道上,唐君毅依然采取的是华严宗的... 唐君毅对佛教华严宗情有独钟,其原因有三:第一,华严宗“性起”之说与唐君毅“道德自我”有契合之处;第二,华严宗和唐君毅“心灵九境”的哲学构建,在圆融旨趣与融合方法上有共同之处,在立教以祛除疑迷之道上,唐君毅依然采取的是华严宗的方法;第三,华严宗“华藏世界”与唐君毅一生的志业理想亦有相契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华严 契合 “心灵九境” “道德自我”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从宗教宣传中得到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方尔加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8-62,共5页
做思想政治工作意在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奋进向上的人。宗教也关注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灵魂净化、慈悲兼爱。当今,总体讲,思政工作比宗教的影响力大得多,但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地方和某些层面,宗教... 做思想政治工作意在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奋进向上的人。宗教也关注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灵魂净化、慈悲兼爱。当今,总体讲,思政工作比宗教的影响力大得多,但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地方和某些层面,宗教的影响正急骤扩大,思政工作却显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工作 马克思主义教观 百姓日用 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宋明理学 启示 华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下载PDF
“齐物哲学”与华严宗之离合——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法藏的辩难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展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52,共12页
章太炎思想中的佛学因素历来为学者所关注,对章太炎佛学思想的探讨要将之置于近代以来佛学发展的脉动中加以把握。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于法藏的辩难为中心,围绕“十钱喻”与“椽舍喻”以及阿赖耶识缘起、无尽缘起等问题焦点,可... 章太炎思想中的佛学因素历来为学者所关注,对章太炎佛学思想的探讨要将之置于近代以来佛学发展的脉动中加以把握。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于法藏的辩难为中心,围绕“十钱喻”与“椽舍喻”以及阿赖耶识缘起、无尽缘起等问题焦点,可以分析章太炎的“齐物哲学”与华严宗的离合关系,凸显章太炎思想与华严宗之间的张力。在性寂说与性觉说、妄心系与真心系的佛学判摄框架中摸索章太炎佛学所处的位置,亦可为进一步探讨其“齐物哲学”的特质提供思想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佛学 《齐物论释》 齐物哲学 法藏 华严
下载PDF
方东美《华严宗哲学》关于二元对立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跃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0,共5页
在《华严宗哲学》一书中,方东美从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角度出发梳理分析了西方哲学中二元对立问题,并以"法界观"为基点,结合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体用不二"和西方哲学的机体主义,试图在讲... 在《华严宗哲学》一书中,方东美从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角度出发梳理分析了西方哲学中二元对立问题,并以"法界观"为基点,结合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体用不二"和西方哲学的机体主义,试图在讲述华严思想的过程中化解西方二元对立问题。这一方面是他作为一位哲学家而在世界哲学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另一方面表现出他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来避免和化解西方二元对立问题乃至西方文化弊病的文化民族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华严哲学 二元对立
下载PDF
从华严宗悲智圆融说看中国悲剧的特质 被引量:2
11
作者 汤凌云 《云梦学刊》 2016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王国维、朱光潜、唐君毅等学者都对中国悲剧做过专门研究。他们在西方悲剧观念的背景下讨论中国有无悲剧,分析中国悲剧的特质,却对中国悲剧特质的成因缺乏合理的解释。从华严宗悲智圆融说看中国悲剧的特质,有望深... 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王国维、朱光潜、唐君毅等学者都对中国悲剧做过专门研究。他们在西方悲剧观念的背景下讨论中国有无悲剧,分析中国悲剧的特质,却对中国悲剧特质的成因缺乏合理的解释。从华严宗悲智圆融说看中国悲剧的特质,有望深化对中国传统悲观等问题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悲剧 华严 悲智圆融说
下载PDF
论宗密的方法论模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世山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4期99-103,共5页
宗密(780—841年),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县)人,世称圭峰禅师,且身肩二任,既是华严宗第五祖,又是禅宗荷泽系的四传弟子①,是唐代著名高僧。尽管后世禅宗徒对他颇有轻视、指责之意,②但是宗密以他大量的著述赢得了后人,... 宗密(780—841年),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县)人,世称圭峰禅师,且身肩二任,既是华严宗第五祖,又是禅宗荷泽系的四传弟子①,是唐代著名高僧。尽管后世禅宗徒对他颇有轻视、指责之意,②但是宗密以他大量的著述赢得了后人,特别是近现代佛教学者的高度评价,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哲学思维 佛教 顿悟渐修 天命论 泯绝无寄 华严 原人论
下载PDF
性起与自性清净圆明体:华严宗的心性本体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维中 《佛学研究》 1999年第0期136-145,共10页
华严宗心性论的特色和根基在于“自性清净圆明体”本体地位的确立。华严学中,此“自性清净圆明体”即一心,亦即如来藏。此心在众生心识中叫作心体,在法界中叫作“一真法界”。此“体”不但是众生之本体,也是宇宙万物之本体。华严诸... 华严宗心性论的特色和根基在于“自性清净圆明体”本体地位的确立。华严学中,此“自性清净圆明体”即一心,亦即如来藏。此心在众生心识中叫作心体,在法界中叫作“一真法界”。此“体”不但是众生之本体,也是宇宙万物之本体。华严诸师将“法界”与一心同等使用,又用“一真法界”统摄四种法界,从而构成了独特的法界本体论。而相即相入的逻辑和唯心回转的本体论原理也可当作华严学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起 自性清净 华严 心性本体论
下载PDF
主持人按语
14
作者 邓联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共1页
任继愈曾认为,中国哲学有两大“辩证法”系统:一是老子开创的尚柔主静派,一是《易传》开创的尚刚主动派,二者一道一儒,对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参阅任继愈《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5页。)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有两篇聚焦于... 任继愈曾认为,中国哲学有两大“辩证法”系统:一是老子开创的尚柔主静派,一是《易传》开创的尚刚主动派,二者一道一儒,对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参阅任继愈《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5页。)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有两篇聚焦于老子的尚柔思想:赖锡三教授从共生哲学的角度,阐发了《老子》“柔软化刚强”的自我实践与转化艺术;吴战洪、王红两位学者基于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运用语文学的方法,通过解析老子的思想逻辑,反驳了古代学者对“柔弱胜强”的不当注解,进而对“柔弱”“胜”“刚强”作出了新的诠释。韩焕忠教授的文章虽然讨论的是杨仁山对老庄的华严学解读,却也与老子的尚柔思想有关,例如杨氏用华严宗的如来藏义诠释的“玄”即是指作为柔之至者的玄奥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自我实践 任继愈 思想逻辑 杨仁山 如来藏 《易传》 华严
下载PDF
隋唐佛教四大宗派佛学论析
15
作者 李振纲 赵敏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15,共5页
隋唐时期,就思想文化史而论,在儒、释、道三教并峙的整体格局中,佛教鼎盛,出现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等重要宗派,它们拥有独立的寺院经济,形成衣钵相承的传法世系(法统)及各有特色的佛学体系:止观并重的天台义海,理事无碍的华严... 隋唐时期,就思想文化史而论,在儒、释、道三教并峙的整体格局中,佛教鼎盛,出现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等重要宗派,它们拥有独立的寺院经济,形成衣钵相承的传法世系(法统)及各有特色的佛学体系:止观并重的天台义海,理事无碍的华严玄门,八识三性的唯识名理,教外别传的禅学心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影响中国思想文化和民族思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佛教 佛学论析 天台 佛学思想 华严 玄奘 唯识
下载PDF
华严宗心性论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立天 《中华文化论坛》 1994年第4期18-24,共7页
华严宗心性论述评方立天华严宗是唐代法藏创建的极富哲学理论思维的宗派。这个宗派热衷于对宇宙万物生成、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宇宙万物与本体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论探索。华严宗的中心理论是"性起说"。"性"指如来性、佛性、本... 华严宗心性论述评方立天华严宗是唐代法藏创建的极富哲学理论思维的宗派。这个宗派热衷于对宇宙万物生成、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宇宙万物与本体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论探索。华严宗的中心理论是"性起说"。"性"指如来性、佛性、本性、法性。"性起"即"体性现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 《大正藏》 自性清净 不动智 如来藏 华严经 灵知 心性论 李通玄 天台
下载PDF
华严宗与般若中观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卫群 《中华文化论坛》 1996年第4期74-78,共5页
华严宗与般若中观思想姚卫群华严宗是中国佛教中的重要宗派。它以《华严经》为其学说的主要依据,努力在中国传播弘扬这一系统的佛教思想。然而该宗属大乘佛教,如同一般的大乘佛教学说都或多或少地与般苦思想有关联一样,华严宗亦受般... 华严宗与般若中观思想姚卫群华严宗是中国佛教中的重要宗派。它以《华严经》为其学说的主要依据,努力在中国传播弘扬这一系统的佛教思想。然而该宗属大乘佛教,如同一般的大乘佛教学说都或多或少地与般苦思想有关联一样,华严宗亦受般若思想的影响,而且受般若思想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 华严经 般若中观 《般若经》 金师子章 中观思想 般若思想 无分别 中观学 无自性
下载PDF
宋代华严宗戒律思想述论
18
作者 刘因灿 郭文 《船山学刊》 2013年第4期133-137,共5页
戒律为中国佛教各宗共持之法门,因而宋代华严学僧在恢弘华严教学时,也兼修戒律学,可以净源、观复、普观为代表。净源和观复的戒律学研究主要围绕《遗教经论》展开,他们从大乘佛教立场并结合华严思想史,判定《遗教经》《遗教经论》为大... 戒律为中国佛教各宗共持之法门,因而宋代华严学僧在恢弘华严教学时,也兼修戒律学,可以净源、观复、普观为代表。净源和观复的戒律学研究主要围绕《遗教经论》展开,他们从大乘佛教立场并结合华严思想史,判定《遗教经》《遗教经论》为大乘经典。同时,净源对律宗、华严两宗观法的比较与评判以及观复围绕《盂兰盆经》的藏乘判摄问题对元照展开的批判表现出宋代华严学僧的宗派立场,同时也折射了宋代律宗与华严宗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华严 《遗教经论》 大乘精神 派意识
下载PDF
论武则天与华严宗
19
作者 段知壮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47-50,共4页
佛教对于中国而言本属外来文化,自两汉交际传入以来经过漫长的岁月,时至唐朝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唐佛学不仅仅是佛教文化的一个巅峰,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唐代大多数的帝王都对佛教采... 佛教对于中国而言本属外来文化,自两汉交际传入以来经过漫长的岁月,时至唐朝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唐佛学不仅仅是佛教文化的一个巅峰,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唐代大多数的帝王都对佛教采取了扶持利用的态度,而武则天的崇佛则最为明显。身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不仅大力发扬佛教,还将佛教与自身政权紧密地结合起来,用佛教经典为自己的统治增添合理性依据。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就是在武则天的一手扶持之下,建立起了华严宗这一重要宗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华严 法藏
下载PDF
华严宗与五台山文殊信仰
20
作者 韩焕忠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50-53,57,共5页
华严宗与五台山文殊信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殊菩萨在《华严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不仅是第二会普光明殿会的会主,是第九会逝多林给孤独园会中指导善财童子广参大善知识的导师,而且还是在清凉山讲经说法和领众修行的住持,《华... 华严宗与五台山文殊信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殊菩萨在《华严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不仅是第二会普光明殿会的会主,是第九会逝多林给孤独园会中指导善财童子广参大善知识的导师,而且还是在清凉山讲经说法和领众修行的住持,《华严经》为五台山的文殊信仰提供了极其权威的经典依据.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宗经成立起来的中国佛教宗派,该宗祖师特别强调《华严经》所说清凉山就是山西五台山,而且还将五台山打造成了华严宗弘宗演教、讲经说法的基地.文殊信仰是包括华严宗在内的中国佛教内部一种非常普遍的信仰形态,但由于华严宗与文殊信仰既有共同的经典依据——《华严经》,又有共同的核心区域——五台山,因此华严宗的文殊信仰较之中国佛教其他宗派具有更为丰富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 五台山 文殊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