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乐的儒家精神——废名《菱荡》中的意象新解 被引量:2
1
作者 夏元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4-28,共5页
“菱荡”和“聋子”是《菱荡》的两个关键性意象,“菱荡”代表着世俗、实用,“聋子”代表着“封闭”、快乐,二者共同体现着废名的追求和乐的精神世界。《菱荡》并非一般田园牧歌,作者的用意在自我修为,这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一脉相承。
关键词 废名 菱荡 意象 儒家精神
下载PDF
《菱荡》的艺术特色及其体现的文学观念
2
作者 张超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11-113,共3页
《菱荡》是废名的短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陈聋子这一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处世态度渗透着浓厚的禅宗哲思,小说诗化的笔调和质朴幽丽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凝聚出小说印象式的整体氛围,共同表现出废名所追求的人性与永久的文学价值、静穆... 《菱荡》是废名的短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陈聋子这一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处世态度渗透着浓厚的禅宗哲思,小说诗化的笔调和质朴幽丽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凝聚出小说印象式的整体氛围,共同表现出废名所追求的人性与永久的文学价值、静穆严肃的文学美感以及达到个人内心"无矛盾、无冲突"的美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荡 艺术特色 废名风
下载PDF
生态视野下的和谐生命景象——废名《菱荡》新探
3
作者 吴国桢 朱伟华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5-17,共3页
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菱荡》,可以发现废名的创作与生态美学的诸多核心原则深相契合。他构筑的"菱荡"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景象,使"菱荡"超越了平常地域的概念,成为一种生命和精... 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菱荡》,可以发现废名的创作与生态美学的诸多核心原则深相契合。他构筑的"菱荡"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景象,使"菱荡"超越了平常地域的概念,成为一种生命和精神存在的意义,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生存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荡 生态美学 和谐
下载PDF
鲁迅藏废名《桃园》
4
作者 李家麒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0,共3页
《桃园》是废名的第二部小说集,古城书社编译所1928年2月初版(见封三),开明书店1928年10月再版、1930年10月三版、1933年6月四版“普及本”,共收短篇小说10篇,除《桃园》《菱荡》刊载于《古城》和《北新》周刊外,其余均发表于《语丝》... 《桃园》是废名的第二部小说集,古城书社编译所1928年2月初版(见封三),开明书店1928年10月再版、1930年10月三版、1933年6月四版“普及本”,共收短篇小说10篇,除《桃园》《菱荡》刊载于《古城》和《北新》周刊外,其余均发表于《语丝》周刊。开明版书末有岂明(周作人)《桃园跋》(据手迹影印),目录中为《跋(周作人先生)》。再版的封面由钱君匋设计,风格简洁淡雅,弥漫宁静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周作人 开明书店 《语丝》 菱荡 《桃园》 钱君匋
下载PDF
废名小说的时间与空间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34,共11页
关键词 废名小说 周作人 传统小说 故事 民间文学 《莫须有先生传》 叙事时间 文学史 小说史 心理现实主义小说 意识流小说 琴子 风景描写 菱荡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