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剂萃取反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物料中的微量金、铟、碲和镓
1
作者 余煜棉 庄小洪 李少明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63-70,共8页
用氢氟酸和王水分解样品,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在盐酸(35%)和氢溴酸(0.15%)介质中,用甲基异丁基酮(MIBK)萃取样液中的金、铟、碲和镓,然后在环已烷存在下,用硫脲(3.5%)溶液进行反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水相中连续测定上述四种元素。本... 用氢氟酸和王水分解样品,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在盐酸(35%)和氢溴酸(0.15%)介质中,用甲基异丁基酮(MIBK)萃取样液中的金、铟、碲和镓,然后在环已烷存在下,用硫脲(3.5%)溶液进行反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水相中连续测定上述四种元素。本法各元素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4—6.3%,回收率为92—109%,适用于岩石、土壤等地质物料中ppm级以上的金、铟、碲和10ppm级以上的镓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和镓 萃取反萃 地质物料 原子吸收
下载PDF
从发酵液中提取2,5-呋喃二甲酸方法的研究
2
作者 胡曼曼 张伟 +1 位作者 王健 胡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0期0225-0229,共5页
为了探讨从发酵液中提取2,5-呋喃二甲酸的方法。结果 将制备2,5-呋喃二甲酸的发酵液,经过热滤、活性炭脱色、有机溶剂萃取、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溶液反萃取和二种或多种有机溶剂组合重结晶,获得高质量的2,5-呋喃二甲酸。结论 该方法技... 为了探讨从发酵液中提取2,5-呋喃二甲酸的方法。结果 将制备2,5-呋喃二甲酸的发酵液,经过热滤、活性炭脱色、有机溶剂萃取、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溶液反萃取和二种或多种有机溶剂组合重结晶,获得高质量的2,5-呋喃二甲酸。结论 该方法技术路线简洁,易操作,所获得产品质量高,提取过程成本低,在2,5-呋喃二甲酸的微生物法制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呋喃二甲酸 发酵液提取 过滤脱色 萃取反萃 组合溶剂重结晶
下载PDF
煤气化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3
作者 钱宇 杨思宇 +1 位作者 马东辉 崔培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84-1893,共10页
煤化工废水中以鲁奇炉和BGL炉为代表的固定床气化洗气废水氨氮和酸性气含量高,且含有高浓度生物毒性的酚类物质,COD高达20000~50000mg/L,形成煤化工废水处理的技术瓶颈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不同技术进行分析对比,阐述各酚氨处理技术... 煤化工废水中以鲁奇炉和BGL炉为代表的固定床气化洗气废水氨氮和酸性气含量高,且含有高浓度生物毒性的酚类物质,COD高达20000~50000mg/L,形成煤化工废水处理的技术瓶颈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不同技术进行分析对比,阐述各酚氨处理技术优缺点和工业实施状况。分析表明脱酸脱氨再萃取脱酚技术效果较好,该工艺采用单塔脱酸侧线脱氨将废水p H调至中性利于萃取脱酚,采用新型萃取剂,提高多元酚的分配系数,总酚萃取回收率可达93%。文中详细介绍该工艺中关键装置主要技术参数,如塔的操作温度和压力、精馏塔内回流比、进料位置、萃取塔内相比、萃取级数等。最后介绍了该工艺在哈尔滨煤化工公司煤气化项目的废水处理实例,废水处理量为5000t/d。新流程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具有明显优势。该工艺目前又在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鄂尔多斯能源化工公司图克化肥项目的煤气化废水处理中获得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废水 酚氨回收 萃取反萃 甲基异丁基甲酮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石煤钒矿全湿法提钒技术中沉钒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海鹰 戴子林 +1 位作者 危青 李桂英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93,共4页
以钒反萃取液(主要成分五氧化二钒浓度99.30 g/L,铁浓度3.15 g/L)为原料,研究了钒反萃取液酸度、沉钒pH值、溶液电位等条件对沉钒率和产品五氧化二钒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含铁较高的上述钒反萃取液,为了获取优质五氧化二钒产品... 以钒反萃取液(主要成分五氧化二钒浓度99.30 g/L,铁浓度3.15 g/L)为原料,研究了钒反萃取液酸度、沉钒pH值、溶液电位等条件对沉钒率和产品五氧化二钒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含铁较高的上述钒反萃取液,为了获取优质五氧化二钒产品,沉钒分二段进行。第一段沉钒是先用硫酸调整钒反萃液酸度为1.5 mol/L,60℃水浴下加氯酸钠,控制溶液电位为1 000 mV,用15%的氨水调pH值在0.5以内,90℃下搅拌1 h,该段沉钒率为85%,其产品五氧化二钒含量达99%以上,铁含量在0.3%以下。第二段沉钒是将上述滤液接着用氨水调pH值至2.0并于90℃下搅拌1 h,两段总沉钒率达99%,第二段沉钒产品铁含量达1.5%,需后处理,经30%氢氧化钠溶液除铁后再次沉钒,其产品五氧化二钒含量达99%以上,铁含量在0.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钒矿 P2O4萃取反萃 沉钒 沉钒率 五氧化二钒
下载PDF
煤炭分级利用新思路——事前分离与精准利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秦志宏 杨小芹 +1 位作者 林喆 陈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442,共19页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其主要利用方式仍限于近百年前甚至千年前所形成的技术基础:燃烧、气化、焦化和液化。借助石油先分离馏分再分别加工利用的思路,在发明萃取反萃取法分离煤族组分的基础上,提出“事前分离与精准利用”的煤...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其主要利用方式仍限于近百年前甚至千年前所形成的技术基础:燃烧、气化、焦化和液化。借助石油先分离馏分再分别加工利用的思路,在发明萃取反萃取法分离煤族组分的基础上,提出“事前分离与精准利用”的煤炭分级加工利用新思路,即先将煤全组分在常压室温下分离成重质组、密中质组、疏中质组和轻质组四大族组分,再针对各族组分自身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所展现的特殊性质,施以针对性的精准加工利用,使其使用价值获得最有效发挥,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效益。根据这一思路,本文在前期构建的煤嵌布结构模型理论及炼焦煤结焦新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课题组近年来在族组分分级利用方面所展开的实验研究及进展,探究了各族组分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可能途径,讨论了具体的加工利用方法及其产品性能,具体包括由疏中质组制备泡沫炭及多孔电极材料、密中质组制备中间相半焦、密中质组制备膜分离材料的理论分析、实验验证和工艺条件研究等,以及通过这些族组分建立新的炼焦配煤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萃取反萃取法第1次实现了煤炭有机质在使用前的聚类分离;分离出的族组分彼此性质差别巨大,甚至是煤炭产生某方面特性的源质组分,如密中质组是炼焦煤产生流动性及生成中间相的源质组分,疏中质组是炼焦煤产生膨胀性的源质组分等;对这些源质分别进行的加工和转化,初步实现了各族组分“各尽其才”的资源化精准利用目标;所获得的初期产品性能良好,加工工艺简单,过程稳定可靠;提出的“事前分离与精准利用”设想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分级利用 萃取反萃 族组分 精准
下载PDF
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石国亮 李增波 郭雨 《化学工程师》 CAS 2009年第5期48-50,共3页
综述了液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研究现状。指出液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
关键词 液膜 液膜 同级萃取反萃
下载PDF
三种煤中有机氯和溴的赋存形态及原理 被引量:5
7
作者 郭伟 秦志宏 +1 位作者 李春生 单良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8,共8页
依据煤全组分族分离方法——萃取反萃取法及煤嵌布结构模型思想,采用正己烷、甲醇、丙酮、氯仿、CS_2和THF六级溶剂对淮北童亭煤(HB)、徐州煤(XZ)和平顶山煤(PDS)各族组分进行分级分次索氏萃取,对各级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 依据煤全组分族分离方法——萃取反萃取法及煤嵌布结构模型思想,采用正己烷、甲醇、丙酮、氯仿、CS_2和THF六级溶剂对淮北童亭煤(HB)、徐州煤(XZ)和平顶山煤(PDS)各族组分进行分级分次索氏萃取,对各级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索氏萃取溶出物中有机卤化物的溶出行为主要发生在氯仿级的萃取过程中,其溶出物主要以脂基氯、芳基氯(溴)和杂环基氯化物4类卤化物为主,相对分子质量为94~250.其中,杂环基氯化物倾向分布于疏中质组和密中质组中,以较小微孔嵌入态和网络嵌入态赋存;芳基卤化物倾向分布于重质组中,以较小微孔嵌入态赋存;脂基氯化物在各族组分中没有倾向性,以3种赋存状态存在于各族组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反萃取法 有机卤化物 GC-MS 氯仿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金、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景忠 李翠红 贾德华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第18期25-26,共2页
文章提出一个新的萃取反萃取体系,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金、银,不但有效地抑制了共存元素的干扰,而且能提高测定灵敏度和精密度。文中还讨论了不同石墨管对测定的影响及元素的原子化过程,样品分析结果与推荐值一致。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 萃取反萃 地质样品 连续测定
下载PDF
Solvent extraction mechanism and precipitation stripping of bismuth(Ⅲ) in hydrochloric acid medium by tributyl phosphate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坚 丁风华 +1 位作者 湛菁 张传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085-3091,共7页
Tributyl phosphate(TBP) was employed for the Bi(Ⅲ) extraction from hydrochloric acid medium.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time and material concentration were examined.The replacement mechanism between the anion(Cl^-) an... Tributyl phosphate(TBP) was employed for the Bi(Ⅲ) extraction from hydrochloric acid medium.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time and material concentration were examined.The replacement mechanism between the anion(Cl^-) and TBP was proposed for extraction.The results show the species extracted into the organic phase were found to be mainly BiCl_3·x TBP(x=2 or 3).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 extraction reaction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hermodynamics analysis,which illustrates that higher temperatures show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xtraction.Extraction isotherm was obtained with 2.16 mol/L TBP for a typical solution containing 0.1 mol/L of bismuth and 1.0 mol/L of hydrochloric acid.About 98.5 % of bismuth has been extracted from the leaching solution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Moreover,oxalate was explored as a precipitation stripping agent for BiCl_3·x TBP(x=2 or 3) complexes,by which Bi(Ⅲ) was stripped in the form of Bi_2(C_2O_4)_3·7H_2O.A stripping efficiency of 99.3% was obtained in only one stage at the phase ratio of 1 and TBP also could be recycled.Therefore,the method is an efficient,effective and highly selective approach to extract Bi(Ⅲ) and to recover metal bismu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vent extraction bismuth (Bi) tributyl phosphate (TBP) precipitation stripping extrac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Extraction kinetics of zinc by new extractant in ammoniacal system 被引量:3
10
作者 HUANG Ling HE Jing +3 位作者 CHEN Yong-ming YANG Sheng-hai JIN Sheng-ming TANG Mo-t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797-1804,共8页
The controlling step and the extraction reaction rate equation of zinc extraction from Zn(II)-NH3 solution by using a newly synthesized organic compound, 2-acetyl-3-oxo-dithiobutyric acid-myristyl ester as the zinc ... The controlling step and the extraction reaction rate equation of zinc extraction from Zn(II)-NH3 solution by using a newly synthesized organic compound, 2-acetyl-3-oxo-dithiobutyric acid-myristyl ester as the zinc extractant, were clarified. The effects of agitation speed, specific interfacial area, temperature, extractant concentration and Zn ion concentration on the extraction rate are studied in constant interfacial area c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raction rate depends on interfacial chemical reaction and diffusion by using this new extraetant to extract zinc, and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this extraction reaction is measured as 28.2 kJ/mol,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extraction reac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mixed-controlled reaction rate. The apparent reaction orders a and b are measured as 1 and 0.38, and the constant k0 is 138.70. So, when extraction conditions are controlled as [HR]=20%-50%, T=0-30℃, N=120-177 r/min and S=72.6-127.5 m-1, the solvent extraction reaction rate can be depicted as v/(mol . m-2 . s-1 ) = 138.7. exp( - 28 206/8.314T ). [Zn 2+ ]r ·[HR ]o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vent extraction ZINC 2-acetyl-3-oxo-dithiobutyric acid-myristyl ester kinetics
下载PDF
煤的黏结性来源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20
11
作者 秦志宏 李兴顺 +3 位作者 陈娟 张丽英 侯翠利 巩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9,共6页
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的两种煤所进行的CS2/NMP混合溶剂萃取与反萃取,实现了对煤中强黏结能力组分、弱黏结能力组分和不黏组分等族组分的分离.对各族组分进行了FTIR,GC/MS和黏结指数GR.I的分析测定,探讨了煤中黏结性的来源及形成机理.结... 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的两种煤所进行的CS2/NMP混合溶剂萃取与反萃取,实现了对煤中强黏结能力组分、弱黏结能力组分和不黏组分等族组分的分离.对各族组分进行了FTIR,GC/MS和黏结指数GR.I的分析测定,探讨了煤中黏结性的来源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煤的P4+P3族组分都具有极强的黏结能力,其GR.I值基本相同;有弱黏结能力的P1族组分的GR.I值大小则因煤种而有差异.决定煤黏结性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煤中的P4+P3族组分含量,其次是P1族组分含量,再其次是煤的变质程度(决定P1族组分的黏结能力大小).煤中的苯系列化合物、萘系列化合物、蒽与菲系列化合物和长链烷烃是煤黏结性的活性组分;它们有适度的分子结构和大小,使其在热解过程中主要生成胶质体液相;萃余煤具有大分子结构,热解时主要产生气相、焦油蒸汽和固相,不产生液相或液相很少.黏结性活性组分越多,热解时形成胶质体液相就越多,黏结能力也就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反萃 分离 族组分 黏结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