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茂兰自然保护区掌叶木资源调查及种子萌发实验
1
作者 杨婷婷 姚正明 +2 位作者 付贞仲 熊志斌 高景梅 《林业世界》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掌叶木在茂兰保护区的分布情况及生长状态,笔者采用样带法对茂兰保护区的掌叶木资源的分布、植物学特性、生境特征和资源特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开展萌发栽培试验,观察掌叶木生物学性状变化,旨在掌握茂兰保护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掌叶木在茂兰保护区的分布情况及生长状态,笔者采用样带法对茂兰保护区的掌叶木资源的分布、植物学特性、生境特征和资源特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开展萌发栽培试验,观察掌叶木生物学性状变化,旨在掌握茂兰保护区掌叶木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保护现状,探讨掌叶木濒危原因和保护对策,制定科学合理保护对策,为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结果表明:掌叶木在茂兰保护区内呈随机集群和星状分布于4个管辖区域,多生长在石面、石沟、石缝这些严酷生境中,能正常开花结果,天然更新能力差,幼苗幼树缺乏,成年植株长势一般,种群呈衰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保护区 掌叶木 资源调查 萌发实验 保护策略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探究式教学解读——以种子萌发实验为例
2
作者 孙健 马方伟 《德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S1期9-10,共2页
种子萌发教学实验,解读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教学方法统筹兼顾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籍此抛砖引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探究式教学 种子萌发实验
下载PDF
白菜种子和萝卜种子是探究种子萌发实验的好材料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建伟 吕建茹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白菜种子 萝卜种子 种子萌发实验 中等学校 生物学 教学
下载PDF
五种蔬菜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性的探究实验
4
作者 何世顺 《生物学教学》 2012年第1期59-60,共2页
本文阐述了组织学生应用NaCl溶液来测定西葫芦等五种蔬菜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性的探究实验。
关键词 蔬菜种子 萌发实验 耐盐性 探究
下载PDF
用泡沫塑料制作“种子萌发条件演示实验”的装置
5
作者 陈洪祥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泡沫塑料 制作 “种子萌发条件演示实验 装置 中学 生物
下载PDF
巴山冷杉的种实特性及其种子萌发力 被引量:12
6
作者 邹莉 李庆梅 谢宗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9-515,共7页
对我国特有树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的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重量、单果出种量等球果特征和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重等种子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发芽实验测定了种子萌发能力。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球果平均长5.37±0.75cm,... 对我国特有树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的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重量、单果出种量等球果特征和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重等种子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发芽实验测定了种子萌发能力。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球果平均长5.37±0.75cm,球果宽3.01±0.32cm,球果重量18.93±6.06g,单果出种量59–567粒,种子长1.08–8.68mm,种子宽1.16–6.42mm,种子厚0.66–3.48mm,千粒重7.30g。各项球果特征指标和种子特征指标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单果出种量在不同种群的频数分布格局不同。不同母树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不等,且萌发速率也不相同。巴山冷杉种子败育率高,参试种子的空粒率75.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实特性 球果 种子 萌发实验 发芽率 发芽势
下载PDF
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海波 宋博洋 +1 位作者 张烁 张鹏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1,共6页
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是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对相关概念和术语理解是否正确,研究材料选择是否科学,试验设计是否合理,研究方法是否严谨规范,这些问题都决定着相关研究与国际接轨的程... 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是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对相关概念和术语理解是否正确,研究材料选择是否科学,试验设计是否合理,研究方法是否严谨规范,这些问题都决定着相关研究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决定着研究水平和被同行的认可度。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从试验材料选择、试验设置和实施、相关概念和观点的比较几个方面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中容易误解和出错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明确了相关概念、观点和做法。建议研究者在从事种子萌发生态学研究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试验材料的选取要考虑具体目的,并注意种子的完整性、成熟度、贮藏时间等问题;2)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和过程,设置合理的样本容量和重复次数进行试验;3)掌握最新的种子休眠概念和分类理论,正确区分种子休眠的概念和类型;4)加强对种子休眠破除与萌发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明确相关争议问题的焦点和不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萌发实验程序 种子休眠类型 种子萌发生态学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对4株水稻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8
作者 赵鹏 杨态娇 +5 位作者 张东华 张学良 黄朝政 伍建榕 刘丽 闫晓慧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2468-2473,共6页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探究水稻恶苗病、稻瘟病、褐变穗病和稻曲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以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oryzae)为供试病原菌,采...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探究水稻恶苗病、稻瘟病、褐变穗病和稻曲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以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oryzae)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实验法对17种植物的23种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生长速率法结果显示:在浓度为2 mg·mL^(-1)时,茵陈蒿、牛尾蒿和鱼眼草提取物对木贼镰孢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分别为71.66%、63.33%、50.00%;茵陈蒿、香丝草提取物对稻梨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33%、30.83%。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鱼眼草、墨西哥鼠尾草、茵陈蒿提取物对稻绿核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49.68%、45.38%、43.23%;茵陈蒿、牛尾蒿、香丝草提取物对极细链格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3.69%、50.60%、45.02%。本研究发现,茵陈蒿、牛尾蒿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为今后开发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生长速率法 孢子萌发实验 水稻病原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片断化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初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唐勇 曹敏 白昆甲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68-571,共4页
通过萌发实验研究片断化热带雨林的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储量、种类组成以及种子的分布。结果表明 ,在厚度为 1 0cm的土壤中 ,受次生植被隔离的城子龙山雨林片段土壤种子库储量达到 6494± 1 55粒 m2 ,高于连续森林的 4 585± 2 35... 通过萌发实验研究片断化热带雨林的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储量、种类组成以及种子的分布。结果表明 ,在厚度为 1 0cm的土壤中 ,受次生植被隔离的城子龙山雨林片段土壤种子库储量达到 6494± 1 55粒 m2 ,高于连续森林的 4 585± 2 35粒 m2 。而受人工植被隔离的曼仰广龙山雨林片段由于缺乏种源 ,土壤种子库储量较低 ,仅达到 350 5± 4 3粒 m2 。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种类也以城子龙山为最多 ,达到 69种。从土壤种子库的水平分布看 ,受次生植被影响的城子龙山和迁地保护区从林缘至林内种子储量呈下降的趋势 ,而需子龙山隔离程度较高、受人畜干扰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片断化 土壤处子库 萌发实验 次生植被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对芦苇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裴定宇 陆兆华 +5 位作者 苗颖 刘志梅 贾琼 董丽洁 佟海荣 李伟 《滨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3-26,共4页
采用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及其土壤浸提液和造纸废水对芦苇种子的萌发进行试验,考察不同程度滨海盐碱土和造纸废水对芦苇种子萌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土壤对芦苇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小;轻度盐碱化、中度盐碱化和重度... 采用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及其土壤浸提液和造纸废水对芦苇种子的萌发进行试验,考察不同程度滨海盐碱土和造纸废水对芦苇种子萌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土壤对芦苇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小;轻度盐碱化、中度盐碱化和重度盐碱化土壤对芦苇种子发芽的抑制依次增强;造纸废水对芦苇种子萌发也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在退化盐碱湿地的恢复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合理污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化土壤 造纸废水 芦苇种子 发芽指数 萌发实验
下载PDF
紫斑牡丹种子休眠原因初探 被引量:8
11
作者 仇云云 崔健 +3 位作者 刘雪 蒋亚蓉 张艳 袁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7-504,共8页
为探索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种子休眠原因,对其种皮透性、抑制物质强度(以豌豆Pisum sativum种子为材料)和种子不同部位外植体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皮透性对种子吸水率和呼吸速率有一定影响;用生根前的紫斑牡丹种子胚乳、胚... 为探索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种子休眠原因,对其种皮透性、抑制物质强度(以豌豆Pisum sativum种子为材料)和种子不同部位外植体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皮透性对种子吸水率和呼吸速率有一定影响;用生根前的紫斑牡丹种子胚乳、胚、种皮浸提液处理的豌豆均有部分生根率,且生根率依次增大,但上胚轴萌发率均为0;用生根及发芽后的紫斑牡丹种子种皮、胚乳处理豌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生根前的,且均有部分上胚轴萌发,但前两者生根率及上胚轴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完整种子、种皮置于一旁的去皮种子、去皮种子、胚(裸胚或去子叶胚)的紫斑牡丹生根率依次提高,发芽率均为0;紫斑牡丹胚及去子叶胚均需要经过低温处理后上胚轴才可以萌发。由此说明:(1)造成紫斑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因素是种皮的透性、种皮及胚乳中的抑制物质。(2)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原因在胚内部,而与种子在生根后及发芽过程中种皮及胚乳中抑制物质强度的变化无关,去除种皮、胚乳及子叶无法解除其休眠,上胚轴休眠需要经过低温过程方可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紫斑牡丹 种皮透性 豌豆萌发实验 外植体培养 抑制物质 休眠原因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Embryonic Stages through Variations in the Egg's Contents in Spodoptera fitura 被引量:5
12
作者 F. Perveen H. Ahmed +2 位作者 F. M. Abbasi N. Y. Siddiqui A. Gu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5期24-36,共13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n cutworm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Lepidoptera: Noctuidae) which is divided into eight embryonic stages, through variations in the egg's cont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n cutworm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Lepidoptera: Noctuidae) which is divided into eight embryonic stages, through variations in the egg's content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eggs ofS. litura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the protein (min.-max.: 32-! 40 lag/egg) and the lowest of the carbohydrate (min.-max.: 3.0-44.0 lag/egg) were obtained; similarly, the DNA content was smaller (min.-max.: 1.0-38.2 lag/egg) than the RNA (min.-max.: 9.2-360.0 lag/egg) throughout the embryogenesis. Three peaks of ecdysteroid titre were observed which were responsible for appearance of particular events during embryogenesis. The last highest peak of 400_+33.4 lag/egg was appeared at 84 h after oviposition when larva was ready to hatch.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eight embryonic stages in S. litura were characterized by fluctuation in the egg's contents, which were responsible for gradual-progressive embryonic development. The egg-larval development did not show a normal distribution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al-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DYSTEROID EMBRYOGENESIS nucleic acids ORGANOGENESIS protein.
下载PDF
Allelopathic Effect of Achillea (Achillea santolina) on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Crop Plants
13
作者 A. Pasandi Pour H. Farahbakhs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1年第7期1045-1053,共9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likely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an aqueous extract and powder of Achillea (,4chillea santolina) on th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pea (Cicer arietinum), safflower (Carthamus 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likely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an aqueous extract and powder of Achillea (,4chillea santolina) on th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pea (Cicer arietinum), safflower (Carthamus tinctorius L.) and wheat (Triticum sativum),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laboratory and greenhouse of agriculture faculty of Sho3hid Bahonar University of Kerman, Iran, from October 2009 to March 2010.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es using five extract concentrations of achillea plant including 0, 25, 50, 75, and 100 g Ll and four amounts of powder of it including 0, 7.5, 15 and 30 g kg1 of soil was employed in laboratory and greenhouse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All extract concentrations of achillea except 25 g Ll inhibited pea and wheat seed germination significantly, but had no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germination of safflower, The powder of mature achillea plants affected the fresh and dry weight and shoots length in these crops nega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in all levels. Therefore use of this plant should be prevented in rotation or intercropping with these three crop plants. Further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e analytical laboratory as well as in the field is needed before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extract and powder as weed inhibiting agent can be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illea santolina ALLELOPATHY GERMINATION PEA SAFFLOWER wheat.
下载PDF
中国沿海甲藻包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顾海峰 刘婷婷 蓝东兆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9-786,共8页
休眠包囊是甲藻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对于甲藻种群的生存、延续以及扩散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能够形成休眠包囊的甲藻大部分时间以包囊的形式存在于沉积物中,因此研究包囊有助于揭示甲藻的物种多样性。根据沉积物中甲藻包囊的... 休眠包囊是甲藻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对于甲藻种群的生存、延续以及扩散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能够形成休眠包囊的甲藻大部分时间以包囊的形式存在于沉积物中,因此研究包囊有助于揭示甲藻的物种多样性。根据沉积物中甲藻包囊的种类和数量还可以追溯各海区的富营养化历史,以及重建古海洋环境。本文介绍了甲藻包囊的研究方法,指出形态分类需要结合萌发实验对营养细胞进行观察。中国近20年来的研究共记录了甲藻包囊25属67种(以生物学名称为准),我们整合文献资料列出了中国沿海甲藻包囊物种名录。其中种类最多的是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有18种,其次是施克里普藻属(Scrippsiella)、膝沟藻属(Gonyaulax)和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分别有9种、7种和5种,其余的属在1–3种之间。我国之前的研究多局限在形态的鉴定而缺乏足够的萌发实验支持,故部分种类的鉴定还有待验证。最后,我们分析了中国甲藻包囊研究应该注重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包囊 物种名录 甲藻萌发实验 形态分类 物种鉴定
原文传递
数字
15
《生物进化》 2022年第1期7-7,共1页
2500粒中国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成立于2017年,目前保藏的种子资源有229科1990属9837种。恢复植物种群至少需要50个成年个体,按照种子最低10%左右的成苗率,再加上每隔5到10年开展萌发实验的耗损,根据200年的保存期限,经计算可知:... 2500粒中国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成立于2017年,目前保藏的种子资源有229科1990属9837种。恢复植物种群至少需要50个成年个体,按照种子最低10%左右的成苗率,再加上每隔5到10年开展萌发实验的耗损,根据200年的保存期限,经计算可知:每一种入库物种应该保存约2400粒健康饱满的种子。为了便于一线工作人员计数,种子库将保存数量定为2500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种子库 种子资源 植物种群 一线工作人员 保存期限 成苗率 萌发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