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邹韬奋报告文学的国际视野
1
作者 丁晓原 《学海》 1996年第1期91-95,共5页
邹韬奋报告文学的国际视野丁晓原一邹韬奋(1895~1944),是现代著名的职业新闻工作者,他于报告文学也颇有贡献。韬奋33年7月到35年8月游历欧美苏联各国,历时两年有余,写作《萍踪寄语》(三集)和《萍踪忆语》(以下... 邹韬奋报告文学的国际视野丁晓原一邹韬奋(1895~1944),是现代著名的职业新闻工作者,他于报告文学也颇有贡献。韬奋33年7月到35年8月游历欧美苏联各国,历时两年有余,写作《萍踪寄语》(三集)和《萍踪忆语》(以下总提简称为“萍踪”),凡52万余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邹韬奋 萍踪忆语 国际视野 作品 知识分子 创作主体 苏联 莫斯科
下载PDF
邹韬奋海外通讯的特点探析
2
作者 董小玉 叶灿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20-122,共3页
邹韬奋在第一次流亡期间对西欧、苏联和美国进行了考察研究。为了探索世界大势和中华民族的出路,他以海外通讯的形式对当时世界上的几大社会制度进行了仔细分析;作为报人,又考察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业。邹韬奋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决定... 邹韬奋在第一次流亡期间对西欧、苏联和美国进行了考察研究。为了探索世界大势和中华民族的出路,他以海外通讯的形式对当时世界上的几大社会制度进行了仔细分析;作为报人,又考察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业。邹韬奋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决定了他的海外通讯具有平民知识分子视角,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作为新闻人,邹韬奋的海外通讯是一种世界经验的中文表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韬奋 萍踪忆语 海外通讯 平民知识分子
下载PDF
旅途通讯的写作论析——议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
3
作者 刘英翠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8Z期50-51,共2页
旅途通讯是我国通讯体裁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最早可追溯到先秦而发展于魏晋的游记文学。20世纪20年代,"通信"一词被正名为"通讯"。出于社会交往和文体发展的需要,通讯也逐渐发展成我国的一种新的新闻体裁,而以游记文... 旅途通讯是我国通讯体裁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最早可追溯到先秦而发展于魏晋的游记文学。20世纪20年代,"通信"一词被正名为"通讯"。出于社会交往和文体发展的需要,通讯也逐渐发展成我国的一种新的新闻体裁,而以游记文学为前身的旅途通讯也开始进入发展期,且已具备了现代旅途通讯写作的诸多特质,如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特点、提出新的见解,以及对当地风土人情、经济状况和建设动向的描述。①这一时期,一大批的文人志士开始致力于旅途通讯的写作,并呈现出风格多样的特征。其中,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印象记 文人志士 新闻体裁 旅欧通信 萍踪忆语 赤都心史 发展期 社会交往 你我 邹韬奋
下载PDF
摹写世界大势 探寻中国出路——邹韬奋报告文学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4
作者 徐新民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24-27,共4页
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一向被视为游记和通讯。事实上它们具备了报告文学的所有基本特征。笔者称它们为连续性的游记体报告文学和调查报告体报告文学。其基本内容是摹写当时的世界大势,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探寻出路。写作艺... 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一向被视为游记和通讯。事实上它们具备了报告文学的所有基本特征。笔者称它们为连续性的游记体报告文学和调查报告体报告文学。其基本内容是摹写当时的世界大势,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探寻出路。写作艺术上,具有一种与读者面对面交谈般的亲切、诚恳。作品简洁朴实、畅达有力,于淡泊平和中透出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韬奋 连续性报告文学 游记体报告文学 调查报告体报告文学 萍踪忆语
下载PDF
记者的知识与勤奋
5
作者 雨晴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3-23,共1页
读邹韬奋的《萍踪寄语》与《萍踪忆语》,我总要为这位新闻界前辈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外语所折服。他访苏时,虽不熟悉俄语,对英语却十分精通,他还与一位苏联女大学生互教互学,这便利了他采访,使他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写作时成竹在胸,得心应手。
关键词 萍踪忆语 邹韬奋 访苏 戴煌 越南 文学功底 尴尬场面 采访 当地报纸 文学作品
下载PDF
献全部身心于新闻事业——学习韬奋札记
6
作者 小文 《新闻爱好者》 1990年第6期25-27,共3页
今年7月24日,是我国优秀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先生逝世46周年。发表此文,以示纪念。韬奋“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至今值得我们自励。
关键词 新闻事业 邹韬奋先生 读者服务 《生活》周刊 出版家 戈公振 中国日报 生活日报 萍踪忆语 读者信箱
下载PDF
韬奋报告文学的国际视野——纪念韬奋百年诞辰
7
作者 丁晓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2X期32-38,共7页
一 1936年6月8日《生活日报》刊出一则新书广告,其标题为《欧洲新旧社会的写真世界大势的锁钥》。广告称:“作者游历欧洲,考察新闻事业,并及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的最近趋势。随时观察所及,作隽永的叙述,下正确的评论,对于欧洲重要各国真实... 一 1936年6月8日《生活日报》刊出一则新书广告,其标题为《欧洲新旧社会的写真世界大势的锁钥》。广告称:“作者游历欧洲,考察新闻事业,并及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的最近趋势。随时观察所及,作隽永的叙述,下正确的评论,对于欧洲重要各国真实的社会相,写来尤为透澈精警。读者可以看出作者那枝笔是如何地轻松,明快,有力,而又极其经济淡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国际视野 邹韬奋 百年诞辰 萍踪忆语 作品 知识分子 创作主体 苏联
下载PDF
本校教师论文摘编(二)
8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2X期94-96,共3页
邹韬奋(1895~1944)是现代著名的职业新闻工作者,他于报告文学也颇有贡献。《萍踪寄语》(三集)和《萍踪忆语》为其主要创作成果。这些作品从史的角度而言,从内在的精神品质视之,可以认为是与梁启超、瞿秋白等人的海外游记一脉相承的。... 邹韬奋(1895~1944)是现代著名的职业新闻工作者,他于报告文学也颇有贡献。《萍踪寄语》(三集)和《萍踪忆语》为其主要创作成果。这些作品从史的角度而言,从内在的精神品质视之,可以认为是与梁启超、瞿秋白等人的海外游记一脉相承的。作品视野由传统游记的风景而为关系民生大计的社会世相,新闻性比较鲜明,其主旨含有显然的民主性和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教师 文摘 文教学 空间性 毕业生就业市场 报告文学 中国新诗 新诗运动 审美现象 萍踪忆语
下载PDF
莫以金钱论记者
9
作者 李虹 《视听界》 1993年第6期52-53,共2页
记者要“四能”:能想、能跑、能听、能写;或者说“四勤”:眼勤、腿勤、脑勤、手勤。这些是前辈专家提出,并为新闻界公认,大多数编辑记者身体力行的。然而现时竟有人把记者分为“四流”:“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 记者要“四能”:能想、能跑、能听、能写;或者说“四勤”:眼勤、腿勤、脑勤、手勤。这些是前辈专家提出,并为新闻界公认,大多数编辑记者身体力行的。然而现时竟有人把记者分为“四流”:“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好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 赵超构 邹韬奋 萍踪忆语 塞上行 蜚声文坛 封建帝王 从德 发财致富 精神财富
下载PDF
韬奋旅游通讯的写作特色
10
作者 董倩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5-27,共3页
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在新闻宣传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报纸编辑、政论写作,还是报业管理、出版发行等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建树。作为一位出色的新闻记者,他的旅游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在新闻宣传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报纸编辑、政论写作,还是报业管理、出版发行等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建树。作为一位出色的新闻记者,他的旅游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堪称我国通讯发展史上的优秀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社会大众的强烈反响,今天读来,仍有无穷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韬奋 通讯 写作特色 萍踪忆语 克里米亚 政论家 游记 贫民窟 宗教
原文传递
真实·真实感——韬奋报告文学写作的一个特点
11
作者 俞月亭 《中国记者》 1985年第11期22-23,30,共3页
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的力量却在真实感。真实是内容问题,真实的内容能否给读者真实的感觉,则是个写作上的问题。如何使报告文学在保证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写得富有真实感,这是报告文学创作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韬奋的报... 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的力量却在真实感。真实是内容问题,真实的内容能否给读者真实的感觉,则是个写作上的问题。如何使报告文学在保证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写得富有真实感,这是报告文学创作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韬奋的报告文学作品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韬奋的报告文学作品主要是三集《萍踪寄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写作 萍踪忆语 写作态度 五里雾中 学生时代 爱尔兰自由邦 另一面 一百六 杀猪 秦牧
原文传递
警铃大作之下躲过一劫
12
作者 朱烈 《世界知识》 2014年第18期72-73,共2页
1979年《世界知识》复刊不久,我便奉调到《世界知识》编辑部工作,一干就是十一年,直到1989离休。加上离休后编外交辞典的10年,就是整整20年的时间了。但是我与《世界知识》的不解之缘却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的一些不平常的经历。我于1941... 1979年《世界知识》复刊不久,我便奉调到《世界知识》编辑部工作,一干就是十一年,直到1989离休。加上离休后编外交辞典的10年,就是整整20年的时间了。但是我与《世界知识》的不解之缘却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的一些不平常的经历。我于1941年春在上海民立中学参加中共上海地下党。那正是日寇疯狂入侵中国的时期,日军的铁蹄从东北,到华北,到北平,再到上海、南京……步步进逼,中国正面临着亡国之灾。而我当时所在的上海租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知识》 步步进逼 上海租界 编辑部工作 日本法西斯 编辑方针 华东局 萍踪忆语 《时代》 冯宾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