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控温除湿萎凋环境对白茶风味品质和化学轮廓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应根 项丽慧 +3 位作者 陈林 林清霞 宋振硕 王丽丽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5-536,共12页
为实现基于萎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白茶加工品质目标控制,以茶鲜叶萎凋减重率达45%为环境调控节点,通过高温除湿[(30±2)℃,RH(35±5)%]或低温除湿[(20±2)℃,RH(55±5)%],研究了持续低温除湿(Low-Low)、持续高温除湿(H... 为实现基于萎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白茶加工品质目标控制,以茶鲜叶萎凋减重率达45%为环境调控节点,通过高温除湿[(30±2)℃,RH(35±5)%]或低温除湿[(20±2)℃,RH(55±5)%],研究了持续低温除湿(Low-Low)、持续高温除湿(High-High)、先高温除湿后低温除湿(High-Low)和先低温除湿后高温除湿(Low-High)4种不同控温除湿萎凋方式对福安大白茶、黄棪和黄观音等6个茶树品种鲜叶所制白茶感官品质和化学轮廓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茶风味品质主要由鲜叶原料(茶树品种)的理化特性所决定。采用Low-Low萎凋处理的白茶滋味略淡、稍带青气;High-High和Low-High萎凋处理的同一茶树品种白茶的外形和汤色等较为相近,且Low-Low和High-Low萎凋加工的白茶亦具有较为类似的品质特征。各白茶样品的紫外和近红外光谱均有较为相似的吸收变化,并以近红外光谱可为供试茶样的模式识别提供更为丰富的化学信息;白茶样品中的没食子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在不同茶树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萎凋处理对已标定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均无显著性影响。基于紫外光谱,尤其是近红外光谱和生化组成(儿茶素类和嘌呤碱)的主成分分析可对白茶样品按鲜叶原料(茶树品种)进行较好的类群区分,但不同萎凋处理对其光谱和生化组成轮廓的影响则被茶鲜叶原料的品种特性所掩饰;采用多级主成分分析可有效呈现4种萎凋环境对不同茶树品种白茶样品近红外光谱和生化组成轮廓的影响趋势,且其对全部白茶样品的分类识别结果与呈现的风味品质感官特征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白茶风味品质工艺技术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萎凋环境 风味品质 化学轮廓 模式识别
下载PDF
节能日光萎凋设施及其对白茶萎凋效果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济斌 金心怡 +3 位作者 郝志龙 江丽萍 方守龙 刘素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71-177,共7页
为了稳定提高白茶品质,减少能耗和人工成本,实现白茶萎凋的机械化、连续化,该文对节能日光萎凋房及新型变频连续萎凋机应用于白茶萎凋工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鼎市的白茶日光萎凋房朝向宜坐北朝南,南偏西5°,采光屋面倾角为22... 为了稳定提高白茶品质,减少能耗和人工成本,实现白茶萎凋的机械化、连续化,该文对节能日光萎凋房及新型变频连续萎凋机应用于白茶萎凋工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鼎市的白茶日光萎凋房朝向宜坐北朝南,南偏西5°,采光屋面倾角为22°;变频连续萎凋机可实现日光萎凋和自然萎凋的反复交替,萎凋机太阳总辐射强度和温度分布为4层>3层>2层>1层,总辐射强度日变化在34~695W/m2范围,萎凋温度日变化在17.8~32.7℃范围,满足白茶复式萎凋工艺要求;设施复式萎凋的白茶品质优于自然萎凋,研究结果为白茶设施复式萎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设施 机械 白茶 日光 萎凋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