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萤叶甲属Furusawaia二新种记述(鞘翅目:叶甲科)
1
作者 丁昌萍 申健 杨美霞 《Entomotaxonomia》 CSCD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Furusawaia Chûjô属全世界已知7种,仅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台湾地区,是中国特有属。本文描记采自云南的古萤叶甲属2新种:F. yangi sp.nov.和F. gaoligongensis sp. nov.,文中还提供了该属的名录,编制了该属的分种检索表。
关键词 萤叶甲亚科 分类 检索表
下载PDF
4种农药对呼和浩特市榆绿毛萤叶甲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树娟 斯琴 +3 位作者 张丽莹 花甫春 刘义龙 李艳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9-372,共4页
为筛选出防治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的有效药剂,为在园林植物害虫防治中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本文选用园林植物害虫防治中常用的4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榆绿毛萤叶... 为筛选出防治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的有效药剂,为在园林植物害虫防治中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本文选用园林植物害虫防治中常用的4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榆绿毛萤叶甲2~3龄幼虫的毒力最高,LC_(50)为1.401 mg/L。高效氯氰菊酯次之,印楝素的毒力最低,LC_(50)为39.279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施药3 d后,稀释500倍的3%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的防效最好,分别为91.22%和89.49%。施药5 d后,4种杀虫剂对榆绿毛萤叶甲的防效为85.67%~91.97%,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榆绿毛萤叶甲的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绿毛萤叶甲 杀虫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沙葱萤叶甲GdHsp70-2,GdHsp70-3的克隆鉴定与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宏玲 任浩 +6 位作者 田羽 单艳敏 王莹 李玲 李艳艳 庞保平 谭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2,共12页
为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PCR技术克隆沙葱萤叶甲Hsp70基因cDNA全长序列与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与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了... 为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PCR技术克隆沙葱萤叶甲Hsp70基因cDNA全长序列与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与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了沙葱萤叶甲2条Hsp70基因GdHsp70-2(GenBank登录号:MZ853083)和GdHsp70-3(Genbank登录号:OK585088),基因全长分别为2410 bp和2242 bp,各自编码657和646个氨基酸,均含有3个保守的HSP70家族特征序列,预测蛋白三维结构均由N-端ATPase功能域和C-端底物结合功能域所组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dHSP70-2,GdHSP70-3分别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MaltHSC70-1、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DvirHSP70-2的亲缘关系最近;基因组DNA克隆获得GdHsp70-2的两段内含子序列,GdHsp70-3则不含有内含子;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GdHsp70-2,GdHsp70-3均在蛹期的表达量最高,在成虫中分别在翅和足的表达量最高。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沙葱萤叶甲Hsp70基因结构及其进化关系的了解,并为后续深入开展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萤叶甲 热激蛋白70 基因克隆 表达谱分析 内含子
下载PDF
沙葱萤叶甲对蜕皮激素响应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知含 李玲 +3 位作者 庞保平 单艳敏 季彦华 刘东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2,共8页
为建立沙葱萤叶甲Gauleruca daurica成虫对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 20E)响应的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对20E响应的基因以及代谢和信号通路,并在转录组水平探讨20E调控生殖滞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TM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 为建立沙葱萤叶甲Gauleruca daurica成虫对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 20E)响应的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对20E响应的基因以及代谢和信号通路,并在转录组水平探讨20E调控生殖滞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TM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20E及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处理后的沙葱萤叶甲成虫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共获得80 313个unigene;与阴性对照DMSO相比,共获得20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6个上调、95个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多数差异表达功能基因富集于各种代谢通路,其中核黄素代谢(riboflavin metabolism)、溶酶体(lysosome)和泛酸与乙酰辅酶A合成(pantothenate and CoA biosynthesis)通路显著富集(q<0.05)。结果表明,20E可能通过影响多种代谢通路调控沙葱萤叶甲的生殖滞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萤叶甲 转录组 蜕皮激素 生殖滞育 代谢通路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城市园林榆绿毛萤叶甲绿色防控技术浅析
5
作者 王树娟 斯琴 +2 位作者 刘义龙 李婷 李艳艳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3年第3期31-33,共3页
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 Fairmaire),是榆属植物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危害严重时,致使树势衰退,影响树木质量。为控制榆绿毛萤叶甲的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文章详细阐述了榆绿毛萤叶甲绿色防控技术... 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 Fairmaire),是榆属植物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危害严重时,致使树势衰退,影响树木质量。为控制榆绿毛萤叶甲的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文章详细阐述了榆绿毛萤叶甲绿色防控技术,以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绿毛萤叶甲 绿色防控技术 措施
下载PDF
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嗜食性 被引量:30
6
作者 陈静 张建萍 +2 位作者 张建华 喻峰华 李广伟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7-360,共4页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是一种多食性害虫。目前该虫害已成为新疆北部大部分棉区一种新的主要害虫。通过非选择性实验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在新疆北疆的取食范围,结果表明:在25科54属58种植物中,该虫喜食植物...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是一种多食性害虫。目前该虫害已成为新疆北部大部分棉区一种新的主要害虫。通过非选择性实验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在新疆北疆的取食范围,结果表明:在25科54属58种植物中,该虫喜食植物有25种,较喜食植物有21种,完全不取食的有1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嗜食性 萤叶甲 新疆 取食范围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 被引量:16
7
作者 郑福山 杜予州 +1 位作者 王志杰 王莉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1-507,共7页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比较,探讨小萤叶甲属昆虫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几种分类地位模糊的昆虫进行分析和归类。测定了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比较,探讨小萤叶甲属昆虫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几种分类地位模糊的昆虫进行分析和归类。测定了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以及小猿叶甲Phaedon brassicae Baly线粒体COⅠ基因720bp序列,并调用GenBank中小萤叶甲属等其他8种昆虫的同源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了分析。并以小猿叶甲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论法(BI)建立这些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萤叶甲属昆虫COⅠ基因A+T含量平均为71.8%,存在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氨基酸的变异率为18.3%;小萤叶甲属与外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169-0.198)远远大于属内种间的距离(0.001-0.134)。依据分子系统树结果我们推测小萤叶甲属昆虫的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在传统分类学上曾隶属于其他属的几种昆虫与小萤叶甲昆虫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甲 萤叶甲亚科 萤叶甲 COⅠ基因 系统发育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及其卵寄生蜂记述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朝 李勤 +2 位作者 唐秀丽 鲁佳雄 胡红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87,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吐鲁番地区榆树食叶害虫榆黄毛萤叶甲Pyrrhalta luteola(Müller)寄生蜂,为利用该寄生蜂对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成虫及其卵粒进行采集,并带回实验室内进行饲养、... 【目的】调查研究吐鲁番地区榆树食叶害虫榆黄毛萤叶甲Pyrrhalta luteola(Müller)寄生蜂,为利用该寄生蜂对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成虫及其卵粒进行采集,并带回实验室内进行饲养、观察,解剖并鉴定羽化自卵粒的寄生蜂。【结果】从榆黄毛萤叶甲的卵中饲养得到了一种寄生蜂榆毛萤叶甲啮小蜂Oomyzus gallerucae(Fonscolombe),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论】报道了新疆榆树重要害虫榆黄毛萤叶甲的卵寄生蜂,发现其自然寄生率比较高,是榆树害虫榆黄毛萤叶甲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寄生蜂的发现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黄毛萤叶甲 卵寄生蜂 榆毛萤叶甲啮小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长刺萤叶甲属与短鞘萤叶甲属的外部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甘雅玲 杨星科 +1 位作者 李世文 王书永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83-189,共7页
本文对长刺萤叶甲属AtrachyaDejgean和短鞘萤叶甲属GeinelaStrand的头部、口器、触角、体毛、刻点、前胸背板、鞘翅缘折、足的外部形态首次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纬度变化引... 本文对长刺萤叶甲属AtrachyaDejgean和短鞘萤叶甲属GeinelaStrand的头部、口器、触角、体毛、刻点、前胸背板、鞘翅缘折、足的外部形态首次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纬度变化引起的形态变异不显著,而海拔的变化引起形态的适应性变化比较显著。因此,对两种不同海拔的萤叶甲进行形态比较,研究萤叶甲在不同地理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刺萤叶甲 短鞘萤叶甲 外部形态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毕棚沟萤叶甲对高山杜鹃的危害调查与防治初探
10
作者 陈张雪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17期40-42,共3页
2021年毕棚沟高山杜鹃受萤叶甲危害严重,由于对高山萤叶甲的防治效果很低,针对这一种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进行防治试验。根据调查发现该虫害发生总面积503.7亩,生活史一年一代,主要发生区域为景区栈道周围,主... 2021年毕棚沟高山杜鹃受萤叶甲危害严重,由于对高山萤叶甲的防治效果很低,针对这一种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进行防治试验。根据调查发现该虫害发生总面积503.7亩,生活史一年一代,主要发生区域为景区栈道周围,主要以幼虫在叶片内越冬为主。首先,将90%杀虫单DP、0.3%苦参碱AS、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0%高效氯氰菊酯WP,4种杀虫剂分别稀释1000、2000、3000、4000倍后,再进行防治高山杜鹃萤叶甲的室内试验,在施药后的4 h、12 h、24 h、48 h后统计萤叶甲的死亡率。由室内试验得出,对于高山杜鹃萤叶甲的防治效果,由好到差分别为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然后用筛选出的两种效果较好的杀虫剂,即苦参碱和高效氯氰菊酯进行林间试验,发现用稀释1000倍的苦参碱对高山杜鹃萤叶甲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施用后的第7天害虫的死亡率达到了89.9%。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施加苦参碱的杀虫率极显著高于施加高效氯氰菊酯的杀虫率(P<0.01)。对农药稀释1000倍的杀虫率也极显著高于对农药稀释2000倍的杀虫率(P<0.01)。施药后7 d的杀虫率极显著高于施药后5 d的杀虫率(P<0.01),施药后5 d的杀虫率也极显著高于施药后3 d的杀虫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棚沟 高山杜鹃 萤叶甲 虫害防治
下载PDF
检疫性有害生物十一星根萤叶甲研究进展
11
作者 严飞 袁雄峰 +5 位作者 邓真 林毅 宋东晓 张悦琳 林哲炜 陈智明 《湖北植保》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十一星根萤叶甲(Diabrotica undecimpunctata)被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虽然我国暂未发现其为害报道,为防范其传入我国,本文介绍了十一星根萤叶甲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分子鉴定... 十一星根萤叶甲(Diabrotica undecimpunctata)被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虽然我国暂未发现其为害报道,为防范其传入我国,本文介绍了十一星根萤叶甲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分子鉴定及防治方法等,以期为该害虫的检疫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星根萤叶甲 检疫性有害生物 形态特征 防治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大萤叶甲属的研究(鞘翅目 :叶甲科 :萤叶甲亚科 )(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丽杰 杨星科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5-253,共9页
大萤叶甲属 Meristata为 Chapuis1 875年所建立 ,是东洋区分布的属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西藏两省 ,中名以其体大型而得。目前全世界已知 1 1种 ,中国有 9种。本文对本属征进行了重新厘订 ,并对中国种类做了系统的研究及记述 ,它们... 大萤叶甲属 Meristata为 Chapuis1 875年所建立 ,是东洋区分布的属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西藏两省 ,中名以其体大型而得。目前全世界已知 1 1种 ,中国有 9种。本文对本属征进行了重新厘订 ,并对中国种类做了系统的研究及记述 ,它们是 :褐大萤叶甲 Meris-tata dohrni( Baly) ,长大萤叶甲 Meristata elongata( Jacoby) ,黑斑大萤叶甲 Meristata fal-lax( Harold) ,黑胸大萤叶甲 Meristata fraternalisfraternalis( Baly) ,黑胸大萤叶甲云南亚种 Meristata fraternalis yunnanensis( Laboissiere) ,象牙大萤叶甲 Meristata pulunini( Bryant) ,四带大萤叶甲 Meristata quadrifasciata( Hope) ,六斑大萤叶甲 Meristata sex-maculata( Kollaret Redtenbacher) ,黄腹大萤叶甲 Meristata spilota( Hope)。亦对 Meristatafraternalis yunnanensis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 ,根据其鞘翅斑点及其雄性生殖器形状将原 Meristata yunnanensis降为 Meristata fraternalis的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萤叶甲 鞘翅目 叶甲 萤叶甲亚科
下载PDF
沙葱萤叶甲的过冷却能力与抗寒性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浩 周晓榕 +1 位作者 庞保平 常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 Joannis于2009年开始在内蒙古草原暴发成灾,发生地区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低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关键因子,而昆虫对低温的耐受性决定...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 Joannis于2009年开始在内蒙古草原暴发成灾,发生地区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低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关键因子,而昆虫对低温的耐受性决定了其越冬存活率。了解沙葱萤叶甲的过冷却点及抗寒能力有助于预测其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动态。【方法】采用热电偶法,在室内测定了沙葱萤叶甲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比较了幼虫在不同低温条件下(-6^-14℃)暴露2 h及在-5℃低温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0.5~8 d)的存活率。【结果】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存在显著差异,从低到高依次为卵(-29.8℃)、1龄幼虫(-14.6℃)、2龄幼虫(-13.3℃)、蛹(-12.1℃)、3龄幼虫(-10.2℃)和成虫(-9.0℃);越冬卵12月和1月的过冷却点最低,2月的过冷却点最高。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的存活率降低。1,2和3龄幼虫在-5℃下的半致死时间(Ltime50)分别为3.84,3.80和2.28 d,低温处理2 h后半致死温度(Ltemp50)分别为-10.1,-9.1和-8.5℃,高于其过冷却点。【结论】说明沙葱萤叶甲幼虫为不耐寒冷型(chill-intoler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萤叶甲 抗寒性 过冷却点 存活率 致死温度 致死时间
下载PDF
在中国大陆发现豚草条纹萤叶甲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丽杰 杨星科 +1 位作者 李文柱 崔俊芝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7-228,共2页
20 0 4年 8~ 1 0月在浙江和江西省发现一种原产自北美洲的萤叶甲 :豚草条纹萤叶甲OphraellacommunaLeSage,其以豚草 (AmbrosiaartemisiifoliaL .)和三裂叶豚草 (AmbrosiatrifidaL .)为主要寄主。该虫在中国台湾和日本 (1 996)已有记录。
关键词 萤叶甲 中国大陆 条纹 2004年 三裂叶豚草 中国台湾 北美洲 江西省
下载PDF
甘草萤叶甲空间分布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治科 杨彩霞 高立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7,共4页
对甘草萤叶甲成虫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成虫符合核心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幼虫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成虫、幼虫均为聚集分布。并分析拟合了成虫和幼虫在大田中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
关键词 空间分布型 萤叶甲 甘草 负二项分布 聚集度指标 聚集分布 数学模型 理论抽样 幼虫 成虫 大田
下载PDF
药剂与生物防治协调控制甘草萤叶甲和甘草蚜虫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治科 钱锋利 +2 位作者 张蓉 南宁丽 杨彩霞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8-281,共4页
为了很好地控制甘草多发性害虫,针对甘草主要害虫甘草萤叶甲(Diorhbda tarsalis)和甘草蚜虫(Aphiscraccivora),采用不同时期施药和释放天敌,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5月中旬,甘草萤叶甲虫口基数达到4头/株时为防治关... 为了很好地控制甘草多发性害虫,针对甘草主要害虫甘草萤叶甲(Diorhbda tarsalis)和甘草蚜虫(Aphiscraccivora),采用不同时期施药和释放天敌,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5月中旬,甘草萤叶甲虫口基数达到4头/株时为防治关键时期,采用苦参碱(8.33μg/mL)进行控制,药后21 d防效可达93.91%,很好地压低了越冬成虫虫口基数;5月下旬,甘草蚜虫开始发生,虫口基数为50~80头/株时释放天敌(3头/m2),此时对甘草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好,可达80%以上.研究对甘草萤叶甲和甘草蚜虫起到了很好的协调控制作用,为建立甘草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萤叶甲 甘草蚜虫 协调控制
下载PDF
绿僵菌与3种杀虫剂混用对沙葱萤叶甲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常静 周晓榕 +1 位作者 李海平 庞保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采用点滴法,于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茚虫威和鱼藤酮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及与绿僵菌混用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协同致死作用,以期为协调使用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防治沙葱萤叶甲提供参考。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时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 采用点滴法,于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茚虫威和鱼藤酮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及与绿僵菌混用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协同致死作用,以期为协调使用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防治沙葱萤叶甲提供参考。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时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毒力最强,LD50值为4.80 ng/头,其次是茚虫威和鱼藤酮,LD50值分别为10.47和53.21 ng/头。采用不同浓度的3种杀虫剂分别处理绿僵菌24和48 h后,发现药剂对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率低于20%,且抑制率随着药剂浓度的降低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茚虫威的平均抑制率最小,分别仅为1.89%±0.57%和0.89%±0.39%。将3种杀虫剂分别与绿僵菌孢子悬液混配使用,对防治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中茚虫威与绿僵菌混用增效作用最强,比单独施用绿僵菌时LT50值缩短了8.12 d;阿维菌素与绿僵菌混用时LT50值缩短了7.60 d;鱼藤酮与绿僵菌混用时LT50值缩短了6.4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阿维菌素 茚虫威 鱼藤酮 沙葱萤叶甲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重大检疫性害虫玉米根萤叶甲的种特异性SS-CO Ⅰ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桂芬 王玉生 +5 位作者 郭建洋 冼晓青 万方浩 张金良 王福莲 张亚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5,134,共8页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COⅠ, SS-COⅠ),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通过提取10种/生物型叶甲DNA和通用型引物扩增测序,获得其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并比对分析设计1对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引物(DvvZCE1/DvvZCF1),其扩增片段为462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只对玉米根萤叶甲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常见叶甲类害虫,包括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黄曲条跳甲、油菜蚤跳甲、黄点直缘跳甲、莲草直胸跳甲、枸杞负泥虫以及褐足角胸叶甲的棕黄型和蓝绿型没有扩增能力,该对引物不仅对成虫有很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2龄幼虫以及成虫残体(包括触角、头部、胸部、腹部、前足、后足)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02.73 pg/μL(相当于1/122 880头雌性成虫)。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在其口岸检疫,以及有效阻截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萤叶甲 SS-COⅠ标记 种特异性引物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下载PDF
内蒙古沙葱萤叶甲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鹏飞 周晓榕 +3 位作者 庞保平 常静 单艳敏 张卓然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5-1011,共7页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Joannis)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成灾的新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内蒙古沙葱萤叶甲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和基因交流程度。【方法】应用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沙葱萤叶甲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Joannis)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成灾的新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内蒙古沙葱萤叶甲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和基因交流程度。【方法】应用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沙葱萤叶甲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和遗传分化。【结果】5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10~1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9.2796~16.0388,多态信息含量值为0.6760~0.8985,期望杂合度为0.3430~0.5284,说明所选5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8个种群的期望杂合度为0.2216~0.3701,平均值为0.2680;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244~0.4116,平均值为0.2521;种群间基因流为0.3574~1.7596,平均值为0.9622。8个地理种群根据遗传距离聚为3个分支,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854,P=0.0180)。【结论】沙葱萤叶甲种群遗传多样性低,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基因流较小,遗传分化程度高;沙葱萤叶甲迁移能力弱和地理阻碍可能是限制其基因交流和导致遗传高度分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萤叶甲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内蒙古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甘草萤叶甲成虫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治科 杨彩霞 高立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79,共2页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甘草萤叶甲成虫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甘草萤叶甲成虫对辛硫磷反应最敏感,其致死中浓度LC50值最小,相对毒力指数最大,其次是天霸、乐斯本和氧乐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最差,其致死中浓度LC5...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甘草萤叶甲成虫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甘草萤叶甲成虫对辛硫磷反应最敏感,其致死中浓度LC50值最小,相对毒力指数最大,其次是天霸、乐斯本和氧乐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最差,其致死中浓度LC50值最大,相对毒力指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甘草萤叶甲 杀虫剂 敏感性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