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山兵变与明代的营兵制研究
1
作者 陆双宁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8期32-36,共5页
明代中后期,随着卫所制度的日渐弛败和边境形势的日趋紧张,卫所军已无力承担明代的军事重任。此时,营兵制顺势而生并且逐渐成为明代中后期主要的军事力量。广东罗定州东山兵变属于营兵哗变,此时营兵制作为罗定州辖下军队新的组织编制方... 明代中后期,随着卫所制度的日渐弛败和边境形势的日趋紧张,卫所军已无力承担明代的军事重任。此时,营兵制顺势而生并且逐渐成为明代中后期主要的军事力量。广东罗定州东山兵变属于营兵哗变,此时营兵制作为罗定州辖下军队新的组织编制方式已取代卫所制而建立。通过对东山兵变的分析,进而深入对明代中后期形成的营兵制的分析,以观明代中后期军事制度的嬗变及其重要影响。至明朝中后期,营兵制逐渐取代卫所制,日益成为明朝的主要军事支柱和重要军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卫所 东山兵变 营兵制
下载PDF
明末福建营兵制管理积弊与火器阵法探略——基于新见《营要事宜》的考察
2
作者 武文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6-74,共9页
明代嘉靖年间,福建倭患不绝,卫所军不堪用,故改设营兵制。百年后,营务废弛,营兵制呈现出衰败之象。《营要事宜》为明代后期游击将军王嘉相所撰,该书述及崇祯时期福建营兵制的诸多弊端,主要包括经济、制度、作战三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改... 明代嘉靖年间,福建倭患不绝,卫所军不堪用,故改设营兵制。百年后,营务废弛,营兵制呈现出衰败之象。《营要事宜》为明代后期游击将军王嘉相所撰,该书述及崇祯时期福建营兵制的诸多弊端,主要包括经济、制度、作战三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另改创十种新式火器阵法,无论在平原还是山地条件下,皆可组织设伏、进攻、守备等多种阵型,其中三叠进攻阵与同时期的欧洲线性战术有共通之处。然而,炮铳的射击力量仍未能代替骑兵的冲击力量,只是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故发展出“九炮三冲”或“三炮一冲”冷热兵器配合作战模式。通过探究福建营兵制的旧弊与新阵,可为进一步阐述明亡原因、明末火器运用以及明代兵学思想转型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兵制 王嘉相 《营要事宜》 火器阵法
下载PDF
论明代南直隶兵防体制的演变 被引量:5
3
作者 苏辰 罗冬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168,共10页
南直隶即留都南京,为明朝财经重心、政治副中心和军事重镇。其兵防体制历经前期首都变留都、中叶操巡江统合、嘉靖防倭与文官提督扩权、晚期四子防区定型四阶段。因应迁都,形成守备班子统率常设京营负责城防,而城防兵力有所削弱、其他... 南直隶即留都南京,为明朝财经重心、政治副中心和军事重镇。其兵防体制历经前期首都变留都、中叶操巡江统合、嘉靖防倭与文官提督扩权、晚期四子防区定型四阶段。因应迁都,形成守备班子统率常设京营负责城防,而城防兵力有所削弱、其他卫所兵力有所增强,但前者仍主操守,后者则多役于屯与运。因备倭,海防归入直浙闽备倭都指挥统辖。正统后,海道宁息,三地分设备倭。明中叶沿江治安恶化,始以南京副或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兼巡江,统合江海防,镇戍营兵制和以文统武体制初步成型。嘉靖中,因防倭,该体制全面展开,南北巡抚获提督军务权,参赞尚书获统合全南直军事权。倭平后,文臣提督权被制度化,参赞尚书统合四子防区体制延续至明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南直隶 兵防体 文官提督军务 镇戍营兵制 南京守备 操江都御史 参赞兵部尚书
下载PDF
明嘉万年间浙直水兵建置研究
4
作者 姜瑞雯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3-29,共17页
嘉靖年间倭乱爆发促使浙江、南直隶沿海一带建成独立水兵。这支兵力由卫所军船与雇募兵船共同组成。浙直战场平定后,战时水兵转化为防倭常备力量。为节省经费,明朝政府采取裁减募兵、抽军补兵方式厘定兵制,使原有卫所军兵、民壮弓兵向... 嘉靖年间倭乱爆发促使浙江、南直隶沿海一带建成独立水兵。这支兵力由卫所军船与雇募兵船共同组成。浙直战场平定后,战时水兵转化为防倭常备力量。为节省经费,明朝政府采取裁减募兵、抽军补兵方式厘定兵制,使原有卫所军兵、民壮弓兵向新的体系输送人丁等。由于卫所军丁水战能力有限,相比陆兵,明代水兵更依赖招募,兵营中募兵比例逐步上升。万历年间,浙直水兵采取短募与选汰相调剂的办法,维持水兵部队额定编制与有效战力,卫所军余设法以被招募形式进入新的兵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水兵 卫所 募兵 营兵制
下载PDF
明代镇戍营兵中的基层武官 被引量:6
5
作者 曹循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52,共18页
明代镇戍营兵中数量庞大的基层武官,按职能可分为中军、千总、把总等管营官与操守、防守、守堡等守土官两类。官职由督抚等从宜设置,人选由督抚等自行委用,是这些武官的基本特征。这种管理体制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寄在武官管理层面取得... 明代镇戍营兵中数量庞大的基层武官,按职能可分为中军、千总、把总等管营官与操守、防守、守堡等守土官两类。官职由督抚等从宜设置,人选由督抚等自行委用,是这些武官的基本特征。这种管理体制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寄在武官管理层面取得一定的平衡,并可发挥搜罗、储备军事人才的积极作用。基层武官的选任称为"镇巡会选",其人选来源最初限于卫所世职,兼及武举,嘉靖中叶以后发展为多途并用,日渐冗杂。其中,行伍出身的基层武官不在军政考选的范围之内,成为武官管理的一大漏洞,产生诸多消极影响。镇戍营兵基层武官管理的积弊,是明季军事失败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镇戍营兵制 基层武官
原文传递
明代武举与武官选任新探 被引量:12
6
作者 曹循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4-190,共17页
明代武举由正统年间考试选拔京营、镇戍将领的政策发展而来,是军制与武官制度演变的产物。武举会试、乡试俱开设于天顺八年,最初以荐举的名义推行,成化末年始有武举之名。因将领选任资格和职业户计制的限制,武举长期只能发挥从卫所武官... 明代武举由正统年间考试选拔京营、镇戍将领的政策发展而来,是军制与武官制度演变的产物。武举会试、乡试俱开设于天顺八年,最初以荐举的名义推行,成化末年始有武举之名。因将领选任资格和职业户计制的限制,武举长期只能发挥从卫所武官中选拔将领的作用。嘉靖中叶以后选将资格放宽,户籍限制也被突破,武举方成为军民进身为将的重要阶梯。明后期的武举在录取规模与任用规格两方面达到了中国古代武举制度发展的顶峰。武举依赖政策保障,在出身主导的低级将领选除中超过了世职,但在功绩主导的中高级将领升迁中仍逊于世职。明季过度重视武举,任用大批缺乏练兵作战经验的人员为将,是军事失败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武举 武官选任 营兵制
原文传递
明代镇戍将官的官阶与待遇 被引量:9
7
作者 曹循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73,共8页
明代镇戍将官的官阶由都督、都指挥、以都指挥体统行事三等身份规格与五府、都司、卫所十四级职衔表明的俸级构成。这套官阶制度形成于成化年间,其主要特征是身份级别与支俸级别的分离。由于十四级正俸过于微薄,而柴薪、军伴、公费、月... 明代镇戍将官的官阶由都督、都指挥、以都指挥体统行事三等身份规格与五府、都司、卫所十四级职衔表明的俸级构成。这套官阶制度形成于成化年间,其主要特征是身份级别与支俸级别的分离。由于十四级正俸过于微薄,而柴薪、军伴、公费、月廪及养廉田等其他待遇先后附丽于将官职衔,明后期,将官职衔取代都司卫所职衔成为武人追求的目标,明廷也依靠加授将官职衔以奖酬功劳,将官职衔因而官阶化。旧的官阶制度解体,对打破因卫所武职世袭而导致的将官出身不同有重要意义,但也产生了较大消极影响。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主持厘正官阶,给定副总兵以下将官品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镇戍营兵制 将官 官阶 待遇
原文传递
明万里海防图之全海系探研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新贵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45,共11页
《全海图注》是山东巡抚宋应昌编绘的海防图。全海系包括此图注与受其影响而绘制的《筹海重编·万里海图》,及以后者为基础绘制的《虔台倭纂·万里海图》。该图系具有三个突出特征:营兵制的职官系统;港澳标注着停泊各种方位风... 《全海图注》是山东巡抚宋应昌编绘的海防图。全海系包括此图注与受其影响而绘制的《筹海重编·万里海图》,及以后者为基础绘制的《虔台倭纂·万里海图》。该图系具有三个突出特征:营兵制的职官系统;港澳标注着停泊各种方位风向、数量不等的船只,或至周边的距离;沿海则保留着部分卫所。全海系背后隐藏着绘图者对当时海防思想的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海图注》 全海系 海防思想 营兵制 明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