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叹气沟河优势摇蚊种群动态、周年生产量及营养基础 被引量:6
1
作者 江晶 温芳妮 +3 位作者 苏华武 李晓宇 贺鹏 闫云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03-1509,共7页
2006年4月—2007年3月对清江流域二级河流叹气沟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摇蚊优势种进行了为期1周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优势摇蚊斑特突摇蚊(Thienemanimyia lentiginosa)、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 potthasti)和拟长跗摇蚊(Parata... 2006年4月—2007年3月对清江流域二级河流叹气沟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摇蚊优势种进行了为期1周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优势摇蚊斑特突摇蚊(Thienemanimyia lentiginosa)、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 potthasti)和拟长跗摇蚊(Paratanytarsus parthenogeneticu)的生活史均为1年2代;拟长跗摇蚊、斑特突摇蚊的种群密度6月、9月和翌年月出现峰值,波特真开氏摇蚊则在5月和翌年1月出现峰值;采用龄期频率法(instar-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湿质量)和生产量(P)/生物量(B)分别为斑特突摇蚊17.44g·m-2、3.4,波特真开氏摇蚊1.66g·m-2、2.3,拟长跗摇蚊3.3g·m-2、6.4;3种摇蚊的生产量在时间动态上重叠程度较大,主要发生在春季;通过对3种摇蚊的前肠内含物分析,测算了各类食物的比例及其对生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无形态碎屑为主要食物类型,占前肠内含物的73.27%~86.89%,而斑特突摇蚊生产量则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贡献率(5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量 营养基础 叹气沟河 摇蚊
下载PDF
胡家溪中华新米虾种群动态、周年生产量及营养基础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江晶 温芳妮 +2 位作者 邓山 顾鹏 闫云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9-574,共6页
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间对清江流域二级河流-胡家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中华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Kemp)]进行为期1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新米虾的生活史为1年2代,中华新米虾的种群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7... 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间对清江流域二级河流-胡家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中华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Kemp)]进行为期1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新米虾的生活史为1年2代,中华新米虾的种群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31ind/m2)、10月(35ind/m2)、12月(20ind/m2)和次年的2月(20ind/m2),生物量峰值则出现在4月(1.76g/m2)、7月(4.74g/m2)和次年2月(2.38g/m2)。采用体长频率法(Size-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和P/B分别为67.40g/m2(湿重)和4.7。通过对中华新米虾前肠内含物组成的分析测定了各类食物类型的比例及对生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无形态碎屑和动物组织为其主要食物类型,分别占前肠内含物的79.9%和12.5%,对生产力的贡献率分别为62.50%和3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新米虾 生产量 营养基础 胡家溪
下载PDF
汉江流域黑竹冲河五种优势摇蚊的周年生产量及营养基础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闫云君 李晓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71,共9页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其中主要优势摇蚊中粗腹摇蚊(Pentaneura sp.)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三代, 小摇蚊(Microtendipe...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其中主要优势摇蚊中粗腹摇蚊(Pentaneura sp.)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三代, 小摇蚊(Microtendipes sp.)和帕摇蚊(Pagastia sp.)为一年两代,刺突摇蚊(Chaetocladius sp.)为一年一代.粗腹摇蚊种群生物量和多度在一年中出现两次峰值,多足摇蚊则出现三次,小摇蚊在6月份达到最大峰值,刺突摇蚊在1月份达到最大峰值,帕摇蚊在10月份和次年1月份分别达到次峰值和主峰值.采用龄期频率法(instar-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鲜重)分别为:粗腹摇蚊,19.9233g/(m2·a),P/B为8.7;多足摇蚊,7.2177g/(m2·a),P/B为8.1;小摇蚊, 0.8996g/(m2·a),P/B为6.0;刺突摇蚊,3.2533 g/(m2·a),P/B为3.4;帕摇蚊,8.5132g/(m2·a),P/B为8.4.除粗腹摇蚊外,其它四种摇蚊的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所占比例均高于90%,对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77%-96%;粗腹摇蚊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达到14.73%,其对生产量的贡献率高达46.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产量 黑竹冲河 摇蚊 营养基础
下载PDF
黑竹冲河两种蜉蝣种群动态、生活史、生产量及营养基础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宇 闫云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4,共6页
蜉蝣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二级河流——黑竹冲河蜉蝣优势种类的生产力及其营养基础进行了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小裳蜉(Leptophlebiasp.)和蜉蝣(Ephemerasp.)的生活史均... 蜉蝣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二级河流——黑竹冲河蜉蝣优势种类的生产力及其营养基础进行了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小裳蜉(Leptophlebiasp.)和蜉蝣(Ephemerasp.)的生活史均为一年两代,两世代之间界限比较明显;小裳蜉的羽化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而蜉蝣的羽化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冬季。小裳蜉和蜉蝣种群的生物量和多度均出现两次峰值。采用体长频率法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分别为:小裳蜉,38.0362g/m2.a,P/B为11.4;蜉蝣,76.0318g/m2.a,P/B为11.8。两种蜉蝣的主要食物为无形态碎屑和硅藻,其中:无形态碎屑分别占小裳蜉和蜉蝣食物组成的81.7%和94.6%,对其生产量的贡献率为59.2%和84.9%;硅藻占小裳蜉和蜉蝣食物组成的16.8%和1.5%,对其生产量的贡献率为36.4%和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量 营养基础 小裳蜉 蜉蝣 黑竹冲河
下载PDF
长江中游巴河流域胜利河优势种纹石蛾(Hydropsyche sp.)的生产力、营养基础及物质通量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山 邱爽 +1 位作者 王利肖 闫云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7-304,共8页
为了加强长江中游地区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研究工作,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对长江中游巴河支流的胜利河毛翅目优势种的生产力和营养基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胜利河中主要毛翅目优势种纹石蛾的生活史为一年3代.一至四级... 为了加强长江中游地区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研究工作,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对长江中游巴河支流的胜利河毛翅目优势种的生产力和营养基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胜利河中主要毛翅目优势种纹石蛾的生活史为一年3代.一至四级河流中,其生物量周年平均值分别为1.77、7.80、44.82、51.55 mg/m^2.采用体长频率法测算的年均生产量为7.72 mg/m^2,P/B系数为13.21.利用肠内含物分析法研究了胜利河中纹石蛾的营养结构.比较一至四级河流的营养基础发现,无形态碎屑为纹石蛾最常见的食物,占肠内含物的45.22% ~ 62.92%;而对生产量贡献率最高的多是动物组织,达52.86% ~68.58%.各季节的营养基础状况也有差异,春季无形态碎屑所占比例和对生产量的贡献率较高,而夏、秋和冬季动物组织则有更高的生产量贡献率.一至四级河流的年均物质通量分别为11.83、34.76、237.52和273.17g/(m^2·a).由此可见,该优势种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翅目 纹石蛾 物质通量 营养基础 胜利河 长江中游
下载PDF
完全胃肠外营养基础溶液的制备和应用
6
作者 周浩 姜明艳 周福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12-312,共1页
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Nutrition,TPN)对不能进食或超高代谢的病人仍可保持良好的营养,有助于病人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度过危重病程,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完全胃肠外营养基础溶液 TPN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基于健康生活向度的《基础营养学》课程思政绩效评价
7
作者 夏明 李诗慧 张学芸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499-504,共6页
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的认识为基础,探索一种《基础营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办法。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2个班级列为干预组(55名)和对照组(49名)。干预组和对... 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的认识为基础,探索一种《基础营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办法。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2个班级列为干预组(55名)和对照组(49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础营养学》课程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授课,但是干预组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养成作为课程思政目标,在授课时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与“文明”相关的内容。使用主观健康态度认识和客观健康行为结果评估的方法,对比两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健康生活向度的变化。结果:课程开始前,两组学生的健康素养无显著差异,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没有差异(p > 0.1),但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评估结果显示干预组平均分为70.51,对照组平均分为65.86,差异显著(p Object: The study explored the evaluation approa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undamental Nutrition” course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life orientation and Marxism ideology. Method: The freshmen from non-medical majors in a medical school were investigated. One class of freshmen (n = 55) was treated as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other class (n = 49) was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aught following the syllabus of “Fundamental Nutrition”, while the content of civilization in socialist core values was added into the teaching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lso developing a healthy and civilized lifestyle was included as the teaching goal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subjective healthy lifestyle attitude and objective healthy lifestyle behavior was utilized as the evaluation tools to measure and compare the changes of life orient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course. Results: Before the cours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ir healthy lifestyle attitude and behavior. After one semester, and the end of the cours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examination marks (p > 0.1). Howev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 life orientation evaluation (p < 0.05), as the means of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70.51 and 65.86 respectively. Specifically, the score of mental health of intervention group equaled 24.00, and the one of control group was 22.57, which indicated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Evaluation of the life orientation offered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undamental Nutrition” 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向度 基础营养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文明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以《营养学基础》为例
8
作者 王力 束莉 +1 位作者 周礼华 刘辉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4-77,共4页
为实现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课堂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改革,本文在做好学情分析、夯实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建立SPOC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做好课程设计,从内容切换、施教环... 为实现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课堂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改革,本文在做好学情分析、夯实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建立SPOC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做好课程设计,从内容切换、施教环节的设置上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及时进行知识归纳和学情反馈。通过教学实践,期末考试测验优良率为92%,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达到95%,完成了既定教学任务,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卫生与营养 营养基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棕仁粕基础营养分析及其在尼罗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马方奎 冷凯良 +2 位作者 吴文民 马银辉 陈西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05-2409,共5页
本文对比研究了棕仁粕、豆粕、花生粕的基础营养及体外胃蛋白酶消化性,通过在实验饲料中添加2%、6%、10%的棕仁粕制备了四份等氮等能的饲料,初步评价了添加棕仁粕对罗非鱼生长、体组分以及血清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棕仁粕作为蛋白水... 本文对比研究了棕仁粕、豆粕、花生粕的基础营养及体外胃蛋白酶消化性,通过在实验饲料中添加2%、6%、10%的棕仁粕制备了四份等氮等能的饲料,初步评价了添加棕仁粕对罗非鱼生长、体组分以及血清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棕仁粕作为蛋白水平相对略低,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蛋白替代源,其体外胃蛋白酶消化率与豆粕和花生粕无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膳食饲料组分适量的添加到水产动物饲料中,而不会影响罗非鱼的正常生长;在罗非鱼养殖实验中,添加2%棕仁粕的饲料组,罗非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利用率、鱼体的蛋白组分以及血清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至6%~10%后,罗飞鱼的生长表现开始下降,饲料系数开始上升,鱼体蛋白组分下降(P<0.05)。作为棕仁粕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初步探索性应用研究,研究认为棕仁粕是可以用于水产饲料的成分使用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仁粕 基础营养 消化率 罗非鱼 血清学
下载PDF
医学营养高职专业《基础营养》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霞 《继续医学教育》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在分析原教学过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基础营养》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设计与探索,成功地建立了新型《基础营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 基础营养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在《基础营养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卉 杜密英 何志贵 《现代食品》 2019年第9期36-38,共3页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笔者将基于翻转课堂+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基础营养学》课程的教学中,体会到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对知识...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笔者将基于翻转课堂+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基础营养学》课程的教学中,体会到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营养 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小麦粉的基础营养与品质改善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学敬 《粮食加工》 2010年第2期23-26,29,共5页
小麦粉的基础营养源于小麦又不同于小麦,淀粉及蛋白因去掉了麸皮比小麦大,也因麸皮带走了食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而造成营养损失,改善小麦粉的基础营养是急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小麦粉 基础营养 品质改善
下载PDF
基于具身理论的基础营养学课程思政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明 徐婕 管婧婧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第21期21-23,共3页
以具身理论为基础,将营养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融合,思考并挖掘基础营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采用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元教学方式,让学生投入基... 以具身理论为基础,将营养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融合,思考并挖掘基础营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采用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元教学方式,让学生投入基础营养学课程学习中,为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等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营养 课程思政 具身理论
下载PDF
加工方式及中心温度对黄颡鱼基础营养成分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小番 夏超 +4 位作者 许慧卿 田颖 王莺莺 李小函 叶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23,共4页
蒸、烤、微波是中国家庭烹饪中常用的加热方式。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加工方式及中心温度下黄颡鱼的基础营养成分、质构、GC-MS,反映不同加工方式在不同中心温度下黄颡鱼基础营养成分以及风味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蒸对于黄颡鱼凝胶的... 蒸、烤、微波是中国家庭烹饪中常用的加热方式。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加工方式及中心温度下黄颡鱼的基础营养成分、质构、GC-MS,反映不同加工方式在不同中心温度下黄颡鱼基础营养成分以及风味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蒸对于黄颡鱼凝胶的基础营养物质的影响更为温和;烤制且中心温度达到80℃的凝胶脆度最好;微波能产生更多种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且消化性更好;不同加工方式、中心温度对黄颡鱼的基础营养成分及风味产生一定影响。该试验结果为选择适合黄颡鱼凝胶的烹调方式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加工方式 中心温度 基础营养成分 风味
下载PDF
基于具身理论的“基础营养学”实践教学的探索
15
作者 夏明 陈其欣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8期103-105,111,共4页
“基础营养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应用的课程,实践教学应当强调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用于指导日常生活。目前的“基础营养学”实践教学,过于偏重实验操作能力培训,脱离了日常生活和公共营养师基本职业素养的养成。具身理论是认知... “基础营养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应用的课程,实践教学应当强调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用于指导日常生活。目前的“基础营养学”实践教学,过于偏重实验操作能力培训,脱离了日常生活和公共营养师基本职业素养的养成。具身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强调认知与身体、环境的联系。这一理论也适用于“基础营养学”的实践教学。将阐述具身理论应用于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实施路径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对基础营养学实践教学进行“情境化”“具身化”改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理论 实践教学 基础营养 营养
下载PDF
基础营养学实验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明明 宋志秀 施洪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8期7-9,共3页
基础营养学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课程是基础营养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对基础营养学前沿实验技术的掌握水平,本教研室积极探索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目前已开设人体静息代谢率... 基础营养学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课程是基础营养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对基础营养学前沿实验技术的掌握水平,本教研室积极探索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目前已开设人体静息代谢率评估、淀粉血糖生成指数测定、膳食脂肪对小鼠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和维生素D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等实验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营养 实验教学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营养学基础实验课PBL教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殷明月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了解营养学基础实验课采用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方法:以本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58人作为实验组,开展PBL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对实验组学生获得能力、课程实施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目的:了解营养学基础实验课采用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方法:以本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58人作为实验组,开展PBL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对实验组学生获得能力、课程实施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同专业未实施PBL教学的65人作为对照组,实验课采用教师主讲、学生按照实验指导做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学习结束时两组学生营养学基础实验课、理论课及总成绩。结果:对实验组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96.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94.5%的学生认为能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90.9%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团队协作意识,94.5%的学生认为课程开展的好或非常好,96.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94.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学习结束时,实验组学生的实验课成绩、理论课成绩及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营养学基础实验课采用PBL教学模式效果较好,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式学习 教学模式 营养基础 问卷调查 教学效果分析
下载PDF
烹调热处理方式对刀额新对虾品质特性及基础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兰 夏超 +2 位作者 温平平 于小番 许慧卿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2,共6页
为深入了解烹调热处理方式对刀额新对虾品质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以生虾肉为对照,研究了蒸、烤、微波3种热处理方式下,虾肉达到不同中心温度时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菌落总数、感官评价、基础营养成分、pH值及色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为深入了解烹调热处理方式对刀额新对虾品质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以生虾肉为对照,研究了蒸、烤、微波3种热处理方式下,虾肉达到不同中心温度时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菌落总数、感官评价、基础营养成分、pH值及色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种热处理方式及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刀额新对虾品质特性及基础营养成分影响较为显著。3种热处理方式下,当中心温度分别达到70℃为较优热处理中心温度;蒸制处理对营养物质的影响最小,烤制和微波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蛋白质、脂肪及灰分相对含量;与生肉相比,热处理后的虾肉pH值均增大且亮度变化相对稳定。综上所述,蒸制处理的刀额新对虾品质较好,3种烹调热处理方式的最适中心温度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热处理方式 基础营养成分 品质
下载PDF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营养学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松侠 黄茸茸 刁欢 《科技视界》 2021年第35期73-75,共3页
基础营养学重在培养学生应用营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营养与健康相关问题的能力。笔者对项目教学法在基础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施情况进行介绍,以期提升该课程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度。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基础营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的《基础营养学》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基础营养学》是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分析了目前《基础营养学》的教学现状,应用翻转课堂的理论,借鉴了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构建了《基础营养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 《基础营养学》是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分析了目前《基础营养学》的教学现状,应用翻转课堂的理论,借鉴了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构建了《基础营养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基础营养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