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2
1
作者 倪建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2页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身体的代谢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其进食困难,免疫功能也有所下降.在内外因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导致术后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加大其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在全胃切除后,患者代谢机能正处于高分解的状态,其体内营养流...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身体的代谢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其进食困难,免疫功能也有所下降.在内外因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导致术后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加大其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在全胃切除后,患者代谢机能正处于高分解的状态,其体内营养流失较之正常状态相对偏快,极易导致营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全胃切除术 早期肠内营养实施 护理体会
下载PDF
超声测量胃窦横截面积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实施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李探 张潇月 +3 位作者 刘克琴 曾浩 唐振东 邵龙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目的探索床旁超声测量胃窦横截面积(CSA)指导脓毒症患者的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EICU和综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各30例,EICU患者采用床旁超声测量胃窦CSA指导脓毒症患... 目的探索床旁超声测量胃窦横截面积(CSA)指导脓毒症患者的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EICU和综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各30例,EICU患者采用床旁超声测量胃窦CSA指导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综合ICU采用常规的营养治疗策略。统计分析CSA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获取最佳截断值;并分析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其他相关指标[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腹内压(IAP)、血清前蛋白(PA)/白蛋白(Alb)]的相关性。对比两组患者不同策略的肠内营养实施后的炎症相关指标、营养状态指标、ICU住院天数等,分析不同策略的优劣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超声治疗组在第1天发现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36.67%)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10.00%),经积极早期的个体化治疗,第3天发生率仅为10.0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40.00%);治疗至第5天,超声治疗组的相关功能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AP)、营养状态指标(5 d热卡达标率、PA、Alb)及炎症相关指标(WBC、PCT、hs-CRP)较入院时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常规治疗组,另外超声治疗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及误吸发生率更低(P<0.05);CSA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AP、PA、Alb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60、0.66、0.71、-0.67和-0.64,均P<0.05;CSA对喂养不耐受预测的ROC曲线显示AUC为0.828,95%CI为0.737~0.919,其预测喂养不耐受的最佳截断值为7.835 cm2,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0%和71.80%。结论超声测量CSA能够早期、有效地发现脓毒症患者喂养不耐受,据此给予个体化的肠内营养实施策略,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器官功能评分、营养状态及炎症指标,减少ICU的住院天数及误吸发生,与常规的评价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超声 胃窦横截面积 喂养不耐受 胃肠道功能障碍 个体化肠内营养实施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治疗策略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李俊 唐卫东 +10 位作者 陈琪 邵雪波 沈晓圆 郑坚 鲁海燕 潘华飞 陈学清 陈君 汤蓓 马建忠 徐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风险状况与营养治疗策略的关系,为探索个体化营养治疗策略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浙江省10家县区级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需要机械...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风险状况与营养治疗策略的关系,为探索个体化营养治疗策略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浙江省10家县区级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需要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依据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风险高危组(NRS2002评分3~5分)和极高危组(NRS2002评分6-7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实施状况和住院病死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COPD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30 d预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回归模型的检验效能。结果①共106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营养风险高危组患者90例,营养风险极高危组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风险极高危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U (APACHE H )、NRS2002评分均较营养风险高危组明显增高〔APACHE D(分):24.9±6.1 比 20.3±5.8, NRS2002 评分(分):6.3±0.5 比 4.2±0.8,均 PV0.05〕。②两组患者均在早期实施了肠内营养(EN)治疗,营养风险极高危组开始EN治疗的比例较营养风险高危组低〔12.5%(2/16)比17.7%(16/90)〕,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营养风险极高危组和营养风险高危组开始EN治疗的比例均逐渐增加,2 d后明显上升,入ICU 6 d达峰值〔分别为100.0%(16/16)、98.9%(89/90)〕;入ICU 3 d内营养风险极高危组开始EN比例较营养风险高危组明显降低,4 d起两组EN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营养风险极高危组和营养风险高危组开始肠外营养(PN)治疗的时间均较早(均为入ICU Id)、比例均较高〔分别为56.2%(9/16)和27.7%(25/90)],且PN比例未显示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和EN热卡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营养风险极高危组开始PN治疗的比例更髙,入ICU 1 d即达到了 56.2%。③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营养风险高危组患者EN的热卡逐渐增加,入ICU 7 d达高峰为4 318(3 912. 4 812)kJ/d;但营养风险极高危组入ICU 7 d有所降低,入ICU6d达峰值为3 602(2 467, 4 615)kJ/d;两组1周内EN热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风险高危和极高危两组患者住院期间7 d内PN所需热卡保持在相对恒定水平,入ICU 4~5 d达到目标热卡范围。④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营养风险极高危组30 d病死率明显高于营养风险高危组〔62.5%(10/16)比11.1%( 10/90), x^2=15.4. P<0.01〕。⑤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RS2002评分是影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2.08, 95%可信区间(95%C/)= 1.39~ 3.12, P=0.005〕。⑥ROC曲线分析:釆用ROC曲线分析多因素回归模型的效能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敏感度为70.00%,特异度为74.42%,阳性似然比为2.74,阴性似然比为0.40, 95%可信区间(95%C/)为0.702 ~ 0.864, P=0.001。说明回归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机械通气COPD患者存在明显营养风险,应早期实施EN治疗,极高危风险患者开始PN的比例较高。初始营养状况是COPD机械通气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营养风险筛查评分 营养实施
下载PDF
营养治疗及质量改进对县级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琳玲 唐卫东 +2 位作者 陈琪 朱李俊 邵雪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了解多家县级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治疗实施的状况和质量改进对预后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1... 目的了解多家县级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治疗实施的状况和质量改进对预后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10家县区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COPD患者信息。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评估营养实施与预后的关系。随机收集4家参与单位质量改进后COPD患者信息,对比前后1年期间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结果(1)研究周期内共10家单位106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患者的年龄为77.7±8.6岁,男性占67%。(2)单因素分析提示,晚期(72 h以后)开始营养治疗的患者住院病死率和多脏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a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和2.42,均P>0.05。联合营养治疗的患者ICU住院时间缩短,U=842,P<0.05。热卡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患者相比,ICU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U=940和U=928.5,均P<0.05。(3)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联合营养治疗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非标准化B值=-3.93和-4.60,P<0.05。NRS2002是住院病死和MODS发生的危险因素,OR=2.0865和2.653.21,P<0.05。(4)营养治疗质量改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18.9%vs 4.6%,P<0.05)。结论联合营养治疗能够缩短COPD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营养治疗质量改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营养实施 质量改进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