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吕泗渔场近岸海域主要生物潜在碳源及营养级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高世科
孙文
张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80,共10页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8年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及其营养级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的3大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贡献值,并比较叠加潜在碳源影响前后主要生物种类的...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8年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及其营养级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的3大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贡献值,并比较叠加潜在碳源影响前后主要生物种类的营养级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对37种主要生物种类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8.7%和28.2%,而悬浮颗粒有机物的贡献较小。因此判定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主要是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通过分别叠加3大潜在碳源和单一物种作为基准值构建两个营养级谱,右营养级谱的生物种类营养级范围为1.74~3.92,比左营养级谱平均下降0.19个营养级,尽管两个营养级谱的整体趋势走向不变,但部分鱼类和多数虾类的营养位置发生改变。右营养级谱的基准值随着潜在碳源叠加比例的不同而变化,能有效反映生物营养级,更适用于低营养级的虾蟹类。但对于处于中高级消费者位置的鱼类来说,这种叠加的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吕泗渔场
主要生物
潜在碳源
营养级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组织间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博
陈琳琳
+5 位作者
李宝泉
侯西勇
冯光海
李晓炜
李秉钧
王玉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82,共9页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物网研究中。然而,生物样品取样部位对食物网构建的影响的研究相对少见。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潮间带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物网研究中有必要对其采样部位进行统一,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物网研究中。然而,生物样品取样部位对食物网构建的影响的研究相对少见。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潮间带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物网研究中有必要对其采样部位进行统一,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较性。本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和烟台潮间带10种代表性的大型底栖动物,比较δ^(13)C和δ^(15)N在不同采样部位中的差异。结果显示,对于大多数底栖动物而言,采样部位将直接影响到δ^(13)C和δ^(15)N的测定结果。当底栖动物作为摄食者,需分析其食性和营养级时,应统一采用肌肉组织,如贝类的闭壳肌或足部肌肉,蟹类的鳌足肌肉,鱼类的背部肌肉;当底栖动物作为被摄食者,需分析次级消费者的食性和营养级时,除多毛类采用去除消化道内容物的体壁外,其他种类应选取整体(难以被消化的组织除外),如贝类的软体部,蟹类肌肉与鳃等的混合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碳氮稳定同位素
食源和
营养级分析
采样部位选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吕泗渔场近岸海域主要生物潜在碳源及营养级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高世科
孙文
张硕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长江口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与保护联合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80,共10页
基金
江苏海州湾国家海洋牧场示范项目(D-8005-18-0188)。
文摘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8年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及其营养级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的3大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贡献值,并比较叠加潜在碳源影响前后主要生物种类的营养级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对37种主要生物种类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8.7%和28.2%,而悬浮颗粒有机物的贡献较小。因此判定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主要是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通过分别叠加3大潜在碳源和单一物种作为基准值构建两个营养级谱,右营养级谱的生物种类营养级范围为1.74~3.92,比左营养级谱平均下降0.19个营养级,尽管两个营养级谱的整体趋势走向不变,但部分鱼类和多数虾类的营养位置发生改变。右营养级谱的基准值随着潜在碳源叠加比例的不同而变化,能有效反映生物营养级,更适用于低营养级的虾蟹类。但对于处于中高级消费者位置的鱼类来说,这种叠加的效果影响不大。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吕泗渔场
主要生物
潜在碳源
营养级分析
Keywords
stable isotope
Lüsi fishing ground
main organisms
potential carbon contribution
trophic level analysis
分类号
P71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组织间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博
陈琳琳
李宝泉
侯西勇
冯光海
李晓炜
李秉钧
王玉珏
机构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82,共9页
基金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专项(XDA23050202
XDA23050304)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6126)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YICY755021012)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B-SSW-DQC041)
文摘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物网研究中。然而,生物样品取样部位对食物网构建的影响的研究相对少见。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潮间带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物网研究中有必要对其采样部位进行统一,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较性。本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和烟台潮间带10种代表性的大型底栖动物,比较δ^(13)C和δ^(15)N在不同采样部位中的差异。结果显示,对于大多数底栖动物而言,采样部位将直接影响到δ^(13)C和δ^(15)N的测定结果。当底栖动物作为摄食者,需分析其食性和营养级时,应统一采用肌肉组织,如贝类的闭壳肌或足部肌肉,蟹类的鳌足肌肉,鱼类的背部肌肉;当底栖动物作为被摄食者,需分析次级消费者的食性和营养级时,除多毛类采用去除消化道内容物的体壁外,其他种类应选取整体(难以被消化的组织除外),如贝类的软体部,蟹类肌肉与鳃等的混合组织。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碳氮稳定同位素
食源和
营养级分析
采样部位选取
Keywords
intertidal zone
macrobenthos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s
food sources and trophic levels study
sampling parts
分类号
Q958.8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吕泗渔场近岸海域主要生物潜在碳源及营养级分析
高世科
孙文
张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组织间差异性研究
刘博
陈琳琳
李宝泉
侯西勇
冯光海
李晓炜
李秉钧
王玉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