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吕泗渔场近岸海域主要生物潜在碳源及营养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高世科 孙文 张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80,共10页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8年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及其营养级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的3大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贡献值,并比较叠加潜在碳源影响前后主要生物种类的...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8年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及其营养级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的3大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贡献值,并比较叠加潜在碳源影响前后主要生物种类的营养级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对37种主要生物种类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8.7%和28.2%,而悬浮颗粒有机物的贡献较小。因此判定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主要是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通过分别叠加3大潜在碳源和单一物种作为基准值构建两个营养级谱,右营养级谱的生物种类营养级范围为1.74~3.92,比左营养级谱平均下降0.19个营养级,尽管两个营养级谱的整体趋势走向不变,但部分鱼类和多数虾类的营养位置发生改变。右营养级谱的基准值随着潜在碳源叠加比例的不同而变化,能有效反映生物营养级,更适用于低营养级的虾蟹类。但对于处于中高级消费者位置的鱼类来说,这种叠加的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吕泗渔场 主要生物 潜在碳源 营养级分析
下载PDF
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组织间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博 陈琳琳 +5 位作者 李宝泉 侯西勇 冯光海 李晓炜 李秉钧 王玉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82,共9页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物网研究中。然而,生物样品取样部位对食物网构建的影响的研究相对少见。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潮间带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物网研究中有必要对其采样部位进行统一,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物网研究中。然而,生物样品取样部位对食物网构建的影响的研究相对少见。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潮间带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物网研究中有必要对其采样部位进行统一,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较性。本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和烟台潮间带10种代表性的大型底栖动物,比较δ^(13)C和δ^(15)N在不同采样部位中的差异。结果显示,对于大多数底栖动物而言,采样部位将直接影响到δ^(13)C和δ^(15)N的测定结果。当底栖动物作为摄食者,需分析其食性和营养级时,应统一采用肌肉组织,如贝类的闭壳肌或足部肌肉,蟹类的鳌足肌肉,鱼类的背部肌肉;当底栖动物作为被摄食者,需分析次级消费者的食性和营养级时,除多毛类采用去除消化道内容物的体壁外,其他种类应选取整体(难以被消化的组织除外),如贝类的软体部,蟹类肌肉与鳃等的混合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碳氮稳定同位素 食源和营养级分析 采样部位选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