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小镇地域类型及其适应性营造路径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仁锋 周小靖 李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2-919,共8页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小城镇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人口-产业-文化多维一体集聚与示范意义。选取长三角地区69个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5空间分析及SPSS20.0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空间特征及地域类型。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区特...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小城镇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人口-产业-文化多维一体集聚与示范意义。选取长三角地区69个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5空间分析及SPSS20.0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空间特征及地域类型。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区特色小镇分布趋于集聚型,具多个密集区,集中在以上海为核心的江浙沪皖交界处,各市域特色小镇分布不均衡,空间形态呈一心多组团集聚格局,沿交通干线呈带状分布,并且多位于县际边缘区;②特色小镇类型多样,地方特色资源与文化影响显著,长三角地区两批特色小镇中工业发展型特色居首,旅游发展型相对下降;地域类型呈现5类,其中平原地区工业发展型或农业服务型、河网或低山历史文化-旅游型地域本底条件优势显著。建议未来发展应考虑特色小镇区际异质性与邻近趋同性,注重毗邻县界多镇组团利用各自产业优势联动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特色小镇 空间格局 地域适应性营造
下载PDF
新疆喀什高台民居地域营造法则 被引量:5
2
作者 宋辉 王小东 《住区》 2020年第4期79-83,共5页
随着全球化和当代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自身的文化失语现象已愈加严重。本研究通过逐户调查、测绘,探讨在特定文化和环境中自适生长的喀什高台民居的空间本原,得出当地聚落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和5种地域营造模式,发现当地正是在自适应... 随着全球化和当代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自身的文化失语现象已愈加严重。本研究通过逐户调查、测绘,探讨在特定文化和环境中自适生长的喀什高台民居的空间本原,得出当地聚落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和5种地域营造模式,发现当地正是在自适应调节下形成迷宫式内向型居住建筑群落。并结合民居中蕴含的地域营造智慧,推演其形制背后的生成规律和衍生逻辑,为城市及区域建筑的发展提供建筑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高台民居 地域营造 空间本原 衍生逻辑
下载PDF
古代“八景”中的公众参与思想及其对现代地域性景观营造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苗 郭芳华 《设计》 2016年第5期54-55,共2页
"八景"是一种地域特色极强的景观形式,它孕育于魏晋、诞生于北宋、繁盛于明清,对我国及周边各国影响深远,至今依然鲜活存在。"八景"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是古代社会各阶层自发"全民造景"的结果。本文在对&... "八景"是一种地域特色极强的景观形式,它孕育于魏晋、诞生于北宋、繁盛于明清,对我国及周边各国影响深远,至今依然鲜活存在。"八景"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是古代社会各阶层自发"全民造景"的结果。本文在对"八景"概念进行厘清的基础上,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对其产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提取有益成分,使其对现代地域性景观营造起到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景 公众参与 地域性景观营造
下载PDF
茶文化主题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营造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蓉 《普洱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0-61,共2页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开展茶文化主题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营造,可以有效地促使我国的茶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体验。
关键词 茶文化 主题园 景观设计 地域营造
下载PDF
浅探度假酒店的地域性营造--富力海南海洋欢乐世界凯悦酒店设计实践
5
作者 陈思韵 《建筑与装饰》 2022年第21期49-51,共3页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面推进,海南的酒店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酒店建筑唯有具备独特个性与恒久生命力,才能在时代发展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地域性便是提升建筑魅力与品位的重要工具。文章回顾了富力海南海洋欢乐世界凯悦酒店项目...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面推进,海南的酒店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酒店建筑唯有具备独特个性与恒久生命力,才能在时代发展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地域性便是提升建筑魅力与品位的重要工具。文章回顾了富力海南海洋欢乐世界凯悦酒店项目实践的主要片段,介绍其在立面造型、功能布局、过渡空间、园林景观等方面的地域性营造方法,从中得出感悟与启示。并阐明了建筑师牵头的全过程设计中的责任与担当,希望为设计人员提供一下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假酒店 地域营造 立面造型 功能布局 园林景观
下载PDF
“地域基因”理论下川西康区传统民居演进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子棋 吴贝丝 +2 位作者 刘雨微 陈峰 张李星月 《城市建筑》 2022年第8期60-66,共7页
本文以康藏地区(简称“康区”)的考察调研与对地区传统民居营建方式的研读为基石,采用“地域基因”相关概念及方法,挖掘地域性建筑生成演进的内在调控机制,构建康区地域建筑特有基因,唤醒地域独特文化生命力,以期探索康区老旧民居修缮... 本文以康藏地区(简称“康区”)的考察调研与对地区传统民居营建方式的研读为基石,采用“地域基因”相关概念及方法,挖掘地域性建筑生成演进的内在调控机制,构建康区地域建筑特有基因,唤醒地域独特文化生命力,以期探索康区老旧民居修缮及新居民安置点的建设方法,为康区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地域建筑营造体系 地域基因 川西康区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古代汉传佛寺空间形制及地域特点初探
7
作者 刘文卿 刘大平 《古建园林技术》 2021年第4期44-48,共5页
以黑龙江流域古代汉传佛寺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考古发掘报告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追溯汉传佛教在黑龙江流域内的两次发展高峰期和佛寺遗址的区域分布特点;分析渤海国时期和辽金时期黑龙江流域汉传佛寺遗址的总体空间布局和佛殿、佛堂等... 以黑龙江流域古代汉传佛寺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考古发掘报告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追溯汉传佛教在黑龙江流域内的两次发展高峰期和佛寺遗址的区域分布特点;分析渤海国时期和辽金时期黑龙江流域汉传佛寺遗址的总体空间布局和佛殿、佛堂等单体建筑遗址的平面形制特点;阐释渔猎游牧文化等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寒地低温气候等自然条件制约下的汉传佛寺营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汉传佛寺 空间形制 地域营造特点
下载PDF
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8
作者 朱霄霞 《城市周刊》 2019年第19期15-16,共2页
狭义的乡土植物就是指在当地植被中,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绿化效果。它的显著特性就是能够大量生长、形成植物群落。
关键词 乡土植物 特点 营造地域 问题的应对
下载PDF
绵竹北关仿古街的改造与绵竹历史文化街区的振兴 被引量:1
9
作者 邹建业 李伟 张毅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8-220,共3页
介绍了以"绵竹年画为主题的地域营造实践"的基本情况,针对绵竹北关仿古街及其历史街区的营造和保护现状,结合"地域主义"、"地域营造"和"可持续的邻里社区"等理论研究,并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提出... 介绍了以"绵竹年画为主题的地域营造实践"的基本情况,针对绵竹北关仿古街及其历史街区的营造和保护现状,结合"地域主义"、"地域营造"和"可持续的邻里社区"等理论研究,并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提出了对绵竹北关仿古街及其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营造 可持续的邻里社区 绵竹年画 北关仿古街
下载PDF
废墟与水系一种新的“新陈代谢”主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灏 《时代建筑》 2018年第6期66-75,共10页
绍兴桂园新村社区改造是"废墟改造三部曲"的第一部.一个开放性三维化的红砖水渠系统被植入到这个废墟.赋予这个位于水乡都市里的废墟以新气象。在改造过程中.配合这个水系统建筑师相应变动了废墟结构.做了一些必要的体量加减... 绍兴桂园新村社区改造是"废墟改造三部曲"的第一部.一个开放性三维化的红砖水渠系统被植入到这个废墟.赋予这个位于水乡都市里的废墟以新气象。在改造过程中.配合这个水系统建筑师相应变动了废墟结构.做了一些必要的体量加减法。一个普通现代主义风格的废墟被重新接纳到一个生长的水系统。围绕这个活体系统.设计以此为本,组织功能体以及各种建构本体元素。建筑师将中国地域建造情趣里特有的两大生长系统(木结构以及水系体)作为核心框架.经过改革与改良.使其能上衔古典与传统,下接日常与现代.二者合力重新创造出一种充满复合性的"新传统"。基于两大生长系统.这个新传统试图寻找"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一种充满"呼吸"性的建造关系.即新的"新陈代谢"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营造趣味 红砖水渠 新传统 废墟 景观 新陈代谢
下载PDF
东北边疆区人居空间营造特点的考古学阐释框架——以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文卿 陈莉 +1 位作者 刘大平 董健菲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7-11,共5页
按照"必要性说明-问题解构-方法引入-路径提出"的逻辑,建构东北边疆区古代人居空间营造特点的考古学阐释框架。将古代人居空间的地域性营造特点解构为5个主要方面,从历史文化考古学、过程考古学、后过程考古学3种考古范式中... 按照"必要性说明-问题解构-方法引入-路径提出"的逻辑,建构东北边疆区古代人居空间营造特点的考古学阐释框架。将古代人居空间的地域性营造特点解构为5个主要方面,从历史文化考古学、过程考古学、后过程考古学3种考古范式中寻找相关研究方法,提出以人居遗址考古信息溯源、物质形态表征复原、文化内涵解码为主要环节的考古学阐释链,并结合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进行具体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寒地边疆区 地域营造特点 考古学阐释 人居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