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景一体:一种追求城市人居格局意境的本土风景营造模式
1
作者 李静洋(文/图) 李小龙(文/图) +1 位作者 杨晓丹(文/图) 邸玮(文/图)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城景一体”中国本土规划素来葆有对诗意栖居的向往和对美好人居环境的不懈追求,注重城市建设与风景营造的有机统一。城市规划建设积极地发掘风景、激活风景、融汇风景、创造风景、升华风景;且不止于关注一地、一隅之局部风景点... 1.何谓“城景一体”中国本土规划素来葆有对诗意栖居的向往和对美好人居环境的不懈追求,注重城市建设与风景营造的有机统一。城市规划建设积极地发掘风景、激活风景、融汇风景、创造风景、升华风景;且不止于关注一地、一隅之局部风景点的塑造,而是着眼于城市整体山水人文环境,以城为景、处处用心、整体经营,形成城在景中、景城交融的“城景一体”式人居格局意境,因此,累代积淀形成了优秀的本土风景营造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经营 诗意栖居 营造模式 城市规划建设 风景 本土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景观营造模式研究——以盘龙庵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岳士俊 石景宇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17期111-113,共3页
发掘园林景观建设的价值,保留村落的原生态风景,并在这一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加优美和有秩序的景观,打造村落旅游和观光项目,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村落、记住村落,可以在弘扬优美村落文化的基础上为当地居民创收。该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 发掘园林景观建设的价值,保留村落的原生态风景,并在这一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加优美和有秩序的景观,打造村落旅游和观光项目,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村落、记住村落,可以在弘扬优美村落文化的基础上为当地居民创收。该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乡村景观营造模式与乡村建设的关系,通过研究不同类型乡村景观营造模式的特点,总结出不同类型景观营造模式的优劣,从而对汉中市南郑区盘龙庵村乡村景观营造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提高乡村景观的完成度并满足村落居民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景观 提升策略 营造模式
下载PDF
龙门模式:一种因循两山夹河地势的本土风景营造模式
3
作者 原野(文/图) 王树声(文/图) +1 位作者 张涛(文/图) 李小龙(文/图)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龙门模式”中国本土规划固有一套识别与建构山川大地景观的价值理念和评价准则,可谓中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地景文化体系。此番体系经过长期实践,积淀形成了若干饱含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地景模式,成为各地规划建设所普遍遵循和不... 1.何谓“龙门模式”中国本土规划固有一套识别与建构山川大地景观的价值理念和评价准则,可谓中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地景文化体系。此番体系经过长期实践,积淀形成了若干饱含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地景模式,成为各地规划建设所普遍遵循和不断传承弘扬的经典格局范式,创造出许多极具标识性、共识性、文化性的人居景观,“龙门”便是其中的典型一例。就内涵而言,《辞源》中关于“龙门”有多种释义,其普遍存在一种“两山夹河,其状如门”的地景描述,此形式多见于川、陕、豫、浙、闽、湘等地,成为一种深刻影响地方人居建设的地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建设 地景 人居景观 人居建设 传承弘扬 标识性 共识性 营造模式
下载PDF
西南地区可食性社区花园组合式营造模式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亚琪 黄诗涵 +1 位作者 郭怡彤 曾昭君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面对疫情等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社区花园成为居民进行日常活动的主要绿色空间。可食性社区花园能够为居民提供食物来源,提高社区韧性,并促进城市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近年来,在我国华北、东南地区已有较多可食性社区花园探索实践... 面对疫情等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社区花园成为居民进行日常活动的主要绿色空间。可食性社区花园能够为居民提供食物来源,提高社区韧性,并促进城市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近年来,在我国华北、东南地区已有较多可食性社区花园探索实践,但在西南地区尚未积极推广。本研究提出组合式的创新方法,对西南地区可食性植物进行筛选分类,并赋予不同的标签,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对照标签进行搭配组合,归纳出疗愈、科普、康养3种主题的可食性花园营造模式,并针对不同模式提出植物群落层次高度、空间组合等方面的指导建议。组合式营造模式易理解、易操作,可以结合个性化需求,营造具有西南地域特色的社区花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 社区花园 营造模式 组合式
下载PDF
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混交林营造模式及技术探讨
5
作者 付鑫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11期109-111,115,共4页
营造人工混交林可减少因树种单一而导致的病虫害问题,且合理选择的混交树种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可营造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良好林业生态系统。本文结合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实际,对营造混交林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人工营... 营造人工混交林可减少因树种单一而导致的病虫害问题,且合理选择的混交树种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可营造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良好林业生态系统。本文结合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实际,对营造混交林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人工营造混交林的技术要点(混交树种选择、混交比例选择、混交类型选择等)及主要的混交模式(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带状混交、星状混交、块状混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混交林 营造模式 技术 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燕儿沟人工植被营造模式与快速建设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薛智德 杨光 +1 位作者 梁一民 崔宏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28-132,共5页
依据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及植物群落演替的原理 ,分析研究了燕儿沟植被类型、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土壤水分动态 ,认为燕儿沟以建立稀树灌草混交模式为主 ,提出并实施了 8个混交类型 ,采用抗旱营林技术 ,当年成活率高 。
关键词 人工植被 植物群落 营造模式
下载PDF
气候主导下的吐鲁番麻扎村绿洲乡土聚落营造模式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岳邦瑞 李春静 +1 位作者 李慧敏 陈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3-569,共7页
研究界定了乡土聚落的概念,并以新疆吐鲁番麻扎古村落为例,通过对气候环境特点与乡土聚落营造关系的解析,从村落、院落、建筑单体三个层面,对绿洲乡土聚落在回应气候环境特征方面所具有的营造策略与适应建设模式进行了总结,凝练归纳出&q... 研究界定了乡土聚落的概念,并以新疆吐鲁番麻扎古村落为例,通过对气候环境特点与乡土聚落营造关系的解析,从村落、院落、建筑单体三个层面,对绿洲乡土聚落在回应气候环境特征方面所具有的营造策略与适应建设模式进行了总结,凝练归纳出"生土建材"、"平屋顶"、"高密度"、"窄巷道"、"深院落"、"爬山屋"、"过街楼"、"高架棚"、"花格窗"、"内向性院落"、"葡萄架庭院"、"通风墙"、"屋顶窗"、"葡萄晾房"、"土拱"、"转移生活方式"、"厚重的围护结构"、"半地下室"等具有普遍性的绿洲聚落营造模式18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气候 干旱区人居环境 绿洲乡土聚落 营造模式 吐鲁番麻扎村
下载PDF
开放式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模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力 黄国林 +2 位作者 曾斌 何涛 李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10-112,128,共4页
在当前实施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开放式"模式,规避封闭城市居民区的不足,以优化居民区的内容结构,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背景下,以开放式居住区的植物景观配置为研究对象,根据开放式居住区的特点,分析了开放式居住区景观的植物配置... 在当前实施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开放式"模式,规避封闭城市居民区的不足,以优化居民区的内容结构,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背景下,以开放式居住区的植物景观配置为研究对象,根据开放式居住区的特点,分析了开放式居住区景观的植物配置原则,提出了6种生态绿化配置模式,总结了6种生态绿化配置的模式特点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 居住区 植物景观 营造模式
下载PDF
云南德宏州官纯寨傣族民居形制与营造模式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曙婷 李志民 周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837-14838,14867,共3页
探讨了云南德宏州官纯寨傣族村民居更新发展的模式。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村寨家庭构成模式及住宅空间使用规律。研究发现:官纯傣族的传统住宅形制正在发生改变,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传统建筑难以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各种新型... 探讨了云南德宏州官纯寨傣族村民居更新发展的模式。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村寨家庭构成模式及住宅空间使用规律。研究发现:官纯傣族的传统住宅形制正在发生改变,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传统建筑难以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各种新型材料替代传统砖木材料成为大势所趋。这说明在少数民族村寨民居现代化更新过程中,应提炼传统居住方式、传统住宅营造模式中的有益成分,将其与现代建筑材料、技术相结合,从而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民居 空间构成模式 营造模式
下载PDF
杭州市“美丽乡村”庭院景观营造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倪云 徐文辉 《中国园艺文摘》 2013年第5期103-105,共3页
阐述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背景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进行庭院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分析杭州地区乡村庭院景观现状;总结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庭院景观的营造模式,包括城市休闲模式、乡土观赏模式、... 阐述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背景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进行庭院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分析杭州地区乡村庭院景观现状;总结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庭院景观的营造模式,包括城市休闲模式、乡土观赏模式、农家乐体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乡村庭院 庭院景观 营造模式
下载PDF
浑河流域水源涵养林营造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龙春 杨春玲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第8期219-219,共1页
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与林分结构有密切关系,森林内成层性越复杂、植被越丰富,其涵养能力越强,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地上与地下营养空间。提高林地生产率和总生物量,丰富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通过不同的混交造林设计,不但能明显增... 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与林分结构有密切关系,森林内成层性越复杂、植被越丰富,其涵养能力越强,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地上与地下营养空间。提高林地生产率和总生物量,丰富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通过不同的混交造林设计,不但能明显增强其水源涵养功能,同时增加了流域的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使群落更加稳定,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河流域 水源涵养林 营造模式
下载PDF
基于地方特色资源的农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庆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2-56,共5页
从农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的必要性和意义入手,分析农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的可行性,即丰富的农村特色资源是营造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是营造的保障,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是营造的动力。提出从原地改造型、区域集中型... 从农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的必要性和意义入手,分析农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的可行性,即丰富的农村特色资源是营造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是营造的保障,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是营造的动力。提出从原地改造型、区域集中型、部分改善型三个途径营造农村休闲旅游社区。阐述基于地方特色资源的农村新型特色社区营造模式应以地方特色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产业资源、生态资源、人为景观资源为定位。提出农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中的关键问题为政府引导与农村居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与社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统筹规划与留人机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特色资源 农村 休闲旅游社区 营造模式
下载PDF
广东西江流域乡土聚落的水适应性景观营造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莹 吴奇 施瑛 《新建筑》 2021年第5期11-16,共6页
在长期适应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广东西江流域的族群积累了不同类型水资源环境下应对水旱灾害的经验和智慧。文章以西江流域的传统村落为样本,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地理学、历史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西江流域上下游区... 在长期适应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广东西江流域的族群积累了不同类型水资源环境下应对水旱灾害的经验和智慧。文章以西江流域的传统村落为样本,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地理学、历史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西江流域上下游区域的水旱致灾成因进行分析。从区域防灾单元、水利系统、聚居地布局等方面,探讨西江流域水环境影响下的典型水适应性的堤围景观和陂塘景观营造模式,梳理出西江流域具有地域特征的传统水适应性景观营造智慧,为新农村建设、城乡水系治理和防洪治涝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流域 水旱灾害 水适应性景观 堤围景观 陂塘景观 营造模式
下载PDF
乡村观赏植物景观营造模式在第十届花博会湖南展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舒东膂 刘玮 +4 位作者 黄程前 王红霞 胡长安 陈白冰 郑硕理 《现代园艺》 2022年第4期120-122,共3页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湖南展园“以洞庭为境,以楚辞为魂”,用湖南最先进的造园技术结合楚辞的浪漫主义,穿越古今营造洞庭特色山水地貌场景,通过乡村观赏植物的有机搭配,营造湖南特色乡村观赏植物景观模式,汇聚湖湘文化底蕴,展示了湖南...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湖南展园“以洞庭为境,以楚辞为魂”,用湖南最先进的造园技术结合楚辞的浪漫主义,穿越古今营造洞庭特色山水地貌场景,通过乡村观赏植物的有机搭配,营造湖南特色乡村观赏植物景观模式,汇聚湖湘文化底蕴,展示了湖南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新成果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传达湖湘文化中“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博会 乡村观赏植物 景观营造模式
下载PDF
旅游导向的农村新型社区营造模式探讨——以河北石家庄鹿泉区阎同村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吉世虎 唐艳 张君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第7期137-139,共3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国民收入的提高和旅游品位的提升,都市居民的旅游休闲行为出现"返祖现象",广大农村正成为都市居民偏爱的旅游区域。本文通过对农村新型社区的概念解读,分析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基本条件,提出一般...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国民收入的提高和旅游品位的提升,都市居民的旅游休闲行为出现"返祖现象",广大农村正成为都市居民偏爱的旅游区域。本文通过对农村新型社区的概念解读,分析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基本条件,提出一般性的新型社区营造模式和打造手法,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新型社区 营造模式 发展战略 阎同村
下载PDF
浅析日本茶道的文化环境营造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霞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9-260,共2页
茶道文化是一种源于我国唐代时的饮茶风俗,后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至今日本已形成了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成熟的茶道文化精神。茶道文化精髓也深入到日本社会文化中,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 茶道文化是一种源于我国唐代时的饮茶风俗,后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至今日本已形成了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成熟的茶道文化精神。茶道文化精髓也深入到日本社会文化中,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由此指出茶道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日本茶道的文化魅力,对日本茶道的文化环境营造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茶道 文化环境 营造模式
下载PDF
当代城市综合体的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模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澄 寇婧 《城市建筑》 2017年第7期109-111,共3页
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当代城市综合体案例,针对引入公共艺术介入的城市综合体的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进行研究,并分别从公共艺术复合营造的动因、公共空间的展览艺术复合营造、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模式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总结得出... 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当代城市综合体案例,针对引入公共艺术介入的城市综合体的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进行研究,并分别从公共艺术复合营造的动因、公共空间的展览艺术复合营造、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模式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总结得出了公共艺术发展推动、场所精神营造推动、城市更新复兴推动这三个复合动因和城市综合体的艺术品主导、艺术设施主导、艺术形式均衡这三种公共艺展空间的复合营造模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公共艺术 艺展空间 复合营造模式
下载PDF
江苏沿海湿地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模式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必慧 《河北林业科技》 2002年第5期34-35,共2页
江苏沿海湿地面积和森林资源的发展空间很大 ,它是发展江苏高产林业、解决木材严重短缺的最大潜力所在 ,也是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强大后备土地和空间资源。科学地进行杨树营造模式的探索和优良品种的筛选 ,寻求适合本地区大面积造林的... 江苏沿海湿地面积和森林资源的发展空间很大 ,它是发展江苏高产林业、解决木材严重短缺的最大潜力所在 ,也是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强大后备土地和空间资源。科学地进行杨树营造模式的探索和优良品种的筛选 ,寻求适合本地区大面积造林的科学方法和适生树种 ,走“科技兴林”之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沿海湿地 杨树 速生丰产林 营造模式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乡村景观营造模式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康渊 王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97,共5页
基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极其重要的生态位置和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从生态安全战略角度出发提出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离不开生活在其中的村民,试点区乡村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环境资源保护。因此,建设三江源国家公... 基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极其重要的生态位置和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从生态安全战略角度出发提出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离不开生活在其中的村民,试点区乡村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环境资源保护。因此,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任务是处理好当地农牧民全面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本质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模式。利用系统思维将乡村景观分为聚落景观、生产景观及乡土社会,并反思试点区乡村景观建设内容;提出乡村景观营造手段,整合乡村发展与国家公园建设的各项目标,构建草原综合体概念,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支持,为试点区乡村复兴提供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青藏高原 国家公园 乡村景观 营造模式
下载PDF
基于景观特征识别和评价的乡村景观营造模式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莹莹 谈石柱 +4 位作者 陈倩婷 吴倩倩 斯娜莎 申亚梅 严少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4-901,共8页
【目的】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方法】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 【目的】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方法】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划分景观特征区域,并构建与景观特征相联系的景观功能评价模型,对乡村景观特征区域进行评价。【结果】(1)瓶窑镇形成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域;(2)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的项目层指标得分从高到底排序分别是: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态性景观)、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结论】景观特征识别能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准确信息,鉴于此,本研究为杭州市瓶窑镇提出了4种兼顾景观特征和景观价值的典型乡村景观营造模型:瓶窑镇山地聚落景观营造模式、平原农业景观营造模式、历史遗址景观营造模式和平原湿地景观营造模式,可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图4表3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评价 景观营造模式 景观规划设计 杭州市瓶窑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