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东陵勘查记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海云 骆希哲 《文博》 1987年第3期16-19,101,共5页
一 1983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进行秦芷阳遗址试掘工作①的同时,为了搞清秦芷阳与秦东陵的关系,曾对韩峪乡以东地区作了一些调查,此后笔者又多次涉足其地。《史记》记载:秦宣太后、悼太子、昭襄王、庄襄王皆葬芷阳。《史记·萧... 一 1983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进行秦芷阳遗址试掘工作①的同时,为了搞清秦芷阳与秦东陵的关系,曾对韩峪乡以东地区作了一些调查,此后笔者又多次涉足其地。《史记》记载:秦宣太后、悼太子、昭襄王、庄襄王皆葬芷阳。《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故宣太后、昭襄王等四人葬芷阳的陵地,应为秦东陵。之所以称东陵,盖指陵园在秦都咸阳以东,如此,则雍地陵园应称秦西陵。芷阳周围秦代瓦片遍地都是,分布很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芷阳 文物管理 秦宣太后 萧相国世家 东陵瓜 秦都咸阳 秦西 秦王陵 亚字形墓 绳纹
下载PDF
敖仓与楚汉战争 被引量:2
2
作者 薛正昌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38-41,共4页
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他曾置酒洛阳南宫,在与功臣们论及何以取天下时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饣尚),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高度地评价了萧何在楚汉战争中为汉军“给馈(饣尚),不绝粮道”的功绩,认为他“功最盛”(《... 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他曾置酒洛阳南宫,在与功臣们论及何以取天下时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饣尚),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高度地评价了萧何在楚汉战争中为汉军“给馈(饣尚),不绝粮道”的功绩,认为他“功最盛”(《史记·萧相国世家》),并且是刘氏“得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估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客观的、历史的。因此,我们觉得楚汉战争数年,这其间除了萧何的“不绝粮道”之外,“敖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汉战争 敖仓 汉高祖刘邦 汉军 萧相国世家 地理条件 成皋 蒯通 高祖本纪 形制之势
下载PDF
《屈原列传》备课札记二则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祥儒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1-21,共1页
《屈原列传》备课札记二则甘肃漳县一中王祥儒一、“上官”不是姓而是邑名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屈原列传》中,课本对“上官大夫”注曰:“上官是姓,大夫是官名”。“大夫是官名”当然不错,但释“上官”为姓,笔者认为是大错而特... 《屈原列传》备课札记二则甘肃漳县一中王祥儒一、“上官”不是姓而是邑名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屈原列传》中,课本对“上官大夫”注曰:“上官是姓,大夫是官名”。“大夫是官名”当然不错,但释“上官”为姓,笔者认为是大错而特错的。把“上官大夫”说成姓“上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上官大夫 自疏 人教社 令尹子兰 《项羽本纪》 陈涉 萧相国世家 中庶子 称谓方式
下载PDF
户籍档案探源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坤 《档案时空》 1990年第1期36-36,共1页
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实体,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4页)因此,一个社会的人口,成了经济过程存在和发展的... 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实体,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4页)因此,一个社会的人口,成了经济过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尤其在古代社会,人丁稀少、经济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档案 古代社会 卷第 计吏 兰台 萧相国世家 户籍管理制度 封建统治阶级 知其人 梅成
下载PDF
萧何心中有天机
5
作者 郑有生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年第7期55-,共1页
关键词 萧何 史记 后世 天机 韩信 刘邦 萧相国 吕后
下载PDF
重视档案的汉代政治家——萧何
6
《山西档案》 1988年第1期45-,共1页
我国古代在竹简上记事,故后世称史书为“青史”。“兰台”,是汉代保管档案、图书的地方,后世因称档案馆为“兰台”。东汉时,班固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故后世又称史官为“兰台”。档案,具有存史、资治的作用,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史官修... 我国古代在竹简上记事,故后世称史书为“青史”。“兰台”,是汉代保管档案、图书的地方,后世因称档案馆为“兰台”。东汉时,班固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故后世又称史官为“兰台”。档案,具有存史、资治的作用,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史官修史,对那些保护、利用档案有功之人,都要让其“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对破坏档案、劣迹昭著之人,也要让其“青史留名,遗臭万年”。因之,在我国的史书中,不乏对档案的记载。“青史”与“兰台”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青史·兰台”专栏,从史书上采撷一些史料,对保护、利用档案的“功臣”和破坏档案的罪人,作一些介绍。如果能起到使人们“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作用,提高对保护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自觉性,那正是我们开辟这个专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台 青史留名 代保管 存史 萧相国世家 汉王朝 楚汉战争 前汉书 秦王朝 太史
下载PDF
“个图”“某图”源流考释
7
作者 许林章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76-77,共2页
在吴方言区,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区别于他处的方言,俗话说:“阿拉”“阿拉”上海人,“的儿”“的儿”杭州人,“个图”“某图”诸暨人。可见“个图”“某图”在诸暨方言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它的意思是“这里”“那里”。但是诸暨人大都不知道... 在吴方言区,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区别于他处的方言,俗话说:“阿拉”“阿拉”上海人,“的儿”“的儿”杭州人,“个图”“某图”诸暨人。可见“个图”“某图”在诸暨方言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它的意思是“这里”“那里”。但是诸暨人大都不知道这两词从何而来,怎样写法?外地人对这两字也有所耳闻,但总认为是诸暨的“土产”,不能登大雅之堂,便动辄以此取笑诸暨人。其实,这两词大有其来历,语言工作者有研究的必要。在此,笔者对此两个词的来源略说一二,以求教于高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所耳闻 语言工作者 萧山县志 区域划分 《说文解字注》 说文部首 《广韵》 萧相国世家 说文通训定声 语音变化
下载PDF
删削
8
作者 陈炜湛 《语文建设》 1985年第6期59-60,共2页
从古至今,删削两个字都从刀(刂)。这是因为,在古代删削本身是离不开刀的。我们现在做文章用笔,修改文章也用笔。但古人却没有这样便当。他们要把竹简上写错的字改正过来,把多余的字去掉,都要费很大的劲才行。用水擦是擦不干净的,因为墨... 从古至今,删削两个字都从刀(刂)。这是因为,在古代删削本身是离不开刀的。我们现在做文章用笔,修改文章也用笔。但古人却没有这样便当。他们要把竹简上写错的字改正过来,把多余的字去掉,都要费很大的劲才行。用水擦是擦不干净的,因为墨色浸入竹内,便很难擦掉。竹简又那么狭窄,容不得任意添注涂改。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刀子把它们刮去,然后重写。这就叫删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注 从古至今 遣策 笔吏 书刀 小吏 功曹 把刀 简册 萧相国世家
下载PDF
自然篇之刀、契等
9
作者 施正宇 《语文教学研究》 2019年第11期41-43,共3页
古文字形象带把儿的刀。远古时期,生产、生活的工具也可用来作兵器,刀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古代文献中刀还常和笔相提并论,如《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汉代的大将军萧何曾在秦朝的官府里任职,做过掌管文书... 古文字形象带把儿的刀。远古时期,生产、生活的工具也可用来作兵器,刀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古代文献中刀还常和笔相提并论,如《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汉代的大将军萧何曾在秦朝的官府里任职,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官吏,人称“刀笔吏”。负责抄写的刀笔吏地位卑微,会被人看不起,武帝时的张汤是个靠刀笔起家的小吏,后因平叛有功而为武帝所赏识,位列公卿。张汤地位显赫而出身卑微,难免有人不服气,同朝的汲黯骂张汤:“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汲黯 张汤 刀笔吏 古文字 古代文献 萧相国世家
下载PDF
笔墨节俭塑形象 细节典型传精神——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作者 邱建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6年第10期70-71,共2页
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是一篇写人记事,虽然着墨不多,却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方苞的这篇散文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和学习经验。疏疏几笔显其特征。方苞在散文创作上认为:"刘子厚称太史公书曰"洁"非谓辞无芜累也,明于体要... 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是一篇写人记事,虽然着墨不多,却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方苞的这篇散文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和学习经验。疏疏几笔显其特征。方苞在散文创作上认为:"刘子厚称太史公书曰"洁"非谓辞无芜累也,明于体要,而所载之事不杂。"(《书萧相国世家后》)所谓"体要"就是要抓住特点"所载之事不杂",就是不要杂乱无章,在这一点上《左忠毅公逸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笔墨经济画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忠 左光斗 萧相国世家 太史公书 刘子 细节点 学习经验 史公 刑械 二字
下载PDF
古代官吏的考核制
11
作者 刘绍义 《领导之友》 2016年第12期70-71,共2页
我国对官吏进行考核的做法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尧舜作为部落联盟首领就已经有了考绩的做法,每三年考核一次部落首领的能力与业绩,每考核三次作为一个周期。根据这三次的考核结果对被考核者进行级别调整。西周在官吏... 我国对官吏进行考核的做法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尧舜作为部落联盟首领就已经有了考绩的做法,每三年考核一次部落首领的能力与业绩,每考核三次作为一个周期。根据这三次的考核结果对被考核者进行级别调整。西周在官吏考核方面,实行天子巡狩、诸侯述职和大比三项制度。"述职者,述所职也",与现在的官员向上级汇报工作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核者 部落首领 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末期 考核制度 考课 傅尧俞 考核绩效 萧相国世家 三年
下载PDF
司马迁对萧何的褒扬与贬抑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泰 《历史文献研究》 2008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萧相国世家自序》肯定萧何在楚、汉相争期间,镇抚后方,动员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为汉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世家》本文详载平定天下之后,廷议论功,以萧何为元功,位次第一。凡此,均表现了《史记》不愧为"实录"的本色。但在《... 《萧相国世家自序》肯定萧何在楚、汉相争期间,镇抚后方,动员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为汉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世家》本文详载平定天下之后,廷议论功,以萧何为元功,位次第一。凡此,均表现了《史记》不愧为"实录"的本色。但在《赞》中,则先贬之为"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终之以为"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将萧何与周初不具显赫事功的闳夭、散宜生相比。这种强烈的反差,不免令许多读者困惑。萧何的功业,其实不只是经营后方的后勤总司令而已;同时也是汉朝体制的主要制定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汉朝建国的总设计师。司马迁虽然肯定前者,但却难掩对于后者的不满。两种论述并陈,反映了客观的历史事实与历史家的主观好恶之间的差异,留给后人广阔的探索和玩味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萧相国世家
原文传递
从“刀笔吏”到相国
13
作者 叶正渤 《秘书工作》 1994年第7期41-41,共1页
“刀笔吏”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称述萧何的用语。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萧相国世家赞》中说:“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是说萧何在秦时做办理文书的小吏,虽食俸禄,但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政绩,因而不显名。此后,“刀... “刀笔吏”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称述萧何的用语。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萧相国世家赞》中说:“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是说萧何在秦时做办理文书的小吏,虽食俸禄,但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政绩,因而不显名。此后,“刀笔吏”也就成了搞文书工作的代名词,它的职责相当于现代行政机关中的秘书或文书。司马迁之所以称萧何为“刀笔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吏 萧相国 小吏 文书工作 显名 现代行政 中说 秦都咸阳 刘邦起兵反秦 佐官
原文传递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14
作者 白路文 《文史知识》 1985年第11期109-109,共1页
萧何,汉初政治家。刘邦做汉中王时,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说韩信'国士无双'。汉朝建立,韩信被封为楚王。后降为淮阴侯。汉十一年,陈豨反。
关键词 陈豨 淮阴侯 王时 朴佑 萧相国 辛毗 军门 信之
原文传递
萧何抢救图书
15
作者 秦剑胆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必读)》 2021年第4期55-55,共1页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攻入秦朝都城咸阳。众将官多是草根阶层,哪儿见过雕梁画栋的高官大员之府,更没见过金碧辉煌的皇宫,连刘邦进入宫殿,都不顾项羽紧追其后,也不想走了。他的部下奔入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大肆抢劫,唯独萧何没把金银绸...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攻入秦朝都城咸阳。众将官多是草根阶层,哪儿见过雕梁画栋的高官大员之府,更没见过金碧辉煌的皇宫,连刘邦进入宫殿,都不顾项羽紧追其后,也不想走了。他的部下奔入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大肆抢劫,唯独萧何没把金银绸缎放在眼里,他先进入两个国家最高行政衙署一一丞相府和御史府,将所存诏令、法律、档案等图书抢救出数十车,令属下严加保管,他深知这些图书的重要性。《史记·萧相国世家》是这样记述的:“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人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阶层 御史府 刘邦 萧何 萧相国世家 咸阳
原文传递
金瓜熟透
16
作者 淡庆波 《宝藏》 2011年第11期5-5,共1页
关键词 东陵瓜 萧相国世家 曲玉管 清标 化心 种瓜 陈长 城东 怀玉
原文传递
萧何二三事
17
作者 丁君 《人民之声》 2002年第2期44-44,共1页
名相萧何,为西汉王朝建立了不世之功,是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规曹随"等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司马迁在《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对萧何的贡献,给予高度... 名相萧何,为西汉王朝建立了不世之功,是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规曹随"等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司马迁在《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对萧何的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何谨守管钥,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治。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灿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这篇传记,对萧何的人品,也有颇为精彩的介绍,令人难忘。其一:"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人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基,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王朝 散宜 萧相国世家 沛公 黥布 闳夭 历史人物 群臣 势家 承相
原文传递
曹参“三把火”
18
作者 郑华金 《当代江西》 2007年第4期64-64,共1页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其目的在于树立形象,建立权威,打开局面。当然,烧法不一,效果也不尽相同。而西汉的曹参却恰恰是一个不想烧三把火的相国。曹参出身其实很卑微,和萧何一样,原来是秦之刀笔小吏。高祖刘邦为沛公时,曹参不过是个主...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其目的在于树立形象,建立权威,打开局面。当然,烧法不一,效果也不尽相同。而西汉的曹参却恰恰是一个不想烧三把火的相国。曹参出身其实很卑微,和萧何一样,原来是秦之刀笔小吏。高祖刘邦为沛公时,曹参不过是个主管内务勤杂清洁洒扫的小官,其后一直做到左丞相。数年中,他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为西汉政权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刘邦开国后论功行封、排列位次时,众人一致推之为"功最多、宜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丞 小吏 沛公 承相 极言 太史公 讲若画一 鉴古 合道 萧相国
原文传递
学学刘邦的生死观
19
作者 赵倡文 《中国青年》 2015年第13期67-67,共1页
学会了面对生死,行走世间,就会更为洒脱。如果不能看破生死,就无法超越这个"平凡"的世界。我讲一个刘邦的故事。刘邦在带兵征讨黥布的过程中身负箭伤,班师回来后伤势不断加重,吕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急忙请良医来给刘邦看病。... 学会了面对生死,行走世间,就会更为洒脱。如果不能看破生死,就无法超越这个"平凡"的世界。我讲一个刘邦的故事。刘邦在带兵征讨黥布的过程中身负箭伤,班师回来后伤势不断加重,吕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急忙请良医来给刘邦看病。刘邦问医生:"你说说我这病还能治好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黥布 箭伤 想当年 我一 李世民 风疾 萧相国 神经性头痛 人的生命 迫不急待
原文传递
亦步亦趋——传统文化在故事中的回味
20
作者 安文英 张立敏 《中华文化画报》 2010年第11期50-53,共4页
说起走路,人们自然会想起"安步当车"这个成语。的确,不慌不忙舒缓惬意地行走,从从容容地生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期待啊。如果行走只是一个个人的事情而不涉及其他人的话,
关键词 文化性格 社交场合 颜渊 长安君 周堪 孝成王 政治抱负 萧相国世家 文臣武将 向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