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东陵勘查记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海云 骆希哲 《文博》 1987年第3期16-19,101,共5页
一 1983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进行秦芷阳遗址试掘工作①的同时,为了搞清秦芷阳与秦东陵的关系,曾对韩峪乡以东地区作了一些调查,此后笔者又多次涉足其地。《史记》记载:秦宣太后、悼太子、昭襄王、庄襄王皆葬芷阳。《史记·萧... 一 1983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进行秦芷阳遗址试掘工作①的同时,为了搞清秦芷阳与秦东陵的关系,曾对韩峪乡以东地区作了一些调查,此后笔者又多次涉足其地。《史记》记载:秦宣太后、悼太子、昭襄王、庄襄王皆葬芷阳。《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故宣太后、昭襄王等四人葬芷阳的陵地,应为秦东陵。之所以称东陵,盖指陵园在秦都咸阳以东,如此,则雍地陵园应称秦西陵。芷阳周围秦代瓦片遍地都是,分布很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芷阳 文物管理 秦宣太后 萧相国世家 东陵瓜 秦都咸阳 秦西 秦王陵 亚字形墓 绳纹
下载PDF
敖仓与楚汉战争 被引量:2
2
作者 薛正昌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38-41,共4页
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他曾置酒洛阳南宫,在与功臣们论及何以取天下时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饣尚),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高度地评价了萧何在楚汉战争中为汉军“给馈(饣尚),不绝粮道”的功绩,认为他“功最盛”(《... 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他曾置酒洛阳南宫,在与功臣们论及何以取天下时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饣尚),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高度地评价了萧何在楚汉战争中为汉军“给馈(饣尚),不绝粮道”的功绩,认为他“功最盛”(《史记·萧相国世家》),并且是刘氏“得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估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客观的、历史的。因此,我们觉得楚汉战争数年,这其间除了萧何的“不绝粮道”之外,“敖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汉战争 敖仓 汉高祖刘邦 汉军 萧相国世家 地理条件 成皋 蒯通 高祖本纪 形制之势
下载PDF
《屈原列传》备课札记二则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祥儒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1-21,共1页
《屈原列传》备课札记二则甘肃漳县一中王祥儒一、“上官”不是姓而是邑名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屈原列传》中,课本对“上官大夫”注曰:“上官是姓,大夫是官名”。“大夫是官名”当然不错,但释“上官”为姓,笔者认为是大错而特... 《屈原列传》备课札记二则甘肃漳县一中王祥儒一、“上官”不是姓而是邑名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屈原列传》中,课本对“上官大夫”注曰:“上官是姓,大夫是官名”。“大夫是官名”当然不错,但释“上官”为姓,笔者认为是大错而特错的。把“上官大夫”说成姓“上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上官大夫 自疏 人教社 令尹子兰 《项羽本纪》 陈涉 萧相国世家 中庶子 称谓方式
下载PDF
“个图”“某图”源流考释
4
作者 许林章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76-77,共2页
在吴方言区,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区别于他处的方言,俗话说:“阿拉”“阿拉”上海人,“的儿”“的儿”杭州人,“个图”“某图”诸暨人。可见“个图”“某图”在诸暨方言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它的意思是“这里”“那里”。但是诸暨人大都不知道... 在吴方言区,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区别于他处的方言,俗话说:“阿拉”“阿拉”上海人,“的儿”“的儿”杭州人,“个图”“某图”诸暨人。可见“个图”“某图”在诸暨方言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它的意思是“这里”“那里”。但是诸暨人大都不知道这两词从何而来,怎样写法?外地人对这两字也有所耳闻,但总认为是诸暨的“土产”,不能登大雅之堂,便动辄以此取笑诸暨人。其实,这两词大有其来历,语言工作者有研究的必要。在此,笔者对此两个词的来源略说一二,以求教于高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所耳闻 语言工作者 萧山县志 区域划分 《说文解字注》 说文部首 《广韵》 萧相国世家 说文通训定声 语音变化
下载PDF
重视档案的汉代政治家——萧何
5
《山西档案》 1988年第1期45-,共1页
我国古代在竹简上记事,故后世称史书为“青史”。“兰台”,是汉代保管档案、图书的地方,后世因称档案馆为“兰台”。东汉时,班固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故后世又称史官为“兰台”。档案,具有存史、资治的作用,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史官修... 我国古代在竹简上记事,故后世称史书为“青史”。“兰台”,是汉代保管档案、图书的地方,后世因称档案馆为“兰台”。东汉时,班固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故后世又称史官为“兰台”。档案,具有存史、资治的作用,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史官修史,对那些保护、利用档案有功之人,都要让其“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对破坏档案、劣迹昭著之人,也要让其“青史留名,遗臭万年”。因之,在我国的史书中,不乏对档案的记载。“青史”与“兰台”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青史·兰台”专栏,从史书上采撷一些史料,对保护、利用档案的“功臣”和破坏档案的罪人,作一些介绍。如果能起到使人们“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作用,提高对保护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自觉性,那正是我们开辟这个专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台 青史留名 代保管 存史 萧相国世家 汉王朝 楚汉战争 前汉书 秦王朝 太史
下载PDF
删削
6
作者 陈炜湛 《语文建设》 1985年第6期59-60,共2页
从古至今,删削两个字都从刀(刂)。这是因为,在古代删削本身是离不开刀的。我们现在做文章用笔,修改文章也用笔。但古人却没有这样便当。他们要把竹简上写错的字改正过来,把多余的字去掉,都要费很大的劲才行。用水擦是擦不干净的,因为墨... 从古至今,删削两个字都从刀(刂)。这是因为,在古代删削本身是离不开刀的。我们现在做文章用笔,修改文章也用笔。但古人却没有这样便当。他们要把竹简上写错的字改正过来,把多余的字去掉,都要费很大的劲才行。用水擦是擦不干净的,因为墨色浸入竹内,便很难擦掉。竹简又那么狭窄,容不得任意添注涂改。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刀子把它们刮去,然后重写。这就叫删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注 从古至今 遣策 笔吏 书刀 小吏 功曹 把刀 简册 萧相国世家
下载PDF
笔墨节俭塑形象 细节典型传精神——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7
作者 邱建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6年第10期70-71,共2页
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是一篇写人记事,虽然着墨不多,却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方苞的这篇散文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和学习经验。疏疏几笔显其特征。方苞在散文创作上认为:"刘子厚称太史公书曰"洁"非谓辞无芜累也,明于体要... 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是一篇写人记事,虽然着墨不多,却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方苞的这篇散文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和学习经验。疏疏几笔显其特征。方苞在散文创作上认为:"刘子厚称太史公书曰"洁"非谓辞无芜累也,明于体要,而所载之事不杂。"(《书萧相国世家后》)所谓"体要"就是要抓住特点"所载之事不杂",就是不要杂乱无章,在这一点上《左忠毅公逸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笔墨经济画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忠 左光斗 萧相国世家 太史公书 刘子 细节点 学习经验 史公 刑械 二字
下载PDF
自然篇之刀、契等
8
作者 施正宇 《语文教学研究》 2019年第11期41-43,共3页
古文字形象带把儿的刀。远古时期,生产、生活的工具也可用来作兵器,刀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古代文献中刀还常和笔相提并论,如《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汉代的大将军萧何曾在秦朝的官府里任职,做过掌管文书... 古文字形象带把儿的刀。远古时期,生产、生活的工具也可用来作兵器,刀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古代文献中刀还常和笔相提并论,如《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汉代的大将军萧何曾在秦朝的官府里任职,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官吏,人称“刀笔吏”。负责抄写的刀笔吏地位卑微,会被人看不起,武帝时的张汤是个靠刀笔起家的小吏,后因平叛有功而为武帝所赏识,位列公卿。张汤地位显赫而出身卑微,难免有人不服气,同朝的汲黯骂张汤:“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汲黯 张汤 刀笔吏 古文字 古代文献 萧相国世家
下载PDF
古代官吏的考核制
9
作者 刘绍义 《领导之友》 2016年第12期70-71,共2页
我国对官吏进行考核的做法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尧舜作为部落联盟首领就已经有了考绩的做法,每三年考核一次部落首领的能力与业绩,每考核三次作为一个周期。根据这三次的考核结果对被考核者进行级别调整。西周在官吏... 我国对官吏进行考核的做法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尧舜作为部落联盟首领就已经有了考绩的做法,每三年考核一次部落首领的能力与业绩,每考核三次作为一个周期。根据这三次的考核结果对被考核者进行级别调整。西周在官吏考核方面,实行天子巡狩、诸侯述职和大比三项制度。"述职者,述所职也",与现在的官员向上级汇报工作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核者 部落首领 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末期 考核制度 考课 傅尧俞 考核绩效 萧相国世家 三年
下载PDF
司马迁对萧何的褒扬与贬抑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伟泰 《历史文献研究》 2008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萧相国世家自序》肯定萧何在楚、汉相争期间,镇抚后方,动员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为汉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世家》本文详载平定天下之后,廷议论功,以萧何为元功,位次第一。凡此,均表现了《史记》不愧为"实录"的本色。但在《... 《萧相国世家自序》肯定萧何在楚、汉相争期间,镇抚后方,动员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为汉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世家》本文详载平定天下之后,廷议论功,以萧何为元功,位次第一。凡此,均表现了《史记》不愧为"实录"的本色。但在《赞》中,则先贬之为"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终之以为"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将萧何与周初不具显赫事功的闳夭、散宜生相比。这种强烈的反差,不免令许多读者困惑。萧何的功业,其实不只是经营后方的后勤总司令而已;同时也是汉朝体制的主要制定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汉朝建国的总设计师。司马迁虽然肯定前者,但却难掩对于后者的不满。两种论述并陈,反映了客观的历史事实与历史家的主观好恶之间的差异,留给后人广阔的探索和玩味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萧相国世家
原文传递
户籍档案探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坤 《档案时空》 1990年第1期36-36,共1页
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实体,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4页)因此,一个社会的人口,成了经济过程存在和发展的... 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实体,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4页)因此,一个社会的人口,成了经济过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尤其在古代社会,人丁稀少、经济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档案 古代社会 卷第 计吏 兰台 萧相国世家 户籍管理制度 封建统治阶级 知其人 梅成
原文传递
金瓜熟透
12
作者 淡庆波 《宝藏》 2011年第11期5-5,共1页
关键词 东陵瓜 萧相国世家 曲玉管 清标 化心 种瓜 陈长 城东 怀玉
原文传递
萧何抢救图书
13
作者 秦剑胆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必读)》 2021年第4期55-55,共1页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攻入秦朝都城咸阳。众将官多是草根阶层,哪儿见过雕梁画栋的高官大员之府,更没见过金碧辉煌的皇宫,连刘邦进入宫殿,都不顾项羽紧追其后,也不想走了。他的部下奔入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大肆抢劫,唯独萧何没把金银绸...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攻入秦朝都城咸阳。众将官多是草根阶层,哪儿见过雕梁画栋的高官大员之府,更没见过金碧辉煌的皇宫,连刘邦进入宫殿,都不顾项羽紧追其后,也不想走了。他的部下奔入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大肆抢劫,唯独萧何没把金银绸缎放在眼里,他先进入两个国家最高行政衙署一一丞相府和御史府,将所存诏令、法律、档案等图书抢救出数十车,令属下严加保管,他深知这些图书的重要性。《史记·萧相国世家》是这样记述的:“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人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阶层 御史府 刘邦 萧何 萧相国世家 咸阳
原文传递
萧何二三事
14
作者 丁君 《人民之声》 2002年第2期44-44,共1页
名相萧何,为西汉王朝建立了不世之功,是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规曹随"等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司马迁在《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对萧何的贡献,给予高度... 名相萧何,为西汉王朝建立了不世之功,是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规曹随"等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司马迁在《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对萧何的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何谨守管钥,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治。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灿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这篇传记,对萧何的人品,也有颇为精彩的介绍,令人难忘。其一:"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人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基,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王朝 散宜 萧相国世家 沛公 黥布 闳夭 历史人物 群臣 势家 承相
原文传递
亦步亦趋——传统文化在故事中的回味
15
作者 安文英 张立敏 《中华文化画报》 2010年第11期50-53,共4页
说起走路,人们自然会想起"安步当车"这个成语。的确,不慌不忙舒缓惬意地行走,从从容容地生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期待啊。如果行走只是一个个人的事情而不涉及其他人的话,
关键词 文化性格 社交场合 颜渊 长安君 周堪 孝成王 政治抱负 萧相国世家 文臣武将 向楚
原文传递
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
16
作者 曾庆江 《现代人才》 2014年第4期60-63,共4页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正式颁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意见指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正式颁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意见指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作为中国古已有之的户籍制度因此有了质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回望我国古代户籍制度,对当下的户籍管理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登记 户口登记 户籍制度改革 居民户口 非农业户口 人口登记 古代中国 黄册制度 萧相国世家
原文传递
“亭长”是个怎样的官职
17
作者 张善存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年第1期78-78,共1页
在山东省高考模拟试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命制)中,有一道文化常识题考查了对"亭长"一词的理解。原题A项说:"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就原文理解,该项主要有两处错... 在山东省高考模拟试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命制)中,有一道文化常识题考查了对"亭长"一词的理解。原题A项说:"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就原文理解,该项主要有两处错误:一是认为亭长的职务是"管理亭的";二是认为亭"即驿亭"。古代"亭"的确有"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之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义为"设在道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比如"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之说,但选文所谓"高祖为亭长,(萧相国)常左右之"(《史记·萧相国世家》)中的"亭"则不是以上所说的意思。实际上,此处的"亭"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基层行政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部考试中心 选文 文化常识 驿亭 萧相国世家 命制 秦汉时期 基层行政单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