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市街》中萧红形象思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兴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9-20,共2页
作家萧红的自我形象是散文集《商市街》所着力塑造的最重要的主人公。文集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经由冰与火一般的苦难与爱情淬炼下的现代女性形象。萧红的现代女性形象,其思想内涵既包括女权意识和人道主义思想,也包括深挚、忠贞的现代爱情观。
关键词 萧红形象 《商市街》 现代女性 思想分析
下载PDF
《商市街》中萧红形象矛盾性格分析
2
作者 王兴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3-15,共3页
《商市街》的永恒魅力,在于成功塑造了一位在苦与爱淬炼下的现代女性形象。苦难是萧红形象的重要生活主题之一。在极度的困苦中,萧红展现出坚强而又脆弱的矛盾性格,显示了抵达人的生理和精神极限处的独特生命体验和坚忍不屈的人性光辉... 《商市街》的永恒魅力,在于成功塑造了一位在苦与爱淬炼下的现代女性形象。苦难是萧红形象的重要生活主题之一。在极度的困苦中,萧红展现出坚强而又脆弱的矛盾性格,显示了抵达人的生理和精神极限处的独特生命体验和坚忍不屈的人性光辉。《商市街》的主要思想意蕴正是由这个颇富魅力的女性形象所承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形象 《商市街》 矛盾性格 苦难
下载PDF
电影《黄金时代》与传记文学中萧红形象对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婵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电影《黄金时代》和传记文学都塑造了萧红勇敢追求自由与爱情、性格既坚强又脆弱的女性形象,创作风格独特、富有才华的作家形象以及追求自由的漂泊者形象。但由于两者艺术样式不同、形象塑造的主体及时代背景不同,《黄金时代》中的萧红... 电影《黄金时代》和传记文学都塑造了萧红勇敢追求自由与爱情、性格既坚强又脆弱的女性形象,创作风格独特、富有才华的作家形象以及追求自由的漂泊者形象。但由于两者艺术样式不同、形象塑造的主体及时代背景不同,《黄金时代》中的萧红形象存在革命女性形象缺失、形象模糊破碎不完整、萧红形象塑造片面等问题。《黄金时代》在丰富了萧红形象的同时,创作过程中也存在主观情感过分介入、对萧红私生活过度消费、对其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心理关注不够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形象 传记文学 《黄金时代》
下载PDF
论传记电影《黄金时代》对萧红形象的新塑造
4
作者 豆耀君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在众多关于萧红的传记和影视作品中,2014年电影《黄金时代》引发最大争议和广泛评论,电影《黄金时代》里的萧红,同真实存在过的她有着不小的距离,然而,与身处这一时代都市文艺青年群体仿佛只隔了一个银幕,萧红个人的漂泊经历与当代文化... 在众多关于萧红的传记和影视作品中,2014年电影《黄金时代》引发最大争议和广泛评论,电影《黄金时代》里的萧红,同真实存在过的她有着不小的距离,然而,与身处这一时代都市文艺青年群体仿佛只隔了一个银幕,萧红个人的漂泊经历与当代文化形成了某种穿越时空的共鸣。这里,以电影《黄金时代》中萧红的日常生活形象为视角,借影片《黄金时代》的银幕再现,分析她的经历、社交、性格、时代等方面及其以上诸方面与"萧红文学"的内在关系,并分析其在21世纪全球文化语境中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黄金时代》 萧红形象 当代文化
下载PDF
论电影《黄金时代》中萧红人物形象的塑造
5
作者 陈绍轩 《文存阅刊》 2023年第9期118-120,共3页
电影《黄金时代》是香港导演许鞍华执导的作品,希望通过《黄金时代》了解影片中塑造了什么样的萧红、怎样塑造的、为何要使用这样的方法塑造等问题,它是研究许鞍华电影的重要作品。通过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研究影片对萧... 电影《黄金时代》是香港导演许鞍华执导的作品,希望通过《黄金时代》了解影片中塑造了什么样的萧红、怎样塑造的、为何要使用这样的方法塑造等问题,它是研究许鞍华电影的重要作品。通过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研究影片对萧红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背景,观摩和分析《黄金时代》电影以及幕后纪录片,将其中的镜头片段和出现的文学作品作为案例,运用多种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电影。影片塑造了立体的萧红人物形象,并展现了艺术的再创造,从视听语言、叙事方式和对许鞍华塑造萧红人物形象的反思等方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许鞍华 萧红形象 视听语言
下载PDF
国际主义者萧红:从葛浩文续写《马伯乐》看原作者萧红的形象变异
6
作者 叶春莉 周炳鑫 《文艺评论》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萧红原著、葛浩文续写的完整版《马伯乐》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马伯乐》的续作中,葛浩文通过对马伯乐的形象重塑完成了对于作家萧红的形象重塑,使得萧红在英语世界中呈现出一位国际主义者的面貌。从同胞关系、革命路线与革命信仰三个层... 萧红原著、葛浩文续写的完整版《马伯乐》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马伯乐》的续作中,葛浩文通过对马伯乐的形象重塑完成了对于作家萧红的形象重塑,使得萧红在英语世界中呈现出一位国际主义者的面貌。从同胞关系、革命路线与革命信仰三个层面考察葛浩文续写《马伯乐》中的萧红形象变异途径、变异特征与变异原因,发现葛浩文在续作中重构了超越民族性的同胞关系、超越国家主义的革命路线与超越历史经验的革命信仰,而这分别与其个人的移民经验、青少年时期的美国红色浪潮历史记忆与冷战后的意识形态对立阴影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伯乐》 萧红形象 葛浩文
原文传递
萧红传记文学与传记电影的跨媒介视差比照
7
作者 韩旭东 《现代传记研究》 2022年第1期40-51,共12页
传记文学与传记电影中的萧红形象分别为被抛弃的怨妇、痴迷写作的女作家、充满同情心的人道主义者。本文以平石淑子的《萧红传》、许鞍华的《黄金时代》、霍建起的《萧红》为对象,在跨媒介视角下考察萧红形象的多维性与不同隐含作者的... 传记文学与传记电影中的萧红形象分别为被抛弃的怨妇、痴迷写作的女作家、充满同情心的人道主义者。本文以平石淑子的《萧红传》、许鞍华的《黄金时代》、霍建起的《萧红》为对象,在跨媒介视角下考察萧红形象的多维性与不同隐含作者的叙事视差,探究偏狭视差的性别立场和文化心理来源。文章从萧红“文名”与“艳名”的辩证关系入手,纠正父权话语对女作家两性关系的本质化想象,观照萧红理想中的男性气质与其抵抗父权压迫的话语裂痕,深究其日本之行的自我超克意义及主体意识觉醒的动因,希冀还原萧红不同成长阶段的内面情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形象 传记文学 传记电影 性别视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