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深纬阔 深掘阔览——评萧育轩的小说
1
作者 王亨念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2-36,共5页
我认识萧育轩同志,是在“十年内乱”时期,但与他面晤之前,却已神交多年了。早在一九六四年三月号的《人民文学》上,他的一个短篇《迎冰曲》,读后就令我肃然起敬。在我的印象中,他的处女作是《刘兰》,而他的立身之作,则是《迎冰曲》。他... 我认识萧育轩同志,是在“十年内乱”时期,但与他面晤之前,却已神交多年了。早在一九六四年三月号的《人民文学》上,他的一个短篇《迎冰曲》,读后就令我肃然起敬。在我的印象中,他的处女作是《刘兰》,而他的立身之作,则是《迎冰曲》。他原是一个电厂的工人,一走进文学的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育 《人民文学》 十年内乱 八十年代 九六 见其 矛盾纠葛 正面描写 治乱兴衰 艺术特色
下载PDF
《王昭君》语言艺术试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区云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28-31,43,共5页
曹禺是戏剧语言的大师,非常善于选择、运用、创造性格鲜明的语言,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过去的《雷雨》、《日出》是这样,现在的《王昭君》更是这样。就从第一幕一开场王昭君和盈盈、戚戚那段简短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对... 曹禺是戏剧语言的大师,非常善于选择、运用、创造性格鲜明的语言,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过去的《雷雨》、《日出》是这样,现在的《王昭君》更是这样。就从第一幕一开场王昭君和盈盈、戚戚那段简短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性格化语言的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 王昭君:我想的……自己也不明白。你说,人可以活几年? 盈盈:几年?七八十来年吧。 王昭君:那为什么要我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语言艺术 戏剧语言 《雷雨》 性格化 《日出》 孙美人 动作性 萧育 汉宫
下载PDF
标点本《汉书》勘误两则
3
作者 郭伟涛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1期31-31,共1页
点校本《汉书·萧望之传》叙述萧望之的儿子萧育的仕宦经历时说,"(萧育)历冀州、青州两郡刺史"[1]3289。案:此时约在元、成之时,冀州、青州乃是刺史部,非郡,不当为"两郡刺史"。而且,冀州、青州从来不是郡的行政建置,也没有... 点校本《汉书·萧望之传》叙述萧望之的儿子萧育的仕宦经历时说,"(萧育)历冀州、青州两郡刺史"[1]3289。案:此时约在元、成之时,冀州、青州乃是刺史部,非郡,不当为"两郡刺史"。而且,冀州、青州从来不是郡的行政建置,也没有"郡刺史"的说法,要称也只能称为"州"。但"州"字与前面冀州、青州重复,不符合《汉书》"书法",疑当为"部",查百衲本《汉书》,确为"两部刺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望之 萧育 行政建置 点校本 标点本 西域传 康居 西域都护 遣使 郭舜
下载PDF
古代汉语词义琐记
4
作者 汪少华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4期30-31,共2页
在自学考试古代汉语教材的一些通用文选中,时或可见到教材未加注释而大意的考生容易产生误解的词语。现试举数例如下:1.岂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史记·项羽本纪》)按... 在自学考试古代汉语教材的一些通用文选中,时或可见到教材未加注释而大意的考生容易产生误解的词语。现试举数例如下:1.岂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史记·项羽本纪》)按:此处副词"岂"并非同现代汉语(如"岂有此理")一样表示反问,而是表示测度语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瞳子 汉语词义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试举 赵岐 惟恭 残贼 萧育 班超传
下载PDF
来信照登
5
作者 王金富 《上海戏剧》 1964年第5期7-,共1页
《上海戏剧》编辑部: 去年十二月份,贵刊发表虹口区工人业余文工团集体创作、由本人执笔的独幕话剧《两把锁》,系在一九六二年下半年针对当时工厂里开展清仓核资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始酝酿的。原先准备将我们在生活中所收集到的... 《上海戏剧》编辑部: 去年十二月份,贵刊发表虹口区工人业余文工团集体创作、由本人执笔的独幕话剧《两把锁》,系在一九六二年下半年针对当时工厂里开展清仓核资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始酝酿的。原先准备将我们在生活中所收集到的素材编写成戏,后来看了一九六二年七、八月号合刊的《湖南文学》上萧育轩同志的短篇小说《刘兰》,觉得故事比较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六 集体创作 上海戏剧 萧育 中所 主要人物形象 应作
下载PDF
《王昭君》:和番的背后——兼谈曹禺的妇女观
6
作者 王志谋 《三峡文化研究》 2005年第1期93-101,共9页
由于曹禺本人在《昭君自有千秋在——我为什么写王昭君》中开宗明义地表明:"我领会周总理的意思,是用这个题材歌颂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历来对《王昭君》主题的评论便集中在民族团结上。对王昭君是否完美地... 由于曹禺本人在《昭君自有千秋在——我为什么写王昭君》中开宗明义地表明:"我领会周总理的意思,是用这个题材歌颂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历来对《王昭君》主题的评论便集中在民族团结上。对王昭君是否完美地实现了其"工具性"及历史剧和现实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而对作为工具的王昭君本人及作品的深层含义则关注不够。不可否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孙美人 前期作品 妇女观 汉宫 繁漪 形象分析 萧育 生活处境 命运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