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娜塔丽·萨洛特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凤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2期135-137,共3页
作为"新小说"的先驱——娜塔丽·萨洛特不仅是"新小说"作家、剧作家,还是"新小说"理论家,为"新小说"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萨洛特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现状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萨... 作为"新小说"的先驱——娜塔丽·萨洛特不仅是"新小说"作家、剧作家,还是"新小说"理论家,为"新小说"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萨洛特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现状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萨洛特的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位法国20世纪的伟大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洛特 “新小说” 翻译 研究
下载PDF
新小说派、意识流及其它——访法国作家娜塔丽·萨洛特 被引量:3
2
作者 柳鸣九 《文艺研究》 1982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娜塔丽·萨洛特是我旅法期间所访问的第三位新小说派作家。这倒并非是因为我在罗伯一葛利叶、米歇尔·布托尔与她之间作了主次的区别,而只是由于联系、时间等一系列技术性原因;说实话,我不仅没有把她摆在一个较次要的地位,相反... 娜塔丽·萨洛特是我旅法期间所访问的第三位新小说派作家。这倒并非是因为我在罗伯一葛利叶、米歇尔·布托尔与她之间作了主次的区别,而只是由于联系、时间等一系列技术性原因;说实话,我不仅没有把她摆在一个较次要的地位,相反,内心里对她更少一些保留。 她的照片大多是从侧面拍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派 萨洛特 意识流 布托尔 作家 法国 技术性 主次 普鲁斯特 心理描写
下载PDF
读萨洛特的《天文馆》
3
作者 阳夏成 《法国研究》 1991年第2期67-70,62,共5页
在五、六十年代的法国新小说家群中,有一位带着俄国血统的女作家格外引人注目。她继承并发扬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热衷于展示人类灵魂的传统,在五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表现那些纤细如缕、稍纵即逝而又无以名状的心理活动。... 在五、六十年代的法国新小说家群中,有一位带着俄国血统的女作家格外引人注目。她继承并发扬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热衷于展示人类灵魂的传统,在五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表现那些纤细如缕、稍纵即逝而又无以名状的心理活动。她就是娜塔丽·萨洛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洛特 天文馆 心理活动 陀斯妥耶夫斯基 意识活动 小说家 当代小说 阿兰 女作家 叙述者
下载PDF
娜塔丽·萨洛特的《天象馆》与心理现代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柳鸣九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0-168,1,共10页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西方现代心理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论述了娜塔丽·萨洛特在这方面的独特贡献与文学地位。
关键词 萨洛特 内心独白 现代主义 天象馆 独创性 意识流小说 乔伊斯 反小说 心理小说 潜对话
原文传递
纳塔丽·萨洛特的创作道路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岳添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1-135,共5页
新小说派形成和活动于法国的五六十年代。众所周知,它的四位代表作家是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克洛德·西蒙(1913—)、米歇尔·布托尔(1926—)和纳塔丽·萨洛特(1900—)。实际上,除了对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和形式... 新小说派形成和活动于法国的五六十年代。众所周知,它的四位代表作家是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克洛德·西蒙(1913—)、米歇尔·布托尔(1926—)和纳塔丽·萨洛特(1900—)。实际上,除了对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和形式进行革新之外,他们并无共同之处,正如萨洛特所说:“再也找不到比我们的作品之间更大的差别了。”罗伯—格里耶是新小说派的领袖和理论家,他擅长以冷漠的态度细致地描绘客观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洛特 新小说派 传统小说 创作方法 纳塔 作品 米歇尔·布托尔 人称代词 潜意识 人的心理活动
原文传递
97岁的娜塔丽·萨洛特发表新作《打开》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岳添 《外国文学动态》 1998年第1期44-45,共2页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法国加里玛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新作《打开》,作者竟是97岁高龄的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她是本世纪的同龄人,生于1900年,是著名的新小说派的理论家和先锋,毕生都在对语言进行不倦的探索,所以法国《读书》杂志(1997年1...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法国加里玛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新作《打开》,作者竟是97岁高龄的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她是本世纪的同龄人,生于1900年,是著名的新小说派的理论家和先锋,毕生都在对语言进行不倦的探索,所以法国《读书》杂志(1997年11月)在报导这一消息的时候,把她称为'词语的驯服者'。娜塔丽·萨洛特的丈夫是个律师,需要接待形形色色的人,因此家里声音嘈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洛特 词语 新小说派 打开 女作家 语言 新作 法国 高龄 潜意识
原文传递
纳塔丽·萨洛特访谈录 被引量:1
7
作者 江林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刚毅性情掩盖下的纤细敏感,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这是对新小说派的女主角、描写隐秘世界的女作家、诞生于俄国、与本世界同龄的纳塔丽·萨洛特的性格写照。纳·萨洛特原名纳塔丽·契尔尼亚克,1900年7月18日生于莫斯科附近的... 刚毅性情掩盖下的纤细敏感,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这是对新小说派的女主角、描写隐秘世界的女作家、诞生于俄国、与本世界同龄的纳塔丽·萨洛特的性格写照。纳·萨洛特原名纳塔丽·契尔尼亚克,1900年7月18日生于莫斯科附近的伊万诺沃一沃兹涅先斯克。在其双亲于1902年离异之后,萨洛特随母亲在巴黎生活,直至1906年,继而又与母亲返回到俄国圣彼得堡。190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洛特 作品 现代文学 新小说派 纳塔 牛津大学 趋向性 外部行为 玛格丽特·杜拉斯 米歇尔·布托尔
原文传递
暗流与管涌——论萨洛特的对白式戏剧
8
作者 罗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47,共11页
萨洛特是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也是优秀的戏剧家。她在小说创作中重视“对白”对潜意识心理的揭示作用,并逐渐将文学实验拓展至戏剧领域,形成独具风格的“对白式”戏剧。她的剧本刻意淡化人物性格、行动等传统戏剧因素,专注于日常对话... 萨洛特是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也是优秀的戏剧家。她在小说创作中重视“对白”对潜意识心理的揭示作用,并逐渐将文学实验拓展至戏剧领域,形成独具风格的“对白式”戏剧。她的剧本刻意淡化人物性格、行动等传统戏剧因素,专注于日常对话与潜对话之间的动态关系,强调内心活动的隐秘性与流动性。在她笔下,对白既是内心戏的外延,也是内心戏的催化剂。人物在话语的碰撞中保持高度敏感,日常谈话隐含充沛的戏剧张力;观众则在话语的引导下潜入最幽暗的内心世界,窥见难以捕捉的心理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洛特 戏剧 对白 预对白 潜对话
原文传递
“故事”的缠绕——小说悖论一种 被引量:2
9
作者 汪政 晓华 《小说评论》 1988年第5期58-63,共6页
1从起源讲,小说脱胎于故事,人们先拥有了故事,后来才变出了小说,这当然是一个相当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一方面仍然喜欢故事,但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故事。对故事的改造无非是去掉点什么,再增加点什么,这样,我们终于拥有了... 1从起源讲,小说脱胎于故事,人们先拥有了故事,后来才变出了小说,这当然是一个相当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一方面仍然喜欢故事,但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故事。对故事的改造无非是去掉点什么,再增加点什么,这样,我们终于拥有了两种文体:故事和小说。故事除了仍然是故事以外,又转化为一个构成因素溶入小说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新小说 小说家 作家 经验形态 讲故事 文体 萨洛特 小说创作 古典时期 文学性
下载PDF
论新小说派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伙生 《法国研究》 1985年第3期21-28,共8页
历史的回顾“新小说派”涉足法国文坛是五十年代中期的事。当时,崭露头角的一批新小说作家,从边门进入出版界,借助几个近乎第二流的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得意之作:象罗布——格里耶的《橡皮》(1953)、《窥视者》(1955)、《妒忌》(1957);... 历史的回顾“新小说派”涉足法国文坛是五十年代中期的事。当时,崭露头角的一批新小说作家,从边门进入出版界,借助几个近乎第二流的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得意之作:象罗布——格里耶的《橡皮》(1953)、《窥视者》(1955)、《妒忌》(1957);比托尔的(《途经米兰》(1954)、《时间的支配》(1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派 格里耶 五十年代 萨洛特 小说家 窥视者 克洛德 作品 卡夫卡 女作家
下载PDF
新小说派的美学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东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9-13,共5页
“新小说派”兴起在五十到六十年代的法国,其独特的创作理论和文学风格曾影响英、美、德、日等国以及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是战后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如果说现代主义是战后法国文学主潮的话,而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 “新小说派”兴起在五十到六十年代的法国,其独特的创作理论和文学风格曾影响英、美、德、日等国以及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是战后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如果说现代主义是战后法国文学主潮的话,而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与荒诞派戏剧则在不同的阶段成了这潮流中的三大“洪峰”,其中“新小说”无疑是声势最大的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派 现代主义小说 “新小说” 文学风格 存在主义文学 荒诞派戏剧 法国文学 主潮 萨洛特 创作理论
下载PDF
论“絪緼”——《文学言语学》札记
12
作者 鲁枢元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36-40,53,共6页
中国古代身兼哲学家、文艺学家的王夫之(1619—1692)曾以“絪緼”一词来描述宇宙万物初始发生时的状态,认为大至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微至动植、生灵、虫(?)、蜎孑,无不“絪緼以成化”(《周易内传》·卷四)。“絪緼”一词,首出... 中国古代身兼哲学家、文艺学家的王夫之(1619—1692)曾以“絪緼”一词来描述宇宙万物初始发生时的状态,认为大至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微至动植、生灵、虫(?)、蜎孑,无不“絪緼以成化”(《周易内传》·卷四)。“絪緼”一词,首出《易系辞》,原作“壹(?)”曰:“天地壹(?)”。《说文》云:“壹(?)也,从凶,从壶,壶不得泄也。”段玉裁注曰:吉凶壶中,元气浑然,乃会意字。一些古书中又写作“烟煴”、“氤氲”,分别从“火”、“从气”,显示出后人对“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语言学 札记 文学创作 潜意识 意象 文学言语 莫里斯 萨洛特 宇宙万物 理性
下载PDF
反思:比较的深意——两个《玩偶之家》的比较
13
作者 成慧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4,共3页
1972年,美国《时代》周刊在检阅女权运动的成果时曾断言:“不论如何,现在不能随便把妇女赶进‘玩偶之家’了。越来越多的美国妇女将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远远地摆脱家务而扩大自己的生活。总之,将来会少一点尿布,多一些但丁。”这段... 1972年,美国《时代》周刊在检阅女权运动的成果时曾断言:“不论如何,现在不能随便把妇女赶进‘玩偶之家’了。越来越多的美国妇女将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远远地摆脱家务而扩大自己的生活。总之,将来会少一点尿布,多一些但丁。”这段鼓舞人心话语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影响是何等深远,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女权主义者热衷的话题。其二,作为女权运动的一项重要成果便是:妇女必将走出“尿布”,走进艺术和文学。 其实,“女子写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芙、法国的娜塔丽·萨洛特、加拿大的沃特伍德、美国的伊迪斯·沃顿、威拉·凯瑟等女性作家以其非凡的创作宣告了“女子写作”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今天的欧美,“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等词汇已分别进入到各大学的课程和教科书,且成为热门话题。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当代文学导论》中有关“女性文学”的专章曾列举T·S·艾略特当年不承认英语中会有一种美国文学单独存在的旧话作类比,暗示不承认女性文学的独立存在在将来也会落为同样的笑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偶之家》 女子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易卜生 女权主义批评 萨洛特 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者 女性特征
下载PDF
人物论式小说批评方法的反思
14
作者 郜元宝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5-68,共4页
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同时代或以后的无数小说家与理论家们坚持认为,小说总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己任的,小说批评终归要围绕小说“人物”这个不容置疑的绝对中心展开。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物”的优渥待遇,例如法国新小说派干将娜塔丽·... 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同时代或以后的无数小说家与理论家们坚持认为,小说总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己任的,小说批评终归要围绕小说“人物”这个不容置疑的绝对中心展开。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物”的优渥待遇,例如法国新小说派干将娜塔丽·萨洛特形容得那样,“他高踞于读者和作者之间,成为两者共同关心的对象,如同文艺复兴前期的油画上那些站在众施主之间的圣者一样。”没有人物形象,不以描写“人物”为最高艺术追求,或者人物描写得不够逼真、鲜明、丰满、复杂的小说,往往遭到读者和批评家一致的冷漠;不以分析“人物”为主,不以“人物”为中心辐射开去的批评文章,也常常被哂为不着边际或不得要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艺术形态 人物形象 文艺复兴 小说家 小说创作 法国新小说 托尔斯泰 人物描写 绝对中心 萨洛特
下载PDF
罗布—格里耶《窥视者》的人物刻划艺术
15
作者 晁召行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55-59,共5页
新小说派是法国战后当代文学中声势最大的流派,它以反对巴尔扎克式的传统小说、对小说技巧进行激烈的变革、试验和创新而独树一帜。总地说来,新小说反对典型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有机完整性;回避社会问题,主张作家应以客观、超然的态度,真... 新小说派是法国战后当代文学中声势最大的流派,它以反对巴尔扎克式的传统小说、对小说技巧进行激烈的变革、试验和创新而独树一帜。总地说来,新小说反对典型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有机完整性;回避社会问题,主张作家应以客观、超然的态度,真实自然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反对对人物和事件作社会的、阶级的、伦理道德的或心理学的评价分析,声称自己只对艺术形式和技巧的探索创新感兴趣。新小说派对传统小说技巧的变革,是以追求客观、真实为基础的。萨洛特对人物潜意识活动的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派 小说技巧 萨洛特 里耶 当代文学 日常琐事 一只手 弱女子 拉斯蒂涅 使人
下载PDF
文学性不在于表面的真实性——罗布—格里耶小说中的物事世界剖析
16
作者 晁召行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95-99,共5页
在西方当代文学中,法国新小说派作家是以反对巴尔扎克式的传统小说,力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而表现出自己的“新”的特色的,在这面旗帜之下,作家们又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形成了各自鲜明的个性,其中,以娜塔丽·萨洛特和罗布—格里耶为... 在西方当代文学中,法国新小说派作家是以反对巴尔扎克式的传统小说,力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而表现出自己的“新”的特色的,在这面旗帜之下,作家们又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形成了各自鲜明的个性,其中,以娜塔丽·萨洛特和罗布—格里耶为代表,形成了两个极端。娜塔丽·萨洛特代表的是心理现实主义。她认为巴尔扎克式的传统小说只写出了事件和人物的表面真实,“情节使人物在表面上看来似乎自成一体,栩栩如生,实际上却象木乃依一般地死硬僵化。”(《怀疑的时代》见《新小说派研究》)所以,她宣称,当代小说重要的不是“继续不断地增加文学的典型人物,而是表现复杂矛盾的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新小说派 萨洛特 里耶 心理现实主义 继续不断 现实生活 当代文学 内心独白 比托尔 生活本质
下载PDF
澳大利亚的新派小说
17
作者 刘丽君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65-72,共8页
一、概述七十年代初期,坐上了美国战车的澳大利亚受到各种政治、哲学、文学等国际思潮的猛烈冲击。一些具有国际化倾向的青年作家标榜他们的作品不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文学和现代派文学,因此在澳大利亚文坛上被称为新派... 一、概述七十年代初期,坐上了美国战车的澳大利亚受到各种政治、哲学、文学等国际思潮的猛烈冲击。一些具有国际化倾向的青年作家标榜他们的作品不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文学和现代派文学,因此在澳大利亚文坛上被称为新派小说或新派文学。它以反传统文学的主张对立于本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派 青年作家 萨洛特 真实观 短篇小说集 人物形象 政治事件 现实生活 当代知识分子 写作风格
下载PDF
寻求新的小说形式,反映未发现的世界——新小说派
18
作者 李志远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69-72,68,共5页
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新流派。它的“新”主要表现在:反对以往各个时期的一切小说传统,追求技巧上的革新。新小说派比荒诞派戏剧出现略早些。它是法国文学史上三大流派之一。这个流派认为,要摆脱小说危机,必... 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新流派。它的“新”主要表现在:反对以往各个时期的一切小说传统,追求技巧上的革新。新小说派比荒诞派戏剧出现略早些。它是法国文学史上三大流派之一。这个流派认为,要摆脱小说危机,必须寻求新的小说形式、语言,描绘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刻划出一个前人所未发现的客观存在的世界”,所以评论家称它为“新小说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派 小说形式 法国文学史 小说观 荒诞派戏剧 “新小说” 当代文学史 近代小说 萨洛特 小说理论
下载PDF
情节淡化与心理深化
19
作者 陈文忠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1990年第4期68-71,共4页
“情节淡化”作为现代小说的审美观念,是同传统小说“情节强化”的审美规范相对的。也是现代小说,意在克服传统小说艺术表现上的不足,作为反传统的口号提出来的。那么,什么是情节的“淡化”与“强化”?强化情节的传统小说可能具有怎样... “情节淡化”作为现代小说的审美观念,是同传统小说“情节强化”的审美规范相对的。也是现代小说,意在克服传统小说艺术表现上的不足,作为反传统的口号提出来的。那么,什么是情节的“淡化”与“强化”?强化情节的传统小说可能具有怎样的缺陷?淡化情节的现代小说怎样通过心理深化达到小说艺术的更高境界?这一切对恰当估价“情节淡化”的意义,在创作中扬长补短,正确处理情节淡化与心理深化的关系是极为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小说艺术 审美规范 意识流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法国新小说派 萨洛特 《封神演义》 历史小说 “新小说”
下载PDF
新小说派: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了吗?——评《新小说派研究》
20
作者 邓永忠 《法国研究》 1987年第4期108-109,共2页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本洋洋五十九万言、厚达775页的大书:《新小说派研究》。这个题目对所有外国文学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读者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该书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编选了新小说派的一些重要文论,如萨洛特的《...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本洋洋五十九万言、厚达775页的大书:《新小说派研究》。这个题目对所有外国文学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读者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该书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编选了新小说派的一些重要文论,如萨洛特的《怀疑的时代》,罗伯-葛利叶的《未来小说的道路》,布托尔的《作为探索的小说》,等等,共十篇,这是该书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从中我们可以较详尽地了解新小说派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派 西方现代派文学 未来小说 巴尔扎克式小说 外国文学 布托尔 萨洛特 定论 吸引力 文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