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波斯细密画中的“欧洲风”:16—17世纪欧洲绘画在西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1
作者
潘桑柔
《美术大观》
2024年第7期107-114,共8页
中国艺术是13—14世纪以来影响波斯细密画视觉特征和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但这一趋势在16—17世纪被“欧洲风”所改变。随着萨菲王朝与欧洲建立起直接的外交和贸易往来,波斯细密画逐渐与欧洲绘画发生融合,创造出一类独特的形态和概念—...
中国艺术是13—14世纪以来影响波斯细密画视觉特征和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但这一趋势在16—17世纪被“欧洲风”所改变。随着萨菲王朝与欧洲建立起直接的外交和贸易往来,波斯细密画逐渐与欧洲绘画发生融合,创造出一类独特的形态和概念—“法兰克式”。穆罕默德·扎曼、阿里·库里·贾巴达尔等宫廷画师开始描绘欧洲人、斜倚的裸女等全新题材,并前所未有地在细密画中引入阴影、黑夜和线性透视法。本文将以这一系列变化为中心,揭示来到西亚的荷兰画家和以版画为主要媒介的欧洲绘画对细密画的影响,以及这门“东方艺术”如何在不断接纳和转化外来视觉传统的过程中走向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细密画
法兰克式
萨菲王朝
荷兰东印度公司
线性透视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波斯细密画:一把解读中国瓷器在东西方贸易和文化对话中作用的钥匙
2
作者
Ani Margaryan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1,I0011,共10页
本文拟从艺术史视角再探一幅17世纪伊朗细密画。该画产生于近代早期中国陶瓷在全球流通之际,揭示了萨非王朝的多元文化,含蓄有趣地展示了时人对中国外销瓷的看法。通过深入比较该画与同时期印度莫卧儿、中国和日本作品的概念,体现了西...
本文拟从艺术史视角再探一幅17世纪伊朗细密画。该画产生于近代早期中国陶瓷在全球流通之际,揭示了萨非王朝的多元文化,含蓄有趣地展示了时人对中国外销瓷的看法。通过深入比较该画与同时期印度莫卧儿、中国和日本作品的概念,体现了西方尤其是葡萄牙在陶瓷流通中的作用,及中国、萨非王朝、葡萄牙间的贸易文化“三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
中国陶瓷
萨菲王朝
葡萄牙
日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韘、韘式佩与扳指
被引量:
16
3
作者
许晓东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66,158,共18页
韘是套于右手拇指上用于钩弦护指的工具。其名称的出现最早见于《诗经》,佩韘是成人的标志之一。古韘材质多样,就玉韘而言,其出现可早到晚商。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韘由筒形而出现侧扳,并初现由实用向装饰转变的趋势,玉韘在西汉完成了实...
韘是套于右手拇指上用于钩弦护指的工具。其名称的出现最早见于《诗经》,佩韘是成人的标志之一。古韘材质多样,就玉韘而言,其出现可早到晚商。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韘由筒形而出现侧扳,并初现由实用向装饰转变的趋势,玉韘在西汉完成了实用性向装饰性的彻底转变,当时玉韘已经完全演变成装饰性的玉韘式佩。玉韘式佩历东汉、魏晋南北朝依然流行。宋人对韘已有隔膜,当时的韘式佩被看作古玉器,称蟠螭佩。据此推测自北宋开始,对韘与韘式佩的渊源已不甚了了。元人视韘式佩为古玉,称雕玉蟠螭或璩,认为是环一类的东西。韘式佩于明、清依然盛行,称螭玦、鸡心玦,晚清称鸡心佩。玉韘自汉以后甚为罕见,在清代发展为扳指,除用作男性装饰外,还被乾隆赋予丰富的内涵。17世纪,建立波斯萨菲王朝和莫卧儿王朝的蒙古贵族后裔亦流行佩韘,韘的形式与明晚期沐睿墓出土的玉韘几乎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韘韘式佩
扳指印度莫卧儿
王朝
波斯
萨菲王朝
原文传递
题名
波斯细密画中的“欧洲风”:16—17世纪欧洲绘画在西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1
作者
潘桑柔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24年第7期107-114,共8页
文摘
中国艺术是13—14世纪以来影响波斯细密画视觉特征和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但这一趋势在16—17世纪被“欧洲风”所改变。随着萨菲王朝与欧洲建立起直接的外交和贸易往来,波斯细密画逐渐与欧洲绘画发生融合,创造出一类独特的形态和概念—“法兰克式”。穆罕默德·扎曼、阿里·库里·贾巴达尔等宫廷画师开始描绘欧洲人、斜倚的裸女等全新题材,并前所未有地在细密画中引入阴影、黑夜和线性透视法。本文将以这一系列变化为中心,揭示来到西亚的荷兰画家和以版画为主要媒介的欧洲绘画对细密画的影响,以及这门“东方艺术”如何在不断接纳和转化外来视觉传统的过程中走向现代。
关键词
波斯细密画
法兰克式
萨菲王朝
荷兰东印度公司
线性透视法
分类号
J209.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波斯细密画:一把解读中国瓷器在东西方贸易和文化对话中作用的钥匙
2
作者
Ani Margaryan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1,I0011,共10页
文摘
本文拟从艺术史视角再探一幅17世纪伊朗细密画。该画产生于近代早期中国陶瓷在全球流通之际,揭示了萨非王朝的多元文化,含蓄有趣地展示了时人对中国外销瓷的看法。通过深入比较该画与同时期印度莫卧儿、中国和日本作品的概念,体现了西方尤其是葡萄牙在陶瓷流通中的作用,及中国、萨非王朝、葡萄牙间的贸易文化“三角”。
关键词
青花瓷
中国陶瓷
萨菲王朝
葡萄牙
日本
Keywords
blue-and-white porcelain
Chinese porcelain
Safavid
Portugal
Japan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韘、韘式佩与扳指
被引量:
16
3
作者
许晓东
机构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66,158,共18页
文摘
韘是套于右手拇指上用于钩弦护指的工具。其名称的出现最早见于《诗经》,佩韘是成人的标志之一。古韘材质多样,就玉韘而言,其出现可早到晚商。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韘由筒形而出现侧扳,并初现由实用向装饰转变的趋势,玉韘在西汉完成了实用性向装饰性的彻底转变,当时玉韘已经完全演变成装饰性的玉韘式佩。玉韘式佩历东汉、魏晋南北朝依然流行。宋人对韘已有隔膜,当时的韘式佩被看作古玉器,称蟠螭佩。据此推测自北宋开始,对韘与韘式佩的渊源已不甚了了。元人视韘式佩为古玉,称雕玉蟠螭或璩,认为是环一类的东西。韘式佩于明、清依然盛行,称螭玦、鸡心玦,晚清称鸡心佩。玉韘自汉以后甚为罕见,在清代发展为扳指,除用作男性装饰外,还被乾隆赋予丰富的内涵。17世纪,建立波斯萨菲王朝和莫卧儿王朝的蒙古贵族后裔亦流行佩韘,韘的形式与明晚期沐睿墓出土的玉韘几乎完全相同。
关键词
韘韘式佩
扳指印度莫卧儿
王朝
波斯
萨菲王朝
Keywords
'She'
'She-styled Pei'
'Ban Zhi'
India Mughal
Safavid Iran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波斯细密画中的“欧洲风”:16—17世纪欧洲绘画在西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潘桑柔
《美术大观》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波斯细密画:一把解读中国瓷器在东西方贸易和文化对话中作用的钥匙
Ani Margaryan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韘、韘式佩与扳指
许晓东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