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模型的科尔沁沙地刺萼龙葵适宜生长区预测
1
作者 齐开源 王雪丽 +4 位作者 苏雅乐 罗亚勇 孙忠林 熊梅 周立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9-1287,共9页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在科尔沁沙地的适生区分布,利用刺萼龙葵的记录点和19个环境变量,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相结合对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刺萼龙葵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其适生区,并...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在科尔沁沙地的适生区分布,利用刺萼龙葵的记录点和19个环境变量,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相结合对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刺萼龙葵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其适生区,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在特性曲线下的面积值(AUC)分别为0.849和0.950,预测结果较为准确。结果表明,气象因子中最暖月高温、最冷季平均温度、最干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日均温是影响刺萼龙葵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刺萼龙葵在科尔沁沙地的高适生区约占3.9万km^(2),主要集中分布于科尔沁沙地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环境变量 适生区预测 龙葵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海桐花属短萼海桐在陕西省的新分布
2
作者 田陌 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39,共2页
【目的】了解海桐花属植物在陕西省巴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和结果】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Gagnep.]。【结论... 【目的】了解海桐花属植物在陕西省巴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和结果】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Gagnep.]。【结论】海桐花属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本次发现将该种的分布区向东北扩展到陕西省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秦巴山区的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桐花科 海桐花属 海桐 新分布 陕西省
下载PDF
弯萼金丝桃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降糖活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龙 蔺永刚 +2 位作者 陈凤霞 时文盼 陈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0-1059,1083,共11页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探究5种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提取、酸解提取、酶解提取、热水提取、热醇提取)对弯萼金丝桃总黄酮(TF)提取量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并分析主要黄酮苷元的分布及含量,并进一步考察了TF与体外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探究5种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提取、酸解提取、酶解提取、热水提取、热醇提取)对弯萼金丝桃总黄酮(TF)提取量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并分析主要黄酮苷元的分布及含量,并进一步考察了TF与体外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还原能力〕的相关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降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TF提取量最高。响应面优化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提取温度68℃、提取时间23 min、乙醇体积分数24%、溶剂与样品的液料比(mL∶g)63∶1。在该条件下,TF提取量为34.85 mg RT/g〔以每克弯萼金丝桃中黄酮类化合物相当于芦丁(RT)的质量表示〕。经HPLC鉴定出TF中含有7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槲皮素-3-O-洋槐糖-7-O-鼠李糖苷和槲皮素,分别为3.897和2.874 mg/g;TF质量浓度与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呈显著正相关,TF对α-葡萄糖苷酶的降糖能力可达到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 总黄酮 提取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 抗氧化活性 降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下载PDF
萼贝(太白贝母)品质特点和采收年限初步研究
4
作者 肖婕妤 杨正明 +6 位作者 黄雷雷 许悦 赵峻 项能鹏 邓秋林 成涛 陈兴福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萼贝(太白贝母)是四川万源市极具市场声誉的特色药材,是川贝母基原植物中可在相对较低海拔的农业区种植的植物种,是最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的川贝母药材品种。为萼贝产业化开发提供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种植的技术支撑理论。通过测定不同年限... 萼贝(太白贝母)是四川万源市极具市场声誉的特色药材,是川贝母基原植物中可在相对较低海拔的农业区种植的植物种,是最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的川贝母药材品种。为萼贝产业化开发提供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种植的技术支撑理论。通过测定不同年限萼贝的形态、干重和质量成分等指标,比较了不同年限萼贝的品质特征,为制订萼贝优质高产高效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显示:随着生长年限增长,萼贝鳞茎大小、重量逐年增加,年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2年生鳞茎生长4年后,高度增加0.42倍、直径增加2.15倍、单个鳞茎干重增加17.25倍;2年生至6年生萼贝质量指标都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随着生长年限增加醇溶性浸出物与总生物碱呈上升趋势、灰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萼贝核苷成分中主要含有胞苷、鸟苷、尿苷、胸苷、腺苷、腺嘌呤和尿嘧啶等;生物碱类成分主要含有贝母辛和贝母素乙。通过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综合分析萼贝适宜采收年限为5年。萼贝为川贝母药材中的特色资源,可结合萼贝生产实际,有效利用不同生长年限均符合药典质量标准特征,制订萼贝产业化开发模式,满足中医药行业川贝母市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特点 采收年限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内皮细胞糖萼损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于琪琳 王晓芝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833-1835,1817,共4页
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由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 DAD)导致的进行性呼吸衰竭。研究表明内皮细胞(ECs)在COVID-19的发病机制中发挥核心作用。... 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由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 DAD)导致的进行性呼吸衰竭。研究表明内皮细胞(ECs)在COVID-19的发病机制中发挥核心作用。糖萼由糖基化脂—蛋白混合物组成,它包围着所有活细胞,并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之间起缓冲作用。内皮糖萼通过对血管通透性、抗炎抗血栓、细胞黏附和血流动力学剪切应力的机械感应功能的调控在血管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本文综述了与COVID-19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和多系统炎症疾病中内皮糖萼损伤的新发现,此外还对以保护内皮糖萼为靶点治疗重症COVID-19的潜在治疗策略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内皮糖 损伤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刺萼龙葵幼苗生长与生物量的影响
6
作者 张佳 王雪丽 +3 位作者 王鹤松 王鹏 王竹天 周立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探究入侵植物刺萼龙葵幼苗在氮沉降作用下的生长及分配特征,试验设置2种氮沉降方式(铵态氮((NH4)2SO4),记为A;硝态氮(NaNO3),记为B)和4种氮沉降水平(0、4、8、10 g/(m^(2)·a),记为1、2、3、4)。结果表明:刺萼龙葵幼苗的株高不受... 为探究入侵植物刺萼龙葵幼苗在氮沉降作用下的生长及分配特征,试验设置2种氮沉降方式(铵态氮((NH4)2SO4),记为A;硝态氮(NaNO3),记为B)和4种氮沉降水平(0、4、8、10 g/(m^(2)·a),记为1、2、3、4)。结果表明:刺萼龙葵幼苗的株高不受氮沉降影响;所有氮沉降处理均极显著降低了刺萼龙葵幼苗的根粗,且处理13水平最小,为0.74 cm;二者交互作用和铵态氮处理对刺萼龙葵幼苗茎粗均具有极显著的降低作用,且处理14水平最小,为1.04 cm;所有氮沉降处理均显著增大了刺萼龙葵幼苗的比叶面积,且处理10水平最大,为23748.41 mm^(2)/g。铵态氮处理下的处理13均降低了刺萼龙葵幼苗的根、茎、叶和总生物量,二者交互作用下的处理16均降低了刺萼龙葵幼苗的根、茎、叶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除处理16外,其余的交互作用均促进了叶生物量比和根冠比。这些结果表明,在铵态氮和二者交互作用浓度为4~8 g/(m^(2)·a)时,会增加刺萼龙葵幼苗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促进其入侵,而铵态氮和二者交互作用的浓度均为10 g/(m^(2)·a)时,会减小刺萼龙葵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从而达到抑制生长的作用,不利于其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龙葵幼苗 生物入侵 生长特征
下载PDF
典型卤乙酰胺类消毒副产物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效应
7
作者 李锦程 徐晓平 +1 位作者 陈涛 秦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928,共10页
为探究3种卤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存活、种群增长、有性生殖和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以淡水常见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生物,开展了不同浓度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对轮虫24 h急性致死、2 d种群增长、4 d有... 为探究3种卤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存活、种群增长、有性生殖和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以淡水常见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生物,开展了不同浓度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对轮虫24 h急性致死、2 d种群增长、4 d有性生殖、7 d休眠卵产量以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卤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急性毒性呈溴乙酰胺˃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的特征.②20、200μg/L氯乙酰胺和200μg/L溴乙酰胺均显著降低了萼花臂尾轮虫2 d种群增长率.③200μg/L氯乙酰胺提高了轮虫携卵与不携卵雌体数比值和混交率,20μg/L二氯乙酰胺降低了轮虫携卵与不携卵雌体数比值;同时,200μg/L二氯乙酰胺提高了轮虫受精率,20μg/L溴乙酰胺提高了轮虫携卵与不携卵雌体数比值、混交率和受精率.④10、20和200μg/L氯乙酰胺,20和200μg/L二氯乙酰胺以及10、20μg/L溴乙酰胺均显著增加了轮虫7 d休眠卵产量.⑤除200μg/L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外,其他浓度处理组中轮虫氧化应激指标值均普遍上升.研究显示,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均对萼花臂尾轮虫具有较高的致死毒性,能显著影响轮虫种群增长、有性生殖和氧化应激,并可能影响轮虫种群结构和规模,面临生态风险,7 d休眠卵产量是评价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有性生殖影响的合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消毒副产物 卤乙酰胺 花臂尾轮虫 毒性效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靶向血管内皮糖萼的抗休克药物
8
作者 曾滨 鲁晓红 姚立农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内皮糖萼(endothelial glycocalyx,EG)是位于血管内皮腔内侧的1层带负电荷的绒毛状结构,为一种由多糖分子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血管EG作为休克期间保护血管内皮的重要屏障,可发挥调节血管张力、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维持血管完整性... 内皮糖萼(endothelial glycocalyx,EG)是位于血管内皮腔内侧的1层带负电荷的绒毛状结构,为一种由多糖分子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血管EG作为休克期间保护血管内皮的重要屏障,可发挥调节血管张力、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维持血管完整性、调节炎症及凝血障碍等重要生理功能,从而维持机体血管内稳态。休克发生时EG的结构破坏、脱落是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靶向EG的抗休克药物主要通过抑制EG降解酶、炎症因子的表达等途径减少EG组分的脱落,维持内皮结构完整性,改善微血管通透性来治疗休克。深入探究血管EG的具体损伤机制及其治疗靶点,可为靶向EG的药物探索和休克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血管内皮 内皮糖
下载PDF
词变与时变:吴鼒与扬州词坛的“一萼红”倡和
9
作者 尹子豪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百萼红词》为吴鼒晚年寓扬所作,词多伤逝感旧。在嘉庆后期扬州风雅际会的环境中,吴鼒以“一萼红”为调与吴锡麒、汪端光、洪梧等词友相倡和,将个人、群体与时代走向没落的伤感共鸣弥散于扬州词坛。“一萼红”倡和诸人门户近于浙西,欲... 《百萼红词》为吴鼒晚年寓扬所作,词多伤逝感旧。在嘉庆后期扬州风雅际会的环境中,吴鼒以“一萼红”为调与吴锡麒、汪端光、洪梧等词友相倡和,将个人、群体与时代走向没落的伤感共鸣弥散于扬州词坛。“一萼红”倡和诸人门户近于浙西,欲救乾嘉浙派之流弊,他们鼓扬性情词风,注重真情、追求个性,于现实生活中寻找寄托,使因革中的浙派新声与新兴的常州词派并举,回应着时代衰歇对个体心灵与社会政治的震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词 吴鼒 倡和 扬州词坛 浙西词派改革
下载PDF
两种不同生境条件下刺萼龙葵的化防策略研究
10
作者 李霄峰 王俊仙 +2 位作者 肖占国 韩景豹 王嘉惺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2期284-290,共7页
【目的】探讨在草地和耕地两种生境条件下对刺萼龙葵进行化学防控的策略,检验其防控效果。【方法】于2020年4—10月在刺萼龙葵发生区模拟草地和耕地两种生境条件,使用草甘膦、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和烟嘧﹒莠等药剂进行化防处理,观察比... 【目的】探讨在草地和耕地两种生境条件下对刺萼龙葵进行化学防控的策略,检验其防控效果。【方法】于2020年4—10月在刺萼龙葵发生区模拟草地和耕地两种生境条件,使用草甘膦、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和烟嘧﹒莠等药剂进行化防处理,观察比较不同药剂的末期防效。【结果】在草地生境条件下,进行两次化防后,苯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的鲜重防效可达到97.39%和98%,显著高于草甘膦的64.87%;在耕地生境下,烟嘧·莠和氯氟吡氧乙酸结合玉米的替代作用对刺萼龙葵的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9%和100%。【结论】在草地生境中进行化学防除,要特别注意背景植物的作用,不建议使用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而应使用苯磺隆等长效选择性除草剂;在耕地生境中防治刺萼龙葵,推荐种植玉米并使用烟嘧·莠或氯氟吡氧乙酸等选择性除草剂,可取得较好的综合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化学防控 防效 生境类型
下载PDF
翅萼石斛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1
作者 颜凤霞 江荣慧 +1 位作者 王莲辉 罗在柒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为阐明翅萼石斛(Dendrobium cariniferum)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以其52条蛋白编码序列(CDS)为对象,利用EMBOSS在线程序计算各基因及密码子的GC含量,通过CodonW软件计算各基因有效密码子数(ENC)、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 为阐明翅萼石斛(Dendrobium cariniferum)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以其52条蛋白编码序列(CDS)为对象,利用EMBOSS在线程序计算各基因及密码子的GC含量,通过CodonW软件计算各基因有效密码子数(ENC)、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及密码子的第3位核苷酸碱基含量等。结果表明:基因组平均GC含量为38%,GC_(1)>GC_(2)>GC_(3);ENC的值介于37.04~59.52之间,表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基因组中RSCU>1的密码子有25个,其中11个以U结尾,11个以A结尾,3个以G结尾;中性绘图分析中所有基因均分布于中线对角线上方,GC_(12)与GC_(3)相关性不显著,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以自然选择因素影响为主;ENC-plot绘图分析结果中多数基因分布在标准曲线以下,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自然选择影响;PR2-plot分析表明密码子碱基A和G在密码子第3位比T和C更常见,这表明基因突变会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但其偏好性可能主要受自然选择影响;共筛选UUU、UUA、AUU等13个以A/U结尾的最优密码子。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翅萼石斛叶绿体基因组优良基因利用提供理论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选择影响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的入侵特征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全来 曹伟 +5 位作者 张悦 金永焕 王永翠 马瑛培 陈辉 崔雪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322,共9页
刺萼龙葵是原产于北美洲的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在世界各地广为分布,已入侵我国北方地区,严重威胁我国农牧业安全,亟待明确刺萼龙葵入侵过程与危害,为我国制定刺萼龙葵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本文对刺萼龙葵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传播途径、入... 刺萼龙葵是原产于北美洲的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在世界各地广为分布,已入侵我国北方地区,严重威胁我国农牧业安全,亟待明确刺萼龙葵入侵过程与危害,为我国制定刺萼龙葵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本文对刺萼龙葵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传播途径、入侵历史和分布特征、危害、现有防除措施及存在等问题进行综述。刺萼龙葵具有花期长、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高、果实和种子产量大等高繁殖能力特征;能适应多变气候和异质性生境;具有自体传播、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和人为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已先后入侵了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的55个区县,向华北、华中和华东快速入侵的可能性高;刺萼龙葵的植株及分泌物对人畜安全、动物皮毛质量、草地植被结构、农作物产量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并帮助传播植物病虫害。然而,现有的化学和物理防除措施仍不能彻底遏制传播、消除危害和保障生产。为有效防除刺萼龙葵,应开展刺萼龙葵入侵风险评估,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制定防治措施,加强入侵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生物生态学特性 传播途径 入侵特征 防治策略
下载PDF
大型和小型萼花臂尾轮虫的遗传和生活史特征比较研究
13
作者 葛雅丽 张峰 +2 位作者 曹漫漫 罗彤 席贻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491-5504,共14页
近年来,有关生物个体大小变异规律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活史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发现,大小相似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母体所产休眠卵孵化出的不同克隆后代个体大小变化显著,其中,最大个体是最小个体体积的6.25... 近年来,有关生物个体大小变异规律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活史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发现,大小相似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母体所产休眠卵孵化出的不同克隆后代个体大小变化显著,其中,最大个体是最小个体体积的6.25倍。推测种群内产生不同大小的后代个体是轮虫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进化策略,然而目前对上述不同大小轮虫克隆的遗传和生活史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比较了个体大小差异显著的不同克隆萼花臂尾轮虫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分类地位,并在不同温度(20℃、25℃、30℃)和不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食物密度(1.0×10^(6)、3.0×10^(6)、5.0×10^(6)个/mL)下比较了它们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内个体大小变异并非由于遗传特征的明显分化所导致,大型和小型个体轮虫克隆在两种分子标记上并不构成姐妹种,且两种形态型间还存在共享单倍型。温度、食物密度、轮虫形态型,以及温度和食物密度各自与轮虫形态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轮虫的生活史特征。小型轮虫在1.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显著延长了胚胎和幼体的发育时间,缩短了生殖期历时;大型轮虫在1.0×10^(6)个细胞/mL和3.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显著延长了幼体的发育时间,但是其用于胚胎发育和生殖的时间却不随食物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各温度和食物密度条件下,大型轮虫的生殖期历时、平均寿命和世代时间均显著延长,或有延长趋势;而两者的种群增长能力之间的差异却因温度和食物密度的不同而异。20℃、25℃以及3.0×10^(6)个细胞/mL和5.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的生殖能力相似;30℃条件下小型轮虫的生殖能力更强;1.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大型轮虫的生殖能力更强。小型轮虫在各温度和各食物密度下均未产生混交雌体后代,而大型轮虫在20℃低温下有较高的后代混交率。因此,大型和小型个体轮虫克隆具有显著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且利用有性生殖直接产生个体体积明显变异的不同克隆后代是萼花臂尾轮虫适应不可预测环境变化的一种“赌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臂尾轮虫 个体体积 形态 遗传分化 生活史特征
下载PDF
浙江瑞香科一新种——尖萼荛花
14
作者 谢文远 鲁益飞 +3 位作者 郑子洪 陈锋 陈征海 金孝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描述了产自浙江的荛花属Wikstroemia Endl.(瑞香科Thymelaeaceae)一新种——尖萼荛花W.acutisepala W.Y.Xie,Z.H.Chen et X.F.Jin,并附有线描图.新种与北江荛花W.monnula Hance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花萼长1~1.6 cm,裂片长三角形或狭卵状三... 描述了产自浙江的荛花属Wikstroemia Endl.(瑞香科Thymelaeaceae)一新种——尖萼荛花W.acutisepala W.Y.Xie,Z.H.Chen et X.F.Jin,并附有线描图.新种与北江荛花W.monnula Hance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花萼长1~1.6 cm,裂片长三角形或狭卵状三角形,长4~5 mm,先端渐尖或骤渐尖;上轮雄蕊着生于萼筒1/2~4/5处,下轮着生于萼筒1/4~2/5处;花盘鳞片1枚,近圆筒形,1侧裂至花盘,先端2~4微裂或啮蚀状,稀半圆筒形而不裂,长为子房的1/5~1/2;核果长3.3~4.2 mm,直径2.2~2.7 mm;种子长2.5~3 mm,直径1.5~1.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科 荛花 新种 浙江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广西特有植物丽萼熊巴掌开花物候与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宇娇 王满莲 +4 位作者 唐辉 李虹 张秀姣 刘宝玉 郝敏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7,F0002,共8页
针对广西特有观赏药用植物丽萼熊巴掌引种驯化植株坐果率低的问题,以丽萼熊巴掌引种居群为试验对象,观测其花部形态、花期物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等特征,并结合套袋实验,探究其繁育系统类型及结实率较低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丽萼熊... 针对广西特有观赏药用植物丽萼熊巴掌引种驯化植株坐果率低的问题,以丽萼熊巴掌引种居群为试验对象,观测其花部形态、花期物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等特征,并结合套袋实验,探究其繁育系统类型及结实率较低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丽萼熊巴掌花两性,伞形花序顶生,花期4—5月,单花序花期(18.6±3.1)d,单花花期1~2 d,不分泌花蜜。丽萼熊巴掌杂交指数为4,套袋实验证明其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丽萼熊巴掌松蕾期柱头即具可授性,末花期柱头仍有活性且强于松蕾期;盛花期花粉活力明显强于末花期。人工异株异花授粉结实率高于自然结实率,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研究表明,丽萼熊巴掌拥有灵活的传粉机制和较长的传粉时间,其坐果率仍然较低,可能与花粉限制和资源限制以及授粉期恰逢雨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巴掌 开花特征 繁育系统 杂交指数
下载PDF
萼脊蝴蝶兰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之光 徐言 +6 位作者 葛红 杨树华 赵鑫 寇亚平 朱晋宇 贾瑞冬 武荣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7-1204,共8页
【目的】研究萼脊蝴蝶兰Phalaenopsis japonic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特性,为萼脊蝴蝶兰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濒危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温室条件下栽培的萼脊蝴蝶兰为材料,记录其花器官特性和... 【目的】研究萼脊蝴蝶兰Phalaenopsis japonic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特性,为萼脊蝴蝶兰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濒危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温室条件下栽培的萼脊蝴蝶兰为材料,记录其花器官特性和开花进程,测定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分析花粉组织化学,估算杂交指数并进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结果】①萼脊蝴蝶兰群体花期4月中旬至5月底,单株花期30~40 d,单花花期约30 d,开放时有香味。花蕾期为开花前1~7 d,初花期为开花后1~5 d,盛花期为开花后6~25 d,末花期为开花后26~30 d,凋谢期为开花后30~40 d。②总状花序,单株花序多为1~2个,单花序约10朵花。③萼脊蝴蝶兰花粉为近圆形四合花粉,主要由脂质组成,适合虫媒授粉。④雌雄同株,且同步成熟,在盛花期(开花6~25 d)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均达到最强,花粉活力高达84.98%,杂交指数为4。⑤自然授粉、自然自花授粉、去雄不授粉3种处理后的结实率均为0,而人工自花授粉、人工同株异花授粉和人工异株授粉的结实率高达60.00%、80.00%和93.33%,且人工异株授粉果实质量最好,种子最大,种子活力最高(82.69%),单果实中种子数量约43000粒。【结论】萼脊蝴蝶兰开花始于4月中旬,结束于5月底,盛花期持续约20 d,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蝴蝶兰 繁育系统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杂交指数
下载PDF
毛酸浆营养器官及宿存萼解剖学研究
17
作者 刘新波 何敏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第11期56-59,共4页
采用临时装片法、常规石蜡制片法对毛酸浆营养器官及宿存萼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酸浆根为二原型,次生根木质部导管发达;茎表面具沟槽,被腺毛、非腺毛,髓部发达;叶为典型的异面叶,表皮有大量表皮毛,气孔为不等式,少数为不定式... 采用临时装片法、常规石蜡制片法对毛酸浆营养器官及宿存萼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酸浆根为二原型,次生根木质部导管发达;茎表面具沟槽,被腺毛、非腺毛,髓部发达;叶为典型的异面叶,表皮有大量表皮毛,气孔为不等式,少数为不定式,叶肉组织分化明显,在海绵组织中有结晶分布;叶柄横切面近似圆形,近轴面有沟槽存在;宿存萼中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组织间隙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酸浆 营养器官 宿存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外来植物刺萼龙葵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寇紫倩 刘煜光 +1 位作者 彭伟秀 史宝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4-982,共9页
【目的】选取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入侵地与未入侵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刺萼龙葵对当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ECO平板和Illumina Misep高通量测序对刺萼龙葵根际、根围土壤和对照土壤样品进行代... 【目的】选取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入侵地与未入侵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刺萼龙葵对当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ECO平板和Illumina Misep高通量测序对刺萼龙葵根际、根围土壤和对照土壤样品进行代谢活性和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同时采用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其功能。【结果】刺萼龙葵生长样地中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代谢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CK),显著增强了对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等底物的利用率;根际(GJ)、非根际土(GW)的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与未入侵样地相比,刺萼龙葵入侵样地中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根际与非根际差异不明显。特定物种的相对丰度产生显著变化,鞘脂菌属(Sphingobium)的相对丰度提高了79倍,Rokubacteriales相对丰度降低了3.3倍;相关性Heatmap结果显示鞘脂菌属(Sphingobium)与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氨基酸类、聚合物类和酚酸类物质代谢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Rokubacteriales与之相反。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刺萼龙葵入侵主要提高了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以及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等方面的功能。【结论】本研究揭示刺萼龙葵的生长降低了细菌多样性,打破原有土壤微生物群落平衡,并通过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代谢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为全面理解外来植物刺萼龙葵的入侵危害及机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细菌群落组成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基于血管内皮糖萼探究Omega-3脂肪酸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DVT的改善作用
19
作者 戚桂松 郑新英 +3 位作者 宋苗苗 陈晓 王路 吴雪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408-3412,共5页
目的评价欧米伽(Omega)-3脂肪酸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并探究血管内皮糖萼在其改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评价欧米伽(Omega)-3脂肪酸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并探究血管内皮糖萼在其改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血栓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常规血栓预防的基础上给予Omega-3脂肪酸,连续治疗14 d,患者术后2、14 d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测定患者术后2 h、7 d、14 d多配体蛋白聚糖(Syndecan)-1、硫酸肝素(HS)、透明质酸(H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测定两组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栓素(TX)B2];血栓弹力图测定血栓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记录两组DVT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LDL-C、FIB、Syndecan-1、HS、HA、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ET-1、TXB2水平及凝集块形成角度、最大振幅、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PT、NO、6-Keto-PGF1α水平及反应时间、凝集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DVT发生率(21.4%)显著高于观察组(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ega-3脂肪酸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DVT具有良好的预防价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稳定及修复血管内皮糖萼结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EGA-3脂肪酸 股骨近端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糖
下载PDF
小儿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与血管内皮糖萼的关系
20
作者 秦鋆建 梁胜凤 +3 位作者 朱馥如 陶春辉 周斌先 蓝雨雁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832-837,共6页
目的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与血管内皮糖萼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肝移植手术的肝病患儿51例,男31例,女20例,0~14岁,ASAⅢ或Ⅳ级。检测并记录切皮前(T_(0))、门静脉阻断前10 min(T_(1))、无肝期30 min(T_(2))、新肝期30 min(T_(3))... 目的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与血管内皮糖萼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肝移植手术的肝病患儿51例,男31例,女20例,0~14岁,ASAⅢ或Ⅳ级。检测并记录切皮前(T_(0))、门静脉阻断前10 min(T_(1))、无肝期30 min(T_(2))、新肝期30 min(T_(3))、新肝期2 h(T_(4))、手术结束(T_(5))时动脉血中内皮糖萼成分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sdc-1)的浓度。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肺损伤分为两组:术后发生急性肺损伤为肺损伤组(S组,n=15)和术后未发生急性肺损伤为对照组(D组,n=36)。记录术中无肝期时间、冷缺血时间、总输液量、输血量、出血量、尿量、术后血气分析、肝功能、ICU治疗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等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dc-1对术后急性肺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与T_(1)时比较,T_(3)、T_(4)时两组sdc-1浓度明显升高;与D组比较,T_(3)~T_(5)时S组sdc-1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D组比较,S组术中冷缺血时间明显延长,红细胞输注量、出血量、尿量明显增多(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c-1(OR=1.214,95%CI:1.033~1.396)是术后急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3时sdc-1预测术后急性肺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根据术中sdc-1浓度最大值与截断值比较分为两组:高sdc-1组(H组,n=32)与低sdc-1组(L组,n=19)。与L组相比,H组术后1 d氧合指数较低(P<0.05),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延长以及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术中内皮糖萼受损可导致术后拔气管导管时间延长以及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发生率增加,sdc-1升高对术后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肝移植 血管内皮糖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