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卤乙酰胺类消毒副产物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效应
1
作者 李锦程 徐晓平 +1 位作者 陈涛 秦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928,共10页
为探究3种卤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存活、种群增长、有性生殖和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以淡水常见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生物,开展了不同浓度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对轮虫24 h急性致死、2 d种群增长、4 d有... 为探究3种卤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存活、种群增长、有性生殖和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以淡水常见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生物,开展了不同浓度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对轮虫24 h急性致死、2 d种群增长、4 d有性生殖、7 d休眠卵产量以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卤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急性毒性呈溴乙酰胺˃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的特征.②20、200μg/L氯乙酰胺和200μg/L溴乙酰胺均显著降低了萼花臂尾轮虫2 d种群增长率.③200μg/L氯乙酰胺提高了轮虫携卵与不携卵雌体数比值和混交率,20μg/L二氯乙酰胺降低了轮虫携卵与不携卵雌体数比值;同时,200μg/L二氯乙酰胺提高了轮虫受精率,20μg/L溴乙酰胺提高了轮虫携卵与不携卵雌体数比值、混交率和受精率.④10、20和200μg/L氯乙酰胺,20和200μg/L二氯乙酰胺以及10、20μg/L溴乙酰胺均显著增加了轮虫7 d休眠卵产量.⑤除200μg/L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外,其他浓度处理组中轮虫氧化应激指标值均普遍上升.研究显示,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均对萼花臂尾轮虫具有较高的致死毒性,能显著影响轮虫种群增长、有性生殖和氧化应激,并可能影响轮虫种群结构和规模,面临生态风险,7 d休眠卵产量是评价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有性生殖影响的合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消毒副产物 卤乙酰胺 轮虫 毒性效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形态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项贤领 朱凌云 +3 位作者 陈莹莹 宛凤英 康琳 席贻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7-1040,共14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现象频发;由此引发的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备受关注.本实验探究了4个温度(16、20、24和28℃)和3个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2.0、4.0和6.0μg/ml)对4个品...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现象频发;由此引发的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备受关注.本实验探究了4个温度(16、20、24和28℃)和3个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2.0、4.0和6.0μg/ml)对4个品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形态特征的影响.通过2种DNA分类方法——自动条形码查询系统和Yule溯祖模型将萼花臂尾轮虫划分为3个进化种;4个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总体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在16℃下,轮虫的形态特征在各品系间未见显著差异;20℃下的昆明品系KMC23形态参数最小,而西宁XN2品系最大;在24℃下,西宁XN2品系的形态参数显著增大;兰州LZB1和西宁XN2品系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相似且在28℃下最小,这可能与两者属于同一进化种有关.4个品系轮虫的卵特征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各有不同.可见,品系和隐种的不同是造成4个轮虫克隆形态学参数对温度差异响应的重要内源性因素.各品系轮虫中,兰州LZB1品系受温度、MC-LR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形态可塑性最强.在高温胁迫下,兰州LZB1品系的所有形态学参数均显著减小,但MC-LR浓度对该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经低温胁迫后,低浓度的MC-LR没有显著改变兰州LZB1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而高浓度的MC-LR显著降低了轮虫的大部分形态学参数.微囊藻毒素对轮虫形态可塑性的影响受到了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的综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微囊藻毒素 温度 进化种 品系 形态特征
下载PDF
镜湖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项贤领 席贻龙 胡好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43-2448,共6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于2005年春季和夏季采自芜湖市镜湖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基因组DNA多态性。从4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谱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10个引物共检测到76个位点,其中65个位点...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于2005年春季和夏季采自芜湖市镜湖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基因组DNA多态性。从4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谱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10个引物共检测到76个位点,其中65个位点显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P)为85.5%。对RAPD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基于遗传距离指数构建了萼花臂尾轮虫的UPGMA和ME系统树。经计算,各克隆平均遗传距离指数为0.5219,春季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0.4416)大于夏季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0.4304);两季节种群间遗传距离指数为0.6010,明显大于季节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16个克隆分别聚在2个主要簇群中,在UPGMA系统树中,春季种群和夏季种群明显分聚在两个主要支系中;而在ME树中,除了夏季Su2克隆和春季种群聚到一个支系外,其它夏季种群则聚在一个独立支系中。上述结果表明,春季种群和夏季种群在遗传上具有较大的差异;镜湖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更替,而Su2克隆可能是春季和夏季种群间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季节种群 DNA多态性 RAPD 遗传距离
下载PDF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内三个姐妹种生活史特征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化炳 席贻龙 程新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1-588,共8页
采自芜湖市莲塘湖和荷花塘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3个姐妹种HE1、HE3和LE9在13℃、18℃、23℃和28℃下的生命表参数间的差异表现为13℃和18℃下姐妹种LE9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都显著长于姐妹种HE3,23℃下姐妹种HE1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均... 采自芜湖市莲塘湖和荷花塘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3个姐妹种HE1、HE3和LE9在13℃、18℃、23℃和28℃下的生命表参数间的差异表现为13℃和18℃下姐妹种LE9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都显著长于姐妹种HE3,23℃下姐妹种HE1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均最短;13℃下姐妹种LE9的世代时间显著长于姐妹种HE3,18℃下和23℃姐妹种LE9和HE1的世代时间分别最长和最短;13℃下姐妹种LE9的净生殖率最高,28℃下姐妹种HE1的净生殖率最低;13℃下姐妹种LE9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18℃下姐妹种HE3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姐妹种LE9;18℃和28℃下姐妹种HE3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23℃下姐妹种HE1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显著低于HE3。3个姐妹种的生命表参数对升高的温度的响应也不相同。温度、姐妹种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轮虫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均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和姐妹种对轮虫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其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种复合体 姐妹种 温度 生活史特征
下载PDF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COI基因序列变异及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董云伟 牛翠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3-480,共8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oxidaseI ,COI)基因序列对北京地区和江汉湖群部分湖泊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获得了 661bp的基因片断序列 ,所得序列与G...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oxidaseI ,COI)基因序列对北京地区和江汉湖群部分湖泊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获得了 661bp的基因片断序列 ,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B .calyci florusCOI序列的同源性为 82 %— 93%。在 6个种群中 ,共获得了 1 5种单元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单元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 0 .2 4 8— 0 .2 63) ,而在同一季节单元型之间遗传距离较小 ( 0 .0 0 2— 0 .0 31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各种群之间无共享的单元型 ,同一季节不同湖泊种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但未按照地理位置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按采样时间分组进行AMOVA分析 ,组间差异高达 94.0 9% ;DH I与其他种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同一湖泊不同季节样品之间 ,遗传变异较大 ,这表明在同一湖泊存在着不同基因型的轮虫休眠卵 ,当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后 ,不同基因型之间会发生更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COI 种群遗传结构
下载PDF
接种密度、食物量及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宝军 丁茜 李英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淡水仔鱼的理想开口饵料,许多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繁殖都有影响。研究了不同接种密度、不同食物量、不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的影响。接种密度选择5、15、20、35个/mL等4个梯度;食物量选择...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淡水仔鱼的理想开口饵料,许多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繁殖都有影响。研究了不同接种密度、不同食物量、不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的影响。接种密度选择5、15、20、35个/mL等4个梯度;食物量选择每日每百万只1、5、10g酵母3个梯度;温度选择20、25、30、35℃等4个梯度。结果表明:1)利用干酵母培养萼花臂尾轮虫时,接种密度每20个/mL左右为宜:密度过低时,种群很难适应新环境;密度过高时,平均增长率低下;2)每日每百万只5g酵母比其它食物量更适合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的增殖:食物量过低,生长慢,个体小;食物量过高时,水体污染严重;3)30℃萼花臂尾轮虫大量快速增殖:温度低于30℃繁殖缓慢;温度高于30℃无法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接种密度 食物量 温度 种群增长
下载PDF
粉煤灰污染影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空间分布的原因 被引量:3
7
作者 薛颖昊 席贻龙 张根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为探讨粉煤灰污染影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在灰湖、汀棠湖和凤鸣湖分布的生态学机制,本文研究了曝气自来水(对照)、20%、40%、60%、80%和100%的澄清灰湖水对采自三湖泊中的轮虫姐妹种Ⅰ和汀棠湖中的轮虫姐妹... 为探讨粉煤灰污染影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在灰湖、汀棠湖和凤鸣湖分布的生态学机制,本文研究了曝气自来水(对照)、20%、40%、60%、80%和100%的澄清灰湖水对采自三湖泊中的轮虫姐妹种Ⅰ和汀棠湖中的轮虫姐妹种Ⅱ的种群增长率、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携卵雌体数/不携卵雌体数和休眠卵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实验用水中的澄清灰湖水含量如何,来自三湖泊的轮虫姐妹种Ⅰ均具有较高的种群增长率(0.52~0.85 d-1)和休眠卵产量(1.60~12.11 ind./(4 d.5 ml)),这为轮虫的扩散、种群的建立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可能.汀棠湖轮虫姐妹种Ⅱ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和休眠卵产量均极低,对照组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和休眠卵产量均为0,这是存在于汀棠湖和凤鸣湖中的轮虫姐妹种Ⅱ无法通过扩散而出现在灰湖中的主要原因.澄清灰湖水的含量仅对汀棠湖中两轮虫姐妹种的种群增长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各浓度的澄清灰湖水使轮虫姐妹种Ⅰ的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80%和100%的澄清灰湖水使轮虫姐妹种Ⅱ的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粉煤灰污染导致已报道的相关水体中轮虫种群密度的下降并非由于其中所含的污染物(较高浓度的碱性氧化物、硫化物和金属元素等)和水体pH值的改变等对轮虫的直接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污染 轮虫 种复合体 生殖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席贻龙 黄祥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7-52,共6页
 在种群累积培养状态下研究了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不予更换的情况下,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分别为 724 3333...  在种群累积培养状态下研究了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不予更换的情况下,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分别为 724 3333± 40. 5257ind(6d.20mL)-1和 6 .0361± 0. 3377ind(5 × 106 cells)-1(al-gae diet)与之相比,当培养液每 2天更换一次时,其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分别下降至637.3333±16. 8028ind.(6d·20mL)-1和5 .3111±0 .1400ind(5×106cells)-1(algae diet).随着培养液更换频率增大至每天一次时,其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下降的幅度进一步增大培养液更换对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影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培养液更换 休眠卵 产量 形成效率
下载PDF
不同重金属混合液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晓平 席贻龙 黄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探究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采用析因设计方法设置ρ(Cu2+)为0.001和0.01 mg·L^(-1)、ρ(Zn2+)为0.01和0.1 mg·L^(-1)、ρ(Cd2+)为0.01和0.1mg·L^(-1... 为探究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采用析因设计方法设置ρ(Cu2+)为0.001和0.01 mg·L^(-1)、ρ(Zn2+)为0.01和0.1 mg·L^(-1)、ρ(Cd2+)为0.01和0.1mg·L^(-1)、ρ(Cr6+)为0.01和0.1 mg·L^(-1)和ρ(Mn2+)为0.1和1 mg·L^(-1)不同组合的混合液,利用轮虫群体累积培养方法,研究暴露于不同重金属混合液中的轮虫18 d实验种群增长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处理组对轮虫种群增长率和轮虫最大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重金属混合液组成成分浓度的变化显著影响其对轮虫的毒性,高浓度重金属混合液均显著降低轮虫种群增长率和轮虫最大种群密度。每种重金属离子和其他4种重金属混合液浓度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轮虫种群增长率;Zn2+和其他4种重金属混合液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轮虫最大种群密度。轮虫种群增长率对重金属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加敏感,适合用来监测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轮虫种群的长期、慢性毒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混合液 轮虫 种群增长率 最大种群密度
下载PDF
有性生殖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 florus)种群适合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蕊 牛翠娟 殷旭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2-525,共4页
利用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探讨了在不同温度下有性生殖种群是否表现出较高的适合度,这种优势是否在形态上有所体现.观察并比较了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种群在15,25和35℃条件下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适合度参数... 利用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探讨了在不同温度下有性生殖种群是否表现出较高的适合度,这种优势是否在形态上有所体现.观察并比较了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种群在15,25和35℃条件下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适合度参数)以及个体的5项形态学指标(背甲长、背甲宽、中棘刺长、中棘刺间距和侧中棘刺间距).结果表明,有性生殖种群的适合度显著高于孤雌生殖种群(P<0.05);有性生殖种群个体的大小显著小于孤雌生殖种群个体(P<0.05),这也是导致有性生殖种群具有较高适合度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性生殖 适合度 形态 轮虫
下载PDF
大型和小型萼花臂尾轮虫的遗传和生活史特征比较研究
11
作者 葛雅丽 张峰 +2 位作者 曹漫漫 罗彤 席贻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491-5504,共14页
近年来,有关生物个体大小变异规律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活史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发现,大小相似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母体所产休眠卵孵化出的不同克隆后代个体大小变化显著,其中,最大个体是最小个体体积的6.25... 近年来,有关生物个体大小变异规律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活史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发现,大小相似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母体所产休眠卵孵化出的不同克隆后代个体大小变化显著,其中,最大个体是最小个体体积的6.25倍。推测种群内产生不同大小的后代个体是轮虫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进化策略,然而目前对上述不同大小轮虫克隆的遗传和生活史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比较了个体大小差异显著的不同克隆萼花臂尾轮虫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分类地位,并在不同温度(20℃、25℃、30℃)和不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食物密度(1.0×10^(6)、3.0×10^(6)、5.0×10^(6)个/mL)下比较了它们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内个体大小变异并非由于遗传特征的明显分化所导致,大型和小型个体轮虫克隆在两种分子标记上并不构成姐妹种,且两种形态型间还存在共享单倍型。温度、食物密度、轮虫形态型,以及温度和食物密度各自与轮虫形态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轮虫的生活史特征。小型轮虫在1.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显著延长了胚胎和幼体的发育时间,缩短了生殖期历时;大型轮虫在1.0×10^(6)个细胞/mL和3.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显著延长了幼体的发育时间,但是其用于胚胎发育和生殖的时间却不随食物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各温度和食物密度条件下,大型轮虫的生殖期历时、平均寿命和世代时间均显著延长,或有延长趋势;而两者的种群增长能力之间的差异却因温度和食物密度的不同而异。20℃、25℃以及3.0×10^(6)个细胞/mL和5.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的生殖能力相似;30℃条件下小型轮虫的生殖能力更强;1.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大型轮虫的生殖能力更强。小型轮虫在各温度和各食物密度下均未产生混交雌体后代,而大型轮虫在20℃低温下有较高的后代混交率。因此,大型和小型个体轮虫克隆具有显著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且利用有性生殖直接产生个体体积明显变异的不同克隆后代是萼花臂尾轮虫适应不可预测环境变化的一种“赌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个体体积 形态 遗传分化 生活史特征
下载PDF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非混交雌体与雄体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
12
作者 李大命 陆建明 +1 位作者 杨家新 许晓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112,共4页
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萼花臂尾轮虫2种不同性别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萼花臂尾轮虫非混交雌体和雄体性别分化的遗传背景.所用的30条随机引物中,有10条引物在两者基因组中扩增出多态性片段,其中有二者共有条带,也有二者差异条带... 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萼花臂尾轮虫2种不同性别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萼花臂尾轮虫非混交雌体和雄体性别分化的遗传背景.所用的30条随机引物中,有10条引物在两者基因组中扩增出多态性片段,其中有二者共有条带,也有二者差异条带,显示了萼花臂尾轮虫非混交雌体和雄体遗传背景上的差异.其中引物B15和B18扩增条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进一步选取了用此二引物扩增出的雌雄特异性片段各一条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已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序列号分别为:AY907696和AY898611,同源比较未发现有高同源性的已知序列与之匹配,表明它们可能是2条新的DNA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RAPD 非混交雌体 雄体 遗传背景
下载PDF
北京西海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休眠卵库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黎 牛翠娟 马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612,共7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序列片段(543bp)对孵化自西海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库的46个克隆进行分析,共发现6个单倍型,平均遗传距离为0.032,分别聚在2个分支。选取4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克隆群,分别对其在3种食物浓度(蛋白核小球藻C...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序列片段(543bp)对孵化自西海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库的46个克隆进行分析,共发现6个单倍型,平均遗传距离为0.032,分别聚在2个分支。选取4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克隆群,分别对其在3种食物浓度(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1×106cells/ml,6×106cells/ml,12×106cells/ml)和3种温度(15℃,25℃,35℃;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6×106cells/ml)下的适合度特征(R0和rm)以及个体大小(背甲长和背甲宽)进行比较研究。生命表实验结果显示,单倍型与食物浓度的交互作用(R0:P=0.038;rm:P=0.027)以及单倍型与温度的交互作用(R0:P=0.006;rm:P=0.000)对种群增长均有显著影响,这4个单倍型克隆群对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偏好,并且各个克隆群对于环境变化有不同的生殖反应。形态测量结果显示,单倍型与温度的交互作用(背甲长:P=0.033;背甲宽:P=0.000)以及单倍型与温度的交互作用(背甲长:P=0.027;背甲宽:P=0.000)对个体大小均有明显的影响。结合生命表及形态数据,探讨了休眠卵库中各个克隆群的生态位及形态分化以及可能对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休眠卵库 遗传多样性 分化 种群增长 个体大小
下载PDF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 florus)的ISSR引物筛选及其多态性检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黎 牛翠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一种基于微卫星的分子标记,无需预知遗传背景即可研究基因组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异,适合大规模的种群遗传研究)的方法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 florus)进行PCR扩增,优化出适宜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从...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一种基于微卫星的分子标记,无需预知遗传背景即可研究基因组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异,适合大规模的种群遗传研究)的方法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 florus)进行PCR扩增,优化出适宜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6条具有良好多态性和重复性的ISSR引物.研究结果显示,萼花臂尾轮虫简单重复序列以(AC)和(AG)的两碱基重复为主,筛选出的ISSR引物扩增共得到114个位点,66个多态位点,多态性高达57.89%,高于常用于该物种分子生态学研究的线粒体COI基因的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引物筛选 体系优化
下载PDF
休眠卵孵化对策与食物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两品系干雌体种群增长的影响
15
作者 邢康南 牛翠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978-7986,共9页
周期性孤雌繁殖的轮虫靠休眠卵度过不良环境,等环境适宜时休眠卵孵化出干雌体,再次通过孤雌繁殖建立种群。通常休眠卵要经历一段休眠期再孵化,但也有些休眠卵生成后很快孵化,称为早孵化现象。有关休眠卵不同孵化对策如何影响其干雌体克... 周期性孤雌繁殖的轮虫靠休眠卵度过不良环境,等环境适宜时休眠卵孵化出干雌体,再次通过孤雌繁殖建立种群。通常休眠卵要经历一段休眠期再孵化,但也有些休眠卵生成后很快孵化,称为早孵化现象。有关休眠卵不同孵化对策如何影响其干雌体克隆种群的增长,目前尚不清楚。分别观测了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两个品系H1(窄温度生态位)和D1(宽温度生态位)的休眠卵在不同孵化对策和不同食物浓度下所生产的干雌体克隆群的种群增长差异。孵化对策包括早孵化(early hatching,EH)和晚孵化(late hatching,LH);食物浓度包括高食物浓度(high food concentration,HF:2×106个细胞/mL)和低食物浓度(low food concentration,LF:5×105个细胞/mL),每个品系下各设置4个实验组(LH-HF、LH-LF、EH-HF、EH-LF),每组10个重复。结果发现,对D1品系来说:孵化对策和食物浓度对最大种群数量具有显著的综合影响(P=0.002),但两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911);早孵化的干雌体种群在最大种群数量上显著高于晚孵化的干雌体种群(P=0.001)。对H1品系:孵化对策和食物浓度对最大种群数量综合影响显著(P<0.001),且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高食物浓度下,EH干雌体克隆群的最大种群数量显著低于LH干雌体克隆群(P<0.001)。高食物浓度下干雌体克隆群开始有性生殖的密度阈值,D1品系EH组显著高于LH组(P=0.041);而H1品系EH组却显著低于LH组(P=0.022)。最高种群密度下,H1品系的有性生殖率在两种孵化对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44),EH种群的有性生殖率低于LH种群,而D品系却未见有性生殖率在不同孵化对策间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休眠卵的孵化对策会影响其后代干雌体种群的增长特性,其影响的结果可能与种群的生境适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对策 轮虫 种群增长 有性生殖率 食物浓度
下载PDF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溴酸盐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联合毒性作用
16
作者 陶开燕 徐晓平 +3 位作者 杨晓凡 陈涛 李彬彬 李锦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6-245,共10页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PSNPs)和溴酸盐(BrO_(3)^(-))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探究PSNPs和溴酸钠(NaBrO_(3))共存条件下对轮虫的联合毒性效应,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PSNPs)和溴酸盐(BrO_(3)^(-))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探究PSNPs和溴酸钠(NaBrO_(3))共存条件下对轮虫的联合毒性效应,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探究了PSNPs(0.001、0.1 mg·L^(-1))、NaBrO_(3)(0.001、0.1 mg·L^(-1))以及它们的联合作用对轮虫生命表参数、种群增长、个体及卵大小的影响。PSNPs和NaBrO_(3)单一及联合暴露显著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的生命表参数,其中,内禀增长率是最为灵敏的参数。0.1 mg·L^(-1)PSNPs和0.001、0.1 mg·L^(-1)NaBrO3联合暴露使轮虫个体显著减小,0.001 mg·L^(-1)PSNPs和0.001、0.1 mg·L^(-1)NaBrO3联合暴露使轮虫的卵体积显著增大。PSNPs和NaBrO3联合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的抑制产生协同效应,0.001、0.1 mg·L^(-1)PSNPs与0.001 mg·L^(-1)NaBrO_(3)联合作用对轮虫个体的抑制表现出拮抗作用,0.001、0.1 mg·L^(-1)NaBrO_(3)能够降低0.1 mg·L^(-1)PSNPs对轮虫净生殖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SNPs和NaBrO_(3)联合作用对轮虫产生了复杂的毒性效应,且联合毒性效应与PSNPs、NaBrO_(3)的浓度配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 溴酸盐 轮虫 联合毒性作用 生命表参数 种群增长 个体及卵大小
下载PDF
低盐度胁迫对褶皱臂尾轮虫增殖情况的影响
17
作者 杨博添 罗颖 +1 位作者 吴洪芳 付生云 《河北渔业》 2024年第9期17-18,27,共3页
为优化轮虫养殖条件,探讨了低盐度环境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增殖和产卵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同盐度处理组(盐度分别为3‰、4‰、5‰、6‰),在控制水温和pH值的条件下,每日投喂小球藻,并监测轮虫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 为优化轮虫养殖条件,探讨了低盐度环境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增殖和产卵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同盐度处理组(盐度分别为3‰、4‰、5‰、6‰),在控制水温和pH值的条件下,每日投喂小球藻,并监测轮虫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增加,轮虫的增殖率和产卵率均显著提高,其中6‰盐度组的增殖率最高。这表明褶皱臂尾轮虫在低盐度下虽能存活,但其繁殖性能在更高盐度下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低盐驯化 盐度
下载PDF
pH值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金秋 李德尚 +1 位作者 罗一兵 王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35-438,共4页
采用种群积累培养法,实验观察了 pH在3.5~11.5之间(间隔 1)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的增长及繁殖.结果表明,该轮虫种群在PH6.5~8.5之间增 长较快, 8. 5时增... 采用种群积累培养法,实验观察了 pH在3.5~11.5之间(间隔 1)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的增长及繁殖.结果表明,该轮虫种群在PH6.5~8.5之间增 长较快, 8. 5时增长最快,即瞬时增长率 r和种群密度较大和最大; pH在 3. 5~4. 5和 9. 5 ~10. 5之间,种群为负增长,即 r为负值; pH在 5. 5~9. 5之间种群为正增长,即正为正 值.该轮虫存活的pH上限为11.5,下限为3.5.在种群增长最适pH(8.5)条件下,该轮虫 的繁殖最快,即绝对带卵量最高(132个·ml-1);pH在9.5时,其相对带卵量最高.为其它 pH值条件下的2~4倍.本研究结果可为淡水轮虫的大批量培养提供可靠的pH值技术指 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种群增长 繁殖 PH值
下载PDF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董丽丽 席贻龙 +3 位作者 刘桂云 陈芳 葛雅丽 温新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165-2169,共5页
应用个体培养方法 ,研究了温度 (2 0、2 5和 30℃ )和藻类食物浓度 (1 5× 10 6、3 0× 10 6、6 0× 10 6和9 0× 10 6cells·ml-1)对青岛、芜湖、广州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仅对轮虫... 应用个体培养方法 ,研究了温度 (2 0、2 5和 30℃ )和藻类食物浓度 (1 5× 10 6、3 0× 10 6、6 0× 10 6和9 0× 10 6cells·ml-1)对青岛、芜湖、广州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仅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 ,而品系对所有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 .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世代时间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食物浓度仅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有显著影响 ,品系对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也有显著影响 .三品系间 ,以广州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大 ,芜湖品系最短 .当食物浓度为 3 0× 10 6cells·ml-1时 ,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长 ,9 0× 10 6cells·ml-1时最短 .各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总生殖率、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广州品系的净生殖率除外 .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广州品系轮虫的总生殖率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青岛和广州品系轮虫的各生命表参数 ,均与食物浓度呈曲线相关 ,但芜湖品系仅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值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缩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品系 温度食物浓度 生活史参数
下载PDF
除草剂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储昭霞 席贻龙 +3 位作者 徐晓平 葛雅丽 董丽丽 陈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42-1145,共4页
采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0.50、3.00、5.50、8.00和10.50mg·L-1)的除草剂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对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幼体阶段历期、生殖期历期、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 采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0.50、3.00、5.50、8.00和10.50mg·L-1)的除草剂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对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幼体阶段历期、生殖期历期、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当草甘膦浓度为3.00和8.00mg·L-1时,轮虫胚胎发育时间显著延长;达3.00mg·L-1时,轮虫的幼体阶段历期开始显著延长;达8.00和0.50mg·L-1时,轮虫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开始显著降低.在各参数中,种群内禀增长率是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监测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轮虫 生活史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