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褐斑病生防菌筛选及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东 刘晓舟 +1 位作者 梁春浩 臧超群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7,共6页
为获得花生褐斑病生防资源,对从阜新、锦州等辽宁花生主产区采集到的60份健康花生叶片进行分离,获得微生物563株,从中筛选出对花生褐斑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18株,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为TL6菌株,其对花生褐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64.3 mm... 为获得花生褐斑病生防资源,对从阜新、锦州等辽宁花生主产区采集到的60份健康花生叶片进行分离,获得微生物563株,从中筛选出对花生褐斑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18株,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为TL6菌株,其对花生褐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64.3 mm。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保守序列同源性分析,明确TL6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TL6菌液对花生褐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发酵液原液对花生褐斑病防治效果为69.17%,发酵原液200倍稀释液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42.48%,TL6发酵原液200倍+50%多菌灵悬浮剂1 000倍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1.33%,联合使用能够显著增效,解淀粉芽孢杆菌TL6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生尾孢 生物防治 解淀粉芽杆菌 防效评价
下载PDF
12种杀菌剂对花生褐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谢瑾卉 裴雪 +3 位作者 林英 臧超群 刘晓舟 梁春浩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69-71,共3页
采用单胞分离法对采自辽宁省的花生褐斑病菌进行分离,通过观察菌落、孢子形态结合ITS序列比对,确定得到的菌株为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为筛选出防治花生褐斑病菌的高效杀菌剂,采用纸碟法对12种杀菌剂原药进行室内... 采用单胞分离法对采自辽宁省的花生褐斑病菌进行分离,通过观察菌落、孢子形态结合ITS序列比对,确定得到的菌株为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为筛选出防治花生褐斑病菌的高效杀菌剂,采用纸碟法对12种杀菌剂原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选取的12种杀菌剂均对花生褐斑病菌具有一定的毒力,其中95%咯菌腈原药的抑菌能力最强,EC_(50)为0.211μg/ml;95%己唑醇、95%丙环唑、97%戊唑醇的抑菌能力较强,EC_(50)分别为0.264、0.369、0.42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褐斑病 落花生尾孢 毒力测定 杀菌剂
下载PDF
辽宁省花生褐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谢瑾卉 裴雪 +3 位作者 林英 臧超群 于舒怡 梁春浩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2,共8页
对采自辽宁地区14个市的119个花生褐斑病标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根据科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致病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菌落形态、气生菌丝、分生孢子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了rDNA-ITS核酸序列,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 对采自辽宁地区14个市的119个花生褐斑病标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根据科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致病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菌落形态、气生菌丝、分生孢子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了rDNA-ITS核酸序列,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褐斑病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生长初期菌落呈黑褐色,近圆球状,质地硬,生长后期菌落形状欠规则,有白色气生菌丝出现;分生孢子呈淡褐色倒棍棒状,微弯,底部稍圆、膨大,顶部略尖,有隔膜;结合rDNA-ITS基因序列比对,确定引起辽宁地区花生褐斑病的病原菌为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 arachid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花生褐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20~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20~30℃。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最适pH 6~8,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褐斑病 落花生尾孢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