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粉葛拟锈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岩 黄丽华 陈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近年在广州地区粉葛上发现一种症状极似豆科锈病的病害,经采样分离致病性测定,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以及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认为引致该病的病原菌为葛藤集壶菌(SychytriumpuerariaeMiy)。
关键词 葛拟锈病 病原菌 藤集壶茵
下载PDF
葛藤集壶菌对葛根防御性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2
作者 黄鑫芦 黄小茜 +3 位作者 肖冬 詹洁 何龙飞 王爱勤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700-4705,共6页
葛拟锈病是近年来制约葛根产业发展的重大病害,导致产区种植葛品种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葛拟锈病是由葛藤集壶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而防御性酶和丙二醛(MDA)是反映寄主防卫反应能力和抗性的重要生化指标。... 葛拟锈病是近年来制约葛根产业发展的重大病害,导致产区种植葛品种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葛拟锈病是由葛藤集壶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而防御性酶和丙二醛(MDA)是反映寄主防卫反应能力和抗性的重要生化指标。本研究以课题组选育的感病品种‘桂葛8号’和抗病品种‘桂葛18号’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活体接种的方法,研究葛藤集壶菌侵染后不同抗性品种超氧歧化物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几丁质酶(CHI)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葛藤集壶菌侵染后两个品种的CAT、PPO、SOD及CHI酶活性和MDA含量变化显著。两个品种间,不论与对照组还是与处理组相比,抗病品种‘桂葛18号’的CAT、PPO、SOD及CHI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桂葛8号’,增幅更大,并且在较高活性水平持续更长时间。而MDA含量则刚好相反,感病品种‘桂葛8号’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桂葛18号’,增幅更大,并且在较高活性水平持续更长时间。两个品种自身的防御性酶活性和MDA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防御酶与葛根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应对病原菌侵染的响应快慢差异反映了葛根品种抗拟锈病菌的程度。相较敏感型品种,抗性品种对葛藤集壶菌侵染的响应速度更快,抗性活力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拟锈病 藤集壶菌 防御性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