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葡萄孢佛隆那霉引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胡素泉
李筱芳
+6 位作者
薛燕宁
曾学思
吕桂霞
沈永年
刘泽虎
王红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3-155,共3页
患者女,16岁,左耳廓、面颊斑块3年。皮损取材真菌培养: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灰黑或灰褐色短绒毛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小培养见分生孢子梗不分支或偶有分支,多芽合轴式产孢,分生孢子不分隔或有1~2个横隔,顶端钝圆...
患者女,16岁,左耳廓、面颊斑块3年。皮损取材真菌培养: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灰黑或灰褐色短绒毛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小培养见分生孢子梗不分支或偶有分支,多芽合轴式产孢,分生孢子不分隔或有1~2个横隔,顶端钝圆,基底呈截断样;最适生长温度.26℃-30℃,能液化明胶,水解淀粉。体外药敏实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耐药。组织病理检查见棕色菌丝和芽生孢子。PCR扩增ITS1-ITS4片段并测序,与基因库中葡萄孢佛隆那霉标准株序列比对,结果99%同源。诊断:葡萄孢佛隆那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治疗:口服伊曲康唑胶囊100mg每日2次,疗程约8个月,皮损逐渐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孢佛隆那霉
暗色丝
孢
霉
病
伊曲康唑
原文传递
题名
葡萄孢佛隆那霉引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胡素泉
李筱芳
薛燕宁
曾学思
吕桂霞
沈永年
刘泽虎
王红
刘维达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山东省立医院
出处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3-155,共3页
基金
江苏省卫生厅基金(H200637)
2006年杨森JRC基金
文摘
患者女,16岁,左耳廓、面颊斑块3年。皮损取材真菌培养: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灰黑或灰褐色短绒毛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小培养见分生孢子梗不分支或偶有分支,多芽合轴式产孢,分生孢子不分隔或有1~2个横隔,顶端钝圆,基底呈截断样;最适生长温度.26℃-30℃,能液化明胶,水解淀粉。体外药敏实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耐药。组织病理检查见棕色菌丝和芽生孢子。PCR扩增ITS1-ITS4片段并测序,与基因库中葡萄孢佛隆那霉标准株序列比对,结果99%同源。诊断:葡萄孢佛隆那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治疗:口服伊曲康唑胶囊100mg每日2次,疗程约8个月,皮损逐渐消退。
关键词
葡萄孢佛隆那霉
暗色丝
孢
霉
病
伊曲康唑
Keywords
Veronaea botryosa
Phaeohyphomycosis
Itraconazole
分类号
R756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葡萄孢佛隆那霉引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胡素泉
李筱芳
薛燕宁
曾学思
吕桂霞
沈永年
刘泽虎
王红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