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葡萄状白云岩成因讨论 被引量:9
1
作者 林孝先 彭军 +1 位作者 闫建平 侯中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5-770,共16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葡萄状白云岩是天然气藏的重要储集层和铅锌矿床的重要容矿围岩,但关于其特征和成因研究却充满争议。基于传统沉积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并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认为四川盆地灯影组葡萄状白云岩主...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葡萄状白云岩是天然气藏的重要储集层和铅锌矿床的重要容矿围岩,但关于其特征和成因研究却充满争议。基于传统沉积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并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认为四川盆地灯影组葡萄状白云岩主要由顺地层、(层间和穿层)溶蚀孔缝中产出的拟晶白云石化的葡萄状团块和葡萄状、栉壳状胶结物或充填物组成。葡萄状团块主要顺地层产出,包括核心和包壳两部分:核心为葡萄石,主要成分为泥、微晶高镁方解石,由沉积阶段的海水沉积作用和微生物捕获、粘结作用形成;包壳主要成分为等厚纤维状环边文石,主要形成于沉积—同生阶段,有厚、薄之分,其中薄包壳形成于相对动荡的海底,而厚包壳形成于相对安静的海底。葡萄状、栉壳状充填物主要在溶蚀孔缝中产出,主要成分为等厚纤维状文石和高镁方解石,为准同生阶段大气淡水作用和海水沉积作用的产物;也存在顺地层葡萄状团块、内碎屑等颗粒粒间或顶部产出的葡萄状、栉壳状胶结物或层状胶结壳,主要为同生—准同生阶段海水潜流带沉积。在葡萄状或栉壳状团块、充填物、胶结物的形成过程中,文石和高镁方解石结晶析出后迅速发生拟晶白云石化作用,并保留其原生的结构和构造。文中关于葡萄状团块和拟晶白云石化作用的研究,为葡萄状白云岩成因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状白云岩 葡萄状团块 葡萄状胶结物 拟晶白云石化 灯影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小儿胆总管胚胎性(葡萄状)横纹肌肉瘤1例
2
作者 杨瑞婷 刘斌 +1 位作者 杨艳丽 苏勤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21-722,共2页
患者,男性,4岁7个月,因上腹胀痛伴皮肤黄染1个月余入院。患者曾就诊于某外地医院,诊断为“黄疸性肝炎”,并给予静脉输液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后查体示: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酱油色,大便呈白陶土样。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 患者,男性,4岁7个月,因上腹胀痛伴皮肤黄染1个月余入院。患者曾就诊于某外地医院,诊断为“黄疸性肝炎”,并给予静脉输液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后查体示: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酱油色,大便呈白陶土样。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26.20μmol/L,直接胆红素142.30μmol/L,糖类抗原-199为1445.0 U/ml,糖类抗原-125为35.8 U/ml。B超示:肝外胆管肿瘤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积液。CT示:胆总管下段见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向左下延伸至胰腺后下方。上腹部MRI示:①右上腹部近肝门区胰头前方实性占位性病变,肿块左后方病灶,或为肿块的分叶灶,尚不排除淋巴结转移可能。②胆总管受压狭窄致梗阻性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遂行胆总管下段肿物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术中胆总管下段见一大小约7 cm×8 cm肿物,包绕胆总管生长,与门静脉及胰头粘连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胚胎性(葡萄状)横纹肌肉瘤 小儿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上震旦统葡萄状白云岩的发现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钱一雄 何治亮 +4 位作者 李慧莉 陈跃 金婷 沙旭光 李洪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10,共14页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是一种非常特殊结构的白云岩。文中报道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东二沟及塔北星火101井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中皮壳—葡萄状白云岩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中发育明、暗纤状白云石或...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是一种非常特殊结构的白云岩。文中报道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东二沟及塔北星火101井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中皮壳—葡萄状白云岩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中发育明、暗纤状白云石或纹层条带的含少量细晶的纤状—细粒状白云石以及肾状和葡萄状粉细晶白云石;由球形、杆形、孢子形等蓝细菌构成泡沫状结构;明暗、环带状橙红色光或中等橙红色光、核部发光较暗或不发光;与基质白云石相比,葡萄—皮壳状白云石δ^(13)C_(PDB)相似;但δ^(18)O_(PDB)正偏,87Sr/86Sr相对高(0.70887~0.70939)、但与震旦纪海水(0.7087~0.7094)相似,从皮壳边缘、暗色(蓝细菌)至核部,微区δ^(18)O_(PDB)、δ^(13)C_(PDB)显示了环带内变化较小、环带外的强烈负漂移;云化程度的增加,δ^(18)O_(PDB)、δ^(13)C_(PDB)负偏明显,^(87)Sr/^(86)Sr增加。皮壳—葡萄状白云岩中Al_2O_3、Fe_2O_3、MnO、LREE/HREE值均低于基质泥粉晶云岩对应值、稀土总量介于基质与粉细晶云岩之间,而Na_2O+K_2O、P_2O_5、Sr、Hg、Cu、Sr/Ba、Sr/Mn、δCe值均高于基质泥粉晶云岩对应值;且随着云化程度的提高,总体呈现出Mn含量增加,Al_2O_3、Fe_2O_3、Na_2O+K_2O、P_2O_5、Sr/Ba、Fe/Mn等值递减的趋势;由此判断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可能是弱还原、保存较好的海水中形成,或在成岩早期或浅埋藏孔隙海水为主的流体中形成、部分经历了较强的大气水作用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 微区碳氧同位素 奇格布拉克组 震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葡萄状灰岩缝洞的发现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彭博 刘成林 +6 位作者 李宗星 马寅生 曹军 张旭 梁德秀 王冰 马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4,共9页
文章采用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原理,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葡萄状缝洞分布特征与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与四川盆地灯影组缝洞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东部石炭系葡萄状缝洞与四川盆地灯影组葡萄状缝洞具相似的... 文章采用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原理,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葡萄状缝洞分布特征与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与四川盆地灯影组缝洞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东部石炭系葡萄状缝洞与四川盆地灯影组葡萄状缝洞具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可见复式纹层花边皮壳,网状泄水通道,以及大气淡水方解石、陆源砂屑、泥以及硅质自生矿物等缝洞内包卷物等岩石学标志。地化分析显示缝洞皮壳碳酸盐矿物成岩流体为海水,缝洞碳酸盐充填物的成岩流体为大气淡水。最终认为两地葡萄状缝洞皆为大气水作用的产物,柴东石炭系葡萄状灰岩缝洞是四川盆地灯影组葡萄状白云岩缝洞早期形式。二者演化过程如下:由于周期性海退使潮坪相等环境下形成的碳酸盐岩暴露而遭受溶蚀,海侵时溶蚀缝洞内形成针柱状方解石胶结,当海水进一步蒸发,胶结的针柱状方解石在海水中发生模仿交代,形成同生期白云石,这种周期性的海退海侵形成在剖面上的多套葡萄状缝洞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石炭系 葡萄状缝洞 混积台地 大气水溶蚀
下载PDF
黑色葡萄状穗霉纤维素酶的纯化和性质 被引量:9
5
作者 杜宗军 陈冠军 +1 位作者 高培基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4,共6页
将筛选所得的黑色葡萄状穗霉 (Stachybotrys atra) S6 0 7发酵培养 96 h,发酵液离心去除菌体 ,上清液经超滤、Sephadex- G10 0柱层析、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CM-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层析、Q- Sepharose... 将筛选所得的黑色葡萄状穗霉 (Stachybotrys atra) S6 0 7发酵培养 96 h,发酵液离心去除菌体 ,上清液经超滤、Sephadex- G10 0柱层析、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CM-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层析、Q- 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及置换层析等步骤 ,得到了 4种电泳纯的酶组分 ,即内切纤维素酶 EG 、EG 、EG 和 β葡萄糖苷酶 (β Gase)。利用 SDS- PAGE测得 4种酶组分的分子量分别是 78.3、5 8.1、72 .4和 5 5 .6 k Da。 3种内切酶组分的最适温度都是 5 0℃ ,β-葡萄糖苷酶为 5 5℃ ,它们的最适 p H值分别是 6 .0、7.0、6 .5和 6 .0。底物专一性的实验表明 ,内切酶 、 、 都可作用于木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葡萄状穗霉 纤维素酶 内切酶 Β-葡萄糖苷酶 纯化
下载PDF
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影像诊断(附6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唐震 尤明春 +3 位作者 刁胜林 张开盛 郁成 罗泽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7-308,共2页
本文报道6例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CT和膀胱造影表现。膀胱葡萄状肉瘤CT扫描主要表现为膀胱内软组织密度充盈缺损、膀胱壁增厚以及前列腺等邻近器官受侵。膀胱造影主要表现为息肉状充盈缺损以及膀胱受压、膀胱壁僵硬。结合文献讨论... 本文报道6例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CT和膀胱造影表现。膀胱葡萄状肉瘤CT扫描主要表现为膀胱内软组织密度充盈缺损、膀胱壁增厚以及前列腺等邻近器官受侵。膀胱造影主要表现为息肉状充盈缺损以及膀胱受压、膀胱壁僵硬。结合文献讨论了其X线诊断以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膀胱肿瘤 膀胱葡萄状肉瘤 膀胱照影术 诊断
下载PDF
葡萄状枝瑚菌粗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华 窦晓兰 陆启玉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2,共4页
利用水浸法提取珊瑚菌(Ramaria botrytis)中的粗多糖,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粗多糖含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浸提参数温度、时间、料液比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制备粗多糖,以清除DPPH自由基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珊瑚菌粗多糖的最... 利用水浸法提取珊瑚菌(Ramaria botrytis)中的粗多糖,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粗多糖含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浸提参数温度、时间、料液比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制备粗多糖,以清除DPPH自由基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珊瑚菌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2h、料液比1∶20,平均得率为5.64%。另外,当粗多糖的浓度大于7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保持在78%~8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状枝瑚菌 粗多糖 水提法 抗氧化 清除DPPH自由基
下载PDF
黑色葡萄状穗霉S607耐碱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杜宗军 季明杰 +1 位作者 陈冠军 高培基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5,30,共5页
研究了耐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菌株黑色葡萄状穗霉S6 0 7(StachybotrysatraS6 0 7)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 ,S6 0 7的最适生长和产酶 pH为 7.0 ,最适产酶温度为 2 8℃ ,摇床最适转速为 180r/min。在以 2 .0 %纤维素粉和 2 .5 %的麸皮作为碳源... 研究了耐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菌株黑色葡萄状穗霉S6 0 7(StachybotrysatraS6 0 7)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 ,S6 0 7的最适生长和产酶 pH为 7.0 ,最适产酶温度为 2 8℃ ,摇床最适转速为 180r/min。在以 2 .0 %纤维素粉和 2 .5 %的麸皮作为碳源时产酶最高 ,添加含 (NH4 ) 2 SO4 、尿素和蛋白胨的复合氮源对生长和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 ,发酵周期为 4~ 5d ,发酵液中CMC酶活为 2 .12IU /mL ,FP酶活为 1.0 3IU /mL ,β 葡萄糖苷酶活为 0 .86IU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葡萄状穗霉 耐碱性纤维毒酶 培养条件
下载PDF
葡萄状维朗那霉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孔庆涛 桑红 +7 位作者 吕桂霞 沈永年 吴波 邓德权 刘维达 刘芳 王雪连 王高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暗色丝孢霉病是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由葡萄状维朗那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少见,文中报道1例葡萄状维朗那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方法取患者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分离菌种行rDNA IT... 目的暗色丝孢霉病是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由葡萄状维朗那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少见,文中报道1例葡萄状维朗那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方法取患者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分离菌种行rDNA ITS测序鉴定。结果显微镜下见大量有隔分枝的菌丝,棕褐色,侧面及末端可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直线型,偶见分枝,壁光滑。培养见大量毛绒状暗色菌落。皮损组织病理显示慢性肉芽肿性炎,组织中可见有隔的分枝或不分枝的褐色菌丝。PAS和吉姆萨染色阳性。分子测序鉴定为葡萄状维朗那霉。确诊后伊曲康唑加热疗等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该病例致病菌为葡萄状维朗那霉,选用伊曲康唑加热疗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状维朗那霉 暗色丝孢霉病 伊曲康唑
下载PDF
第四脑室内猪囊尾蚴葡萄状囊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纪洪石 项明慧 +1 位作者 王恩荣 张文萃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猪囊尾蚴 葡萄状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葡萄状白云岩成因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杰 Brian Jones +4 位作者 潘立银 周进高 秦玉娟 郝毅 武明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5-725,共11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巨厚的白云岩,其中灯影组二段和四段发育大量具有各种形态的葡萄状白云岩,其直径最长可达75cm,有的平行于层面,有的穿层。剖面资料表明,葡萄状白云岩发育多期等厚环边胶结物,中部残留大量未充填的不规则洞穴...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巨厚的白云岩,其中灯影组二段和四段发育大量具有各种形态的葡萄状白云岩,其直径最长可达75cm,有的平行于层面,有的穿层。剖面资料表明,葡萄状白云岩发育多期等厚环边胶结物,中部残留大量未充填的不规则洞穴,这成为与岩溶喀斯特作用相关的地下溶蚀作用的证据。围岩泥晶白云石为早期海水中原生结晶的产物,后来的胶结物可划分为4期:(1)自泥晶化白云石(部分样品中可见)作为最早的一期胶结物,由于各种生物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影响而紧贴着围岩发育;(2)第2期胶结物纤维状白云石可能为海水中直接沉淀的产物,经历后期成岩作用后,具有完全有序的结构,晶胞参数接近理想值;(3)细—中晶白云石为第3期胶结物,包含纤维状白云石溶蚀残余,形成于构造抬升之后的近地表大气淡水环境;(4)第4期胶结物中—粗晶白云石为埋藏环境下直接结晶的产物,充填了孔洞中心,残留部分未充填孔洞。灯影组受到了岩溶喀斯特作用、胶结作用以及白云石化作用等成岩作用的影响,其中与葡萄状白云岩有关的岩溶喀斯特作用对于灯影组储集层的发育至关重要。对灯影组葡萄状白云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灯影组储集层成因和演化及灯影组白云岩的成因,而且有助于指导四川盆地前寒武系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状白云岩 灯影组 胶结物 晶胞参数 岩溶喀斯特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宫颈葡萄状横纹肌肉瘤一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倩 王丽艳 付艳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宫颈息肉切除术 葡萄状横纹肌肉瘤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2009年 人工流产术 病例摘要 妇产科 肿物
下载PDF
“葡萄状核桃”和普通核桃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国林 周天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2-377,共6页
用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葡萄状核桃和普通核桃(JuglansregiaL.)6种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比较了两种核桃酶谱和酶活性的异同。结果表明,葡萄状核桃除当年生果枝外,其它各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 用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葡萄状核桃和普通核桃(JuglansregiaL.)6种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比较了两种核桃酶谱和酶活性的异同。结果表明,葡萄状核桃除当年生果枝外,其它各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普通核桃。葡萄状核桃雄花轴、雌花和雄花中酶带的数目也比普通核桃相应组织为少。因此认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酸与核桃雌花序的发育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葡萄状核桃 过氧化物酶 同功酶
下载PDF
胆管葡萄状肉瘤3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会行 李军红 田学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胆管葡萄状肉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不同分化程度的胆管葡萄状肉瘤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0年4月~2004年10月间共3例胆管葡萄状肉瘤,复习临床资料,收集每例组织蜡块进行切片,HE染色、特殊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胆管葡萄状肉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不同分化程度的胆管葡萄状肉瘤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0年4月~2004年10月间共3例胆管葡萄状肉瘤,复习临床资料,收集每例组织蜡块进行切片,HE染色、特殊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分析。结果:本组3例发病年龄为14个月、5岁4个月、4岁。男2例、女1例。1例由胆总管蔓延至胆囊颈部,1例蔓延至肝门。瘤细胞及其排列具有特征性结构,在正常或伴有增生的粘膜下为未分化型肌母细胞即:"形成层"状,内部为粘液瘤样区域。细胞学特点是各种形态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嗜酸胞浆。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actin(+)、myoglobin(+)。结论:胆管葡萄状肉瘤罕见,几乎均见于幼儿。高分化胆管葡萄状肉瘤易误诊为一些良性病变,延误治疗,需引起重视;低分化葡萄状肉瘤,则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等。本病具有侵袭性及远处转移,预后差。但目前手术、放、化疗效果满意,生存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葡萄状肉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四川南江灯影组白云岩葡萄状构造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东 王国芝 《四川地质学报》 2010年第4期454-456,共3页
四川盆地南江震旦系灯影组以一套潮坪、台地边缘浅滩环境的白云岩为主,并在灯影组下部普遍发育葡萄状构造。空间上葡萄状构造由下往上呈弱发育→密集发育→交替发育→不发育,产出明显受到孔洞、缝的分布和形态控制。结合该区沉积、成岩... 四川盆地南江震旦系灯影组以一套潮坪、台地边缘浅滩环境的白云岩为主,并在灯影组下部普遍发育葡萄状构造。空间上葡萄状构造由下往上呈弱发育→密集发育→交替发育→不发育,产出明显受到孔洞、缝的分布和形态控制。结合该区沉积、成岩演化史,认为灯影组中期存在一定时期的暴露过程和表生岩溶作用,葡萄状构造为表生大气淡水溶蚀-沉淀形成产物,是古暴露和古岩溶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葡萄状构造 古岩溶 南江
下载PDF
输精管葡萄状横纹肌肉瘤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治军 尹云炎 谭继红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8期474-474,共1页
关键词 输精管葡萄状横纹肌肉瘤 诊断 输精管肿瘤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妊娠期阴道葡萄状肉瘤1例
17
作者 许梅 赵跃武 +2 位作者 任颖 薛霜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23-1324,共2页
患者,21岁。因发现阴道内肿物7个月余、肿物明显增大10天入院。患者行孕前体检时外阴、阴道、子宫颈等女性生殖系统均未发现显著异常,于7个月前自然分娩时阴道突出一肿物,未予任何治疗,10天前患者出现腹痛、阴道黄色分泌物增多、大腿内... 患者,21岁。因发现阴道内肿物7个月余、肿物明显增大10天入院。患者行孕前体检时外阴、阴道、子宫颈等女性生殖系统均未发现显著异常,于7个月前自然分娩时阴道突出一肿物,未予任何治疗,10天前患者出现腹痛、阴道黄色分泌物增多、大腿内侧疼痛,遂至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肿块较前有明显增大,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妇检:阴道前壁、右侧壁可触及质软包块,上达穹窿,下达阴道口,大小10 cm×8 cm。彩超示:盆腔右下方靠近会阴部似可见低回声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葡萄状肉瘤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小儿胆道葡萄状肉瘤(附1例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刘斌 易永芬 +1 位作者 李园园 廖晓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25-827,830,共4页
目的 :提高对小儿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葡萄状肉瘤 )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 :对本病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葡萄状肉瘤 )病例共 16例进行分析。结果 :男 11例 ,女 5例。年龄 1~ 6岁。黄疸 16例 ,发热 8例 ,右上腹... 目的 :提高对小儿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葡萄状肉瘤 )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 :对本病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葡萄状肉瘤 )病例共 16例进行分析。结果 :男 11例 ,女 5例。年龄 1~ 6岁。黄疸 16例 ,发热 8例 ,右上腹痛 6例 ,陶土色大便 9例 ,尿黄 6例。肝肿大 13例 ,脾肿大 2例 ,右上腹肿块 2例。临床误诊为肝炎 5例。B超考虑葡萄状肉瘤仅 2例 ,CT考虑胆总管横纹肌肉瘤仅 1例。病检诊断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3例 ,葡萄状肉瘤 13例。 7例切除并化疗、放疗 ,随访最长的 8个月未复发。 1例部分切除并化疗 ,3个月后随访残留灶缩小 ,病情稳定。 2例行姑息手术后 2个月左右死亡。 1例切除后 2个月检查已复发。结论 :小儿胆道横纹肌肉瘤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葡萄状肉瘤 ) ,发病年龄 1~ 6岁 ,男性比女性多见。其主要症状为阻塞性黄疸 ,常伴有发热、肝肿大等 ,临床易误诊为肝炎。B超、CT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 ,确诊需经病理检查。本病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 ,应积极外科治疗并配合化疗、放疗 ,可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葡萄状肉瘤 胆道 小儿
下载PDF
幼儿膀胱葡萄状肉瘤1例报告
19
作者 葛京平 许宏 +1 位作者 高建平 蔡荣星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959-959,共1页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葡萄状肉瘤 病例报告 儿童
下载PDF
超声诊断儿童前列腺葡萄状肉瘤1例
20
作者 董昌元 石小红 +1 位作者 王玲 罗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1期1061-1061,共1页
关键词 超声波诊断 儿童 前列腺葡萄状肉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