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监测与葡萄球菌A蛋白快速检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建华 陈忠城 区敬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1期1404-1404,1406,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SA)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并建立可用于检测葡萄糖球菌A蛋白(SPA)的新方法。方法分析132株SA菌株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性。构建金属螯合免疫磁性微球,对其表面形态、大小、表面基团吸收峰进行测定,用该磁性微球分离S... 目的分析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SA)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并建立可用于检测葡萄糖球菌A蛋白(SPA)的新方法。方法分析132株SA菌株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性。构建金属螯合免疫磁性微球,对其表面形态、大小、表面基团吸收峰进行测定,用该磁性微球分离SPA,并用于SA检测。结果 132株SA分离自痰液74株(占56.06%)、分泌物43株(占32.58%)、血液10株(占7.57%)、胆汁3株(占2.23%)、器械导管2株(占1.52%)。检出甲氧西林敏感SA(MSSA)61株(占46.21%),对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3.12%、13.23%、23.12%、56.87%、54.23%;甲氧西林耐药SA(MRSA)71株(占53.79%),对青霉素G、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12%、21.21%、61.21%、29.21%、76.23%。磁性微球分散性良好,对SA样品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0CFU,在一定条件下可维持高活性3周。结论 SA菌株耐药性较强;免疫磁性微球技术可用于SA的快速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糖球菌A蛋白 分离检验技术
下载PDF
基于混合SAMs包裹的纳米团簇和SPA的抗体固定方法用于糖化血红蛋白免疫场效应型传感器的制备(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薛茜男 边超 +3 位作者 佟建华 孙楫舟 张虹 夏善红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77-482,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体固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制备了免疫场效应型传感器用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首先,纳米金颗粒由混合自组装膜(SAMs)包裹形成一种功能化的纳米团簇.然后这种纳米团簇以自组装的方式固定在传感器金电极表面.之后...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体固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制备了免疫场效应型传感器用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首先,纳米金颗粒由混合自组装膜(SAMs)包裹形成一种功能化的纳米团簇.然后这种纳米团簇以自组装的方式固定在传感器金电极表面.之后,葡萄糖球菌蛋白A(SPA)被固定在纳米团簇表面用来定向固定抗体.利用该方法,纳米团簇可在金电极表面均匀分布.由此形成的多层生物膜可定向固定抗体,与抗体具有稳定的结合力,能较好地屏蔽噪声干扰,且与场效应型传感器兼容.利用该传感器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52.8μV.ng-1.mL和13.5μV.ng-1.mL.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度,未来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微型的用于糖尿病监控的糖化血红蛋白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自组装膜 纳米金 糖化血红蛋白 免疫传感器 葡萄糖球菌蛋白a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大鼠药动学研究
3
作者 吴雅丽 李洪义 +4 位作者 潘德桐 胡晓丞 申文晋 蔡永明 司端运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2M-118)在大鼠体内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单次iv低、中和高剂量(1、2和4 mg/kg)2M-118,高剂量组大鼠于单次给药后,继续每天给药1次,...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2M-118)在大鼠体内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单次iv低、中和高剂量(1、2和4 mg/kg)2M-118,高剂量组大鼠于单次给药后,继续每天给药1次,共给药8次。于给药前(0 h),首次及末次给药后5、10、20、30、45 min和1.0、1.5、2.0、4.0、6.0、8.0 h采集眼静脉丛全血约0.5 mL,制备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药物浓度,采用DAS 3.2.8药动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单次iv 2M-118后,在1~4 mg/kg剂量内,峰浓度(Cmax)、初始浓度(C0)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与剂量呈正相关;消除相半衰期(t1/2Z)随剂量递增明显延后,平均t1/2z分别为0.24、0.60和1.18 h;表观分布容积(Vz)随剂量递增而增大;各剂量组的清除率(CLz)较为一致。与同剂量(4 mg/kg)单次给药相比,大鼠多次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基本保持一致,体内药物无蓄积倾向。结论大鼠单次iv 2M-118后,在1~4 mg/kg剂量内,体内暴露量与剂量呈正相关,其清除可能呈现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单次与多次iv给予相同剂量2M-118后,药动学行为特征基本一致,无明显药物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2M-118) 药动学 大鼠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药物蓄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