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锂对大鼠肝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德敏 方显峰 +1 位作者 孙颖 张捷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糖原合成酶激酶3的抑制剂氯化锂对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在葡萄糖和不同浓度氯化锂的培养液中培养4h后提取RNA,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和6磷酸葡萄... 目的:探讨利用糖原合成酶激酶3的抑制剂氯化锂对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在葡萄糖和不同浓度氯化锂的培养液中培养4h后提取RNA,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和6磷酸葡萄糖转运亚基(G6PT)的mRNA水平。结果:氯化锂(10mM、20mM)与高糖培养液联合培养肝细胞4h后,肝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的催化亚基和转运亚基的mRNA的丰度均下降(P<0.05)。结论:锂盐可能能够有效的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表达起到胰岛素增敏的作用。对葡萄糖-6-磷酸酶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糖尿患者的高血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酶 氯化锂 基因表达 糖尿病 原代肝细胞 大鼠
下载PDF
饲料脂肪对翘嘴红鲌生长、葡萄糖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波 唐永凯 +2 位作者 俞菊华 谢骏 戈贤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4-1033,共10页
选用360尾翘嘴红鲌(Erythrocutler ilishaeformis Bleeker),体质量约40g。随机分成为2组,分别为高脂组(脂肪质量分数19.93%,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14.45%)、低脂组(脂肪质量分数9.92%,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12.38%),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8周。... 选用360尾翘嘴红鲌(Erythrocutler ilishaeformis Bleeker),体质量约40g。随机分成为2组,分别为高脂组(脂肪质量分数19.93%,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14.45%)、低脂组(脂肪质量分数9.92%,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12.38%),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8周。分别于摄食后0h、3h、6h、12h、24h测定血液指标、糖代谢酶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E.C.2.7.1.1)以及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E.C.3.1.3.9)活性及基因表达,并分析高脂肪与低脂肪水平日粮对翘嘴红鲌生长的影响。与低脂水平日粮相比,高脂水平日粮组血液甘油三酯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分别在摄食后3h、12h有增加现象,肝胰脏粗蛋白与脂肪含量有显著增加(P<0.05)。与低脂水平日粮相比,在摄食后3~12h高脂肪水平日粮组糖代谢酶GK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但是日粮脂肪水平并不能显著影响GK活性(P>0.05)。在摄食后3~24h高脂肪水平日粮组糖代谢酶G6Pase的mRNA水平得到显著促进,并在摄食后24hG6Pase活性显著增加(P<0.05)。因此,摄食高脂肪水平日粮能增加肝胰脏粗蛋白与脂肪含量,造成翘嘴红鲌高血糖效应,诱导G6Pase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影响翘嘴红鲌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脂肪 葡萄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酶 酶活性 生长 基因表达
下载PDF
SIRS大鼠心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测定和线粒体形态变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春峰 李巍 +2 位作者 袁壮 薄涛 苏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对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SIRS)阶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参与葡萄糖代谢的酶活性进行研究 ,并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 ,从酶学及亚细胞结构的角度深入了解 SIRS时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变。方法 :( 1)腹腔注射内毒素 ( L PS) 2 0 m ... :目的 :对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SIRS)阶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参与葡萄糖代谢的酶活性进行研究 ,并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 ,从酶学及亚细胞结构的角度深入了解 SIRS时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变。方法 :( 1)腹腔注射内毒素 ( L PS) 2 0 m g/ kg,以直肠温度、心率、呼吸、血白细胞 ( WBC)、中性粒细胞数量及血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免疫组化法 )含量变化作为 SIRS的指标 ,制造大鼠 SIRS的动物模型。 ( 2 )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SIRS大鼠心肌细胞葡萄糖 6磷酸酶 ,图像分析进行半定量测定其活性的变化。( 3) SIRS大鼠球后静脉丛取血测血糖。 ( 4) SIRS大鼠心肌细胞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 1)注射 L PS后 1小时大鼠心肌细胞葡萄糖 6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3小时后则明显减弱 ,差异性均显著 ( P均 <0 .0 5 )。 ( 2 )注射 L PS 1小时后血糖明显升高 ,3小时后降低。 ( 3)透射电镜观察可见 SIRS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增多 ,排列紊乱 ,出现空泡变性 ,肌纤维水肿。结论 :SIRS时存在葡萄糖代谢紊乱及能量代谢障碍 ,可能为 SIRS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内毒素 葡萄糖6-磷酸酶 葡萄 线粒体 心肌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酶是一种潜在类风湿关节炎新自身抗原 被引量:4
4
作者 吴乔 李德卫 +2 位作者 王洪林 杜成友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6-600,共5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和晚期患者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酶水平,探讨葡萄糖-6-磷酸酶与RA的相关性及其诊断意义。方法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免疫印迹的比较寻找差异蛋白点,质谱测序和Western ...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和晚期患者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酶水平,探讨葡萄糖-6-磷酸酶与RA的相关性及其诊断意义。方法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免疫印迹的比较寻找差异蛋白点,质谱测序和Western bolt证明患者血清葡萄糖-6-磷酸酶在患者高表达在正常人则检测不到。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早期、晚期、非RA患者(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正常人20例、40例、30例、40例血清通过ELISA的方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酶水平,分析血清葡萄糖-6-磷酸酶水平与RA的相关性。结果 RA血清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和其它自身免疫病患者(P<0.001);进一步比较与RA现有诊断指标的相关性,发现葡萄糖-6-磷酸酶血清水平与ESR、CCP、DAS28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RF无显著相关(P>0.05);与临床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呈负相关。结论提示葡萄糖-6-磷酸酶是RA相关抗原,其血清水平对RA可能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与激素治疗负相关说明该指标反映了疾病活动度;其在RA疾病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葡萄糖-6-磷酸酶 差异蛋白组学 诊断标志
下载PDF
蟾蜍毒素对S180荷瘤小鼠肉瘤细胞Mg^(2+)-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明芳 王哲 +2 位作者 魏龙春 侯科佐 刘云鹏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6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醇溶性蟾蜍毒素对S180荷瘤小鼠肉瘤细胞Mg2+-ATP酶(Mg2+-ATP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乙醇溶解蟾蜍分泌物原浆,采用减压蒸馏等方法,进一步部分分离纯化,获得醇溶性的蟾蜍毒素混合物(Ethanol extract of ... 目的探讨醇溶性蟾蜍毒素对S180荷瘤小鼠肉瘤细胞Mg2+-ATP酶(Mg2+-ATP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乙醇溶解蟾蜍分泌物原浆,采用减压蒸馏等方法,进一步部分分离纯化,获得醇溶性的蟾蜍毒素混合物(Ethanol extract of toad venom,简称EET),将其作用于S180荷瘤小鼠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应用酶化学染色法观察S180肉瘤细胞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蟾蜍毒素组和氟脲嘧啶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5.6%和36.9%(P<0.05),细胞质膜标志酶Mg2+-ATPase、内质网标志酶G-6-Pase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变低,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结论蟾蜍毒素可降低S180荷瘤小鼠肉瘤细胞质膜标志酶Mg2+-AT-Pase及内质网标志酶G-6-Pase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蟾蜍毒素 S180肉瘤 Mg2+-ATPase 葡萄糖-6-磷酸酶
下载PDF
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肝脏葡萄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栩晗 李国生 +4 位作者 朱华 黄澜 刘亚莉 马春梅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肝脏葡萄糖激酶(G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肝脏葡萄糖激酶(G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作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成模型组、小檗碱组、二甲双胍组,各药干预9周。同时设立对照组。观察小檗碱疗效及对肝脏GcK、G6P、PEPCK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增高肝脏GcK的mRNA表达,降低肝脏G6P、PEPCK mRNA的表达。结论小檗碱降低2型糖尿病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肝脏GcK mRNA的表达和降低G6P、PEPCK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 小檗碱 葡萄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mRNA在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再通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温暖 邬善敏 +2 位作者 陈辰 蔡杰 卢超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96-300,304,共6页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再通大鼠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探讨梗阻性黄疸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1周组(B组)、...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再通大鼠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探讨梗阻性黄疸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1周组(B组)、梗阻性黄疸2周组(C组)、梗阻性黄疸1周再通1周组(D组)、梗阻性黄疸2周再通1周组(E组)。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光镜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的表达。结果胆道梗阻后,B、C两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尤其是C组升高的更明显;光镜下可见B组和C组肝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可见胆管增生,C组较B组除以上改变更加严重外,还可见典型的片状肝细胞坏死;B、C两组肝组织G-6-P、PEPCK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相比,D、E两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均分别低于B、C两组,肝脏形态改变也明显趋于正常,肝组织G-6-P、PEPCK的mRNA表达亦均低于B、C两组,且D组在血清、肝组织mRNA表达及光镜下肝细胞损伤方面与E组比较均降低。结论梗阻性黄疸模型形成后,大鼠肝脏分泌的胆汁排泄不畅形成淤积。肝脏中G-6-P、PEPCK mRNA表达开始增强且随梗阻时间延长其表达增强趋势更加明显,加强了糖异生的过程,可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梗阻解除后,受损肝脏形态及肝功能开始恢复,肝脏G-6-P、PEPCKmRNA表达开始降低,及早解除梗阻,恢复越快。提示肝组织G-6-P、PEPCK的mRNA表达升高可能是梗阻性黄疸时糖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及再通模型 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大鼠
下载PDF
益气活血解毒方对Lewis肺癌小鼠癌细胞Mg^(2+)-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明芳 王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药对小鼠Lewis肺癌癌细胞Mg2+-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酶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Lewis肺癌细胞酶活性的改变。结果质膜标志酶Mg2+-ATPase、内质网标志酶G-6-Pase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药对小鼠Lewis肺癌癌细胞Mg2+-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酶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Lewis肺癌细胞酶活性的改变。结果质膜标志酶Mg2+-ATPase、内质网标志酶G-6-Pase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减低,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药降低肺癌细胞质膜标志酶Mg2+-ATPase及内质网标志酶G-6-Pase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解毒方药 肺癌 Mg2+-ATP酶 葡萄糖-6-磷酸酶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加华 周嘉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表达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稳定表达G6Pase的鼠肝细胞瘤H4ⅡE M1.3细胞,一组细胞分别给予二甲双胍0.1~5.0mmol·L-1孵育16h;另一组细胞先加入化合物C 20μmol·L-1,Bay1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表达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稳定表达G6Pase的鼠肝细胞瘤H4ⅡE M1.3细胞,一组细胞分别给予二甲双胍0.1~5.0mmol·L-1孵育16h;另一组细胞先加入化合物C 20μmol·L-1,Bay11-7085 5μmol·L-1或雷帕霉素25nmol·L-1作用30min后,再加入二甲双胍2mmol·L-1共育16h,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测定G6Pase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加入化合物C 20μmol·L-1作用30min后,再分别加入二甲双胍2mmol·L-1、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1mmol·L-1孵育15min,Western印迹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细胞加入二甲双胍2mmol·L-1和胰岛素1μmol·L-1作用15min,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二甲双胍0.5,1,2和5 mmol·L-1作用16h可以显著抑制G6Pase基因表达(P<0.05,P<0.01),二甲双胍0.5和5mmol·L-1时,分别抑制G6Pase基因表达26%(P<0.05)和85%(P<0.01)。AMPK抑制剂化合物C可部分逆转二甲双胍的抑制作用(P<0.05);二甲双胍可诱导AMPK磷酸化,与AICAR作用相似,但这一作用可被化合物C抑制。结论二甲双胍抑制G6Pase基因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有关,而可能与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葡萄糖-6-磷酸酶 蛋白激酶类 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蟾蜍毒素对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Mg^(2+)-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明芳 王哲 +2 位作者 魏龙春 侯科佐 刘云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1-833,837,共4页
目的探讨醇溶性蟾蜍毒素对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Mg2+-ATP酶(Mg2+-ATP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乙醇溶解蟾蜍分泌物原浆,采用减压蒸馏等方法进一步部分分离纯化,获得醇溶性的蟾蜍毒素混合物(EET),将其作用于H22... 目的探讨醇溶性蟾蜍毒素对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Mg2+-ATP酶(Mg2+-ATP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乙醇溶解蟾蜍分泌物原浆,采用减压蒸馏等方法进一步部分分离纯化,获得醇溶性的蟾蜍毒素混合物(EET),将其作用于H22荷瘤小鼠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应用酶化学染色法观察H22肝癌细胞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蟾蜍毒素组和氟尿嘧啶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是32.0%和34.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g2+-ATPase、G-6-Pase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变低,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结论蟾蜍毒素可降低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质膜标志酶Mg2+-ATPase及内质网标志酶G-6-Pase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蟾蜍毒素 H22肝癌 小鼠 动物模型 Mg2+-ATP酶 葡萄糖-6-磷酸酶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酶与糖尿病 被引量:11
11
作者 方显锋 刘德敏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3年第5期305-307,共3页
葡萄糖-6-磷酸酶是肝脏糖异生的两个关键酶之一,该酶的活性变化直接影响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大量的研究表明,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在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中均明显增加。因此,该酶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糖有着密切的... 葡萄糖-6-磷酸酶是肝脏糖异生的两个关键酶之一,该酶的活性变化直接影响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大量的研究表明,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在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中均明显增加。因此,该酶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糖有着密切的关联。葡萄糖-6-磷酸酶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一个潜在靶点正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酶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病因学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糖尿病新型分子靶点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检测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颖 刘德敏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葡萄糖脱氢酶偶联反应测定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活性,并推荐其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以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的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用含10%FBS的1640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分别换用新鲜的... 目的:研究利用葡萄糖脱氢酶偶联反应测定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活性,并推荐其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以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的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用含10%FBS的1640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分别换用新鲜的含葡萄糖和不同浓度栎精的培养液培养16 h,随后利用葡萄糖脱氢酶偶联反应测定酶的活性。结果:各组G-6-Pase的活性不全相同,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114.423,P<0.05);高糖组与对照组相比较,G-6-Pase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不同浓度栎精组G-6-Pase的活性下降,均低于高糖组(P<0.05),但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变化。结论:利用葡萄糖脱氢酶偶联反应测定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是目前值得推崇的一个检测速度较快、结果较稳定的方法。此外,栎精能够有效逆转高糖诱导的G-6-Pase活性增加,利用它对于G-6-Pase活性的干预作用可能改善糖尿患者的高血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酶 肝细胞 糖尿病 葡萄糖脱氢酶偶联反应 栎精
下载PDF
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葡萄糖-6-磷酸酶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及评价类风湿因子(RF)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G-6-磷酸酶(GPI)检测在自身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RA患者80例(A组),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60例(B组),健康体检者52例(C组... 目的探讨及评价类风湿因子(RF)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G-6-磷酸酶(GPI)检测在自身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RA患者80例(A组),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60例(B组),健康体检者52例(C组),取空腹血制备血清,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以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GPI水平,并分析RF、抗CCP抗体和GPI在诊断RA中的价值。结果 RA患者中RF、抗CCP抗体、GPI的敏感性分别为63.75%,70.00%和83.75%,以GPI最高;三者特异性分别为66.25%、90.00%和91.2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6.25%,显著高于任意单项指标(P〈0.05),且阳性符合率为91.25%。结论抗CCP抗体和GPI可作为RA诊断的实验室有效指标,临床中与RF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增加敏感性,提高阳性符合率的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葡萄糖-6-磷酸酶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急性氟中毒大鼠心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电镜观察
14
作者 刘文杰 谢瑶芸 +1 位作者 周明 汤建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报告了急性氟中毒大鼠心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电镜观察结果。结果表明:急性氟中毒时大鼠心肌G—6—Pase的活性明显增强。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酶 大鼠 心肌 氟中毒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酶多克隆抗体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陶珍 陆兵勋 +1 位作者 张运周 程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观察葡萄糖-6-磷酸酶多克隆抗体(G-6-Pp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脑水肿、脑水肿甘露醇、脑水肿G-6-PpAb共4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造成VBE模型,然后分别股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葡萄糖-6-磷酸酶多克隆抗体(G-6-Pp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脑水肿、脑水肿甘露醇、脑水肿G-6-PpAb共4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造成VBE模型,然后分别股静脉注射甘露醇、腹腔注射G-6-PpAb,用Evansblue(EB)法测定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并以远红外水分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脑灰、白质水分含量百分比。结果G-6-PpAb组同甘露醇组相比对降低BBB通透性及大脑白质水分含量均有显著效果(P<0.01),对灰质的脱水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6-P活性与VBE中BBB的通透性改变有关,G-6-PpAb对VBE尤其是脑白质水肿有选择性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酶多克隆抗体 血管源性脑水肿 血脑屏障 酶屏障
下载PDF
显微分光光度计测量肝糖原、肝葡萄糖-6-磷酸酶的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冷兴慧 王建中 +1 位作者 黄晓华 陈顺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9-21,共3页
肝糖原是肝脏重要的内含物之一,正常情况下其含量相对稳定,约占肝重量的5~6%。据研究,机体死亡后,其分介代谢过程是与死亡的时间密切相关的。但是,死亡后肝糖原如何分解代谢?其分解速度如何?量的变化如何?与死亡时间有何相关的联... 肝糖原是肝脏重要的内含物之一,正常情况下其含量相对稳定,约占肝重量的5~6%。据研究,机体死亡后,其分介代谢过程是与死亡的时间密切相关的。但是,死亡后肝糖原如何分解代谢?其分解速度如何?量的变化如何?与死亡时间有何相关的联系?不同死亡原因对死后糖原分解的影响如何?以及葡萄糖-6-磷酸酶(G-6-P)的出现与糖原分解的关系等等,这些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一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分光光度计 肝糖原 时间关系 含量变化 葡萄糖-6-磷酸酶 测量 死亡时间 糖原分解 代谢过程 分解代谢 死亡原因 内含物 相关
下载PDF
一例含葡萄糖-6-磷酸酶新突变的复合杂合突变致华人糖原累积症Ia型的遗传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黎婧怡 许莉军 +5 位作者 姜艳 邱正庆 姚凤霞 李文慧 肖新华 邢小平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1例糖原累积症Ia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a,GSD I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机制。方法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lucose-... 目的探讨1例糖原累积症Ia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a,GSD I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机制。方法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lucose-6-phosphatase catalytic subunit,G6PC)基因5个外显子测序,对新突变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患者为27岁男性,有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肝穿刺活检支持GSD Ia。患者G6PC基因第2个外显子检测到c.248G>A(p.R83H)错义突变,第5个外显子检测到c.674T>C(p.L225P)错义突变,患者父亲和母亲分别是携带c.674T>C(p.L225P)及c.248G>A(p.R83H)突变的杂合子。采用Polyphen 2和SIFT软件对新发现的c.674T>C(p.L225P)突变蛋白功能进行预测,提示为致病突变,可能损害葡萄糖-6-磷酸酶蛋白功能。结论 G6PC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是本例GSD Ia患者的致病基础,发现G6PC基因新的致病突变,拓宽了华人GSD Ia的致病基因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症 葡萄糖-6-磷酸酶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酶在大白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定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玉昇 祁小平 陈玉英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418-421,463,共5页
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是内质网的标志酶,本研究观察了大白鼠左心室心肌细胞的G6Pase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G6Pase活性遍布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内质网)腔内,包括肌原纤维之间的肌浆网小管、肌膜下池和核膜。尤其是酶的反应产物在肌原... 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是内质网的标志酶,本研究观察了大白鼠左心室心肌细胞的G6Pase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G6Pase活性遍布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内质网)腔内,包括肌原纤维之间的肌浆网小管、肌膜下池和核膜。尤其是酶的反应产物在肌原纤维处显示了肌浆网小管的特征性分布:即在A带处肌浆网小管排列紧密形成致密网格,而在I带处排列稀疏,形成多角形大网格。这种排列特点可能和肌肉的舒缩功能有关,在收缩时I带的细丝向A带粗丝处滑动,肌节缩短。在I带处肌浆网小管排列成大网格、稀疏,便于伸长或缩短,是适应性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心肌细胞 肌浆网 葡萄糖-6-磷酸酶 大鼠
下载PDF
敲低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阻断AKT/mTOR通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春玲 朱坤 +1 位作者 刘涛瑞 陈丽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0-526,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性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中G6PC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果.敲低G6PC,噻唑蓝(MTT)法和集落形成实...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性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中G6PC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果.敲低G6PC,噻唑蓝(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TranswellTM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血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生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nail、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RNAi可有效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G6PC的表达,敲低G6PC能明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血管生成,同时抑制EMT进程以及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结论敲低G6PC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血管形成和EMT进程,与阻断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 宫颈癌 细胞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EMT) 血管形成 蛋白激酶B(AKT)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酶的酶动力学研究及其特异性测定法的建立
20
作者 李世新 何善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1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通过对G6Pase酶动力学的系统研究,建立了G6Pase的特异性测定法,该法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向酶促反应波中加牛血清白蛋白,使该法的灵敏度有所提高。2)通过测定前用TritonX—100破膜,消除了膜对酶活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测定的重复性... 本文通过对G6Pase酶动力学的系统研究,建立了G6Pase的特异性测定法,该法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向酶促反应波中加牛血清白蛋白,使该法的灵敏度有所提高。2)通过测定前用TritonX—100破膜,消除了膜对酶活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测定的重复性和灵敏度。3)采用热失活G6Pase样品作对照管,提高了测定的特异性。4)以氯仿代替乙醇—乙醚混合液作为清浊剂,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酶 特异性测定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