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前葡萄膜炎1例
1
作者 王绍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6期8964-8964,共1页
关键词 关节 类风湿/并发症 葡萄膜炎/诊断
下载PDF
65例诊断不明的葡萄膜炎患者玻璃体切割标本检查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林海燕 戴荣平 +7 位作者 林燕楠 董方田 张美芬 陈有信 闵寒毅 叶俊杰 于伟泓 张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 观察分析诊断不明的葡萄膜炎患者玻璃体切割标本的诊断阳性率。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诊断不明的葡萄膜炎患者65例6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1例32只眼,女性34例35只眼。年龄6~84岁,平均年龄(55.00±18.56)岁。所... 目的 观察分析诊断不明的葡萄膜炎患者玻璃体切割标本的诊断阳性率。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诊断不明的葡萄膜炎患者65例6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1例32只眼,女性34例35只眼。年龄6~84岁,平均年龄(55.00±18.56)岁。所有患眼均行常规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入路玻璃体切割手术,在无灌注的情况下切除并收集核心玻璃体标本及时送检,予微生物涂片及培养、抗原抗体、细胞因子、细胞学、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基因重排等方式进行检测。分析患眼玻璃体切割标本检查的诊断结果。 结果 67只眼中,通过玻璃体标本查出病因者40只眼,诊断阳性率为59.7%。其中,细菌涂片或培养阳性者20只眼,占总诊断阳性率的50.0%;细胞学、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基因重排检测高度提示或确诊为淋巴瘤11只眼,占总诊断阳性率的27.5%;病毒IgM、IgG显著增高、Goldmann-Witmer系数C值>3者3只眼,占总诊断阳性率的7.5%;真菌涂片或培养阳性者3只眼,占总诊断阳性率的7.5%;弓蛔虫IgG显著增高2只眼,占总诊断阳性率的5.0%;弓形虫IgG显著增高1只眼,占总诊断阳性率的2.5%。 结论 诊断不明葡萄膜炎患者玻璃体切割标本的诊断阳性率为5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诊断 眼内/诊断 淋巴瘤/诊断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曰忠 时冀川 《眼科》 CAS 200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HLA B2 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磁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74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和 36例健康对照者血液中HLA B2 7抗原进行测定 ,并对HLA B2 7抗原阳性和阴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 目的 :探讨HLA B2 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磁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74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和 36例健康对照者血液中HLA B2 7抗原进行测定 ,并对HLA B2 7抗原阳性和阴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 74例中 ,HLA B2 7抗原阳性 35例 ,阳性率为 4 7 30 % ;健康对照者 36例 ,阳性 3例 ,阳性率为 8 33%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χ2 =16 2 6 ,P <0 0 1)。HLA B2 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有起病急、前房内有大量纤维渗出和细胞、角膜后沉着物呈细小、灰白色。一般为单眼发病 ,症状重于常见的特发性前葡萄膜炎 ,复发率较高。常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囊样水肿和全身关节病变。结论 :HLA B2 7抗原与急性前葡萄膜炎明显相关 ,HLA B2 7相关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重于HLA B2 7阴性前葡萄膜炎 ,并常伴有全身脊柱关节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诊断 葡萄膜炎/免疫学
原文传递
102例少年儿童葡萄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春英 杨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 观察分析少年儿童葡萄膜炎的病程、病因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少年儿童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2.5~16.0岁,平均年龄11.9岁.均进行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根据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 目的 观察分析少年儿童葡萄膜炎的病程、病因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少年儿童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2.5~16.0岁,平均年龄11.9岁.均进行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根据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制定的根据解削位置分类的标准对疾病进行诊断、分类.回顾分析时,对患者发病眼别、复发情况、炎症部位、病因、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结果 102例葡萄膜炎患儿共170只眼受累,双眼受累68例,占66.6%.前葡萄膜炎38例,占37.3%;中间葡萄膜炎19例,占18.6%;后葡萄膜炎10例,占9.8%;全葡萄膜炎35例,占34.3%.发病至就诊时间为5 d~2.4年,平均发病时间3.6个月,治疗及随访时间为2周~10余年.病因前3位为幼年慢性关节炎、Vogt-Koyanagi Harada综合征、Behcet病.36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包括并发性白内障19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角膜带状变性5例,虹膜前后粘连12例,继发性视网膜脱离1例,眼球萎缩2例.因幼年慢性关节炎全身和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出现双侧股骨头坏死而行双髋关节置换1例.有10例患儿出现2种以上并发症.结论 少年儿童葡萄膜炎病因复杂多样,症状多不典型,疾病过程迁延慢长,易出现并发症导致盲目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诊断 儿童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眼带状疱疹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戚朝秀 李奇根 +2 位作者 王涛 董丽洁 杨捷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6-377,共2页
眼带状疱疹是潜伏于三叉神经节上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活化,感染三叉神经眼支引起眼睑及眼球病变,其伴发的葡萄膜炎可导致视力严重损害及疱疹后的眼痛、神经痛和虹膜萎缩等。眼带状疱疹伴发葡萄膜炎的报道较少。我们对一组伴有葡萄... 眼带状疱疹是潜伏于三叉神经节上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活化,感染三叉神经眼支引起眼睑及眼球病变,其伴发的葡萄膜炎可导致视力严重损害及疱疹后的眼痛、神经痛和虹膜萎缩等。眼带状疱疹伴发葡萄膜炎的报道较少。我们对一组伴有葡萄膜炎的眼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眼部/并发症 葡萄膜炎/病因学 葡萄膜炎/诊断 葡萄膜炎/治疗
原文传递
葡萄膜炎研究若干进展及其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培增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7-349,共3页
关键词 葡萄膜炎/诊断 葡萄膜炎/治疗 盲/病因学 综合征
原文传递
我国葡萄膜炎研究现状、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培增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7-320,共4页
我国葡萄膜炎研究的现状是眼科医生对葡萄膜炎的认识水平普遍有所提高;糖皮质激素使用逐渐趋于合理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抗生素使用逐渐减少;葡萄膜炎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但存在研究工作的地区差异较大,并发症... 我国葡萄膜炎研究的现状是眼科医生对葡萄膜炎的认识水平普遍有所提高;糖皮质激素使用逐渐趋于合理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抗生素使用逐渐减少;葡萄膜炎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但存在研究工作的地区差异较大,并发症治疗中误区较多,糖皮质激素玻璃体内注射的合理评价有待重视等问题。Behqet病和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是我国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和重要的致盲类型,梅毒性葡萄膜炎、艾滋病、真菌性眼内炎、伪装综合征等原来少见的一些葡萄膜炎类型近年逐渐增多。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探讨Behcet病和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优化出最佳的治疗方案;重视近年来逐渐增多的葡萄膜炎类型的临床特征;探讨免疫耐受的诱导对葡萄膜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等是今后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诊断 葡萄膜炎/治疗 述评
原文传递
以辨证的观点认识和治疗葡萄膜炎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培增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7-408,共2页
关键词 葡萄膜炎/诊断 葡萄膜炎/治疗
原文传递
眼底自身荧光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珂欣 朱瑞琳 杨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5,共4页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是指除外感染因素及伪装综合征的一类累及葡萄膜的炎症性疾病。其中累及视网膜、脉络膜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诊断及随访依赖眼底影像检查。眼底自身荧光是一项非侵入性的眼底成像技术。相较于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是指除外感染因素及伪装综合征的一类累及葡萄膜的炎症性疾病。其中累及视网膜、脉络膜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诊断及随访依赖眼底影像检查。眼底自身荧光是一项非侵入性的眼底成像技术。相较于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等检查,眼底自身荧光能更好地提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细胞的功能状态。其在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Beh?et病、多灶性脉络膜炎、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匍匐性脉络膜炎等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诊断 荧光 综述
原文传递
葡萄膜炎所致眼底病变的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应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寇博煦 董玲 王建民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07,共4页
超广角眼底成像技术可在正常瞳孔状态下单次扫描获得200°范围内的眼底彩色、血管造影和自身荧光图像,有助于发现既往其他眼底影像检查手段不能发现的周边部眼底病变,获得更加丰富的葡萄膜炎及其所致眼底病变信息。在此基础上对... 超广角眼底成像技术可在正常瞳孔状态下单次扫描获得200°范围内的眼底彩色、血管造影和自身荧光图像,有助于发现既往其他眼底影像检查手段不能发现的周边部眼底病变,获得更加丰富的葡萄膜炎及其所致眼底病变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新的发现和信息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必将改变葡萄膜炎及其所致眼底病变的认知和干预水平现状,推动葡萄膜炎及其所致眼底病变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诊断 诊断技术 眼科 综述
原文传递
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倩 路迎龙 +1 位作者 李筱荣 张晓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0,共4页
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最常见的类型是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包括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视网膜炎等.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的确诊和治疗反应评估主要依赖于血清学检测,包括... 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最常见的类型是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包括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视网膜炎等.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的确诊和治疗反应评估主要依赖于血清学检测,包括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试验.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可模仿多种类型葡萄膜炎,应注意与免疫性葡萄膜炎及其他感染性葡萄膜炎相鉴别.具有活动性临床表现的眼部梅毒,应按照神经梅毒治疗方案进行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G治疗,过敏者选用多西环素.临床往往因为误诊和漏诊而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和严重的全身及眼部并发症;如治疗及时,其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并发症 葡萄膜炎/诊断 葡萄膜炎/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曰忠 时冀川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 观察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中间葡萄膜炎患者66只眼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8~70岁,平均年龄34.8岁。双眼30例,单眼6... 目的 观察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中间葡萄膜炎患者66只眼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8~70岁,平均年龄34.8岁。双眼30例,单眼6例。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玻璃体混浊,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盘水肿,黄斑水肿和后囊下白内障。FFA表现为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炎性病变,视盘强荧光,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静脉染色。经治疗后,31例患者60只眼视力提高,占90.9%;4例5只眼视力稳定,占7.6%;1例1只眼视力下降,占1.5%。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并发症有黄斑囊样水肿、后囊下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结论中间葡萄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双眼慢性进行性眼内炎症,主要累及前部玻璃体、睫状体扁平部和周边部视网膜血管,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防止发生永久性视力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 中间/诊断 葡萄膜 中间/治疗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严格把握玻璃体切割手术在葡萄膜炎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常青 蒋婷婷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66-668,共3页
葡萄膜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治非常棘手。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眼部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出现,其在葡萄膜炎诊治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它可以协助确诊病因,处理葡萄膜炎的眼... 葡萄膜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治非常棘手。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眼部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出现,其在葡萄膜炎诊治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它可以协助确诊病因,处理葡萄膜炎的眼底并发症,同时存在一定的治疗效用。但值得强调的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极为重要。只有正确合理的利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才能真正提高葡萄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诊断 葡萄膜炎/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 述评
原文传递
结核性葡萄膜炎诊治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晓燕 毛羽 《眼科》 CAS 2019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结核性葡萄膜炎是由结核杆菌直接侵犯或由之诱导的免疫反应所致的一组表现各异、主要累及葡萄膜的炎症性疾病,其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诸多困难。由于大多数拟诊的患者并不存在结核的系统性活动性病变,建立这种无症状的系统感染与葡萄膜炎... 结核性葡萄膜炎是由结核杆菌直接侵犯或由之诱导的免疫反应所致的一组表现各异、主要累及葡萄膜的炎症性疾病,其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诸多困难。由于大多数拟诊的患者并不存在结核的系统性活动性病变,建立这种无症状的系统感染与葡萄膜炎之间的关系面临过度诊断的风险。而采用眼内液或组织进行病原学或病理学检查受到诊断效率低和创伤明显的限制。治疗结核性葡萄膜炎同样因缺乏病原菌的药物培养结果指导和抗结核药物存在各种毒副作用而进退两难。在现有的条件下应正确解读各项结核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提高系统结核的正确诊断率,减少“特发性葡萄膜炎”中漏诊结核原因的机会;不断总结结核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验前概率,减少误诊的可能;要强调进行标准化的拟诊结核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从临床预后中反证诊断并改善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葡萄膜炎/诊断 结核性葡萄膜炎/治疗
原文传递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中间葡萄膜炎治疗中的作用
15
作者 朱雪菲 许瑶 赫雪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9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中间葡萄膜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31只眼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玻璃体混浊程度、FFA影像结果,结合玻璃体混浊程度和FFA影像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并随访。结果有临床表现的24例31只眼FFA影像均有...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中间葡萄膜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31只眼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玻璃体混浊程度、FFA影像结果,结合玻璃体混浊程度和FFA影像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并随访。结果有临床表现的24例31只眼FFA影像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盘高荧光、和(或)周边视网膜血管壁着染、血管渗漏。11只无临床表现的对侧眼,FFA也发现周边视网膜血管壁着染、血管渗漏。玻璃体严重混浊且视网膜血管壁着染、血管渗漏的患者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才能抑制炎症,随访中FFA显示周边视网膜血管壁着染、血管渗漏明显消退的患者长时间维持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可减少炎症复发。结论FFA有助于识别隐匿性中间葡萄膜炎,以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和避免过早停药,减少炎症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 中间/诊断 葡萄膜 中间/治疗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以全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合并败血症1例分析
16
作者 马红利 李世洋 +1 位作者 肖建和 赵爱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9期4779-4780,共2页
关键词 葡萄膜炎/诊断 糖尿病/并发症 败血病/诊断
原文传递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1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4300-4301,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急性/诊断 葡萄膜炎/诊断 误诊
下载PDF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的临床和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时冀川 郑曰忠 +4 位作者 王兰惠 韩梅 李岩 韩颖 宋秋颖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的临床表现和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40例MEWDS患者40只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FFA和IcGA改变。结果40例患... 目的观察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的临床表现和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40例MEWDS患者40只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FFA和IcGA改变。结果40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29.4岁。初诊时最佳矫正视力0.1~1.0,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82。眼底检查均可见多个灰白色圆形斑点状病灶,直径约100~500μm,边界欠清晰;位于视网膜深层或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部分患者伴有轻度玻璃体混浊。FFA检查早期发现所有患者在白点状病灶对应部位可见有圆形或环形强荧光斑,晚期着染;18例患者出现视盘强荧光,并伴有视盘周围静脉渗漏;7例患者出现黄斑区强荧光斑。ICGA造影早期可见到视网膜后极部及周边部弱荧光斑,晚期持续存在,无明显渗漏;与FFA检查比较,其弱荧光斑数目多且明显。所有患者的主诉症状均在6~8周内消失。结论MEWDS患者眼底表现为多发性灰白色点状病灶;FFA早期表现为圆形强荧光和视网膜血管异常;ICGA检查可清晰显示视网膜后极部及中周部弱荧光斑,病灶数目明显多于FFA检查和检眼镜检查所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诊断 荧光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不完全型Beh et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强 卢弘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完全型Beh et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临床确诊的不完全型Beh et病患者83只眼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着重观察分析前房或房角积脓、视盘... 目的探讨不完全型Beh et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临床确诊的不完全型Beh et病患者83只眼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着重观察分析前房或房角积脓、视盘及视网膜血管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睫状肌麻痹剂以及全身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随访至少1年以上。结果就诊时前房或房角积脓54只眼,视盘充血41只眼。FFA检查显示所有病例均存在眼底异常改变,早期视盘血管渗漏、晚期视盘着染83只眼,占100%;弥漫性视网膜毛细血管微渗漏83只眼,占100%;受累分支血管渗漏、晚期受累血管管壁着染71只眼,占85.54%。治疗后炎症完全控制20例26只眼;控制20例33只眼;好转12例24只眼。所有患者均无前房或房角积脓,无视盘充血;至最后随访日期止未出现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关节炎病等全身表现。结论不完全型Beh et病多以反复发作的前房积脓、视盘炎及视网膜血管炎为主要眼部临床体征,FFA检查有助于病情诊断;早期及时应用睫状肌麻痹剂以及全身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可有效控制病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cet病/诊断 Behcet病/治疗 葡萄膜炎/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