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入侵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
1
作者 阿地力·沙塔尔 王洁 +1 位作者 李俊峰 郭文超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卷蛾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发生规律。【结果】该虫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市1 a发生5代,以蛹在葡萄藤皮下越冬。越冬蛹翌年3月底—4月初(葡萄开墩)开始羽化,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清明节前后),中旬为羽化末期。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花芽上,4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羽化结束;第2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3代成虫于7月底开始羽化,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4代成虫于8月底开始羽化,9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幼虫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大部分幼虫更趋向于在老树的藤皮下化蛹。成虫的飞行、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多发生在黄昏。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花序萼片以及花蕾上;第1~3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果实表面,第4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二次开的花絮上,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20~40粒左右。第1代幼虫取食葡萄花絮,第2~4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糖醋液(红糖∶醋∶酒∶水=6∶3∶1∶10)对成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结论】该虫在吐鲁番1 a发生5代,各世代划分明显,越冬代发生数量最大,无世代重叠现象,随温度升高各世代和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幼虫在葡萄整个生长季节均造成危害,第3、4代幼虫危害成熟果实,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性害虫 葡萄花翅小卷蛾 生活史 习性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葡萄花油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景军 孙嘉钥 +2 位作者 曹艳芳 仲欣 李顺欣 《矿产勘查》 2023年第8期1402-1411,共10页
本文综合运用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以及油水相渗等多项实验技术方法,系统研究了喇嘛甸油田葡萄花油层的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对于渗流特征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①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为33.1%,平均渗透率为2.47μm^... 本文综合运用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以及油水相渗等多项实验技术方法,系统研究了喇嘛甸油田葡萄花油层的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对于渗流特征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①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为33.1%,平均渗透率为2.47μm^(2),属于特高孔、特高—高渗储层;②储层孔隙类型包括原生、次生孔隙,并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良好的分选性、连通性,孔喉半径平均为7.34μm,属于中—粗孔储层;③储层渗流能力良好,表现为束缚水、残余油饱和度较低,等渗点含水饱和度较高、油水两相区较为宽阔等特点;④相关性分析表明,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对于其渗流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油田微观剩余油精细挖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渗流特征 葡萄花油层 喇嘛甸油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运-分-聚”动态成藏模式
3
作者 樊晓东 王树立 +1 位作者 郭言华 刘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89-93,98,共6页
古龙南地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断层走向多样,多物源体系造成的砂体展布方向多样性,油水分布复杂。基于从多元地质条件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的角度出发,从“运-分-聚”三方面分析了成藏主控因素,油源断裂宏观控制了油气平面分布,分析了不同的... 古龙南地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断层走向多样,多物源体系造成的砂体展布方向多样性,油水分布复杂。基于从多元地质条件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的角度出发,从“运-分-聚”三方面分析了成藏主控因素,油源断裂宏观控制了油气平面分布,分析了不同的构造、断、砂配置造成油气运聚的差异,形成五种有利油气聚集的断层-构造圈闭或断层-岩性圈闭配置类型,分区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对齐家古龙地区油气分布规律认识及有利区块优选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成藏主控因素 油源断裂 断砂匹配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特低渗储层成岩相特征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庆斌 张继红 李金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松辽盆地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特低渗透储层成因及孔隙演化特征缺乏定量的研究。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和全岩、物性、压汞等定性、定量资料对葡萄花油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相进行定量研究并恢复各成岩相孔隙演化... 松辽盆地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特低渗透储层成因及孔隙演化特征缺乏定量的研究。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和全岩、物性、压汞等定性、定量资料对葡萄花油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相进行定量研究并恢复各成岩相孔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经历了早成岩A期压实成岩、早成岩B期胶结成岩、中成岩A期溶蚀成岩和胶结交代成岩4个阶段;机械压实、伊利石和混层黏土胶结、碳酸盐胶结破坏原生孔隙,绿泥石和高岭石环边胶结有利于原生孔保存,长石和火山岩屑溶蚀改善物性;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可划分为长石溶蚀粒内溶孔相、黏土环边胶结残余粒间孔相、硅质胶结粒间溶孔相、方解石胶结晶间微孔相和黏土杂基充填晶间微孔相5种成岩相,各成岩相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强度影响孔隙组合,造成储层的强烈非均质性;长石溶蚀粒内溶孔相和黏土环边胶结残余粒间孔相储层物性最好,是研究区最有利储层。研究成果为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效益开发和整体建产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特低渗砂岩 成岩相定量划分 孔隙演化 葡萄花油层 大安油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葡萄花翅小卷蛾对葡萄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响应
5
作者 王洁 阿地力·沙塔尔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13-2422,共10页
【目的】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 botrana是新入侵我国吐鲁番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揭示其在新入侵地吐鲁番成灾的原因,对葡萄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葡萄花序、幼果和成熟果实饲养幼虫,测定各虫态生长指标、发育历期、成虫产卵量、... 【目的】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 botrana是新入侵我国吐鲁番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揭示其在新入侵地吐鲁番成灾的原因,对葡萄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葡萄花序、幼果和成熟果实饲养幼虫,测定各虫态生长指标、发育历期、成虫产卵量、存活率等,并对饲养材料中的物质变化与葡萄花翅小卷蛾生长发育及田间数量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取食成熟果实的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幼虫和蛹的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取食花序的个体;取食成熟果实的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卵历期、幼虫历期和蛹历期显著短于取食花序和幼果的个体,雌虫产卵量也相对较高,而取食花序的单雌产卵量不超过15粒,存活率也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与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数量变化、产卵量和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氨基酸、单宁、黄酮等物质含量与其产卵量和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取食成熟果实可以缩短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发育历期、提高成虫产卵量及存活率,成熟期果实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是导致葡萄花翅小卷蛾田间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翅小卷蛾 生长发育 繁殖 营养物质 相关性
下载PDF
井震数据联合驱动下砂体叠置模式构建技术及应用——以WX油田东北部姚家组葡萄花油层为例
6
作者 徐世东 陈书平 +1 位作者 薛佳雯 孔令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葡萄花油层是松辽盆地WX油田重要的含油层系之一,该油层砂体层数多、厚度小(1~2 m);局部井间距较大,井间沉积相变快,砂体展布特征复杂,精细地刻画油层段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难度大,目前砂体叠置模式尚未建立。为此,以测井、录井和三维地... 葡萄花油层是松辽盆地WX油田重要的含油层系之一,该油层砂体层数多、厚度小(1~2 m);局部井间距较大,井间沉积相变快,砂体展布特征复杂,精细地刻画油层段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难度大,目前砂体叠置模式尚未建立。为此,以测井、录井和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采用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沉积微相概率预测模型;再通过机器学习和模糊判别方法分别识别WX油田东北部姚家组葡萄花油层各小层的沉积微相类型;最终建立四种砂体叠置模式,即平面连接式、平面分隔式、垂向接触式和垂向分离式。通过钻井验证,该技术具较高的储层预测精度,对于河道沉积微相,样本井的准确率平均值可达88.8%,各小层(除PI11和PI3外)检验井预测准确率均可达80.0%以上。精细刻画的沉积微相和建立的砂体叠置模式可为后期储层综合评价、开发方案优化、调整和井位合理部署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井震联合驱动 机器学习 概率预测模型 沉积微相 砂体叠置模式
下载PDF
葡萄花翅小卷蛾生长发育对霉菌的响应
7
作者 王洁 阿地力·沙塔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4-1340,共7页
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botrana(Denis&Schiffermüller)是新入侵我国吐鲁番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为揭示葡萄果实表面多发的霉菌对葡萄花翅小卷蛾生长发育的响应,将霉烂葡萄中的霉菌分离培养,接种至新鲜葡萄上,待其长出霉层后... 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botrana(Denis&Schiffermüller)是新入侵我国吐鲁番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为揭示葡萄果实表面多发的霉菌对葡萄花翅小卷蛾生长发育的响应,将霉烂葡萄中的霉菌分离培养,接种至新鲜葡萄上,待其长出霉层后单头饲养葡萄花翅小卷蛾,测定幼虫、蛹的生长指标、各虫态发育历期、成虫产卵量等。灰霉和黑曲霉对葡萄花翅小卷蛾幼虫生长指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4龄和5龄;不论雌蛹还是雄蛹,取食灰霉和黑曲霉的葡萄花翅小卷蛾的蛹的各项生长指标都显著高于健康葡萄上的,且前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灰霉和黑曲霉饲养的葡萄花翅小卷蛾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健康葡萄饲养的个体,但成虫历期和雌雄成虫寿命的结果则与之相反,雌雄性比方面则不存在显著差异;用灰霉饲养的葡萄花翅小卷蛾单雌产卵量(32.40粒)显著高于用黑曲霉(24.15粒)和健康葡萄(27.3粒)饲养的个体;并且3龄和5龄幼虫对灰霉感染的葡萄趋性更强。灰霉和黑曲霉都可以促进葡萄花翅小卷蛾幼虫的生长,但只有灰霉的存在会促进成虫产卵量的增加,并且幼虫对灰霉的趋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翅小卷蛾 灰霉 黑曲霉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与Bt混合试剂对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毒力分析
8
作者 王洁 李玉英 +3 位作者 李子昂 阿地力·沙塔尔 李万倩 王琼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319,共7页
为测定野生型和重组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 MNPV)在葡萄花翅小卷蛾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野生型和重组型Ac MNPV及其与苏云金杆菌(Bt)的混合试剂为试验材料,分... 为测定野生型和重组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 MNPV)在葡萄花翅小卷蛾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野生型和重组型Ac MNPV及其与苏云金杆菌(Bt)的混合试剂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病毒及其与Bt的混合试剂对葡萄花翅小卷蛾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感染WT(野生型Ac MNPV)、WT-31(Ac MNPV携带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orf31)、WTgp64-31(Ac MNPV缺失gp64基因、携带Cp GV orf31)的幼虫逐日死亡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作用速率缓慢;WT与WT-31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0.36%、71.43%,并显著高于WTgp64-31(58.93%),但前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性。以WT和WT-31为基础,在混合有1000 IU/mL Bt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表明,WT-31的LC50和LC90分别为1.66×10^(3)PIB/mL、3.07×10^(5)PIB/mL;浓度为104PIB/mL、105PIB/mL的WT-31的LT50分别为5.67 d、4.24 d,LT90分别为11.62 d、9.33 d;Ac MNPV能够感染葡萄花翅小卷蛾,较低浓度的Bt能够显著促进重组Ac MNPV(WT-31)的杀虫效率。研究结果将为葡萄花翅小卷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翅小卷蛾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 苏云金杆菌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9
作者 秦迎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4,共7页
针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运用测试资料和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油气富集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展布;油源断层和砂体组成优势输... 针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运用测试资料和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油气富集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展布;油源断层和砂体组成优势输导通道;三肇凹陷发育了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两大类构造,细分为鼻状构造-岩性圈闭、断层-岩性圈闭、低幅背斜-岩性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圈闭4个小类,圈闭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水分布,形成了沉积微相控储、油源断层和砂体控运移和圈闭控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勘探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输导体系 葡萄花油层 三肇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退积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
10
作者 代开宇 严菲 +1 位作者 孙逸杰 崔饶溪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3年第8期849-857,共9页
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发育典型退积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然而因为储层的厚度薄,发生变化快,使得后期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难度增大。因此,本文对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研究,明确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充填演化规... 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发育典型退积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然而因为储层的厚度薄,发生变化快,使得后期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难度增大。因此,本文对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研究,明确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充填演化规律,研究地区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湖泊相的沉积相类型,其中,以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并且进一步可划分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席状砂微相,河口坝以及支流间湾微相。在葡萄花油层的沉积时期,物源的分布在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外前缘区较远的区域,较少的沉积物被搬运到外前缘区,受到河流作用的影响比较小,以湖泊作用为主,席状砂分布规律与“浪控型”的发育相同,形成“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席状砂”模式,研究成果为后续寻找隐藏性的岩性油气藏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葡萄花油层 退积型浅水三角洲 沉积控制因素
下载PDF
波形分类技术在龙12-塔35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学娟 冯庭乐 +2 位作者 冯丽 张霭瑜 佘海燕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9期138-141,共4页
龙12-塔35区块断裂发育复杂,葡萄花油层砂体较薄且连续性较差,沉积微相划分困难。首先结合储层特征及对应模型地震道特征,确定时窗、波形分类数等地震波形分类关键参数,利用神经网络识别技术将目的层三维地震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地震波类型... 龙12-塔35区块断裂发育复杂,葡萄花油层砂体较薄且连续性较差,沉积微相划分困难。首先结合储层特征及对应模型地震道特征,确定时窗、波形分类数等地震波形分类关键参数,利用神经网络识别技术将目的层三维地震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地震波类型,然后结合测井资料分析确定地震波形与沉积类型的对应关系,对研究区进行沉积区域的划分。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沉积区域,Ⅰ区域波形特征为一个低频强波峰,连续性较好,砂体单层厚度较大、测井曲线显示明显正旋回河道特征;Ⅱ区域波形特征为“两峰夹一谷”,波形在剖面上连续性较差,砂体具有单层薄、层数多整体厚的特征;Ⅲ区域波形特征为“两峰夹弱谷”的复波特征,体现出Ⅰ区与Ⅱ区域交汇特征。分析表明葡萄花油层具有明显的双物源特征,波形分类技术对葡萄花油层物源分析及沉积微相划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 地震相 沉积相 沉积特征 葡萄花油层
下载PDF
大庆葡萄花油田多“军”种联合作战攻掠剩余油
12
作者 徐立志 沈强 李雪梅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21期6-7,共2页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葡萄花油田深耕绿色油田开发技术,围绕剩余油挖潜难题,攻关微生物采油系列技术,截至11月23日,这个油田运用微生物采油新技术阶段累计增产原油已达2.43万吨。“特种部队”狙击高黏油井大庆油田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极...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葡萄花油田深耕绿色油田开发技术,围绕剩余油挖潜难题,攻关微生物采油系列技术,截至11月23日,这个油田运用微生物采油新技术阶段累计增产原油已达2.43万吨。“特种部队”狙击高黏油井大庆油田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极易结蜡,需要采取高压蒸汽热洗或化学清蜡等手段定期清除结蜡,才能保证油井正常生产,不仅影响产量还导致成本增加影响企业效益,仅葡萄花油田,每年的清蜡工作量就高达5500多井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田 微生物采油 大庆油田 结蜡 化学清蜡 采油新技术 剩余油挖潜 蒸汽热洗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53
13
作者 孙雨 马世忠 +3 位作者 姜洪福 刘云燕 丛林 刘宗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02-1509,共8页
利用22口井的岩芯资料和近400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该三角洲体系骨架砂体为大量、密集(平均分布密度1.02支/km)、窄的(多为200~300m)水下分流河... 利用22口井的岩芯资料和近400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该三角洲体系骨架砂体为大量、密集(平均分布密度1.02支/km)、窄的(多为200~300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连续且水下延伸较远,直至消失变成薄的席状砂,河口坝砂体不发育且呈明显的河控性(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两侧及前方,呈顺源窄带状)。在深入认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沉积背景、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类型等基础上,建立了葡萄花油层的沉积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又进一步建立了6种亚相区沉积模式,即: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外前缘区"浪控席状砂"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外前缘过渡区"水下分流河道末端河控席状砂"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前缘区"河控河口坝"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前缘区"河控带状体"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分流平原过渡区"近岸"模式和河控浅水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河控带状体"模式。这为本区储层空间分布模式建立、骨架成因单砂体识别及油田进一步挖潜与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沉积特征 分流河道 三肇凹陷 葡萄花油层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初探 被引量:26
14
作者 孙雨 马世忠 +2 位作者 刘云燕 刘宗堡 于利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6-757,共12页
运用源控含油气系统理论与综合分析技术,按成藏"层次分析"方法,通过对生、储、盖、圈(闭)静态要素及其内生、排、运、聚、散(失)动态过程的综合研究,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的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条件进行探讨,提出了以次级凹... 运用源控含油气系统理论与综合分析技术,按成藏"层次分析"方法,通过对生、储、盖、圈(闭)静态要素及其内生、排、运、聚、散(失)动态过程的综合研究,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的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条件进行探讨,提出了以次级凹陷为中心、不同类型的油气聚集带紧邻并围绕次级凹陷最低部位呈环带状分布的大型凹陷内成藏模式,并进一步提出永乐次级凹陷中心及其三级聚油环带及徐家围子次级凹陷以西为"网式"运聚特征;在凹陷级成藏模式的指导下,通过对大面积密井网开发区综合解剖,提出三级构造带中单个的局部构造圈闭(群)、单个的(局部构造—)岩性圈闭(群)控油和成藏规律,为认识本区基本控油单元、油水分布规律、油气勘探及扩大新探区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葡萄花油层 局部构造 三级构造 三肇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减薄模式及控油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宗堡 赵淼 +3 位作者 吕延防 马世忠 方庆 郭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84-990,共7页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厚度自北向南逐渐减薄,其减薄模式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造成油气垂向分布认识混乱。利用1 024口井测井曲线和10口井岩心对葡萄花油层层序格架和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葡萄花油层为三角洲末端...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厚度自北向南逐渐减薄,其减薄模式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造成油气垂向分布认识混乱。利用1 024口井测井曲线和10口井岩心对葡萄花油层层序格架和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葡萄花油层为三角洲末端边沉积边受构造抬升控制的顺源逐层减薄过程产物,其顶底砂泥突变面并不是其真实的顶底界面,而是自北向南砂岩相变为泥岩的砂泥对接面;葡萄花油层发育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微相类型主要为密集且连续的顺直型分流河道及末端河控席状砂;葡萄花油层垂向上发育先快速水退后缓慢水进的沉积演化序列,控制葡萄花油层中部(低水位期)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组成了油气侧向运移优势输导通道和富集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三肇凹陷 葡萄花油层 层序 沉积特征 油气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藏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孙雨 马世忠 +3 位作者 姜洪福 刘云燕 刘宗堡 于利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87-2393,共7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系统分析,总结出油藏类型、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虽然整体具"满凹含油"特征,但油水分布规律极其复杂,以各种断块、微幅构造、断层-岩性及... 通过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系统分析,总结出油藏类型、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虽然整体具"满凹含油"特征,但油水分布规律极其复杂,以各种断块、微幅构造、断层-岩性及岩性类油藏为主。油藏分布主要受控于5种地质因素:成熟烃源岩分布控制油气运移范围及方式,成熟源岩区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未成熟源岩区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展布控制优质储层空间分布,各类河道砂体形成的储层占优质储层的95%以上;断裂是油气优势输导通道,断裂与砂体组合方式控制油气的运移范围与分布;继承性鼻状构造是油气运移优势指向,在油气成藏关键时期诱导油气运移,并构成富油区;多因素时空配置控制油气最终富集成藏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葡萄花油层 三肇凹陷 成藏要素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96
17
作者 王建功 王天琦 +2 位作者 卫平生 梁苏娟 韩小强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2期28-34,共7页
基于岩心观察、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述葡萄花油层的区域沉积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提出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 基于岩心观察、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述葡萄花油层的区域沉积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提出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主,与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前缘相带延伸较宽,直接覆盖整个湖盆,并表现为频繁暴露水面的特征,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②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依次划分为弱席状化、中等席状化、强席状化等3种类型;③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式不具备Gilbert典型三角洲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的三元沉积模式。建立了浅水湖泊三角洲前缘相带在LST、TST、HST不同体系域的平面分布模式,分别为朵状、辫状以及枝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三角洲 岩性油气藏 分流河道席状砂化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沉积模式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频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任延广 王雅峰 +4 位作者 王占国 李艳杰 吕茜 徐有梅 宋铁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25-30,共6页
在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整体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岩心露头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层序界面、湖泛面的识别特征,总结各关键界面的测井、地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将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标准生物化石,应用于高精度层序地... 在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整体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岩心露头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层序界面、湖泛面的识别特征,总结各关键界面的测井、地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将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标准生物化石,应用于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包括葡萄花油层和其上覆萨葡夹层)统一的等时地层格架。姚一段地层分属3个层序,每一层序发育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揭示了储层的分布模式,即3个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早期是储层主要发育区,解决了以往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单纯旋回对比的多种划分方案之间的争议,搞清了该划分模式与大庆油田开发系统传统油层组划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信息的综合应用,对于该层位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层序地层学 层序界面 体系域 储层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局部构造控油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雨 马世忠 +3 位作者 刘云燕 丛林 卢勉 潘丽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3-700,共8页
利用近4000口开发井初期产能资料,结合构造、测井解释、沉积微相和报废井类型等静态地质资料,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三级构造内单个的局部构造或单个的局部构造群控制油气的最终成藏,三... 利用近4000口开发井初期产能资料,结合构造、测井解释、沉积微相和报废井类型等静态地质资料,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三级构造内单个的局部构造或单个的局部构造群控制油气的最终成藏,三级构造内油水分布受单个的局部(构造、岩性)圈闭控制,单个的局部(构造、岩性)圈闭内具有统一的油水分布规律,相邻的不同单个的局部(构造、岩性)圈闭具有不同的油水分布规律;储层的发育特征控制了油水的分布层位,断层与砂体的空间配置控制油水的分布边界。在相近的条件下,地垒型断块构造油藏→反向正断层—鼻状构造油藏→"人"字型反向正断层组合油藏→断层—微幅度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其它类型油藏,控油能力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葡萄花油层 局部构造 三级构造 三肇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雨 于利民 +3 位作者 闫百泉 刘云燕 丛琳 马世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0-1130,1236,共12页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但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其主控因素尚不清楚。利用成熟开发区详实的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石油成藏的控制因素,并探讨了富油凹陷向...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但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其主控因素尚不清楚。利用成熟开发区详实的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石油成藏的控制因素,并探讨了富油凹陷向斜区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三肇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受控于由局部构造和单砂体组成的单一圈闭,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相邻的不同单一圈闭具有不同的油水分布规律; 2)单一圈闭的聚油模式及其叠加样式控制了向斜区的油气成藏与油水分布,已成藏的单一圈闭和未成藏的单一圈闭在空间上的复杂叠置最终造成了向斜区石油聚集与分布的复杂性; 3)垂向多层、平面多支的单砂体和复杂的局部构造组合形成的圈闭以及非圈闭的叠置关系是向斜区油水分布特征的主控因素。由此可见,向斜区的油藏预测需从控制油气成藏的不规则空间体的构成要素出发,即分析断裂、单砂体及二者空间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斜成藏 单一圈闭 油水分布 成藏模式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