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茎秆切割装置作业参数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佳 李绍波 +3 位作者 陈春皓 李建平 薛春林 边永亮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45,共9页
为探究露地酿酒葡萄茎秆对机械化切割力的影响关系,通过力学特性试验测定修剪期葡萄茎秆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确定葡萄茎秆断裂时的抗剪强度在5.0~9.0 MPa。对切割器—葡萄茎秆建立几何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 为探究露地酿酒葡萄茎秆对机械化切割力的影响关系,通过力学特性试验测定修剪期葡萄茎秆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确定葡萄茎秆断裂时的抗剪强度在5.0~9.0 MPa。对切割器—葡萄茎秆建立几何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分析往复式切割器切割过程,得到葡萄茎秆修剪过程中位移云图、等效应力云图、能量曲线和切割力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仿真试验,得到切割装置工作参数对切割力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切割倾角、液压马达转速、行进速度,运用Design-Expert12.0软件优化分析得到切割装置最优参数组合:切割倾角为9°、液压马达转速为700 r/min、行进速度为1.5 m/s。运用最优参数组合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往复式葡萄茎秆修剪机的漏剪率为5.4%,撕裂率为4.6%,葡萄茎秆切割装置最优作业参数可满足葡萄园茎秆修剪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茎 力学特性 动力学仿真 往复式切割器 响应面试验 抗剪强度
下载PDF
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在‘阳光玫瑰’葡萄树不同物候期和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
2
作者 李美璇 张向昆 +3 位作者 王莉 乔月莲 师校欣 杜国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234-4244,共11页
【背景】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 associated virus,GRSPaV)是皱木复合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毒,主要通过无性繁殖传播,灵敏的检测技术和培育无病毒植株是预防GRSPaV危害的关键。【目的】建立GRSPaV检测体... 【背景】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 associated virus,GRSPaV)是皱木复合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毒,主要通过无性繁殖传播,灵敏的检测技术和培育无病毒植株是预防GRSPaV危害的关键。【目的】建立GRSPaV检测体系,确定适宜样品采集时期及部位,为病毒检测和无病毒材料培育及样品采集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基于AugeGreen染料法和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区域设计引物的RT-qPCR检测方法,对携带GRSPaV的‘阳光玫瑰’葡萄树地上部不同物候期、不同部位的样品进行GRSPaV检出率及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以GRS q CP1为引物的GRSPaV RT-qPCR检测方法灵敏度较RT-PCR高10倍。GRSPaV在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和花期的检出率均为100%,果实膨大期为91.7%;成熟卷须为94.4%,成龄叶片、成龄叶柄和幼嫩枝条均为100%。检测为阴性的样品均为幼嫩部位。GRSPaV CP基因表达量在花期幼嫩卷须中最高,其次为花期成龄叶片;成龄叶中表达量在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均为同物候期内表达量最高部位;当年冬芽的萌芽期及二次枝的新梢生长期表达量均较低。【结论】‘阳光玫瑰’葡萄GRSPaV检出率和GRSPaV CP基因表达量随物候期进程表现差异,检出率在萌芽期至花期最高,果实成熟期最低;GRSPaV CP基因表达量在花期最高。综合检出率及表达量因素,花期成龄叶适合作为GRSPaV病毒检测样品;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当年冬芽及萌发的二次枝适合作为脱除病毒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毒检出率 基因表达量
下载PDF
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RT-PCR检测 被引量:7
3
作者 董雅凤 张尊平 +2 位作者 刘凤之 王宝亮 张少瑜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5-708,共4页
为建立快速、灵敏、可靠的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检测方法,以总RNA为模板,采用2组GRSPaV特异性引物对29个品种52株葡萄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个品种25株葡萄样品中检测到GRSPaV,平均... 为建立快速、灵敏、可靠的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检测方法,以总RNA为模板,采用2组GRSPaV特异性引物对29个品种52株葡萄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个品种25株葡萄样品中检测到GRSPaV,平均带毒株率为48.1%。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引物F1/R1从25个样品中扩增到905bp的特异片段,复制酶基因片段引物F2/R2从20个样品中扩增到498bp的特异片段,表明GRSPaV外壳蛋白基因比复制酶基因更加保守,RT-PCR检测时采用F1/R1则更为适宜。PCR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GRSPaV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7.90%~9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 RT-PCR 检测
下载PDF
葡萄茎痘病毒病的RT-PCR检测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西萍 牛建新 +1 位作者 张强 赵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5-716,共2页
根据症状随机选取石河子大学校园内的多年生全球红、无核白等葡萄为试材,采用SDS法提取高质量总RNA作为模板,以GRSPaV的特异互补引物引导,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PCR扩增,获得830bp的预期目的片段。将此目的片段纯化回收,克隆测序分析。与N... 根据症状随机选取石河子大学校园内的多年生全球红、无核白等葡萄为试材,采用SDS法提取高质量总RNA作为模板,以GRSPaV的特异互补引物引导,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PCR扩增,获得830bp的预期目的片段。将此目的片段纯化回收,克隆测序分析。与NCBI中的此病相关序列同源性达到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茎痘病毒病 检测 RT—PCR
下载PDF
进境高粱种子中葡萄茎枯病菌的检疫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宇 许萍萍 +3 位作者 吴晶 杨静 李彬 吴翠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198,共7页
从进境的美国高粱样品中分离到一株与葡萄茎枯病菌Didymella glomerata相似的菌株4358-17。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均与葡萄茎枯病菌一致。多个位点(LSU、ITS、TUB2、ACT)序列比对显示菌株4358-17与GenBank登录号为KT389718、FJ427004、FJ... 从进境的美国高粱样品中分离到一株与葡萄茎枯病菌Didymella glomerata相似的菌株4358-17。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均与葡萄茎枯病菌一致。多个位点(LSU、ITS、TUB2、ACT)序列比对显示菌株4358-17与GenBank登录号为KT389718、FJ427004、FJ427115、FJ426896的葡萄茎枯病菌相似性均达到10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4358-17与葡萄茎枯病菌株聚集在同一个分支上,支持率为99%。菌株4358-17接种高粱和小麦叶片,4d后接种部位出现明显症状。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将进境美国高粱样品中分离的菌株4358-17鉴定为葡萄茎枯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茎枯病菌 形态特征 系统发育分析 致病性测试
下载PDF
葡萄茎痘伴随病毒cDNA探针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牛建新 李西平 +2 位作者 张强 赵英 马兵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9-243,共5页
选取经RT-PCR检测确认带葡萄茎痘伴随病毒的全球红葡萄品种,以葡萄叶片、皮层作为试材,采用SDS法提取高质量总RNA作为模板,以GRSPaV的特异互补引物引导,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PCR扩增,获得830 bp的预期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测序,其同源性与... 选取经RT-PCR检测确认带葡萄茎痘伴随病毒的全球红葡萄品种,以葡萄叶片、皮层作为试材,采用SDS法提取高质量总RNA作为模板,以GRSPaV的特异互补引物引导,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PCR扩增,获得830 bp的预期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测序,其同源性与NCBI中的相关序列的同源性达96%。利用克隆质粒合成了生物素标记的GRSPaV的cDNA探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GRSPaV斑点杂交的因素,结果表明当探针浓度为200 ng/mL,甲酰胺浓度为45%,42℃杂交反应4 h,可获得较高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茎痘伴随病毒 CDNA探针 检测
下载PDF
山东省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尚佑芬 王升吉 +5 位作者 赵玖华 张家魁 吕志华 路兴波 孙红炜 杨崇良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2,共5页
为明确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在山东省发生的情况,2006-2007年在葡萄主栽区和葡萄品种资源圃进行了田间调查、样品采集和病原检测。应用GRSPaV外壳蛋白基因表达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TA-ELISA)和斑点酶联免... 为明确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在山东省发生的情况,2006-2007年在葡萄主栽区和葡萄品种资源圃进行了田间调查、样品采集和病原检测。应用GRSPaV外壳蛋白基因表达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TA-ELISA)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在2a采集的298个样品中,125个样品为阳性反应,阳性率41.95%。125个阳性样品涉及43个品种,品种被侵染率74.14%。研究对检测的样品用RT-PCR法验证,有3对引物均扩增出了预期片段,分别为解旋酶基因340bp片段、外壳蛋白(CP)基因842bp片段和RNA聚合酶(RdRp)基因499bp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茎痘相关病毒 病原检测 ELISA RT-PCR
下载PDF
利用内标为基础的RT-PCR技术检测葡萄茎痘伴随病毒 被引量:2
8
作者 牛建新 李西平 +2 位作者 赵英 张强 马兵钢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83-1086,共4页
选取经RT-PCR检测确认带葡萄茎痘伴随病毒的‘全球红’葡萄品种。以葡萄叶片、韧皮部作为试材,采用SDS法提取高质量总RNA作为模板,以GRSPaV的特异互补引物引导,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PCR扩增,获得830bp的预期目的片段。以线粒体nad5基因... 选取经RT-PCR检测确认带葡萄茎痘伴随病毒的‘全球红’葡萄品种。以葡萄叶片、韧皮部作为试材,采用SDS法提取高质量总RNA作为模板,以GRSPaV的特异互补引物引导,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PCR扩增,获得830bp的预期目的片段。以线粒体nad5基因为内标,建立了GRSPaV与nad5共扩增体系,将扩增的GRSPaV特异性片段及nad5目的片段分别克隆测序,与NCBI中所提交的核酸序列进行比对,GRSPaV与序列号AF057136的同源性达96%;nad5与序列号D37958的同源性达9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茎痘伴随病毒 RT-PCR had5 检测
下载PDF
沙地葡萄茎痘伴随病毒双重巢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国君 张尊平 +4 位作者 范旭东 任芳 翟秀丽 时晓燕 董雅凤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43,共5页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沙地葡萄茎痘伴随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GRSPa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2组巢式RT-PCR检测引物repF1/R1→repF2/R2和cpF1/R1→cpF2/R2,扩增片段分别为902 bp和438 bp。通过对第1轮...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沙地葡萄茎痘伴随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GRSPa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2组巢式RT-PCR检测引物repF1/R1→repF2/R2和cpF1/R1→cpF2/R2,扩增片段分别为902 bp和438 bp。通过对第1轮PCR扩增中引物组合repF1/R1-cpF1/R1、dNTPs、Taq DNA聚合酶和cDNA用量的优化,以及第2轮PCR扩增中引物组合repF2/R2-cpF2/R2、dNTPs和Taq DNA聚合酶用量的优化,建立了GRSPaV双重巢式RT-PCR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109份葡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对普通PCR引物RSP 52/53和RSP 9F/9R的合计检出率为65.1%,2组单一巢式PCR引物repF1/R1→repF2/R2和cpF1/R1→cpF2/R2的检出率总和为93.6%,而双重巢式PCR引物组合repF1/R1-cpF1/R1→repF2/R2-cpF2/R2的检出率也达到93.6%。该技术在保证检测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了检测成本,适用于大量田间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沙地葡萄茎痘伴随病毒 巢式RT-PCR 双重巢式RT-PCR
下载PDF
广西不同地区显齿蛇葡萄茎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敬芳 覃洁萍 +2 位作者 刁宇 黄志飘 刘鹏飞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7期33-36,共4页
目的:建立显齿蛇葡萄茎中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广西不同地区显齿蛇葡萄茎中二氢杨梅素及杨梅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安捷伦Poroshell EC-C18(4.6mm×250.0mm,4.0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 目的:建立显齿蛇葡萄茎中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广西不同地区显齿蛇葡萄茎中二氢杨梅素及杨梅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安捷伦Poroshell EC-C18(4.6mm×250.0mm,4.0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0~23min,330nm;23~50min,375nm。结果:显齿蛇葡萄茎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进样量分别在0.800 5~9.606 0μg(r=0.999 87)和0.100~1.202μg(r=0.999 72)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99.9%,RSD<3%,方法的稳定性、重复性和精密度均良好(RSD<3%)。桂林灵川和岑溪大隆的显齿蛇葡萄茎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均较高,武鸣双江和金秀互助村的显齿蛇葡萄茎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含量均较低。结论:不同地区显齿蛇葡萄茎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相差较大。所建立的方法可较好地去除杂质,分离效果好,测定结果准确性、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齿蛇葡萄茎 二氢杨梅素 杨梅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葡萄茎痘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春燕 牛建新 黄秀燕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葡萄茎痘病毒研究进展,介绍了葡萄茎痘病分布、危害及生物学特征;综述了近几年来基因组结构及分子多样性研究进展;概述了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病毒检测技术在葡萄茎痘病毒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同时针对我国葡萄...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葡萄茎痘病毒研究进展,介绍了葡萄茎痘病分布、危害及生物学特征;综述了近几年来基因组结构及分子多样性研究进展;概述了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病毒检测技术在葡萄茎痘病毒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同时针对我国葡萄病毒病的研究提出了几点问题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部皱缩综合症 葡萄茎痘病 GRSPaV 基因多样性 检测技术 RT—PCR
下载PDF
葡萄茎尖培养与无病毒化
12
作者 贞松光男 王焕玉 《国外农学(果树)》 1989年第1期44-46,共3页
一、培育无病毒母本树的背景日本从1960年前后,因山梨县甲州种葡萄由病毒引起的无味果病,才开始对葡萄病毒的重视。无味果病除果实外,病树外观无任何症状。病树果实成份特别是含糖量比健树减少5~6度。关于无味果的病原,根据难波等(1979... 一、培育无病毒母本树的背景日本从1960年前后,因山梨县甲州种葡萄由病毒引起的无味果病,才开始对葡萄病毒的重视。无味果病除果实外,病树外观无任何症状。病树果实成份特别是含糖量比健树减少5~6度。关于无味果的病原,根据难波等(1979)报告,乃系病毒所致并确定为无味果病毒(GA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无病毒化 葡萄茎尖培养
下载PDF
草莓葡萄茎分株繁殖技术
13
作者 靖玉军 凌宗跃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5年第7期23-23,共1页
1 母本园繁殖技术 1.1 整地施肥母本园应建在地面平坦,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光照良好的地块上.草莓喜肥,每亩施3 000千克有机肥,均匀撒施;结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每亩施25千克.整地时将有机肥和复合肥深翻入土,然后打埂作畦... 1 母本园繁殖技术 1.1 整地施肥母本园应建在地面平坦,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光照良好的地块上.草莓喜肥,每亩施3 000千克有机肥,均匀撒施;结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每亩施25千克.整地时将有机肥和复合肥深翻入土,然后打埂作畦.畦宽1~2米,畦长20米或与地块等长,畦埂要直,畦面要平整,以便于灌水.栽植前土壤要适当浇水沉实,防栽植后浇水时幼苗在土壤中深浅不一或露根,提高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技术 草莓 葡萄茎 分株 整地施肥 土质疏松 有机肥 复合肥 母本园 成活率 千克 地块 浇水 土壤 栽植 排灌 施用 撒施 作畦 深翻 灌水 露根 幼苗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长茎葡萄蕨藻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
14
作者 童艳梅 陈秀荔 +9 位作者 胡庭俊 刘青云 李强勇 冯鹏霏 杨春玲 彭敏 朱威霖 潘传燕 曾地刚 赵永贞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为了探究提取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最优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对目前已有的多糖提取方法进行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的方法,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和提取次数这5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添加木瓜蛋白... 为了探究提取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最优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对目前已有的多糖提取方法进行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的方法,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和提取次数这5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添加木瓜蛋白酶提取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方法最高效便捷,且当料液比1∶4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2次,以及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2.0%时,长茎葡萄蕨藻多糖提取率相对较高,可达到41.24%±0.09%。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长茎葡萄蕨藻多糖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32和0.67 mg/mL。研究表明,使用优化后的木瓜蛋白酶酶解法能有效提高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提取率,且长茎葡萄蕨藻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可为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蕨藻 多糖 木瓜蛋白酶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分析
15
作者 刘莉萍 林素转 +2 位作者 金刚 沈丽 周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97-201,245,共6页
[目的]分析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方法]选用深圳某养殖场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测定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组成,分析主要营养成分。[结果]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长茎葡萄蕨藻中蛋白质含量为235.8 g/kg(... [目的]分析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方法]选用深圳某养殖场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测定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组成,分析主要营养成分。[结果]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长茎葡萄蕨藻中蛋白质含量为235.8 g/kg(以干重计)、氨基酸含量为204.7 g/kg(以干重计);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为呈味氨基酸Glu、Asp、Gly,氨基酸组成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谱,长茎葡萄蕨藻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其SRC值为70.3。[结论]长茎葡萄蕨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良好的食用及相关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蕨藻 氨基酸 蛋白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提取物对胰脂肪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晔 卢芯仪 +7 位作者 任天宇 邹雄 刘忠群 高瑞丽 谢曦 王蓉 宋彦廷 胡文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5,共9页
为探究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多酚、黄酮、萜类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测定对胰脂肪酶及α-... 为探究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多酚、黄酮、萜类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测定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多酚(0.62 mg/g~23.79 mg/g)、萜类(6.50 mg/g~214.29 mg/g)、黄酮(0.35 mg/g~3.27 mg/g)的含量均具有差异性。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分别为1.662 mg/g和0.017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物的萜类和多酚含量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多酚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酶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猝灭方式均为静态猝灭。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可能与其中含有多酚与萜类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蕨藻 提取物 胰脂肪酶 Α-葡萄糖苷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水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人肝细胞L0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林香 任天宇 +8 位作者 周梅兰 高瑞丽 邹雄 刘忠群 肖晔 谢曦 王蓉 宋彦廷 胡文婷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该文研究了长茎葡萄蕨藻水提物(CLE)体外抗氧化作用,并考察其减轻H_(2)O_(2)诱导的人肝细胞L02氧化损伤的能力。测其成分与含量,通过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来评价CLE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H_(2)O_(2)诱导建立L0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CLE... 该文研究了长茎葡萄蕨藻水提物(CLE)体外抗氧化作用,并考察其减轻H_(2)O_(2)诱导的人肝细胞L02氧化损伤的能力。测其成分与含量,通过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来评价CLE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H_(2)O_(2)诱导建立L0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CLE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胞外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力以及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CLE中总多糖、总三萜、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05.01、28.32、27.02和15.72 mg/g,CLE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半抑制率浓度(IC_(50))分别为0.94 mg/mL和2.20 mg/mL。与模型组相比,CLE(22.5μg/mL和45.0μg/mL)干预提高了L02细胞的存活率,并降低了细胞上清中LDH、AST和ALT活力以及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提高了GSH含量;其中当添加45.0μg/mL的CLE后,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了20.09%,ROS和MDA含量分别降低至模型组的63.23%和63.20%,GSH含量提高了164.02%。由结果可知,CLE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改善L02细胞氧化损伤,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蕨藻 L02细胞 氧化损伤 抗氧化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中β-1,3-木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单糖组成分析
18
作者 刘倩 晋文慧 +4 位作者 矫浩田 谢全灵 张怡评 洪专 赵元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10-217,共8页
为了优化β-1,3-木聚糖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单糖组成,试验对常见经济藻类进行筛选,以长茎葡萄蕨藻为主要原料,采用碱提方法,以提取时间、料液比和NaOH浓度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粗木聚糖的最优... 为了优化β-1,3-木聚糖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单糖组成,试验对常见经济藻类进行筛选,以长茎葡萄蕨藻为主要原料,采用碱提方法,以提取时间、料液比和NaOH浓度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粗木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并采用特异性酶解方法分析粗木聚糖的单糖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粗木聚糖提取率影响顺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NaOH浓度。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 h、NaOH浓度为2.5 mol·L^(-1)、料液比1:100 g·mL^(-1),粗木聚糖得率为28.1%±0.6%。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酶解产物进行测定,表明从长茎葡萄蕨藻中提取的粗木聚糖为β-1,3-木聚糖,并明确其单糖组分为β-1,3-木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葡萄蕨藻 β-1 3-木聚糖 碱提取 提取工艺 β-1 3-木聚糖酶(Xyl3088)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益藻细菌筛选及性能评价
19
作者 王思盼 陈柏安 +3 位作者 黄永健 林坤 崔建军 刘东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2,共9页
【目的】筛选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益藻细菌并评价其促生长性能,验证菌株对藻体的促生长效果。【方法】通过16S rDNA测序和平板涂布法对养殖长茎葡萄蕨藻进行藻际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藻际可培养细菌分离鉴定及其促生特... 【目的】筛选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益藻细菌并评价其促生长性能,验证菌株对藻体的促生长效果。【方法】通过16S rDNA测序和平板涂布法对养殖长茎葡萄蕨藻进行藻际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藻际可培养细菌分离鉴定及其促生特性分析;将获得的菌株制成菌悬液,与长茎葡萄蕨藻培养液按照体积比1∶400混合构建藻菌共生功能体,进一步验证菌株对藻体的促生效果。【结果】长茎葡萄蕨藻的附生细菌在门水平上以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要优势类群,分别占总菌的46.0%和41.2%;通过平板涂布法分离培养共获得9株细菌菌株,经鉴定属于8个属,分别为Formosa属、假鲁杰氏菌属(Pseudoruegeria)、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深海单胞菌属(Thalassomonas)、Tenacibaculum属、鲁杰氏菌属(Ruggeria),弧菌属(Vibrio)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中6株具有溶解有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属于Formosa属、假鲁杰氏菌属、短杆菌属、鲁杰氏菌属和弧菌属,5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属于Formosa属、短杆菌属、深海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3株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分属于假鲁杰氏菌属、Tenacibaculum属和弧菌属,1株具有产吲哚-3-乙酸(IAA)能力和1株可以生产铁载体的菌株依次分属于弧菌属和深海单胞菌属。在藻菌共培养中,菌株Cl-9菌悬液可极显著地促进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P<0.01)。【结论】筛选出一株长茎葡萄蕨藻益藻细菌(Bacillus sp.Cl-9),该菌可以与长茎葡萄蕨藻构建稳定的共生体系,显著提高藻体的生长,具有应用于工厂化养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蕨藻 藻菌共生 藻际菌群 促生菌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红娟 胡国君 +3 位作者 范旭东 张尊平 任芳 董雅凤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5,共7页
为明确我国葡萄中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的感染情况及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变异特点,从而为其致病性、病害的防治以及抗病毒基因工程等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采自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65个葡萄品种305株葡萄样品... 为明确我国葡萄中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的感染情况及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变异特点,从而为其致病性、病害的防治以及抗病毒基因工程等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采自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65个葡萄品种305株葡萄样品中的GRSPaV进行RT-PCR检测,根据地区与品种差异选取了24个阳性样品进行cp基因克隆与测序分析,并对不同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14株样品被GRSPaV侵染,平均带毒株率为37.4%;分离物间及同一分离物不同克隆间的序列差异较大,从24个分离物克隆获得的37条cp基因序列与来源于不同国家的12个GRSPa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0.5%~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8.8%~100%;各个分离物的遗传距离无明显地域差异;SiO2吸附法比SDS法和CTAB法更适宜葡萄样品RNA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 RT-PCR检测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