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章贻珠玉 萧瑟叹浮生——浅谈洪洞诗人董文涣生平及其诗歌创作成就
1
作者 李雪梅 《沧桑》 2006年第2期111-114,共4页
董文涣(1833——1877),晚清学者、诗人、诗律学家。董文涣诗歌创作的整体历程,从起初“不由学问”时的“率其胸臆”“、肆其手口”,到后来“徐徐焉知所取径”后的“撷文史之癖”“、削韩孟之膏”,直至最终“深思反省”后悟出“神与机流... 董文涣(1833——1877),晚清学者、诗人、诗律学家。董文涣诗歌创作的整体历程,从起初“不由学问”时的“率其胸臆”“、肆其手口”,到后来“徐徐焉知所取径”后的“撷文史之癖”“、削韩孟之膏”,直至最终“深思反省”后悟出“神与机流而不知其故”“、心与手触而浑然无间”,可以说,他毕生在诗歌创作道路上孜孜以求。更重要的是,他所创作出的那些记载毕生情怀、风格几经嬗变、洋洋洒洒达数十万言的诗歌为他古诗声调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文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试谈董文涣在甘肃的游宦经历及其诗歌创作
2
作者 刘夏清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10,共5页
董文涣是清末著名诗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任甘肃巩秦阶兵备道,至光绪三年(1877年)病逝官署,在甘为官五年有余,成诗170首。这些诗作按性质可分为纪行诗、唱和交游诗、遣怀即景诗等。纵观董文涣在甘肃境内的诗作,题材广,数量多,水平高... 董文涣是清末著名诗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任甘肃巩秦阶兵备道,至光绪三年(1877年)病逝官署,在甘为官五年有余,成诗170首。这些诗作按性质可分为纪行诗、唱和交游诗、遣怀即景诗等。纵观董文涣在甘肃境内的诗作,题材广,数量多,水平高。由京官外放甘肃,使之多层面地接触到社会生活,感受到西北别样的风土人情,于是写出了诸多反映现实的接地气之作,尤其纪行诗的创作成绩最为突出,使甘肃的许多无名小地入诗,有诗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诗歌创作 董文 秦州
下载PDF
清董文涣編撰《韓客詩録》活動考略
3
作者 于紅 李豫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6年第1期477-492,共16页
一董文涣生平及貢獻董文涣(1833-1877),字堯章,號硯秋、硯樵,硯樵山房、藐姑射山房、研慮軒、枌東書屋、不薄今人愛古人、良史後裔等稱呼皆其室名别號。咸豐二年(1852)舉人,咸豐六年(1856)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咸豐八年(1858)六月,以在... 一董文涣生平及貢獻董文涣(1833-1877),字堯章,號硯秋、硯樵,硯樵山房、藐姑射山房、研慮軒、枌東書屋、不薄今人愛古人、良史後裔等稱呼皆其室名别號。咸豐二年(1852)舉人,咸豐六年(1856)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咸豐八年(1858)六月,以在籍勸捐出力,賞加五品銜;咸豐九年(1859)充國史館協修,後歷任功臣館纂修官、實録館纂修、武英殿協修官、文淵閣校理、日講起居注官、武英殿纂修官等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院庶吉士 起居注官 武英殿 藐姑射山 董文
下载PDF
咸丰辛酉朝鲜赴京城三使臣手迹
4
作者 李豫 《文物世界》 1993年第3期78-79,共2页
董文涣(1833—1877),字尧章,号研樵、研秋,岘嶕山房、藐姑射山房为其室名,山西洪洞杜戍永乐堡(今东堡)人。咸丰六年 (1856)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翰林检讨,文宗显皇帝实录馆协修、总纂,巩秦阶兵备道等职,是晚清书法家、诗人和外交活... 董文涣(1833—1877),字尧章,号研樵、研秋,岘嶕山房、藐姑射山房为其室名,山西洪洞杜戍永乐堡(今东堡)人。咸丰六年 (1856)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翰林检讨,文宗显皇帝实录馆协修、总纂,巩秦阶兵备道等职,是晚清书法家、诗人和外交活动家。 董文涣在咸丰、同治年间,居北京菜市口米市胡同兵马司后街16号(现为后兵马司街31号大杂院,旧宅遗迹尚存),曾与朝鲜赴北京使臣交往甚密,仅他所著《岘嶕山房日记》与《岘嶕山房诗集》中出现的朝鲜人名即达93人,并保存了朝鲜使臣诗144首,与朝鲜使臣交往史料12万字,其所存著作,从史料、民俗、外交、医药、古文字诸方面来分析皆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宗显皇帝实录 朝鲜人 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年间 山西洪洞 董文 总纂 兵马司 协修 兵备道
下载PDF
陇南书院的创建及其对陇东南文化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夏清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8-22,共5页
陇南书院是道立书院,由巩秦阶道兵备道董文涣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创建。光绪三十年书院废止,改设学堂。陇南书院以治经与治事并举的实学为宗旨,加上有"陇南文宗"之称的秦州鸿儒任其昌主持,使之成为甘肃著名学府,对以秦州为... 陇南书院是道立书院,由巩秦阶道兵备道董文涣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创建。光绪三十年书院废止,改设学堂。陇南书院以治经与治事并举的实学为宗旨,加上有"陇南文宗"之称的秦州鸿儒任其昌主持,使之成为甘肃著名学府,对以秦州为中心的陇东南地区文化教育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以书院为导源形成了不少地方名校;二是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三是倡导了一种经世致用的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书院 秦州 董文 任其昌 教育影响
下载PDF
道弥天宇内 德蕴水墨间——纪念董寿平先生诞辰110周年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亚 《中国艺术时空》 2015年第2期34-39,共6页
今年是先师董寿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日子,站在他亲笔题写的"和静清寂"四个大字前,书画大师董老的桩桩往事历历在目,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一、师缘——"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早在在上世纪80年代,当... 今年是先师董寿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日子,站在他亲笔题写的"和静清寂"四个大字前,书画大师董老的桩桩往事历历在目,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一、师缘——"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早在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董寿平先生早已是誉满京师,名扬海外的中国书画大师,而当时的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寿平 中国书画 闻道 书画艺术 绘画题材 对我说 人书俱老 钓鱼台国宾馆 先师 董文
下载PDF
中国摄影先驱——杨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豫 《沧桑》 1994年第5期41-43,共3页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张照片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二十五日由山西灵石县张家庄人杨昉为清翰林检讨董文涣所拍小像,是杨昉用塔博特湿板摄影法拍摄的现唯一存世的一张人像作品.122年来,这张照片一直由董文涣嫡孙当今国画大师董寿平先生...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张照片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二十五日由山西灵石县张家庄人杨昉为清翰林检讨董文涣所拍小像,是杨昉用塔博特湿板摄影法拍摄的现唯一存世的一张人像作品.122年来,这张照片一直由董文涣嫡孙当今国画大师董寿平先生收藏.今年年内,董寿平先生欲将这张照片赠送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大师 董寿平 董文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摄影 冯志沂 清同治 遗山 摄影术 兵部郎中
下载PDF
吴大澂致董文涣书札五通考释
8
作者 饶益波 莫晓霞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有《吴大澂书札》五通,系晚清学者吴大澂任陕甘学政期间(1874-1876)致时任甘肃巩秦阶兵备道的清末诗人、音韵学家董文涣的书札,内容涉及陕甘地区的科举考试、书院建设、吴氏在陕甘地区的访碑经历等。吴、董二...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有《吴大澂书札》五通,系晚清学者吴大澂任陕甘学政期间(1874-1876)致时任甘肃巩秦阶兵备道的清末诗人、音韵学家董文涣的书札,内容涉及陕甘地区的科举考试、书院建设、吴氏在陕甘地区的访碑经历等。吴、董二人的交游,由于材料缺乏,一直为世人所忽视,这五通书札对于研究二人的交游情况以及补充顾廷龙《吴愙斋先生年谱》的缺失颇具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澂 董文 书札 交游
原文传递
北京慈壽寺九蓮菩薩像之修繕及拓本的東傳——以朝鮮朴珪壽與清人董文渙等的往來書信文獻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劉婧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45-55,共11页
北京慈壽寺九蓮菩薩像在朝鮮文人朴珪壽的籌謀下通過清人董文渙等得以修繕,相關拓本得以傳入朝鮮。通過當時朴珪壽與董文渙等人的來往書信等文獻可具體了解九蓮菩薩像得以修繕及相關拓本傳入朝鮮的過程及兩個學人的思想動態,亦可以把握... 北京慈壽寺九蓮菩薩像在朝鮮文人朴珪壽的籌謀下通過清人董文渙等得以修繕,相關拓本得以傳入朝鮮。通過當時朴珪壽與董文渙等人的來往書信等文獻可具體了解九蓮菩薩像得以修繕及相關拓本傳入朝鮮的過程及兩個學人的思想動態,亦可以把握中國佛教文化典籍在不同國家和區域的流布受歷史、文化、宗教等多元因素影響的事實,對深入研究佛教文獻流通和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典型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慈壽寺 九蓮菩薩像 朴珪壽 董文渙 佛教文化 文獻流通
原文传递
《枌东老屋校书图》及相关问题研究
10
作者 赵晓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枌东老屋校书图》系山西洪洞董氏家族旧藏,由董寿平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捐献给山西博物院。根据此图及相关档案,结合《砚樵山房日记》等史料,笔者发现董氏家族曾藏有两幅有关"枌东老屋"的画作,一为《枌东老屋校书图》,一为... 《枌东老屋校书图》系山西洪洞董氏家族旧藏,由董寿平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捐献给山西博物院。根据此图及相关档案,结合《砚樵山房日记》等史料,笔者发现董氏家族曾藏有两幅有关"枌东老屋"的画作,一为《枌东老屋校书图》,一为《枌东老屋校韵图》。二图分别独立存在,题材相同,完成时间相近,系由当时两位名士为董文涣所绘。本文从原董氏家族所藏《枌东老屋校书图》入手,以文物的基本信息,结合文献,分析《枌东老屋校韵图》的作者。通过探究二图与董文涣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董文涣在清末京城文人圈的交游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文 枌东老屋 温忠翰 陈乔森 交游
原文传递
董寿平的书画艺术
11
作者 周国强 《中华书画家》 2021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董寿平,原名揆,字谐伯,1904年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杜戍村的一个诗书世家。祖父董文涣为清朝咸丰丙辰进士,外祖父陈履亨为光绪丙子进士,父亲董维藩能书善画,母亲陈云楼博闻强识,舅父陈凤标以书画见长,董寿平从小就成长在传统文化艺术氛围... 董寿平,原名揆,字谐伯,1904年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杜戍村的一个诗书世家。祖父董文涣为清朝咸丰丙辰进士,外祖父陈履亨为光绪丙子进士,父亲董维藩能书善画,母亲陈云楼博闻强识,舅父陈凤标以书画见长,董寿平从小就成长在传统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董寿平三四岁时,外祖父抱着他在院子里转,发现他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对联上的字,便对自己的女儿陈云楼说:“这孩子长大肯定喜欢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寿平 书画艺术 山西省洪洞县 董文 对联 进士 陈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