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笔董桥话翻译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文明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5期47-51,共5页
本文介绍、评述了董桥谈语文、翻译和文化的文章中常出现的一些话题:那些笔下中英文都不寒伧的人们;翻译的甘苦;文字的修炼;文与白。只要文字还在使用,翻译还在进行,文化还须珍惜,董桥的意义就永远不过时。
关键词 董桥 翻译 文字修炼 文与白
下载PDF
董桥与翻译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小均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11,共5页
香港散文名家董桥对翻译有着精妙的论述。其翻译简洁、典雅、忠实 ,颇得钱钟书先生“化”境说之神韵。其对翻译的严谨态度也不啻为今天借鉴与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 翻译 董桥 钱钟书 “化”境
下载PDF
影像时代的智者言说——董桥散文新论
3
作者 龚云普 曹燕云 《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8-42,共5页
文章从创作态度、审美取向和文体意识等层面,揭示了董桥在影像时代的言说智慧,肯定其实践意义:影像不一定是文学的"终结者",但它一定是文学的"磨刀石"。
关键词 影像时代 董桥 智者言说 散文
下载PDF
你也一定要看董桥的翻译——董桥的翻译观及翻译实践
4
作者 杨晓波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80-84,共5页
董桥是香港著名散文家、编辑、报人。数十年编辑生涯,批点中英文字,编校中外书籍,使其对翻译自有独到体悟。其对翻译的论述虽零散却不乏洞见,笔者将之稍事整理,权当理论的"脚注"。而董桥本人的译文,或改译他人之作,亦颇见功力... 董桥是香港著名散文家、编辑、报人。数十年编辑生涯,批点中英文字,编校中外书籍,使其对翻译自有独到体悟。其对翻译的论述虽零散却不乏洞见,笔者将之稍事整理,权当理论的"脚注"。而董桥本人的译文,或改译他人之作,亦颇见功力,本文撷英数例,以窥其译风。董桥一生孜孜于文字,其对待翻译虚心严谨之态度,亦足资效仿。本文通过介绍董桥,旨在引起大陆学界对港台译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桥 翻译 港台译界
下载PDF
文字是肉做的——论董桥的散文风格
5
作者 王映霞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0-73,共4页
董桥的性格,经历、学养和他所处的文化环境造就了其散文的独特风格,重视对语言的雕琢却追求自然;文章富于趣味性,语言幽默,比喻精妙;形成文白杂糅,中英相间,亦雅亦俗的杂语语言特色。
关键词 董桥 语言技巧 趣味性比喻 杂语韵味 学者散文
下载PDF
读董桥(下)
6
作者 张厚明 《写作(中)》 1998年第7期8-9,共2页
五写诗作文,用语最忌重复,然而当重复成为一种技巧和手法时,又能给人以特别新鲜而深刻的感觉。读董桥,常被他那反复呈现的语词所吸引。伦敦住了六年,“天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之问”,总是让那“啪的一声”给吵醒。然后是信件掉在地上的声... 五写诗作文,用语最忌重复,然而当重复成为一种技巧和手法时,又能给人以特别新鲜而深刻的感觉。读董桥,常被他那反复呈现的语词所吸引。伦敦住了六年,“天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之问”,总是让那“啪的一声”给吵醒。然后是信件掉在地上的声音;然后起床,然后是“长长的过道”,然后咖啡,然后检信;然后《泰晤士报》,然后是客厅里南窗下那张咖啡色的长椅子,然后是窗外的大树小树,然后是远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桥 散文 重复 技巧 咖啡色 意象 语词 作文 境界 窗外
下载PDF
读董桥(上)
7
作者 张厚明 《写作(中)》 1998年第6期8-9,共2页
一“你一定要看董桥。”——柳苏先生如是说。这话听来未免有些绝对,难道不看不行吗? “董桥的确值得一读。”——当我翻开《董桥文录》或《董桥散文》之后,终于信服了柳先生的话。二可不是么?只看那目录;听那立体的乡愁、雨声并不诗意... 一“你一定要看董桥。”——柳苏先生如是说。这话听来未免有些绝对,难道不看不行吗? “董桥的确值得一读。”——当我翻开《董桥文录》或《董桥散文》之后,终于信服了柳先生的话。二可不是么?只看那目录;听那立体的乡愁、雨声并不诗意、只有敬亭,依然此柳、满抽屉的寂寞、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星期天不按钮、上帝不听电话、中年是下午茶、撒在沙发上的文化史……刹那间你的双眼闪亮。何其典雅、别致,何等有韵味。于是,你不由得想读读这董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桥 散文 文化史 抽屉 文化乡愁 作者 目录 上帝 中年 引语
下载PDF
董桥散文的表达特点反其发生原因
8
作者 黄妍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82-83,共2页
90年代初的董桥散文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董桥散文“传神”的表达特点。从董桥散文的形式和主体精神两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特点及其发生原因。
关键词 董桥 表达特点 发生原因 散文 主体精神
下载PDF
香港文学中的历史记忆与跨文化经验——董桥散文个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红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香港殖民地的历史经历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地理位置,影响了香港文学的写作。殖民地的历史记忆与烙印、跨文化的经验形成了董桥散文的风格———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他用散文感悟香港的历史与文化,显示了一种融合中重建的... 香港殖民地的历史经历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地理位置,影响了香港文学的写作。殖民地的历史记忆与烙印、跨文化的经验形成了董桥散文的风格———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他用散文感悟香港的历史与文化,显示了一种融合中重建的香港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董桥散文 历史记忆 跨文化经验
下载PDF
你“懂”“桥”吗?——董桥散文概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芸芸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7年第3期43-46,共4页
香港散文家董桥的散文创作深受中国明清小品和英国随笔的影响,他以文字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两种不同的身份参与写作,为文讲究雅趣,行文却别有野趣。
关键词 董桥 散文 英华经验 雅野互赏 双重身份
下载PDF
余秋雨董桥合论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伯存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8,共5页
余秋雨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香港作家董桥的散文,我认为亦应归入这一类别。我们不妨把二者的散文放在一起读读,他们的散文在思想蕴涵、审美趣尚、文体风格等方面,或平分秋色或相映成趣或大异其趣,它们各自的特色在两相比较中得以鲜明地... 余秋雨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香港作家董桥的散文,我认为亦应归入这一类别。我们不妨把二者的散文放在一起读读,他们的散文在思想蕴涵、审美趣尚、文体风格等方面,或平分秋色或相映成趣或大异其趣,它们各自的特色在两相比较中得以鲜明地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董桥 文化散文 知识分子 生命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人格 文化理想主义 人生意识 文化乡愁
下载PDF
董桥散文略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小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70-74,共5页
丢桥是香港文坛杰出的学者散文家,其作品熔学、识、情于一炉,追求“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魂界”本文”消闲中自有使命”、感性和知性兼融、人工和自然的辩证等方面对其作品作较深入的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 董桥散文 水杨酸 人文知识分子 柳树皮 散文创作 《本草纲目》 感性 马克思 机械文明 香港文坛
下载PDF
精明的董桥真会“抄”
13
作者 谭泽明 秦玮鸿 《文教资料》 2013年第30期8-9,共2页
董桥通过“挪用文化遗产,穿插洋文,给生活加点盐”等方式,使作品具有“品位、绅士、小资”的时尚元素,故而风行一时。
关键词 董桥 散文 时尚元素
下载PDF
周作人与董桥闲适观比较
14
作者 杨芸芸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4-16,共3页
作为闲适小品文的两个代表人物,19世纪20年代二十年代大陆的周作人和半个多世纪后香港的董桥,在他们的作品中尽情演绎着他们所谓的闲适,一个苦涩,一个清逸,本文从时代、文化以及作者本人的心理取向三个层面来体味个中差异。
关键词 周作人 董桥 闲适 苦涩 清逸
下载PDF
精致文化传统的怀旧者——论董桥散文中的文化乡愁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宝元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0-43,共4页
主编《明报月刊》的董桥,在香港也许不是以作家而是以报刊主编身份闻名。然而,他在台湾的名气却很大,被称为散文家,这当然是凭他的文章。董桥的散文结集六本,竟有四本在台湾出。他自己说书在台湾出,是怕在香港卖不出去。此话自然不可当... 主编《明报月刊》的董桥,在香港也许不是以作家而是以报刊主编身份闻名。然而,他在台湾的名气却很大,被称为散文家,这当然是凭他的文章。董桥的散文结集六本,竟有四本在台湾出。他自己说书在台湾出,是怕在香港卖不出去。此话自然不可当真,但董桥与台湾文学确实有不解之缘:表现远离故土、飘泊海外的乡思乡情乡恋乡愁,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留恋和深情追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董桥散文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乡愁 现代社会 台湾文学 古代文人 爱德华·希尔斯 文化意义 中国文化传统
下载PDF
静观的固执——浅析董桥散文创作风格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玉婷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年第S1期34-36,共3页
上世纪90年代柳苏一篇《你一定要看董桥》掀起了一场董桥热。于是有了《这一代的事》、《乡愁的理念》……有了《董桥文录》这样的大部头。董桥的创作有些特别,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出生于晋江,一岁多即往印尼当了十七八年的华侨,... 上世纪90年代柳苏一篇《你一定要看董桥》掀起了一场董桥热。于是有了《这一代的事》、《乡愁的理念》……有了《董桥文录》这样的大部头。董桥的创作有些特别,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出生于晋江,一岁多即往印尼当了十七八年的华侨,以后到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就读,之后就到香港,期间虽说往伦敦住了六七年,但总计香港是其生活的中心地带,所以柳苏将其称为"香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桥 创作风格 外文系 台湾成功大学 格格不人 人文知识分子 现代文明 梁实秋 钢筋水泥 这一代
下载PDF
董桥的南洋怀旧叙事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峰 《华文文学》 2021年第4期68-76,共9页
董桥是香港的归侨作家,早年在印尼的生活经历对其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也催生了书写南洋的一大格局。他的南洋情怀随处可见,以记述少时见闻感念的怀旧篇章最为出色。他的南洋怀旧叙事有较为清晰的脉络,通过对"南洋"的范畴进行界... 董桥是香港的归侨作家,早年在印尼的生活经历对其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也催生了书写南洋的一大格局。他的南洋情怀随处可见,以记述少时见闻感念的怀旧篇章最为出色。他的南洋怀旧叙事有较为清晰的脉络,通过对"南洋"的范畴进行界定,大体可以梳理出四种类型:一是定格南洋,专注于印尼的家园景致;二是漫游南洋,表现从新加坡到西贡的游历;三是离散南洋,记述移居境外的传奇人事;四是超越南洋,抒发文化怀旧的余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桥 散文 南洋 怀旧叙事
下载PDF
编者之文、文人之文、报章之文——试论董桥杂文的嬗变
18
作者 袁绍珊 《华文文学》 2010年第6期65-71,共7页
本文拟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董桥散文在当代报刊所形成的公共空间中的意义,及其在世纪末怀旧潮和九十年代"散文热"中呈现出的文化启示。董桥通过改良五四小品和英国随笔,创造合杂文与美文于一身的"新随笔体",在雅... 本文拟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董桥散文在当代报刊所形成的公共空间中的意义,及其在世纪末怀旧潮和九十年代"散文热"中呈现出的文化启示。董桥通过改良五四小品和英国随笔,创造合杂文与美文于一身的"新随笔体",在雅俗合流的大众文化中以"闲雅"改良社会,追求"文集之文"与"报章之文"的有机结合,并在其离散书写中呼唤大众文化向精致文化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桥 报章之文 文集之文
下载PDF
董桥的笔墨与情怀
19
作者 李玫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0-41,共2页
董桥是“念绮情深”的统一体,他自由来去于过去和现在,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隧道里如鱼得水,他用“董桥式”的文字和语言支撑起一片文化天空,开拓出一种精神境界和人格力量,“处繁华而不落。”在如今红尘滚滚,人心浮躁的世界,不仅是香港... 董桥是“念绮情深”的统一体,他自由来去于过去和现在,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隧道里如鱼得水,他用“董桥式”的文字和语言支撑起一片文化天空,开拓出一种精神境界和人格力量,“处繁华而不落。”在如今红尘滚滚,人心浮躁的世界,不仅是香港人需要有点精神的,而是所有人都应如此。一篇好的文字就像一位好知己,既然不能隐隐于市,那就读读董桥加加鸳被,小隐隐于文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桥 散文 念绮 情深
下载PDF
董桥语言与董桥风格
20
作者 黄晖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32-35,38,共5页
董桥的散文多短章小品 ,但其行文翩翩然 ,逸致栩栩然 ,意蕴丰富 ,满纸烟霞 ,风格非常独特。董桥的语言是形成董桥风格的关键要素。他善喻善引 ,修辞极个性化。董桥又以其富有古典特征和文化特征的话语系统构成文章的庄重基调 ,并用幽默... 董桥的散文多短章小品 ,但其行文翩翩然 ,逸致栩栩然 ,意蕴丰富 ,满纸烟霞 ,风格非常独特。董桥的语言是形成董桥风格的关键要素。他善喻善引 ,修辞极个性化。董桥又以其富有古典特征和文化特征的话语系统构成文章的庄重基调 ,并用幽默谐趣的语言去化解那份书生气 ,使文章清丽雅致又智慧洒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桥风格 比喻 引用 个性化修辞 话语系统 语言基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