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现·探源·超越——论董立勃小说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凤 于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悲剧意识 董立勃 小说 生活悲剧 悲剧哲学 凡俗人生 人类精神 中国文坛
下载PDF
女性视野下的董立勃小说批判 被引量:4
2
作者 成湘丽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关键词 董立勃 女性视野 批判 小说 文学刊物 《当代》 “瓶颈” 研究者
下载PDF
权力反讽与欲望叙事——对董立勃《白豆》与《米香》的读解 被引量:3
3
作者 程亚丽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3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白豆》 董立勃 欲望叙事 小说研究 读解 反讽 权力 作家 沈从文 汪曾祺
下载PDF
战争文化心理导致的人生悲剧——论董立勃的西部垦荒小说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静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1期94-97,共4页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人生悲剧 文化心理 战争时期 董立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垦荒 西部
下载PDF
论董立勃的长篇小说文体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从云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9,共5页
关键词 小说文体 长篇小说 董立勃 90年代以来 《呼兰河传》 诗化小说 创新意识 “五四”
下载PDF
“下野地”:一个独特的艺术存在——试论董立勃小说创作的地域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凡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6-51,共6页
作为本土作家的杰出代表,董立勃的小说创作极具鲜明的新疆兵团色彩,其创作底色被深深地打上了新疆兵团这一特殊地域的烙印。"下野地"的独特存在,既是董立勃小说世界的核心关键词,也是新中国初期压缩版新疆社会的组织再现。&qu... 作为本土作家的杰出代表,董立勃的小说创作极具鲜明的新疆兵团色彩,其创作底色被深深地打上了新疆兵团这一特殊地域的烙印。"下野地"的独特存在,既是董立勃小说世界的核心关键词,也是新中国初期压缩版新疆社会的组织再现。"下野地"这一艺术空间极富诗性维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地理的某种自然呈现,它的意义是多重的,具有丰富的阐释可能性。可以说,"下野地"属于董立勃,它的艺术内涵独具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野地” 董立勃 诗性维度 自然呈现 意义界域
下载PDF
下野地的女人们——评董立勃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3
7
作者 施津菊 关丽英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4-66,共3页
董立勃的小说以组织原则下的下野地女人和阳具暴力下的下野地女人,构成对那个特殊时代、特定地域中女性形象的描绘,她们以其自身的顺从和抗争,形成了对当时的组织行为与行政机制的批判,也以其命运的悲剧性构成了对男权中心的性别暴力的... 董立勃的小说以组织原则下的下野地女人和阳具暴力下的下野地女人,构成对那个特殊时代、特定地域中女性形象的描绘,她们以其自身的顺从和抗争,形成了对当时的组织行为与行政机制的批判,也以其命运的悲剧性构成了对男权中心的性别暴力的控诉。政治批判和男权批判也就成为下野地的女人们,以自己的形象和命运说话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立勃 小说 女人形象
下载PDF
叙事重复的生态解读——从董立勃的长篇新作《青树》、《暗红》说起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敏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5期51-57,共7页
2003年,董立勃凭借《白豆》在中国当代小说界声名鹊起,一夕成名,之后,他以惊人的速度和创作热情陆续发表并出版了长篇小说《清白》(2003.5)、《静静的下野地》
关键词 董立勃 叙事重复 小说作品 重复现象 中国当代小说 暗红 西部大开发 生态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下载PDF
董立勃小说《米香》中女性复仇模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凡 董新颖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3-26,共4页
作家董立勃把炽热的笔触深深地扎在西部边地"下野地",以其特有的视角叙述了上海姑娘宋兰从遭受强奸、被逼下嫁到最终成为支边典型和江南少女米香从执着追求真爱、迷失自我、放纵报复到最终不知去向的不同的生命故事。董立勃... 作家董立勃把炽热的笔触深深地扎在西部边地"下野地",以其特有的视角叙述了上海姑娘宋兰从遭受强奸、被逼下嫁到最终成为支边典型和江南少女米香从执着追求真爱、迷失自我、放纵报复到最终不知去向的不同的生命故事。董立勃用诗化的语言与激情畅快淋漓地向人们展示了生活在"下野地"的年轻女性善良纯情、大胆真诚、敢爱敢恨的生命韧度,从她们对爱与恨、善良与罪恶、希望与反抗、真诚与背叛的苦难抉择中彰显了作家对生命、对人生、对时代的理性思考。从女性复仇的意义上来说,《米香》是恨的悲歌,也是爱的哀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立勃 《米香》 复仇模式
下载PDF
董立勃小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时曙晖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8期99-102,共4页
对新疆当代作家董立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文本内容的探讨、小说悲剧意识和女性形象探讨、叙事研究和小说局限性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小说创作和研究的同步进行,既引导作家及时调整创作思路,也使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冷静而理性的学理反思。
关键词 董立勃 文本研究 主体研究
下载PDF
试析董立勃小说《暗红》所折射的英雄主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帅 范学新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6-78,共3页
董立勃的长篇小说《暗红》不同于以往读者所熟悉的"军垦题材",这是一部时间跨度大,着力演绎军人"周五"一生的命运、感情起伏变迁的边地军旅小说。本文主要从分析周五、赵六、郑七男性形象出发,来探究波澜壮阔的世... 董立勃的长篇小说《暗红》不同于以往读者所熟悉的"军垦题材",这是一部时间跨度大,着力演绎军人"周五"一生的命运、感情起伏变迁的边地军旅小说。本文主要从分析周五、赵六、郑七男性形象出发,来探究波澜壮阔的世事变迁下,人物身上所折射的英雄主义精神以及人物形象背后深刻的悲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立勃 暗红 男性形象 英雄主义 悲剧意识
下载PDF
“情感原野上绽放的花朵”——论董立勃近年小说创作的叙事模式
12
作者 杨剑龙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68,共7页
在当代文坛,董立勃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作家,他以其新疆军垦农场的生活为素材,建构起其小说的“下野地”王国,创作出版了《白豆》《静静的下野地》《米香》《白麦》《暗红》1等18部长篇小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黑土红土》《骚动的下野地》... 在当代文坛,董立勃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作家,他以其新疆军垦农场的生活为素材,建构起其小说的“下野地”王国,创作出版了《白豆》《静静的下野地》《米香》《白麦》《暗红》1等18部长篇小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黑土红土》《骚动的下野地》《那个中午》《红色雪》,中短篇小说集《地老天荒》《太阳下的荒野》等,他的小说创作被誉为“来自天山的神话。”2谈到小说创作时,董立勃强调小说对于真善美的表达,他提出:“不过,这种真善美,一定不能是概念化的,生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董立勃 叙事模式 花朵 原野 情感 中篇小说集 短篇小说集
下载PDF
权力·强力·身体——评董立勃的长篇小说《白豆》
13
作者 翟文铖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1,共2页
董立勃先生的长篇小说《白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有人称之为“西部经典”。据我看来,《白豆》还缺乏应有的大气,不一定能走进文学经典的行列,但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它的确有“片面的深刻”之处。
关键词 《白豆》 长篇小说 董立勃 人民文学出版社 身体 权力 文学经典
下载PDF
西部民间情怀的抒写——评董立勃小说《青树》
14
作者 张书群 李赋 《菏泽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6-39,共4页
新疆实力派作家董立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文学体验与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了极具异域特色和丰厚民间文化意蕴的长篇小说《青树》。从民间生活场景的诗意描摹、美好人性的民间抒写与人文观照和民间文化形态的理性审视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新疆实力派作家董立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文学体验与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了极具异域特色和丰厚民间文化意蕴的长篇小说《青树》。从民间生活场景的诗意描摹、美好人性的民间抒写与人文观照和民间文化形态的理性审视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可知《青树》以来自于民间的理想在边远的西部大地营造出了一幅清新、美丽、淳朴而诗意盎然的民间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立勃小说 民间情怀 《青树》
下载PDF
历史、政治与女性身体的边地呈现——从董立勃小说《烈日》、《箫与刀》看新疆兵团妓女改造运动
15
作者 张凡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1期39-44,共6页
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妓女改造运动是被当代作家反复书写的历史事件之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走进共和国成立之初那场浩荡的运动,用文学语言和浪漫想象去书写经历这场运动的新中国的"旧女性"们的现实世界,从而呈现出当... 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妓女改造运动是被当代作家反复书写的历史事件之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走进共和国成立之初那场浩荡的运动,用文学语言和浪漫想象去书写经历这场运动的新中国的"旧女性"们的现实世界,从而呈现出当年这些新中国的"旧女性"———妓女们在改造过程中鲜为人知的辛酸与苦涩。这场妓女改造运动的最终完成,依靠的是特定时空下党和政府的劳动教育、她们自身从自我精神层面的"脱胎换骨",以及整个社会从观念上对她们身份及所从事的行当认识的彻底转变。董立勃小说《烈日》、《箫与刀》中关于新中国成立之初那场妓女改造运动的文字呈现和对当时妓女们社会改造的文学叙述,走进了数十年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妓女改造运动的历史场域,使人了解了那些女人们曾经生活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妓女改造运动 董立勃小说 《烈日》 《箫与刀》
下载PDF
论董立勃小说的地母形象
16
作者 唐红卫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0-93,共4页
新世纪复出的文学界"黑马"董立勃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为数众多、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普遍具有古代希腊神话中地母神的性格特征:一方面是勤劳能干的生产能力和丰乳肥臀的生殖能力组成的顽强丰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 新世纪复出的文学界"黑马"董立勃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为数众多、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普遍具有古代希腊神话中地母神的性格特征:一方面是勤劳能干的生产能力和丰乳肥臀的生殖能力组成的顽强丰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是非凡苦难的承受和母爱意识的洋溢组成的慈悲宽厚的包容性。此类集合了女性与母性的具有"地母"性格的女性形象的成功,或许亦是董立勃的小说被捧为"西部经典"和风靡一时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立勃 小说 地母 女性形象
下载PDF
从“好故事”到“讲好故事”——董立勃小说的阅读期待
17
作者 张华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6-39,共4页
董立勃的系列小说完成了"讲一个好故事"的使命,如何实现更高的艺术追求,即"讲好一个故事"?首先应该通过"卫星"事件充盈"核心"事件、增加故事的自由度和可塑性的方式使基本故事结构丰富、生动;... 董立勃的系列小说完成了"讲一个好故事"的使命,如何实现更高的艺术追求,即"讲好一个故事"?首先应该通过"卫星"事件充盈"核心"事件、增加故事的自由度和可塑性的方式使基本故事结构丰富、生动;其次,改变故事语境对读者的疏离,消弱传奇性,增加日常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立勃 讲述 好故事 超越
下载PDF
在对历史的民间审视中透视人性的本真——评董立勃小说《暗红》
18
作者 张书群 张岩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3期74-77,共4页
新疆实力派作家董立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文学体验与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了一部场景恢宏、壮阔的人生与历史巨作《暗红》。作品在对历史的民间审视中塑造出了人性的复杂,透视出了人性的本真,展现出了民间世界的永恒魅力。
关键词 民间审视 人性本真 董立勃小说 《暗红》
下载PDF
在对历史的民间审视中透视人性的本真——评董立勃小说《暗红》
19
作者 张书群 李赋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68-69,共2页
新疆实力派作家董立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文学体验与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了一部场景恢宏、壮阔的人生与历史巨作《暗红》。作品在对历史的民间审视中塑造出人性的复杂,透视出人性的本真。本文试图从革命历史的独特展示、民间角色的塑... 新疆实力派作家董立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文学体验与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了一部场景恢宏、壮阔的人生与历史巨作《暗红》。作品在对历史的民间审视中塑造出人性的复杂,透视出人性的本真。本文试图从革命历史的独特展示、民间角色的塑造两个方面,对小说中的民间立场、民间情怀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审视 人性本真 董立勃小说 《暗红》
下载PDF
一幕人的尊严倍受摧残的悲剧——读董立勃的长篇小说《白豆》
20
作者 杨剑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2-56,共5页
作品以女主人公白豆的婚姻故事为主要情节 ,顺时序地写出了一幕人的尊严倍受摧残的悲剧。作家努力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人物性格的相互映衬烘托中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生动。作品质朴的语言蕴蓄着诗意 ,耐人寻味。
关键词 董立勃 长篇小说 《白豆》 婚姻故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