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治帝与董鄂妃
1
作者 李悦强 《剧本》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52-66,共15页
人物表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年号顺治,世称顺治帝,皇太极与庄后之子,5岁即位,13岁亲政。开场时18岁。乌云珠——正白旗鄂硕将军之女,册封为顺治帝妃时赐姓董鄂。开场时15岁。庄后——科尔沁蒙古博乐济吉特氏大贝勒(王爷)寨桑之... 人物表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年号顺治,世称顺治帝,皇太极与庄后之子,5岁即位,13岁亲政。开场时18岁。乌云珠——正白旗鄂硕将军之女,册封为顺治帝妃时赐姓董鄂。开场时15岁。庄后——科尔沁蒙古博乐济吉特氏大贝勒(王爷)寨桑之女,皇太极之妃,福临之母。开场时42岁。吴帼英——顺治帝之皇后,吴克善之女,庄后亲侄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云珠 董鄂妃 福临 清世祖 正白旗 许扬 贤妃 满蒙 怨歌行 少年天子
原文传递
粤剧《顺治与董鄂妃》的成功就是奔着“雅俗共赏”去的!
2
作者 华永建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18-19,共2页
在第三届中国戏剧节的舞台上,广东佛山青年粤剧团演出了7场粤剧《顺治与董鄂妃》。这出戏曾于1989年作为专场演出,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中南)的盛会,得到中南6省(区)戏剧同行的赞誉。在省内,它参加过第三届广东省艺术节和首届羊城国... 在第三届中国戏剧节的舞台上,广东佛山青年粤剧团演出了7场粤剧《顺治与董鄂妃》。这出戏曾于1989年作为专场演出,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中南)的盛会,得到中南6省(区)戏剧同行的赞誉。在省内,它参加过第三届广东省艺术节和首届羊城国际粤剧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城国际粤剧节 董鄂妃 中国戏剧节 专场演出 优秀剧目奖 传统戏曲 马师曾 《清史稿》 规定情境 议政王
原文传递
《顺治帝与董鄂妃》和“佛青小旋风”
3
作者 黄荻 《剧本》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79-80,共2页
今年5月23日,在福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戏剧节首演当晚,广东省佛山青年粤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历史传奇粤剧《顺治帝与董鄂妃》(李悦强编剧)打响了头炮,被公认为国内同类题材中最感人的一个。主演者彭炽权被誉为“难得的千面小生,没有危机... 今年5月23日,在福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戏剧节首演当晚,广东省佛山青年粤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历史传奇粤剧《顺治帝与董鄂妃》(李悦强编剧)打响了头炮,被公认为国内同类题材中最感人的一个。主演者彭炽权被誉为“难得的千面小生,没有危机的、有轰动效应的彭炽权”。从而一举夺得了六个奖项(集体演出奖、剧本创作奖、优秀音乐设计奖、优秀演员奖、演员奖二个),这是广东粤剧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奖最多的一次演出,也是佛山青年粤剧团在国家级大赛中的首轮战果。接着,以彭炽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团 董鄂妃 广东粤剧 中国戏剧节 同类题材 剧本创作 文化局局长 粤剧艺术 观摩演出 设计奖
原文传递
董鄂妃:痴情不堪回首月明中
4
作者 陈家萍 《走向世界》 2009年第15期91-91,共1页
顺治十三年的春天,春光定妩媚得紧,19岁的少年天子的心亦如春阳般潋滟,恰如一缕诗魂。18岁的董鄂妃向他走来,玄衣如水,青丝如墨,凝眉处白有万种风情。
关键词 董鄂妃 清朝 历史 顺治
原文传递
宽甸县城董鄂妃街之命名考
5
作者 邓传军 《满族文学》 2013年第3期102-105,共4页
2010年宽甸满族自治县地名办公室将县城的南环路改为董鄂妃街,令不了解内情的人感到很突然,很诧异.何以如此将一条街用古人名字来命名,并且还是常人不太熟悉的名字,究其原委,董鄂妃又是谁?和宽甸有什么内在联系?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亲赴... 2010年宽甸满族自治县地名办公室将县城的南环路改为董鄂妃街,令不了解内情的人感到很突然,很诧异.何以如此将一条街用古人名字来命名,并且还是常人不太熟悉的名字,究其原委,董鄂妃又是谁?和宽甸有什么内在联系?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亲赴宽甸县城找有关部门求证,并查阅了一些资料,始知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鄂妃 董鄂部 顺治帝 宽甸县
原文传递
《董妃行状》考证
6
作者 于春海 赵乐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2,共6页
《董妃行状》是清代文学中著名的悼亡古文。由顺治亲作,并以此纪念爱妃董鄂氏,笔意隐微,致使董鄂妃的来历与董小宛的去向迷离恍惚,历来多有疑者。通过对《董妃行状》作伪手法的揭示,可以对董鄂妃的来历和董小宛的去向进行新的探讨。
关键词 《董妃行状》 董鄂妃 董小宛 作伪
下载PDF
清代宫廷最有福的女人——历史上真实的“甄嬛”
7
作者 李刚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79,共2页
清宫剧《甄嬛传》的持续热映,使剧中主角"甄嬛"广为人知。观众十分渴望了解甄嬛人物原型在历史中的真实情况,本文即将这位原本隐匿在历史背后的幸福女人推向前台?——?她就是雍正之妻乾隆生母钮祜禄氏,钮祜禄只是其姓氏,史料... 清宫剧《甄嬛传》的持续热映,使剧中主角"甄嬛"广为人知。观众十分渴望了解甄嬛人物原型在历史中的真实情况,本文即将这位原本隐匿在历史背后的幸福女人推向前台?——?她就是雍正之妻乾隆生母钮祜禄氏,钮祜禄只是其姓氏,史料中没有钮祜禄氏名字的任何线索,而人们多用封号称谓她,她曾被封为熹妃、熹贵妃、孝圣皇后、崇庆皇太后。这位康熙帝赞为"有福之人"的女人在清代宫廷的众多女性中并不引人注目,远没有像孝庄皇太后、董鄂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董鄂妃 人物原型 崇庆 康熙皇帝 弘历 请安折 上徽号 选秀女 佐领
下载PDF
继往开来 前程似锦─—1994年北京满学会学术年会纪要
8
作者 北原 《满语研究》 1994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满学 北京话语汇 董鄂妃 现代汉语 语法方面 清代历史 万依 逃人法 学术见解 唐明皇
下载PDF
帝王伤——评《康熙王朝》中的康熙
9
作者 李乐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0期166-167,共2页
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去世,顺治帝心痛难忍,颁发罪己诏,传位于皇三子,隐没在历史的疑雾中,徒留下了这万里河山,让天下空坐。于是便有了爱新觉罗玄烨的八岁登基,便有了幼年康熙的鸿鹄之志,便有了孝庄太后的那一句"孙儿!从此以后,... 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去世,顺治帝心痛难忍,颁发罪己诏,传位于皇三子,隐没在历史的疑雾中,徒留下了这万里河山,让天下空坐。于是便有了爱新觉罗玄烨的八岁登基,便有了幼年康熙的鸿鹄之志,便有了孝庄太后的那一句"孙儿!从此以后,这天有你来撑!这地有你来踏!这全天下的人都是你的子民!你放心吧!"。康熙亲政之前,在老祖宗的打磨下渐渐变成了一块璞玉。少年康熙将亲情给了老祖宗,她细心的雕琢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鄂妃 爱新觉罗玄烨 下空 培公 姚启圣 于皇 子民 容妃 施琅 追封
下载PDF
试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10
作者 胡懿安 《晋中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54-60,48,共8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象《红楼梦》这样,在读者中间存在着如此严重的分歧.许许多多的“家事”说,如“故相明珠家事”,“和珅家事”、“傅恒家事”、“金陵张侯家事”、“顺治与董鄂妃故事”,……还有“自传”说,这仅仅... 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象《红楼梦》这样,在读者中间存在着如此严重的分歧.许许多多的“家事”说,如“故相明珠家事”,“和珅家事”、“傅恒家事”、“金陵张侯家事”、“顺治与董鄂妃故事”,……还有“自传”说,这仅仅是有关小说题材的种种争议,其中甚至有上万字的考证.《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更是莫衷一是.不少论者把作品的主题与客观意义混为一谈.而所谓“客观意义”往往加上自己的臆测.一部作品在读者中间存在争议,本来无可非议,但是,我们看到,随着时代的变化,《红楼梦》的思想性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某种需要,给《红楼梦》下断语.尤其是文化革命以来,把《红楼梦》说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思想 贾宝玉 小说题材 张侯 中国文学史 贾府 林黛玉 董鄂妃 薛宝钗 贾政
下载PDF
孟森先生致冒广生先生函一通
11
作者 柳向春 《上海文博论丛》 2006年第3期29-33,共5页
一、孟森先生致冒广生先生函一通,两纸,选自上海博物馆藏冒氏所辑师友函札。二、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鹤汀,号疚斋、疚翁、小三吾亭长,别署瓯隐、钝宦,室名小三吾亭,江苏如皋人(生平可参冒怀苏《冒鹤亭先生年谱》,学林出版社1998... 一、孟森先生致冒广生先生函一通,两纸,选自上海博物馆藏冒氏所辑师友函札。二、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鹤汀,号疚斋、疚翁、小三吾亭长,别署瓯隐、钝宦,室名小三吾亭,江苏如皋人(生平可参冒怀苏《冒鹤亭先生年谱》,学林出版社1998年)。光绪二十年举人,精校雠、词曲之学。曾任刑部、农工商部郎中,国民政府财政部顾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二十年 冒怀苏 疚斋 如皋冒氏丛书 学林出版社 部郎 江苏如皋 董鄂妃 全堂 黛玉
下载PDF
集清皇室史事之大成 汇满王族业绩之精华——评《爱新觉罗家族全书》
12
作者 魏克威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56-59,共4页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而爱新觉罗家族因其特殊的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过特殊的作用,有卓越的贡献。因此,近百年来有关这个家族的史事和人物秩事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在清王朝统治中国长达二个半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而爱新觉罗家族因其特殊的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过特殊的作用,有卓越的贡献。因此,近百年来有关这个家族的史事和人物秩事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在清王朝统治中国长达二个半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家族中所发生的大小史事,无不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历史 中华民族大家庭 创业时期 中所 福临 清史研究 董鄂妃 千古流传 福满 野稗
下载PDF
巴蜀京剧一枝梅——我印象中的京剧名家刘露
13
作者 崔伟 《中国京剧》 2024年第4期92-95,共4页
京剧之所以被称作“国剧”,其实正因为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形成的全国传播态势。而当下若说起仍那么有声有色的四川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不能不盛赞其领军人物——成都市京剧研究院的旦角名家刘露。坦率地讲,随着传统戏曲渐渐被边缘化,... 京剧之所以被称作“国剧”,其实正因为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形成的全国传播态势。而当下若说起仍那么有声有色的四川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不能不盛赞其领军人物——成都市京剧研究院的旦角名家刘露。坦率地讲,随着传统戏曲渐渐被边缘化,特别是在前些年的困难时期,成都京剧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但刘露在困难环境里不但没黯然离场,反而自1991年起更坚定了自己的京剧追求,以扎实充沛的艺术实力,一步步精进成熟。1994年的一出《少帝福临》,尽管她不是第一主角儿,但却凭借董鄂妃的精彩塑造,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靓丽走入全国京剧青年实力派的排头阵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名家 传统戏曲 董鄂妃 京剧艺术 旦角 刘露 一枝梅 传播态势
原文传递
魂系舞台的当代丽人——记佛山市青年粤剧团青年演员李淑勤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京松 《戏曲研究》 1995年第2期97-99,共3页
许多广东人,都有亲属在海外,对他们来说,出国定居并不是件太难的事。李淑勤全家几年前就移居加拿大,生活优越、舒适。而她却孤身一人住在佛山,虽然思念家人,却不肯离开身边的珠江。
关键词 出国定居 粤剧团 董鄂妃 表演程式 戏剧表演 全国奖 影视表演 艺术形象 艺术才华 戏剧节
原文传递
《顺治帝》出版
15
作者 沁泉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4年第2期31-32,共2页
《顺治帝》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远廉研究员撰写的第一部全面、深入论述顺治皇帝福临的学术专著《顺治帝》,已于1993年6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40万字。本书共分九章:傀儡幼帝朝不保夕;乾纲独断欲创伟业;困... 《顺治帝》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远廉研究员撰写的第一部全面、深入论述顺治皇帝福临的学术专著《顺治帝》,已于1993年6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40万字。本书共分九章:傀儡幼帝朝不保夕;乾纲独断欲创伟业;困境求存减贡蠲税;惩贪除霸察吏安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税 顺治皇帝 乾纲独断 福临 吉林文史出版社 周远 董鄂妃 逃人法 少年天子 康乾盛世
原文传递
雄风重振 再树一座丰碑 再造一个辉煌
16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10,共5页
5月的福州,时而日出江水红似火,时而细雨拂面轻如云,到处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各条大街两旁印着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会徽的小旗绵延不绝,沿途彩旗招展,红灯摇曳;
关键词 中国戏剧节 漫瀚剧 音乐设计 余笑予 茅威涛 掘地见母 《西厢记》 董鄂妃 中国剧协 郑邦玉
原文传递
1994年清史研究概况
17
作者 李尚英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5年第9期7-12,共6页
1994年清史研究概况李尚英1994年,清史学界的同仁励志学术,潜心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粗略统计,发发的论文约有百篇,出版的学术专著、论文集约20余种。第七届全国暨国际清史讨论会8月在沈阳召开。总的来看,研究领... 1994年清史研究概况李尚英1994年,清史学界的同仁励志学术,潜心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粗略统计,发发的论文约有百篇,出版的学术专著、论文集约20余种。第七届全国暨国际清史讨论会8月在沈阳召开。总的来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涉及问题比较多,且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研究 李尚英 董鄂妃 乾隆皇帝 尚之信 察哈尔蒙古 清军入关 康熙朝 康乾盛世 里甲制度
原文传递
《少年天子》与曲剧创新
18
作者 王蕴明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2-23,共2页
曲剧自五十年代初崛起于首都,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赢得了戏剧界与首都观众的广泛赞誉。最近,由北京曲剧团演出的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曲剧《少年天子》又一次轰动首都剧坛。该剧从选材到立戏,历时三载,数易其稿,从文学剧本... 曲剧自五十年代初崛起于首都,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赢得了戏剧界与首都观众的广泛赞誉。最近,由北京曲剧团演出的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曲剧《少年天子》又一次轰动首都剧坛。该剧从选材到立戏,历时三载,数易其稿,从文学剧本、音乐唱腔、舞台美术到导表演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舞台艺术整体的审美价值。人物性格意蕴的深层开掘该剧取材于清初顺治帝福临的一段史料。福临少年亲政,正值清兵入关统一华夏之际。这是两个民族、两个政权、两种文化的一次大撞击。《少年天子》没有正面表现这场撞击,而是根据曲剧对题材驾驭的擅长与局限,将视角移向宫廷内部不同政见、习俗、文化心理的悖逆,并以福临与乌云珠(董鄂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天子 音乐唱腔 福临 同名小说 舞台艺术 乌云珠 董鄂妃 清兵入关 审美价值 人物性格
原文传递
丽质天成 百磨焕彩——记佛山市青年粤剧团优秀演员李淑勤
19
作者 廖维康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4,共3页
南唐李后主的千古绝唱,作为艺术题材,不知多少次在舞台中反复演绎。羊年岁末,广东佛山举办粤剧文化周活动,市青年粤剧团精心打造的新编粤剧《小周后》。
关键词 佛山市青年粤剧团 演员 花旦 李淑勤 《小周后》 人物形象塑造 演技 演出活动 演艺生涯 《顺治与董鄂妃
原文传递
“红学”名称的由来
20
作者 符少东 《文史知识》 1983年第3期76-78,共3页
早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海宁人(今杭州)周春就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日本在大正时代(1918),也就有了研究《红楼梦》的文字。今天,'红学'不但成为国内的一门学问,也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无论在美国、还... 早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海宁人(今杭州)周春就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日本在大正时代(1918),也就有了研究《红楼梦》的文字。今天,'红学'不但成为国内的一门学问,也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无论在美国、还是在英国和法国,都有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家。1980年在美国,还召开了'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二百多年来,'红学'研究历久不衰,这一名称是怎样来的呢? 据现在所知,研究、评论《红楼梦》的工作,脂砚斋大约在乾隆十七年(1752)就已开始。乾隆、嘉庆年间,《红楼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红学 新红学 红学研究 索隐派 脂砚斋 董鄂妃 在美国 石头记索隐 清世祖 中国文学概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