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那里是否存有“罅隙”?——针对《齐格弗里德葬礼进行曲》主导动机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歌剧《众神的黄昏》之间奏曲《齐格弗里德葬礼进行曲》极致展现了瓦格纳以主导动机为核心结构力,构筑其独特交响化音乐语言的高超技艺。受瓦格纳本人对其戏剧观念的阐述("音乐"和"诗歌"的理想化交融状态)以及笔者... 歌剧《众神的黄昏》之间奏曲《齐格弗里德葬礼进行曲》极致展现了瓦格纳以主导动机为核心结构力,构筑其独特交响化音乐语言的高超技艺。受瓦格纳本人对其戏剧观念的阐述("音乐"和"诗歌"的理想化交融状态)以及笔者个人声音经验之启发,本文在分析主导动机于这一纯器乐选段中的"交响化"运作方式的基础上,尝试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主导动机之戏剧性指向与交响性构思的"统一性"之间;音乐本身之自足性与戏剧"前文本"之间;感性体验与作曲家的美学旨归之间——是否存有"罅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格弗里德葬礼进行曲 主导动机 结构力 交响性 统一性
下载PDF
浅析在歌颂英雄的时代《葬礼进行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倩 《黄河之声》 2008年第10期66-69,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音乐家贝多芬、肖邦、门德尔松对葬礼进行曲的成功运用,说明了葬礼进行曲在十九世纪歌颂英雄时代所显现的独特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葬礼进行曲 英雄 附点节奏 三连音音型
下载PDF
从《葬礼进行曲》探析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风格 被引量:1
3
作者 谢秋菊 《音乐时空》 2014年第1期79-79,共1页
门德尔松是19世纪优秀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即以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第27首《葬礼进行曲》的创作特征为着眼点,从结构、和声等方面对其创作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索门德尔松在体现传统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同时结合了浪漫主义的音乐创... 门德尔松是19世纪优秀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即以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第27首《葬礼进行曲》的创作特征为着眼点,从结构、和声等方面对其创作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索门德尔松在体现传统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同时结合了浪漫主义的音乐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德尔松 葬礼进行曲 音乐创作风格
下载PDF
浅析肖邦的《葬礼进行曲》
4
作者 李竹 《文教资料》 2016年第3期70-71,共2页
肖邦(F.F.Chopin1810—1849)《葬礼进行曲》,是把个人情感和对祖国人民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伟大乐章,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涵义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经典之作。肖邦正是凭借对钢琴的热爱,把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深深地融入音乐创... 肖邦(F.F.Chopin1810—1849)《葬礼进行曲》,是把个人情感和对祖国人民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伟大乐章,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涵义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经典之作。肖邦正是凭借对钢琴的热爱,把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深深地融入音乐创作中,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演奏者和听众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邦 葬礼进行曲 旋律研究
下载PDF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
5
作者 戴欣 《戏剧之家》 2016年第5期116-116,共1页
《葬礼进行曲》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第27首作品,创作于1844年。受当时各种哲学、人文思想及身边变故的影响,整首作品的篇幅虽短,但其中蕴含的幽暗的色彩以及悲歌式的音调,都表现出了一种沉重、肃穆的情绪和浓厚的悲剧情感。
关键词 门德尔松 葬礼进行曲
下载PDF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6
作者 向少华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1年第3期41-43,共3页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一巴托尔第(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__1847)是浪漫主义早期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他一生从事音乐创作,虽然年仅38岁去世,但他留下的作品数量之多,创作体裁之广泛让人惊叹。作为浪漫主义早期重...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一巴托尔第(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__1847)是浪漫主义早期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他一生从事音乐创作,虽然年仅38岁去世,但他留下的作品数量之多,创作体裁之广泛让人惊叹。作为浪漫主义早期重要作曲家,门德尔松为戏剧《仲夏夜之梦》配乐。首创音乐会序曲体裁,丰富了交响乐队演奏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体裁无疑对十九世纪中叶李斯特创造的单乐章交响诗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启示。同时门德尔松创作的49首钢琴小品《无词歌》,在他的整个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德尔松 葬礼进行曲 音乐分析 《仲夏夜之梦》 音乐创作 浪漫主义 音乐作品 《无词歌》
下载PDF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贝多芬与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比较分析
7
作者 候玎洁 《音乐时空》 2014年第23期54-54,58,共2页
本文通过对贝多芬与肖邦的同名《葬礼进行曲》作品五个方面的细致比较分析,对不同时期音乐风格进行了更高层面、更具说服力的诠释,让更多人认识到古典音乐作品的重要性,针对很多钢琴学习者浮躁的学习态度、追求所谓的技巧展示,而忽略钢... 本文通过对贝多芬与肖邦的同名《葬礼进行曲》作品五个方面的细致比较分析,对不同时期音乐风格进行了更高层面、更具说服力的诠释,让更多人认识到古典音乐作品的重要性,针对很多钢琴学习者浮躁的学习态度、追求所谓的技巧展示,而忽略钢琴本身的巨大价值以及在音乐方面的艺术感染力的问题,给予进一步的分析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肖邦 葬礼进行曲 比较分析
下载PDF
葬礼进行曲在十九世纪歌颂英雄时代所发挥的美学作用
8
作者 谢英 《青年与社会(中)》 2014年第10期365-365,共1页
19世纪是一个英雄祟拜的时代,那一时期,无论从文学、戏剧、绘画还是音乐方面,艺术家们都在大施笔墨,来为英雄的勇敢和伟大作一番淋漓尽致的描写,音乐也不例外。
关键词 葬礼进行曲 英雄时代 美学作用
下载PDF
简析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
9
作者 刘倩男 《音乐大观》 2013年第5期209-209,共1页
1830-1845年间,门德尔松共创作了48首无词歌。《葬礼进行曲》是第27首作品,是《无词歌》中广泛流传的作品之一。该作品自始至终都充斥着浓厚的悲剧性色彩。作曲家用大量的柱式和声与三连音,模仿送葬队伍的脚步声,表达了作者悲伤的心情,... 1830-1845年间,门德尔松共创作了48首无词歌。《葬礼进行曲》是第27首作品,是《无词歌》中广泛流传的作品之一。该作品自始至终都充斥着浓厚的悲剧性色彩。作曲家用大量的柱式和声与三连音,模仿送葬队伍的脚步声,表达了作者悲伤的心情,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情感抒发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德尔松 无词歌 葬礼进行曲
原文传递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赏析
10
作者 李虻 唐粒齐 《琴童》 2015年第8期54-55,共2页
门德尔松(Mendelssohn Felix.1809~1847)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他首创了"无词歌"这一艺术体裁。1830~1845年间,门德尔松先后创作了48首无词歌,其形式短小精炼,常以简洁的伴奏衬托高音部抒情而又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成为不同水平... 门德尔松(Mendelssohn Felix.1809~1847)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他首创了"无词歌"这一艺术体裁。1830~1845年间,门德尔松先后创作了48首无词歌,其形式短小精炼,常以简洁的伴奏衬托高音部抒情而又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成为不同水平钢琴演奏者喜闻乐见的体裁形式,并集结成钢琴小品集《无词歌》而广为流传、《葬礼进行曲》Op.62 No.3为其中的第27首,乐曲充满了悲壮色彩,塑造了沉重、缓慢、坚定、严肃的音乐形象,以"葬礼'的形式写成了人生旅途的"终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礼进行曲 门德尔松 无词歌 钢琴演奏者 体裁形式 小品集 歌唱性 Felix 人生旅途 艺术体裁
原文传递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体裁与结构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凌云 《艺术探索》 2001年第6期13-16,共4页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Dmitrierichstakrorich,1906-1975)是前苏联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以下简称肖氏)一生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种体裁,作品数量多达三百多部。其中的十五部交响曲奠...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Dmitrierichstakrorich,1906-1975)是前苏联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以下简称肖氏)一生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种体裁,作品数量多达三百多部。其中的十五部交响曲奠定了他在乐坛的不朽地位。 肖氏创作的19部钢琴作品由1917年创作的《悼念革命牺牲者的葬礼进行曲》(无编号)至1969年创作的《音乐瞬间》(无编号),时间跨度达52年,贯穿了他音乐创作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他的钢琴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其总体音乐风格特征,并反映出作曲家在艺术上不断探索的轨迹。 肖氏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33年3月6日至7月20日之间,是他一生中所创作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中的第一部。该曲于1933年10月15日首演于前苏联的列宁格勒,由作曲家本人演奏钢琴、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协奏、在维也纳歌剧院任职的史蒂多里担任指挥。音乐评论界对这部协奏曲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该曲被誉为肖氏早期钢琴作品的代表作,并且是他钢琴音乐创作过程中的第一块里程碑及“第二次大战前创作的钢琴曲中最大、最杰出的作品”。[1] 从这部协奏曲的历史地位来看,要了解肖氏及其钢琴音乐,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是具有前提性意义的。本文将该曲的体裁与结构作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钢琴协奏曲 肖斯塔科维奇 钢琴教育 音乐创作 葬礼进行曲 肖氏 爱乐乐团 音乐评论 音乐瞬间 呈示部
下载PDF
论音乐的情感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惠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音乐表情达意与人类的生理表情息息相关。本文简要阐述了音乐情感的几个重要特征和音乐旋律表达情感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 音乐旋律 京剧 平剧 戏曲 曲调 音乐表现 音乐语言 情感表达 葬礼进行曲 人类情感 《二泉映月》 音乐情感 拉德斯基进行曲 第二乐章 音乐作品 表达情感 音符 作曲家 音乐家
下载PDF
从《第五交响曲》看马勒创作风格的转变
13
作者 杨晓琴 杨小影 《音乐探索》 2017年第2期93-98,共6页
马勒共创作了10部交响曲,先后经历了早、中、晚3个时期的风格转变,早期的4部交响曲更多受到标题音乐的影响,表现出与艺术歌曲的深刻联系。自《第五交响曲》开始,作曲家的创作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走向纯音乐的创作之路,中期创作的... 马勒共创作了10部交响曲,先后经历了早、中、晚3个时期的风格转变,早期的4部交响曲更多受到标题音乐的影响,表现出与艺术歌曲的深刻联系。自《第五交响曲》开始,作曲家的创作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走向纯音乐的创作之路,中期创作的3部交响曲中很难再找到标题性的潜在结构。也正是从这部作品开始,马勒逐渐形成他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文试图揭示马勒音乐观念的转变对其音乐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具体的音乐分析来管窥马勒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斯塔夫·马勒 葬礼进行曲 《众赞歌》 《第五交响曲》
下载PDF
形象·典型·意境
14
作者 胡家祥 《云梦学刊》 1994年第2期50-54,43,共6页
关键词 艺术作品 象外之象 艺术天地 意象表现 《诗格》 欣赏主体 盛唐诗 宗白华先生 艺术形式 葬礼进行曲
下载PDF
死与净化——马勒的《第二交响曲》
15
作者 杨晓琴 《戏剧之家》 2017年第4期80-81,共2页
《第二交响曲》是马勒艺术风格确立以及宗教信仰的回应,作曲家不仅大胆地将葬礼进行曲放在第一乐章,并将其艺术歌曲的旋律以及人声的演唱融入这首交响曲中,显示出锐意创新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从第一乐章的"葬礼进行曲"到最... 《第二交响曲》是马勒艺术风格确立以及宗教信仰的回应,作曲家不仅大胆地将葬礼进行曲放在第一乐章,并将其艺术歌曲的旋律以及人声的演唱融入这首交响曲中,显示出锐意创新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从第一乐章的"葬礼进行曲"到最后一个乐章的"复活颂"也是马勒对永生与救赎这一问题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礼进行曲 英雄 少年魔角 宗教 三部曲
下载PDF
生与死的交响——马勒的《第五交响曲》
16
作者 杨晓琴 《戏剧之家》 2017年第8期61-62,共2页
马勒共作有十部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正是其风格转型的开篇之作,标志着他在交响曲领域创作风格的重大转变。早期交响曲中借用文字和歌词表达意境的惯例被纯音乐的形式所取代,精心构思的对称性结构、大胆的配器、新颖的和声语汇等特点... 马勒共作有十部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正是其风格转型的开篇之作,标志着他在交响曲领域创作风格的重大转变。早期交响曲中借用文字和歌词表达意境的惯例被纯音乐的形式所取代,精心构思的对称性结构、大胆的配器、新颖的和声语汇等特点无不使该曲成为交响曲历史长河中的一块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 葬礼进行曲 阿尔玛 少年魔角 亡儿之歌
下载PDF
音乐与人生
17
作者 卞祖善 《新湘评论》 2010年第9期53-55,共3页
现代人提倡胎教,一个幼小的生命未出世前就会接受到音乐的熏陶。其实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音乐,《摇篮曲》、《结婚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可谓人生三部曲,因此,人的一生都有音乐相伴。
关键词 音乐 人生 葬礼进行曲 《摇篮曲》 现代人 三部曲
下载PDF
论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的创新因素
18
作者 张悦心 《黄河之声》 2009年第18期24-25,共2页
《英雄》交响曲在贝多芬的整体创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分析《英雄》的创新因素有助于看到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史上所起到的桥梁作用,可以理解后来贯穿贝多芬创作的基本逻辑——"英雄通过斗争取得胜... 《英雄》交响曲在贝多芬的整体创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分析《英雄》的创新因素有助于看到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史上所起到的桥梁作用,可以理解后来贯穿贝多芬创作的基本逻辑——"英雄通过斗争取得胜利"这一思维模式的确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题材 展开部“葬礼进行曲”——(独立声部)变奏曲式 渴望
下载PDF
“殉葬式悲情”——以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第一乐章为个案探讨“c小调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潇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3,共5页
本文以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的葬礼进行曲为个案,通过给出结构描写和感性体验表述,以及与其他作曲家的c小调葬礼进行曲作品进行比较,指出这些作品有着"压抑凝重"的类表情,进而推论c小调本身是否带有一种"殉葬式悲... 本文以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的葬礼进行曲为个案,通过给出结构描写和感性体验表述,以及与其他作曲家的c小调葬礼进行曲作品进行比较,指出这些作品有着"压抑凝重"的类表情,进而推论c小调本身是否带有一种"殉葬式悲情",为葬礼进行曲提供了一种最为合式的表情。此外,本文还指出,对于调性表情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可以通过关联"调性感"与相关问题来继续追问绝对音高能否控制音响结构力并及听感官事实:调性感与绝对音高;绝对音高与音结构方式;音结构方式与音响结构力;音响结构力与感性结构力;感性结构力与调性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性表情 调性感 c小调 马勒 葬礼进行曲
下载PDF
音乐自当有哀乐——读《声无哀乐论》札记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誉声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12-22,共11页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音乐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是我国自律论音乐美学的鼻祖,也是世界上较早的多方面论述自律论音乐美学的专著。它大约成书于公元三世纪中期,比西欧著名的自律论音乐美学著作爱德华·汉斯立克的《论音...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音乐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是我国自律论音乐美学的鼻祖,也是世界上较早的多方面论述自律论音乐美学的专著。它大约成书于公元三世纪中期,比西欧著名的自律论音乐美学著作爱德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初版于公元1854年),约早一千六百年。近几年来,在我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自律论 汉斯立克 标题性 葬礼进行曲 歌曲旋律 欲神 内心感受 表情性 音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