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葭萌”不是古蜀茶称谓
1
作者 张夏 《文史杂志》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有学者认为“葭萌”为古蜀茶之称谓,依据是扬雄《方言》有“蜀人谓茶曰葭萌”之论。但是,在传世的《方言》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扬雄并没有此言论,属于陆羽、杨慎记忆失误的“创造”再以讹传讹;二是此语在《方言》的... 有学者认为“葭萌”为古蜀茶之称谓,依据是扬雄《方言》有“蜀人谓茶曰葭萌”之论。但是,在传世的《方言》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扬雄并没有此言论,属于陆羽、杨慎记忆失误的“创造”再以讹传讹;二是此语在《方言》的传抄过程中遗失了。之所以肯定“葭萌”不是古蜀茶之称谓,还可以从现今的工具书对“葭萌”的释义中均没有“葭萌”为古蜀茶之意得到证明。“葭萌”除指“远民”外,人名、地名、江名,更应该就是“葭萌”的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茶称谓 扬雄《方言》 记忆失误 人地名称
下载PDF
《诗经·蒹葭》中的水意象及秦人的文化心态
2
作者 吴桂辉 曹悦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8-72,共5页
《诗经·蒹葭》中的水意象不仅是主人公追寻道路上的自然障碍,更象征着制约秦人对中原礼乐文化接受的精神阻隔。秦人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开拓进取、务本尚实、柔韧灵活的文化精神。与强调仁义的中原文化精神相比,秦人的这... 《诗经·蒹葭》中的水意象不仅是主人公追寻道路上的自然障碍,更象征着制约秦人对中原礼乐文化接受的精神阻隔。秦人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开拓进取、务本尚实、柔韧灵活的文化精神。与强调仁义的中原文化精神相比,秦人的这种精神更符合当时的生存需要,然而不习周礼则无法跻身于诸侯之列,这使得秦人在文化选择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蒹葭》所展现的正是秦人东进过程中对中原主流文化既仰慕又抗拒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意象 阻隔 文化心态 《蒹
下载PDF
“略无所利”与“宅险遏冲”之间——北宋葭芦寨建废问题发微
3
作者 周荣 《西夏学》 2023年第2期94-108,共15页
葭芦川是宋夏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之一。宋神宗时期,根据占尽横山对夏策略,为了打通鄜延路与麟府路之间的联系,宋军在控制了无定河下游的基础上,以奇袭修筑葭芦寨,将北宋军事防御边界向东推进到了葭芦川一带。但是仅凭葭芦寨并不足以抵... 葭芦川是宋夏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之一。宋神宗时期,根据占尽横山对夏策略,为了打通鄜延路与麟府路之间的联系,宋军在控制了无定河下游的基础上,以奇袭修筑葭芦寨,将北宋军事防御边界向东推进到了葭芦川一带。但是仅凭葭芦寨并不足以抵御西夏军队的扰袭,这使得因维护葭芦寨而产生的人力物力消耗居高不下。哲宗元祐年间,守旧派为求和以减轻军费投入为借口将葭芦寨与其他三寨拆毁后归还西夏。绍圣年间,北宋转而采取积极进攻的国防战略,重新夺回葭芦寨,构建堡寨体系,升葭芦寨为晋宁军,以此体现“绍圣绍述”的政治主张。从“略无所利”到“宅险遏冲”,葭芦寨的地位与作用的变迁,从侧面反映了北宋国防战略受政局变化影响而不断摇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夏战争 芦寨 芦川 横山战略
下载PDF
《秦风·蒹葭》主旨考述
4
作者 蔡宇璇 《秦智》 2023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秦风·蒹葭》因文本指向的模糊性和审美的朦胧性,对其主旨的界定历来众说纷纭,综合历代主旨阐释,其主旨可分为周礼说和怀人说两大类。通过对《蒹葭》作者和重点字词“伊人”“水”的探究,可知《蒹葭》实为西周遗民感于现实,思念故... 《秦风·蒹葭》因文本指向的模糊性和审美的朦胧性,对其主旨的界定历来众说纷纭,综合历代主旨阐释,其主旨可分为周礼说和怀人说两大类。通过对《蒹葭》作者和重点字词“伊人”“水”的探究,可知《蒹葭》实为西周遗民感于现实,思念故国,冀盼襄公学习周礼而终不可得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旨 综述 伊人
下载PDF
乡味蒹葭
5
作者 刘秋红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58,共1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的家乡是盛产“兼霞”的。如果这样说,村上的人们大多是不太懂的。他们一定会用迷茫的眼神看着你,不知所云何物。若说苇子,那就都明白了。儿时听那首婉转动听的《在水一方》,心旌摇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的家乡是盛产“兼霞”的。如果这样说,村上的人们大多是不太懂的。他们一定会用迷茫的眼神看着你,不知所云何物。若说苇子,那就都明白了。儿时听那首婉转动听的《在水一方》,心旌摇曳,却不知道是从《蒹葭》演化而来的,更不知道苇子曾这样高雅地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蒹 《在水一方》 伊人 心旌摇曳 苍苍
下载PDF
《诗经·蒹葭》主题及“伊人”之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妍 薛金东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5-97,共3页
《诗经.蒹葭》历来被世人认为是情爱诗的典范,关于诗中“伊人”形象的分析也是众说纷纭。文章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首待字闺中的女子求偶情诗,“伊人”是想象中的男性形象。
关键词 爱情 伊人
下载PDF
中国人的诗意存在——《诗经·秦风·蒹葭》的文化心理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武学军 吴洁 《理论月刊》 2006年第3期125-127,共3页
《诗经.秦风.蒹葭》以其耐人寻味的意蕴、朦胧渺远的意境、深沉低回的情感和蕴含其中的至真至美的向往与精神追求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去感叹与鉴赏,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思与对其内容的不同解读。透过《蒹葭》的艺术美,我们看到了中国传... 《诗经.秦风.蒹葭》以其耐人寻味的意蕴、朦胧渺远的意境、深沉低回的情感和蕴含其中的至真至美的向往与精神追求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去感叹与鉴赏,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思与对其内容的不同解读。透过《蒹葭》的艺术美,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审美观、道家文化顺随自然的精神追求、儒家文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和谐 诗意
下载PDF
人是一根有情感的芦苇——《诗经·蒹葭》与中华民族审美情感的历史源流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士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4,共7页
西方人讲“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它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区别不在其他方面,而仅仅因为他多了一种思想的机能。而中华民族与之有很大的不同。人之所以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主要是因为他比自然界的物质或生物多了一颗有情之心,即“人是... 西方人讲“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它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区别不在其他方面,而仅仅因为他多了一种思想的机能。而中华民族与之有很大的不同。人之所以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主要是因为他比自然界的物质或生物多了一颗有情之心,即“人是一根有情感的芦苇”。“有情感的芦苇”,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文明奠基时期的周代社会。《蒹葭》一诗,既是中华民族生命意识最早的流露,也把这种精神体验提到审美的高度。如何使每一根“有情感的芦苇”,内在地生产出属于他个体的理性机能,是中华民族在其现代启蒙中最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感 生命情感 历史源流 《诗经·蒹 中华民族
下载PDF
“诗书礼乐”与“强国之术”——在早期秦文化进程中透视《秦风·蒹葭》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尚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81,共12页
秦穆公自诩之“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表征了其在位中后期秦国于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秦国因此可以跟东方传统礼乐国家平等对待。穆公之后,秦国疾速衰落,东方诸侯再一次像秦始国之时那样,视秦为夷翟。经历长期衰弱不振,秦人... 秦穆公自诩之“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表征了其在位中后期秦国于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秦国因此可以跟东方传统礼乐国家平等对待。穆公之后,秦国疾速衰落,东方诸侯再一次像秦始国之时那样,视秦为夷翟。经历长期衰弱不振,秦人终于放弃“诗书礼乐”,重新专心追逐“强国之术”。《蒹葭》是上述政治和文化战略转折关头的作品,代表了秦人面临“诗书礼乐”和“强国之术”重大抉择时的迷茫、忧伤和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蒹 诗书礼乐 强国之术
下载PDF
从葭湄园到九峰园——扬州盐商诗人汪玉枢父子考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明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102,共6页
清康乾时扬州南园主人汪玉枢为盐商诗人,南园乃是俗称,早期实为汪玉枢之葭湄园,后期为其子汪长馨所建之九峰园。《扬州画舫录》所记汪玉枢五子的字号、排行等均有错误。汪玉枢为韩江雅集中重要成员,汪长馨与当时著名文人多有交往,并请... 清康乾时扬州南园主人汪玉枢为盐商诗人,南园乃是俗称,早期实为汪玉枢之葭湄园,后期为其子汪长馨所建之九峰园。《扬州画舫录》所记汪玉枢五子的字号、排行等均有错误。汪玉枢为韩江雅集中重要成员,汪长馨与当时著名文人多有交往,并请沈德潜、钱陈群、杭世骏、金兆燕为父亲诗集作序,汪氏父子有四人能诗,皆有澹适安雅之审美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玉枢父子 湄园 九峰园 文学活动
下载PDF
《蒹葭》诗意朦胧性和多义性考辨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建虎 王佳玲 《保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9-71,77,共4页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诗篇,然而此诗与强悍习战、激昂豪放的整体秦风截然不同,呈示出独特的幽婉性和朦胧性,成为古今千年学人探幽聚讼的焦点。要之在于情境之迷离、词义之多解,从而形成对诗歌题旨纷然不同的理解。《蒹葭》是一...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诗篇,然而此诗与强悍习战、激昂豪放的整体秦风截然不同,呈示出独特的幽婉性和朦胧性,成为古今千年学人探幽聚讼的焦点。要之在于情境之迷离、词义之多解,从而形成对诗歌题旨纷然不同的理解。《蒹葭》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蒹 情境 词义 题旨 相思怀人
下载PDF
《诗·秦风·蒹葭》内涵新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维英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6年第3期26-28,共3页
1 《秦风·蒹葭》这首诗给读者以一种"朦胧美"的艺术享受,对它的训释至今仍异说纷纭.我想从民俗学的角度,尝试解释.对《蒹葭》最早作出解说的,大概是古文《诗序》.《诗序》谓:"《蒹葭》,刺(秦)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 1 《秦风·蒹葭》这首诗给读者以一种"朦胧美"的艺术享受,对它的训释至今仍异说纷纭.我想从民俗学的角度,尝试解释.对《蒹葭》最早作出解说的,大概是古文《诗序》.《诗序》谓:"《蒹葭》,刺(秦)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话说得不太清晰,也好象和诗的内容对不上号.今人另觅新释,或作"怀人的诗"("是男是女,则不能确定"),或作"一个痴情的青年,正热烈追求着心爱的姑娘,想去找她,却难找到"等等.然细加品鉴,似非确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风 民俗学 河伯 诗序 内涵 秦灵公 魏文侯 艺术享受 黄河水
下载PDF
《诗·秦风·蒹葭》“苍苍、萋萋、采采”辨释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习波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1-75,共5页
《毛传》、《郑笺》、朱熹《诗集传》和其它经典故训,大体皆认为《诗·秦风·蒹葭》"苍苍"、"萋萋"、"采采"三词同义。然考之汉魏故训,汇通《诗经》毛郑相关释义,结合前辈理解及日常生活知识,可... 《毛传》、《郑笺》、朱熹《诗集传》和其它经典故训,大体皆认为《诗·秦风·蒹葭》"苍苍"、"萋萋"、"采采"三词同义。然考之汉魏故训,汇通《诗经》毛郑相关释义,结合前辈理解及日常生活知识,可知三词实有很微妙的递进指称。蒹葭颜色随诗人心情而清晰和丰富,恰能传达出抒情主人公缠绵悱恻的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蒹 苍苍 萋萋 采采 辨释
下载PDF
《诗经·蒹葭》与上古学宫、学官礼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荣方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109-115,共7页
《诗经·蒹葭》诗旨与男女爱情无关,诗中的“蒹葭”“白露”是时令的象征,在上古月令政治中,这个季节意味着人们离开田野,“入室”与进入学宫“学习”;诗中描述之“在水一方”之景,与上古学宫(辟雍、泮宫)之用水阻隔正同;“伊人”... 《诗经·蒹葭》诗旨与男女爱情无关,诗中的“蒹葭”“白露”是时令的象征,在上古月令政治中,这个季节意味着人们离开田野,“入室”与进入学宫“学习”;诗中描述之“在水一方”之景,与上古学宫(辟雍、泮宫)之用水阻隔正同;“伊人”非指某女郎,其本义为乐官、太史之类的贤人,上古乐官、太史之类的人物正负有教育年轻人的职权,是古代的学官;本诗作于秦襄公时代,秦襄公是有为之君,《蒹葭》诗旨,非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而是冀望襄公进一步步武周礼,以兴学育人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蒹 月令 学宫 史官 周礼
下载PDF
诗的意境寻求与意象创造——以《诗经·蒹葭》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充闾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9-145,共7页
《蒹葭》是《诗经》中独具至美之境的诗篇。诗中以深秋蒹葭水阻的景境,创设了一个悬置在可望而不可即之境的"伊人"的意象性的形象。伊人有清冷如露的至美之美,对其却不着一个美字加以形容,尽由境象衬托和对她的倾慕与追求者... 《蒹葭》是《诗经》中独具至美之境的诗篇。诗中以深秋蒹葭水阻的景境,创设了一个悬置在可望而不可即之境的"伊人"的意象性的形象。伊人有清冷如露的至美之美,对其却不着一个美字加以形容,尽由境象衬托和对她的倾慕与追求者之执着不懈来做象外之象的显现。为实现这种特有的意境中的意象创造,诗中措词婉转,节奏舒张徐缓,篇章结构匀称,境象情深惋怅,达到了情与境谐、象与意合的高妙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蒹 至美 伊人 意境 意象 企慕情境
下载PDF
《蒹葭》四种译本的多视角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锐 赵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5-106,共2页
通过对《蒹葭》现行四种译本的比较分析,着重从风格、译者对原诗的解读、翻译策略、表意以及对模糊语处理等视角进行逐一阐述,旨在揭示多视角分析对诗歌翻译的方法论指导,尤其对于提高译文的质量和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视角 风格 翻译策略 模糊语
下载PDF
《诗经·蒹葭》是陇南古代羌族民歌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禹 《大舞台》 2011年第12期33-34,共2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国风》则是《诗经》的主体部分,其成就也最高,《蒹葭》是其中的杰作,这是一首"诗人之诗",其流传于古代羌族世居地甘肃陇南地区,其精致的艺术特点,成为了古代羌族民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国风》则是《诗经》的主体部分,其成就也最高,《蒹葭》是其中的杰作,这是一首"诗人之诗",其流传于古代羌族世居地甘肃陇南地区,其精致的艺术特点,成为了古代羌族民歌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蒹 陇南 古代羌族 民歌
下载PDF
《诗经·蒹葭》的人生哲学意蕴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兴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22期136-137,共2页
《诗经·秦风·蒹葭》以其独特的意象呈现出主题的多义性与复杂性,其中不乏对人生美好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也揭示出人生永远处于"在水一方"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困境。目标的意义在于它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过程,而目标的... 《诗经·秦风·蒹葭》以其独特的意象呈现出主题的多义性与复杂性,其中不乏对人生美好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也揭示出人生永远处于"在水一方"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困境。目标的意义在于它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过程,而目标的实现过程则是人格的自我完善,精神不断超越的生命成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蒹 人生哲学 执着 超越
下载PDF
手机APP在大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以《蒹葭》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磊 翟清岩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8-90,81,共4页
智能手机APP的出现为大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实现的可能。本文以《蒹葭》为例,从教学设计理念、设计目标、实施过程和评价反思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手机APP在大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大学语文 信息化教学
下载PDF
“文化自觉”观照下的典籍翻译研究:以《蒹葭》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方路 《外语教育研究》 2018年第2期43-47,共5页
本文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为理论基础,以《蒹葭》为个案,回顾先贤研究成果,探索典籍翻译。笔者认为,第一,支撑典籍翻译的理论基础是文化自觉理论。第二,典籍翻译包括两个过程,即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第三,当翻译作为典籍之一的古... 本文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为理论基础,以《蒹葭》为个案,回顾先贤研究成果,探索典籍翻译。笔者认为,第一,支撑典籍翻译的理论基础是文化自觉理论。第二,典籍翻译包括两个过程,即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第三,当翻译作为典籍之一的古典诗歌时,本文作者的具体做法是:在语内翻译时,在原诗基础上加三个字;在语际翻译时,则一行对译一行,以保持原文风姿。第四,为了体现典籍英译时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我们可以在英文译本中使用中国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典籍 翻译 《蒹 中国英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