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技术研究葶苈子炭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物质基础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玉升 李伟洋 +6 位作者 曹天佑 陈玉民 白雪 张盈 吴同 屈会化 赵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6188-6196,共9页
目的在葶苈子炭Descurainiae Semen Carbonisatum(DSC)中发现并分离出新型纳米类成分,并利用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来研究其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马弗炉高温炭化葶苈子,并对炭化产物进行提取分... 目的在葶苈子炭Descurainiae Semen Carbonisatum(DSC)中发现并分离出新型纳米类成分,并利用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来研究其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马弗炉高温炭化葶苈子,并对炭化产物进行提取分离和透析得到一种水溶性的纳米类成分,命名为葶苈子炭纳米类成分(DSC nano-component,DSC-NC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DSC-NCs进行表征,并利用CCK-8实验来评价DSC-NCs的安全性。同时,利用脂多糖诱导ALI大鼠模型来评价DSC-NCs的保护作用,通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形态,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的变化以及肺组织中氧化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的变化情况,研究DSC-NCs对大鼠AL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 TEM结果显示DSC-NCs外观形貌近球形,分散度良好,主要集中在2.5-6.5 nm,晶格间距为0.224nm。XPS分析显示DSC-NCs中含有C、O、N等元素,其中C、O元素占主导地位,结合红外光谱可以发现其表面官能团丰富,含有大量的羟基、羧基等基团。此外,细胞毒性实验显示DSC-NCs的安全剂量在500μg/mL以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DSC-NCs治疗组的肺组织破坏程度和炎性细胞浸润状态得到有效缓解,DSC-NCs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的水平,升高SOD活性和减少丙二醛含量。结论 DSC-NCs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减轻过度的氧化应激水平相关。这不仅为探索炭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ALI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葶苈子炭 DSC-NCs CCK-8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葶苈子炭新型纳米类成分的发现及其止血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玉升 田雨 +6 位作者 李伟洋 陈玉民 曹天佑 赵亚芳 李郁茹 屈会化 赵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2-499,共8页
在葶苈子炭中提取分离出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通过药理实验研究其止血机制。利用马弗炉制备250℃、300℃和350℃的葶苈子炭,通过提取分离方法获得各温度下的葶苈子炭透析液,利用低分辨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该纳米... 在葶苈子炭中提取分离出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通过药理实验研究其止血机制。利用马弗炉制备250℃、300℃和350℃的葶苈子炭,通过提取分离方法获得各温度下的葶苈子炭透析液,利用低分辨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该纳米类成分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红外光谱(FTIR)测定其光学特征及官能团信息,利用小鼠肝脏出血实验评价其止血效果,进一步检测凝血4项参数和血小板(PLT)的数量来研究其机制。所有动物实验均符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伦理委员会的规定。TEM结果显示,葶苈子炭袋内透析液中存在着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命名为葶苈子炭纳米类成分(DSC-NCs)。小鼠肝脏出血实验结果表明,250℃、300℃和350℃制备的DSC-NCs都能够降低小鼠肝脏出血时间,其中,以350℃制备的DSC-NCs效果最好。此外,各温度制备的DSC-NCs也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值、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值和PLT值。综上,DSC-NCs有一定的止血效果,这可能与激活外源凝血系统、提高FIB值及PLT含量有关,这为探索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为DSC-NCs在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葶苈子炭 纳米类成分 表征 止血作用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