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对称的博弈:西安事变善后中的蒋介石与杨虎城
1
作者 王春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因领导陕甘方面与国民政府对抗而加深了国民政府对他的恶感,根本解决杨的声音很强。中央军进入西安之初,蒋介石还要借助杨,因而对其较为温和。在东北军东调后,蒋即竭力压迫杨辞职出洋。但杨虎城并不立即遵命行...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因领导陕甘方面与国民政府对抗而加深了国民政府对他的恶感,根本解决杨的声音很强。中央军进入西安之初,蒋介石还要借助杨,因而对其较为温和。在东北军东调后,蒋即竭力压迫杨辞职出洋。但杨虎城并不立即遵命行事,而是有意无意地拖延,其根本目的是希望留在国内推动抗日。在受到压力后,则提出名义、经费、生病等问题。但这些办法只能敷衍蒋介石一时,最后仍然不得不辞职、出洋。事变善后时期,去除杨虎城在国民政府内有相当共识,这既满足了蒋介石的报复心理,也符合国民政府维护纲纪以及彻底控制陕甘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杨虎城更多的只能是遵从,延宕只能更增加蒋的恶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善后 国民政府 蒋介石 杨虎城 博弈
下载PDF
抗战后期蒋介石对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接触的怵惧和破坏——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红民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9,共9页
抗日战争后期,美国与中共有过一段官方层面的短暂接触。蒋介石对此十分怵惧,竭力阻止与破坏。他基于与美国打交道的经验及时局变化,先是竭力阻止,后用“拖”字诀,设置障碍。当美国与中共实现接触、有接纳中共主张的可能时,蒋介石坚决反... 抗日战争后期,美国与中共有过一段官方层面的短暂接触。蒋介石对此十分怵惧,竭力阻止与破坏。他基于与美国打交道的经验及时局变化,先是竭力阻止,后用“拖”字诀,设置障碍。当美国与中共实现接触、有接纳中共主张的可能时,蒋介石坚决反对。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权衡利弊,时常有所让步。在多方因素作用下,美国最后又回到了“扶蒋反共”的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后期 蒋介石 美国 中共
下载PDF
民国时期基督教界对蒋介石政治形象的建构与认同嬗变
3
作者 杨卫华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0,70,共10页
从北伐到南京十年,带着对统一中国和建设一个现代国家的期待,基督徒对蒋介石的政治成绩高度肯定,通过建构蒋介石英雄和伟人形象支撑起对蒋及其政权的政治认同。而西安事变和蒋走向联合抗日,特别是抗战对统一领导的呼吁,促使基督徒对蒋... 从北伐到南京十年,带着对统一中国和建设一个现代国家的期待,基督徒对蒋介石的政治成绩高度肯定,通过建构蒋介石英雄和伟人形象支撑起对蒋及其政权的政治认同。而西安事变和蒋走向联合抗日,特别是抗战对统一领导的呼吁,促使基督徒对蒋的认同达到高峰,其伟大领袖的形象进一步高大化。但抗战中后期特别是战后,随着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基督徒对蒋的态度发生了分化,部分人将他与国民党内保守派剥离,坚称他是自由民主派的代表;而部分人则将他视为民主的敌人,为建构新的政治认同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基督徒 政治形象 政治认同
下载PDF
蒋介石争取新疆归顺中央的历史考察
4
作者 闫自兵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1-99,共9页
蒋介石在执政之前即担心苏联觊觎新疆,执政之后便努力争取新疆归顺中央。1933年新疆“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蒋介石希望趁机加强对新疆的控制,没能如愿。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之际,蒋介石计划通过签订盟约的方式来解决新疆问题,无果而... 蒋介石在执政之前即担心苏联觊觎新疆,执政之后便努力争取新疆归顺中央。1933年新疆“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蒋介石希望趁机加强对新疆的控制,没能如愿。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之际,蒋介石计划通过签订盟约的方式来解决新疆问题,无果而终。不久,蒋介石利用苏联局势及其与新疆关系的变化来争取新疆归顺中央,终获成功。为了巩固新疆归顺中央的成果,蒋介石不仅在新疆迅速增强了中央势力,削弱了苏联势力,而且引入了美国势力,增强了英国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新疆 二战 苏联
下载PDF
民国时期蒋介石对农民问题的认知与实践
5
作者 陈红民 王锦涛 《苏区研究》 2023年第6期5-20,共16页
蒋介石基于对国情的认知,重视农民的地位和作用。他对农民艰辛的生产生活有所体察,曾试图推行一些改革措施纾解民困、改善民生,但其渐进式的方法与措施难收实效。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强力竞争,蒋介石曾想拉近农民与国民党之间的距离,但国... 蒋介石基于对国情的认知,重视农民的地位和作用。他对农民艰辛的生产生活有所体察,曾试图推行一些改革措施纾解民困、改善民生,但其渐进式的方法与措施难收实效。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强力竞争,蒋介石曾想拉近农民与国民党之间的距离,但国民党上下居高临下的傲慢与轻视,很难赢得农民的好感。蒋介石改善农民生活的目的还是维持其在乡村的统治,视农民为其兵源、粮源与财源等。最终,广大农民抛弃了蒋介石与国民党。引入概念史的方法与视角,统计与分析蒋介石在《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中“农民”一词的使用情况,是了解蒋介石在内地时期对农民问题的认知与实践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农民 认知 利用
下载PDF
约翰逊总统任职后期美台关于蒋介石“反攻中国内地”政策的互动分析
6
作者 陈长伟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4期52-66,共15页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不支持蒋介石的“反攻内地”政策,但历任总统应对的策略有一定区别。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从来没有对该政策予以明确的否决,而是采取一种模糊的态度。美国在该问题上的立场到了约翰逊总统任职的后期发生了显著改变。随着1...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不支持蒋介石的“反攻内地”政策,但历任总统应对的策略有一定区别。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从来没有对该政策予以明确的否决,而是采取一种模糊的态度。美国在该问题上的立场到了约翰逊总统任职的后期发生了显著改变。随着1966年中期越南战争的白热化以及中国内地进入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蒋介石不再以中国内地的状况作为游说美国支持发动“反攻内地”的首要理由,而是以中国台湾安全遭受内地的威胁为由请求美国加大对中国台湾的协防力度,并允许中国台湾当局对内地放手一搏。然而,此时约翰逊政府正致力于调整对华关系和严控越战规模,不希望给海峡两岸对峙的双方发出错误信号。于是,约翰逊一反前几任总统在该问题上的模糊立场,于1967年3月对蒋介石“反攻内地”的政策予以明确拒绝,实质上终结了美台在这个问题上的商讨和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攻内地”政策 蒋介石 约翰逊 越南战争
下载PDF
论蒋介石、李济深决裂的因缘与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成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11,共16页
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快速胜利,偏居广东一隅之地的国民党从边缘走向中心,建立起全国性政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开始以中央自居,以领袖自认;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李济深在北伐期间留守广东,因位高权重而为蒋所猜疑。... 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快速胜利,偏居广东一隅之地的国民党从边缘走向中心,建立起全国性政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开始以中央自居,以领袖自认;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李济深在北伐期间留守广东,因位高权重而为蒋所猜疑。围绕着汪蒋合作、编遣裁兵和财政统一、政治分会存废、蒋桂战争等问题,两人矛盾迅速激化,终至不可调和,蒋介石随即将李济深拘禁,双方彻底决裂。蒋李决裂之导火线为蒋桂战争,远因乃是蒋介石志在中央一统,削藩集权,李济深却坚持巩固因战争而获得的地方实权。蒋李决裂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央和地方权力长期颉颃的一个缩影,由此折射的军人政治和强权逻辑,反映了国民党集政治集团与军事集团于一身的特征,亦彰显了民国政治未能跳出武力逻辑之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李济深 历史因缘 现实影响 武力政治
下载PDF
蒋介石从成都逃离内地究竟是哪天?
8
作者 李单晶 李后强 《巴蜀史志》 2023年第1期63-67,共5页
国民党的头号人物蒋介石,到底是何日逃离成都,从此26年再没有回到中国内地,这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关于逃离时间,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即1949年12月8日、10日、13日;关于起飞地点,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即新津机场、凤凰机场... 国民党的头号人物蒋介石,到底是何日逃离成都,从此26年再没有回到中国内地,这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关于逃离时间,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即1949年12月8日、10日、13日;关于起飞地点,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即新津机场、凤凰机场。这些说法或者观点,各有史料证据,争论已久但始终没有得到公认,网络炒作也很厉害,各说各话。经过长期调研,多方求证,我们确定蒋介石1949年12月10日下午从成都凤凰机场起飞,当晚抵达台北,是可信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研究 蒋介石 新津机场 网络炒作 逃离 国民党 内地 成都
下载PDF
禁囤抑价:1940年蒋介石查禁四川粮食囤积的努力
9
作者 陈默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194,共12页
为抑制快速飞涨的四川米价,1940年7月之后,在四川省政府不断加强粮食管控的同时,蒋介石亲自主导了查禁四川粮食囤积的行动。但是,此时川省囤米的主体已由商人扩展到社会多个群体,各阶层民众怀着不同目的参与囤米,全面禁绝囤积遂成为一... 为抑制快速飞涨的四川米价,1940年7月之后,在四川省政府不断加强粮食管控的同时,蒋介石亲自主导了查禁四川粮食囤积的行动。但是,此时川省囤米的主体已由商人扩展到社会多个群体,各阶层民众怀着不同目的参与囤米,全面禁绝囤积遂成为一道难题。蒋介石一方面将查禁四川粮食囤积矛头直指各县潜在大囤户,下令对其进行调查,以为下一步行动作准备;另一方面又对涉嫌囤积的官员加以持续调查和严厉训诫,并于12月处决了背景相对单纯的成都市前市长杨全宇,以此暂时平息民愤。不过,蒋介石关于大田主和积谷户的普查行动,因地主抵制、县府拖延等原因而进展缓慢;严查川省涉嫌囤积官员之举,亦因央地关系微妙而演变成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蒋介石查禁四川粮食囤积中的顿挫,缘自国民党政权应对危机时在反应速度、治理水平和控制能力上的不足。而禁囤抑价的成效甚微,导致朝野均不太认可蒋介石的努力,转而呼吁通过改革经济体制瓦解囤积居奇的基础。此后国民政府实施的田赋征实政策,正与此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各地米粮的囤积。因此,并不能全部以时人对蒋介石的批评来衡量其查禁囤积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禁粮食囤积 蒋介石 四川 1940年 央地关系
下载PDF
修身与养生:日常生活史视域下的蒋介石研究
10
作者 胡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3-95,共13页
由于政治环境和档案资料的不断变化与开放,蒋介石研究不断从“险学”走向“显学”,关注其政治等公领域的研究成为热点。然而,蒋介石的日常生活亦是其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日常生活涉及诸多层面,主要有读书写作层面:修身体悟持久练笔... 由于政治环境和档案资料的不断变化与开放,蒋介石研究不断从“险学”走向“显学”,关注其政治等公领域的研究成为热点。然而,蒋介石的日常生活亦是其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日常生活涉及诸多层面,主要有读书写作层面:修身体悟持久练笔;作息饮食层面:生活规律崇尚节俭;强身健体层面:多元方略运动健身;休闲旅行层面:游玩养性心旷神怡;内修静养层面:锻炼静坐调养身心等等,以上涉及蒋介石修身与养生的层面具有多元与持久的特质。其修身与养生的培养对其思想与性格特质形成,以及对其后事业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梳理蒋介石的日常生活这一“私领域”,对观察其“另一历史面相”与全面认识、评价蒋介石都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日常生活 修身 养生
下载PDF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形象的变化——以《盛京时报》为视角
11
作者 郝银侠 于晓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3-59,共7页
《盛京时报》作为日本政府在华宣传的舆论工具,在报道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对当事人蒋介石予以高度关注。随着西安事变的发酵,蒋介石的形象在《盛京时报》报道中也出现相应变化。蒋介石身为国民政府的领袖人物,他被囚禁无疑向外界释放出政... 《盛京时报》作为日本政府在华宣传的舆论工具,在报道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对当事人蒋介石予以高度关注。随着西安事变的发酵,蒋介石的形象在《盛京时报》报道中也出现相应变化。蒋介石身为国民政府的领袖人物,他被囚禁无疑向外界释放出政府动荡、官员意见不合的信号。日媒通过污蔑蒋介石政府首脑的形象来降低国民政府的威信并扰乱中国时局,企图浑水摸鱼,从中获利。然而随着蒋介石被释放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顺应时代潮流下就此成立,此后全国民众上下一心,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日本之阴谋随之破产。不同阶段《盛京时报》对蒋介石的评价态度,可以窥见日本视野下的西安事变,折射出这一时期日本之对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蒋介石 《盛京时报》
下载PDF
蒋介石与1927年“迁都”之争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共8页
随着北伐的推进,蒋介石较早提出"迁都"武汉,但随后又力图将中央党部与政府留在南昌,从而引发"迁都"之争。蒋介石与武汉国民党左派的争执,乃至最后决裂,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通过研读这一时期的蒋介石日记,不... 随着北伐的推进,蒋介石较早提出"迁都"武汉,但随后又力图将中央党部与政府留在南昌,从而引发"迁都"之争。蒋介石与武汉国民党左派的争执,乃至最后决裂,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通过研读这一时期的蒋介石日记,不难发现蒋自命不凡,而又慷慨悲歌,他的疑忌之心太甚,从而使自己与对手的裂隙不仅难以愈合,而且迅速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国民党左派 蒋介石日记
下载PDF
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日“雪耻”——以1928年“济案”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9,共11页
由于日本阻挠国民党北伐,蒋介石对日反感渐增。1928年5月发生的"济南事件"使蒋介石再受刺激,发誓对日复仇,遂开始在日记中记载"雪耻之道",其内容归纳起来,可分为"励己"、"励民"、"强军&qu... 由于日本阻挠国民党北伐,蒋介石对日反感渐增。1928年5月发生的"济南事件"使蒋介石再受刺激,发誓对日复仇,遂开始在日记中记载"雪耻之道",其内容归纳起来,可分为"励己"、"励民"、"强军"与"整党"等类。蒋介石长期在日记中书写"雪耻之道",是其个人感受日本侵略的心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悲壮"的抗日决心,但他在实际行动方面则又奉行"忍辱哲学",表现出明显的软弱与妥协,从而遭到时人与后人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 济南事件 抗日战争
下载PDF
蒋介石与希特勒关系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红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2-106,共5页
蒋介石与希特勒关系论陈红民在中国现代史上,蒋介石和德国的希特勒(Hitler)两个人常被联系在一起:蒋介石一意仿效希特勒,要在中国推行法西斯主义。这是写人教科书的不易之论。那么,历史上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言之凿... 蒋介石与希特勒关系论陈红民在中国现代史上,蒋介石和德国的希特勒(Hitler)两个人常被联系在一起:蒋介石一意仿效希特勒,要在中国推行法西斯主义。这是写人教科书的不易之论。那么,历史上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言之凿凿,却也拿不出直接而又确实的证据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希特勒 中德关系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纳粹德国 师范大学出版社 蒋介石政权 中国青年出版社 国民党 易货贸易
下载PDF
蒋介石登临鸡公山有关史实考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青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36-140,共5页
蒋介石是与鸡公山文化相关联的重要人物。关于蒋介石与鸡公山的关系由于无人专门进行考证以致长期处于传说层面。根据近年来发现的有关资料可以证实,1938年,蒋介石曾先后两次登临鸡公山。其中第2次到鸡公山,蒋介石在山上待了3天,并且是... 蒋介石是与鸡公山文化相关联的重要人物。关于蒋介石与鸡公山的关系由于无人专门进行考证以致长期处于传说层面。根据近年来发现的有关资料可以证实,1938年,蒋介石曾先后两次登临鸡公山。其中第2次到鸡公山,蒋介石在山上待了3天,并且是与夫人宋美龄同行的。蒋介石到鸡公山的目的有三:一是为避暑纳凉;二是为纾解郁闷的心情和紧张的工作压力;三是为静心考虑大局及外交问题。根据《蒋介石日记》及有关资料,所谓蒋介石在鸡公山召开"中原会议"或军事会议之说,应属猜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鸡公山 蒋介石日记 史实 考释
下载PDF
二战期间蒋介石对待中苏谈判的态度——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16
作者 张北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149,共18页
二战期间的中苏谈判深刻地影响了战后中国政局的走向和未来的发展之路。其中蒋介石的态度左右着中苏谈判的进程。在谈判开始前,蒋对美苏“疑惧交加”;在谈判的第一阶段,“忍痛牺牲”;在第二阶段,自认“收放刚柔”。因为条约描绘了一幅... 二战期间的中苏谈判深刻地影响了战后中国政局的走向和未来的发展之路。其中蒋介石的态度左右着中苏谈判的进程。在谈判开始前,蒋对美苏“疑惧交加”;在谈判的第一阶段,“忍痛牺牲”;在第二阶段,自认“收放刚柔”。因为条约描绘了一幅国民党“中央政府”统一中国的蓝图,蒋介石对条约总体上是满意的。蒋虽然也担心美国出卖中国利益、苏联霸占中国利益,但在苏联出兵东北迫在眉睫之势下,他更担心苏联在没有条约约束的情况下同中共合作。因此从战后对中共斗争的角度,为维护国民党一党私利,蒋听从了美国的劝告,“忍痛牺牲”,同苏联达成妥协,结果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中苏谈判 蒋介石日记》
下载PDF
外国顾问与蒋介石政权
17
作者 李湘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在中国历史上聘用洋人做顾问的基础上 ,蒋介石政权大量聘用外国顾问 ,为其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服务。顾问来自不同的国家 ,充斥国家政府的各个部门。外国顾问的在华活动 ,实际上是蒋介石政权与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的联系工具而... 在中国历史上聘用洋人做顾问的基础上 ,蒋介石政权大量聘用外国顾问 ,为其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服务。顾问来自不同的国家 ,充斥国家政府的各个部门。外国顾问的在华活动 ,实际上是蒋介石政权与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的联系工具而已 ,对蒋介石政权的统治是否有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政权 史迪威 陈纳德 德国顾问 国民政府 蒋介石政府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资源委员会 外国 中国军队
下载PDF
蒋介石的不抵抗和张学良的不抵抗 被引量:6
18
作者 范德伟 庄兴成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5-59,94,共6页
对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的研究 ,史学界多局限在蒋介石和张学良的责任之争、原因之辩 ,而对二人在不抵抗上的异同却不见铺陈。其实 ,蒋和张的不抵抗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蒋因欲避免全国抗战而不抵抗 ,张因主张“全面抗战”而不抵抗 ;蒋可用... 对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的研究 ,史学界多局限在蒋介石和张学良的责任之争、原因之辩 ,而对二人在不抵抗上的异同却不见铺陈。其实 ,蒋和张的不抵抗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蒋因欲避免全国抗战而不抵抗 ,张因主张“全面抗战”而不抵抗 ;蒋可用局部抵抗来避免或拖延全国抗战 ,张却不愿独自局部抗战 ,只能用不抵抗来等待全国抗战。深入分析蒋和张二人这种在不抵抗上的分歧和演变 ,有助于弄清这一段历史的真实面目 ,理解他们间的这种分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张学良 不抵抗 九一八事变 避战战略 “全国抗战”主张
下载PDF
蒋介石政府与“西北四马”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屹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蒋介石政府与“西北四马”高屹民国时期,青海、宁夏和甘肃北部广大地区被“西北马”回族军阀势力“象一个中世纪的苏丹国一样统治着”“’。在当时中国那样一种军阀政治的社会环境中,“酉北马”,特别是后起的“名闻遐尔的四匹大马─... 蒋介石政府与“西北四马”高屹民国时期,青海、宁夏和甘肃北部广大地区被“西北马”回族军阀势力“象一个中世纪的苏丹国一样统治着”“’。在当时中国那样一种军阀政治的社会环境中,“酉北马”,特别是后起的“名闻遐尔的四匹大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和马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政府 蒋介石国民党 马步芳 北马 西北地区 国民政府 国民党新军阀 中央政府 地方实力派 “西安事变”
下载PDF
蒋介石1950年在台湾之“复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红民 傅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63,共10页
国民党政权逃离大陆前夕,蒋介石即开始积极谋划"复职"。面对李宗仁仗恃宪法避居美国的阻挠,他既有决心"复职",亦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利用民意置李于受谴责的地位,分化了桂系势力,统合了内部,规避了法律上的障碍,最终... 国民党政权逃离大陆前夕,蒋介石即开始积极谋划"复职"。面对李宗仁仗恃宪法避居美国的阻挠,他既有决心"复职",亦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利用民意置李于受谴责的地位,分化了桂系势力,统合了内部,规避了法律上的障碍,最终在国民党内"民意"的支持下,成功"复职"。而李宗仁不敢面对蒋的挑战,应对失据,失尽人心,他虽在美国积极活动,试图以美制蒋,却未能获取美国的支持,最终在这场政争中落败。蒋介石在台湾复任"总统"事件,不仅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起死回生的一步,而且对当代台湾史与两岸关系也影响甚巨。通过对该事件的梳理、研究,既可以了解1950年初台湾政治的基本状况,也可以了解蒋介石在国民党内进行政治斗争时的基本立场、心路历程与政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复职” 李宗仁 美国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