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忍气吞声,负重致远”:从蒋介石日记看他对雅尔塔协议的态度 被引量:2
1
作者 郑会欣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9-139,共11页
雅尔塔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英、美、苏三国巨头背着主要当事国,重新划分战后世界格局的一个秘密协议,其条款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作为当时中国国家元首、盟军中国战区司令的蒋介石,虽然对于苏联提出的条件愤恨不已,对美国... 雅尔塔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英、美、苏三国巨头背着主要当事国,重新划分战后世界格局的一个秘密协议,其条款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作为当时中国国家元首、盟军中国战区司令的蒋介石,虽然对于苏联提出的条件愤恨不已,对美国和英国只顾自己不惜牺牲盟国利益的行径亦极为不满,但他既无实力拒绝,更需要得到这些大国的援助,而此刻他更关心的则是东北和新疆的主权以及苏联对中共的态度,既然苏联同意并尊重中国东北与新疆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同时也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的中央政府,权衡利弊,蒋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些条件。1945年年初蒋在日记中写下的"忍气吞声,负重致远",十分贴切地概括了他在面临对外政策抉择时的矛盾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宋子文 雅尔塔协议
下载PDF
二战期间蒋介石对待中苏谈判的态度——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张北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149,共18页
二战期间的中苏谈判深刻地影响了战后中国政局的走向和未来的发展之路。其中蒋介石的态度左右着中苏谈判的进程。在谈判开始前,蒋对美苏“疑惧交加”;在谈判的第一阶段,“忍痛牺牲”;在第二阶段,自认“收放刚柔”。因为条约描绘了一幅... 二战期间的中苏谈判深刻地影响了战后中国政局的走向和未来的发展之路。其中蒋介石的态度左右着中苏谈判的进程。在谈判开始前,蒋对美苏“疑惧交加”;在谈判的第一阶段,“忍痛牺牲”;在第二阶段,自认“收放刚柔”。因为条约描绘了一幅国民党“中央政府”统一中国的蓝图,蒋介石对条约总体上是满意的。蒋虽然也担心美国出卖中国利益、苏联霸占中国利益,但在苏联出兵东北迫在眉睫之势下,他更担心苏联在没有条约约束的情况下同中共合作。因此从战后对中共斗争的角度,为维护国民党一党私利,蒋听从了美国的劝告,“忍痛牺牲”,同苏联达成妥协,结果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中苏谈判 蒋介石日记
下载PDF
“史迪威事件”里的蒋介石——解读《蒋介石日记》 被引量:1
3
作者 庄大公 廖彦博 《档案史料与研究》 2000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史迪威事件”作为直接影响到抗战后期中美关系演变的重大事件,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有关的著述颇多。本文则拟从蒋介石的日记出发,参照其他相关史料,勾勒蒋介石本人对史迪威使华态度之嬗变过程,并探究其缘由。
关键词 “史迪威事件” 蒋介石日记 中美关系 抗日战争后期 中国 美国
下载PDF
从《蒋介石日记》看其对中央苏区的五次“围剿”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红民 《苏区研究》 2016年第6期10-19,共10页
1930年至1934年间,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对中共领导的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围剿"。本文根据《蒋介石日记》,概述蒋对五次军事行动的指挥与结局之间因果关系,蒋对于"剿共"有个逐渐加码的过程,投入兵力一次比一次多。蒋... 1930年至1934年间,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对中共领导的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围剿"。本文根据《蒋介石日记》,概述蒋对五次军事行动的指挥与结局之间因果关系,蒋对于"剿共"有个逐渐加码的过程,投入兵力一次比一次多。蒋介石的"剿共"军事行动也受内外环境及其政略战略的影响,有时甚至不得不中止"围剿"军事。文章对制约蒋"剿共"行动的四个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围剿 中央苏区 红军 蒋介石日记
下载PDF
蒋介石日记揭秘“九一八”事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天度 《共产党员(下半月)》 2007年第11期47-47,共1页
郭维城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等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致电南京蒋介石请示。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日记 九一八 郭维城 张学良将军 不抵抗主义 日本侵略 周天度 机要秘书 沈阳
下载PDF
《蒋介石日记》所见丁玲软禁之文化政治语境与相关人物
6
作者 王攸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开放不久的《蒋介石日记》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化、历史的重要史料。从《蒋介石日记》,可以看到1933年前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政治语境之变迁,蒋介石如何调整其组织、影响青年人的政治运作方式。读《蒋介石日记》,可以提出一些前人不易谈... 开放不久的《蒋介石日记》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化、历史的重要史料。从《蒋介石日记》,可以看到1933年前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政治语境之变迁,蒋介石如何调整其组织、影响青年人的政治运作方式。读《蒋介石日记》,可以提出一些前人不易谈论的话题,了解与丁玲软禁相关的人物,如徐恩曾、张道藩、张冲、蔡元培等,且可更直接了解蒋介石本人,包括他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倾向。本文通过对《蒋介石日记》及相关史料的解读,显示出丁玲软禁的语境,提供学界较少人见到的一些史料,对理解丁玲本人亦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丁玲 软禁 文化政治语境
下载PDF
从《蒋介石日记》看武汉会战
7
作者 宋伟志 《西部学刊》 2021年第21期84-86,共3页
《蒋介石日记》相对如实地记载了蒋介石本人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事件的看法、分析及反思,对于抗日战争史研究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史料。武汉会战中,蒋介石在其日记里记载了对武汉战略地位的认识,分析了武汉会战的军事部署,总结了武... 《蒋介石日记》相对如实地记载了蒋介石本人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事件的看法、分析及反思,对于抗日战争史研究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史料。武汉会战中,蒋介石在其日记里记载了对武汉战略地位的认识,分析了武汉会战的军事部署,总结了武汉会战的教训。蒋介石在武汉会战期间的认识和总结基本上是合理的、正确的,他的认识总结对武汉会战能够坚持四个月之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从日记中也能看出蒋介石犹豫的性格缺陷和对独立抗战信心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会战 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
下载PDF
蒋介石日记中的对日作战
8
作者 田波澜 《天津政协公报》 2012年第12期42-42,共1页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用蒋介石日记这一原始档案,为大家揭秘蒋介石与抗日战争。"中日必将一战"蒋介石究竟抗不抗日?郭岱君说,蒋介石从1928年济南惨案开始,每天日记右上角一定写上"耻"或"...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用蒋介石日记这一原始档案,为大家揭秘蒋介石与抗日战争。"中日必将一战"蒋介石究竟抗不抗日?郭岱君说,蒋介石从1928年济南惨案开始,每天日记右上角一定写上"耻"或"雪耻",终生未曾改变,并一直称日本为"匿倭"、"倭"。九一八事变后,9月20目他写道:"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抢占,心神不宁,如丧考妣。"9月28日他立下遗嘱,"今日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一不测,当见危授命,特书以为遗嘱。"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日作战 蒋介石日记 淞沪会战 宋子文 胡佛研究院 新生活运动 军阀割据 孔祥熙 美国斯坦福大学
下载PDF
信任的流失:从蒋介石日记看抗战后期的中美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建朗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62,共14页
蒋介石日记所展示的抗战后期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其严重性大大超过人们以往的认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欧亚战略优先选择等问题上的举措,引起蒋的严重不满。蒋对罗斯福支持中国的诚意、魄力及动机逐渐产生了怀疑,认为美国有称霸... 蒋介石日记所展示的抗战后期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其严重性大大超过人们以往的认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欧亚战略优先选择等问题上的举措,引起蒋的严重不满。蒋对罗斯福支持中国的诚意、魄力及动机逐渐产生了怀疑,认为美国有称霸远东的企图,担心日后中国将与其争夺亚洲领导权。开罗会议是战时一次极为重要的盟国首脑会议,但蒋对此次会议远不如以往所认为的那样积极,中国对会议的准备及会议中的会晤采取了低姿态。史迪威事件中,中国内政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孙科被蒋视为美国中意的目标。蒋介石认为,美国在军事上要以史迪威取而代之,在政治上则要以孙科取而代之。这种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蒋处理史迪威指挥权问题的态度。在史蒋冲突激化的过程中,蒋介石曾一度考虑辞职。在史迪威被召回后,中美之间虽没有大的冲突发生,但稍有风吹草动,不信任感便会冒出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战时中美关系 开罗会议 史蒋冲突 蒋介石辞职
原文传递
从蒋介石日记看抗战后期的中英美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建朗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7-115,共9页
本文以蒋介石日记的相关叙述为中心,试图比较抗战后期英美对华政策的差异及国民政府对英美外交政策的差异。这一时期,尽管中国与英美成为共同作战的盟国,但亲疏关系不同。中英关系在这一时期并未有多大改善,相反,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 本文以蒋介石日记的相关叙述为中心,试图比较抗战后期英美对华政策的差异及国民政府对英美外交政策的差异。这一时期,尽管中国与英美成为共同作战的盟国,但亲疏关系不同。中英关系在这一时期并未有多大改善,相反,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陆续凸显出来。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形象相对良好。中国期望借助美国,对英国有所制约。尽管中美在战后目标上有较大重叠,但英美关系毕竟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在中英冲突中对中国的支持相当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战时外交 中英关系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从七七事变前后蒋介石日记看他的抗日主张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天度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50,共15页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坚持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立场。从蒋介石这一时期日记看:蒋对日本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主张抵抗,反对妥协退让;蒋积极推进国共第二次合作,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迟滞...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坚持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立场。从蒋介石这一时期日记看:蒋对日本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主张抵抗,反对妥协退让;蒋积极推进国共第二次合作,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迟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为抗日战争从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七事变前后 蒋介石日记 抗日主张
原文传递
从蒋介石日记看中国共产党的优胜之处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太原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3,共6页
新世纪之初蒋介石日记公布以后,有不少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成果作了引用,甚至出现了一批以蒋介石日记为主要史料的论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研究。但是,有些成果的解读似乎过于主观,以致造成一些记载在传播过程中失真、失实。其实,蒋... 新世纪之初蒋介石日记公布以后,有不少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成果作了引用,甚至出现了一批以蒋介石日记为主要史料的论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研究。但是,有些成果的解读似乎过于主观,以致造成一些记载在传播过程中失真、失实。其实,蒋介石日记的出现并没有颠覆原有的基本历史书写,也未能改变对国共两党既存的基本认识。如果深入具体的历史语境,力争读出日记内容的真实之意、言外之意、不尽之意、未言之意,反而更能看出中国共产党的优胜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书写 世纪之初 言外之意 研究成果 历史语境 国共两党
原文传递
1938年国民党对日和战态度述评——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景平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26,共13页
1938年1月陶德曼调停失败至年底汪精卫出走近一年的时间里,军事上的失败和外交上的困境,对国民党高层人士造成很大压力,蒋介石等人在对日和战态度方面时有反复。在此期间,蒋介石作为战时体制中最高、最后的决策者,虽然对战局也有过消极... 1938年1月陶德曼调停失败至年底汪精卫出走近一年的时间里,军事上的失败和外交上的困境,对国民党高层人士造成很大压力,蒋介石等人在对日和战态度方面时有反复。在此期间,蒋介石作为战时体制中最高、最后的决策者,虽然对战局也有过消极的看法,对于外来的调停有过幻想,也不反对与日方进行虚与委蛇的接触,但最终守住了抵抗侵略、拒绝投降的底线,从而为国民党政权的主体部分留在抗日营垒,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8年 国民党 对日和战态度 蒋介石日记
原文传递
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日“雪耻”——以1928年“济案”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9,共11页
由于日本阻挠国民党北伐,蒋介石对日反感渐增。1928年5月发生的"济南事件"使蒋介石再受刺激,发誓对日复仇,遂开始在日记中记载"雪耻之道",其内容归纳起来,可分为"励己"、"励民"、"强军&qu... 由于日本阻挠国民党北伐,蒋介石对日反感渐增。1928年5月发生的"济南事件"使蒋介石再受刺激,发誓对日复仇,遂开始在日记中记载"雪耻之道",其内容归纳起来,可分为"励己"、"励民"、"强军"与"整党"等类。蒋介石长期在日记中书写"雪耻之道",是其个人感受日本侵略的心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悲壮"的抗日决心,但他在实际行动方面则又奉行"忍辱哲学",表现出明显的软弱与妥协,从而遭到时人与后人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 济南事件 抗日战争
下载PDF
从日记看蒋介石处理“武力剿共”与“军事抗日”关系的心路历程——以九·一八事变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洪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79,192,共5页
蒋介石在思想意识上是根本反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1927年4月,蒋率先武力"清党",实行残酷的武装镇压和血腥大屠杀,对共产党人决无半点手软。1931年夏,万宝山及中村事件发生,面对日军即将武装侵略东北的严重危机,蒋介石采取&qu... 蒋介石在思想意识上是根本反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1927年4月,蒋率先武力"清党",实行残酷的武装镇压和血腥大屠杀,对共产党人决无半点手软。1931年夏,万宝山及中村事件发生,面对日军即将武装侵略东北的严重危机,蒋介石采取"全力剿共不计其他"的误国政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坚持"先剿共,而后谋抗日"的方针,对日不抵抗、对内压制学生运动,以对日妥协争取全力剿共的时间和空间,结果导致东北迅速沦陷。一·二八事变后,蒋介石仍然坚持"剿共为先,而后抗日"的主张,但是其"剿共"和"抗日"两个方面开始发生某些微妙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九·一八事变 抗日与剿共 对日外交
下载PDF
试论蒋介石在日记中关于国民党弊端的忧思(1927—1937)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共10页
从蒋介石日记可看出蒋介石常存忧党之念,他所关注的国民党弊端包括组织分裂、党员腐化和人才缺乏等,在忧党方面蒋介石所言与所思基本一致。由于蒋介石以构筑个人权势为目标,所以他对国民党弊端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替自己的政治前途... 从蒋介石日记可看出蒋介石常存忧党之念,他所关注的国民党弊端包括组织分裂、党员腐化和人才缺乏等,在忧党方面蒋介石所言与所思基本一致。由于蒋介石以构筑个人权势为目标,所以他对国民党弊端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替自己的政治前途考虑。可以说,蒋介石忧党的背后,其实在忧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国民党弊端 个人集权
下载PDF
论《蒋介石日记秘事》的特点与传记价值
17
作者 王洪岳 《现代传记研究》 2014年第1期177-189,293-294,共14页
卞客生著《蒋介石日记秘事》将蒋介石日记的某些部分、著者搜集的引证材料、著者的述评及合理的虚构或想象等多方面结合,力图展示并揭开蒋介石日记文本背后的秘事。其特点是以史料为基础、日记与史料相互补充,以及让日记本身说话;其目... 卞客生著《蒋介石日记秘事》将蒋介石日记的某些部分、著者搜集的引证材料、著者的述评及合理的虚构或想象等多方面结合,力图展示并揭开蒋介石日记文本背后的秘事。其特点是以史料为基础、日记与史料相互补充,以及让日记本身说话;其目的是力图通过日记来还原作为政治人物和历史人物的真实的蒋介石。此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蒋介石日记不能全部在大陆公开发表的缺憾,因而也成为蒋介石传记写作的某种资料和观点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蒋介石 传记价值 互文 还原
原文传递
蒋介石日记中的全面抗战爆发——《蒋介石日记》解读之十五
18
作者 陈红民 潘建华 《世纪》 2017年第5期71-74,共4页
位处江西九江的庐山不仅景色优美,对蒋介石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庐山由于和南京同处于长江沿岸,交通便利,成为了国府要员度假疗养,尤其是避暑的首选之地。除了抗战时期被迫迁都西南外,蒋介石几乎每年都会到庐山,并于1... 位处江西九江的庐山不仅景色优美,对蒋介石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庐山由于和南京同处于长江沿岸,交通便利,成为了国府要员度假疗养,尤其是避暑的首选之地。除了抗战时期被迫迁都西南外,蒋介石几乎每年都会到庐山,并于1933年在山上建了"美庐"别墅。国民党的多次重要会议在庐山召开,还在这里举办了著名的"庐山军官训练团"。每到夏天,庐山上达官要人云集,大有成为国府"夏都"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长江沿岸 夏都 既定决心 何梅协定 宋哲元 华北日军 最后时刻 江西九江 一意
原文传递
蒋介石日记难掩人心向背
19
作者 张太原 《历史评论》 2021年第1期68-72,共5页
当蒋介石在日记中"怨天尤人"之时,毛泽东却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 当蒋介石在日记中"怨天尤人"之时,毛泽东却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政治力量的性质的反映,也决定着它的根本前途,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为人民服务》 人心向背 为人民服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 失民心 人民 历史征程
原文传递
从《蒋介石日记》解读1937年12月的南京形势
20
作者 家近亮子 王雪萍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4,共6页
"1937年12月12日,蒋介石为何在日军完全包围了南京的情况下,向南京卫戍部队的唐生智军发出了撤退命令?"这是笔者长年来的疑问。《蒋介石日记》是解开这一疑问必不可少的史料。笔者从《日记》中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 "1937年12月12日,蒋介石为何在日军完全包围了南京的情况下,向南京卫戍部队的唐生智军发出了撤退命令?"这是笔者长年来的疑问。《蒋介石日记》是解开这一疑问必不可少的史料。笔者从《日记》中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充满了不信任感和戒备心理,那时他还在持续探索"中日和平"的可能性。蒋介石在《日记》中首次提及南京被日军占领的惨状是在日中"和谈"中断后的1938年1月22日,在那之后,他开始认真考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 南京撤退命令 中日和谈 南京大屠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