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蒋孔阳实践美学的披荆之笔与思维效应
1
作者 罗曼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31-39,223,224,共11页
蒋孔阳的实践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对20世纪50年代美学探讨的反思,也有80年代美学的新拓展,同时立足于综合统一,以继承、批判、重构的视角进一步解析当代美学,既体现了变革思维逻辑的反思性美学,也形成了综合统一的体... 蒋孔阳的实践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对20世纪50年代美学探讨的反思,也有80年代美学的新拓展,同时立足于综合统一,以继承、批判、重构的视角进一步解析当代美学,既体现了变革思维逻辑的反思性美学,也形成了综合统一的体系性美学和富有生命活力的开放性美学,其对美学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视角和美学思考路径,在21世纪美学发展中投射出“蒋孔阳美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蒋孔阳 当代美学 思维 效应
下载PDF
追寻经典之光纪念百年诞辰——论蒋孔阳的德国古典美学研究
2
作者 刘涛 《美育学刊》 2023年第4期37-45,共9页
蒋孔阳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其《德国古典美学》是我国首部对西方美学断代史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是“西方美学断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蒋孔阳把德国古典美学视为开启西方美学史大门的一把“钥匙”,德国古典美学家的艺术观对蒋... 蒋孔阳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其《德国古典美学》是我国首部对西方美学断代史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是“西方美学断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蒋孔阳把德国古典美学视为开启西方美学史大门的一把“钥匙”,德国古典美学家的艺术观对蒋孔阳“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一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古典美学》的经典性和学术价值体现在该著在蒋孔阳学术研究和美学体系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历久弥新的学术魅力以及其中的关系论思想对形而上学思维的突破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德国古典美学》 文学艺术 审美关系 经典性
下载PDF
“当代美学的新拓展:蒋孔阳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3
作者 刘涛 《美育学刊》 2023年第6期I0002-I0002,共1页
2023年10月28日,“当代美学的新拓展:蒋孔阳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办。研讨会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学术月刊》编辑部、《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及蒋孔阳先生的家属代表等... 2023年10月28日,“当代美学的新拓展:蒋孔阳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办。研讨会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学术月刊》编辑部、《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及蒋孔阳先生的家属代表等围绕蒋先生的美学、文艺学思想,探讨了蒋孔阳先生对中国当代美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及其思想对于我国当代美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蒋孔阳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共同追忆与缅怀蒋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与争鸣》 百年诞辰 《学术月刊》 当代美学 蒋孔阳 复旦大学 蒋先生 杰出贡献
下载PDF
民族化与现代化:蒋孔阳中西比较美学研究——蒋孔阳《美学新论》导读
4
作者 江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3期4-9,共6页
蒋孔阳是新时期中西比较美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倡导者。他深谙“比较”对于实现美学研究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对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做了充分研究和深入了解之后,在其集大成之作《美学新论》中以专章形式,深刻阐明了比较的目... 蒋孔阳是新时期中西比较美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倡导者。他深谙“比较”对于实现美学研究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对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做了充分研究和深入了解之后,在其集大成之作《美学新论》中以专章形式,深刻阐明了比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论要求,以及中西艺术与中西美学的特点与差异等重要问题,确立了中西比较美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和目标,为中西比较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中西比较美学 美学新论 民族化 现代化
下载PDF
蒋孔阳的艺术论及其跨文化美学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元者 徐迎新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3,共6页
 本文立足于艺术人类学和当代人类学美学的学科视野,认为蒋孔阳的艺术论是其整个自由人生论美学的逻辑前提和潜在的思想基础,这在显性层面上出于他对美学学科化的应对策略和学理考虑,在隐性层面上源于他的艺术本真主义的思想。他对中...  本文立足于艺术人类学和当代人类学美学的学科视野,认为蒋孔阳的艺术论是其整个自由人生论美学的逻辑前提和潜在的思想基础,这在显性层面上出于他对美学学科化的应对策略和学理考虑,在隐性层面上源于他的艺术本真主义的思想。他对中西艺术和中西美学的共同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探寻,是其美学思想中的人文关怀、责任伦理和理性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有着不可低估的跨文化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真主 美学学科 人类学美学 人生论 艺术人类学 责任伦理 艺术论 探寻 美学意义
下载PDF
蒋孔阳审美关系说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6
6
作者 朱立元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7,共5页
 本文对蒋孔阳的审美关系说进行了现代解读,认为蒋孔阳把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把一切美学问题都放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加以考察的思想,是对当代各派美学中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的实在(体)化思维方式的超越和对现成...  本文对蒋孔阳的审美关系说进行了现代解读,认为蒋孔阳把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把一切美学问题都放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加以考察的思想,是对当代各派美学中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的实在(体)化思维方式的超越和对现成论思想的突破,其中包含了生成论思想的可贵因素,对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审美关系 美学问题 主客二分 形而上学 实在 中国美学 当代 现代 解读
下载PDF
蒋孔阳美学思想评述 被引量:4
7
作者 曾繁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31,共7页
蒋孔阳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基础上,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以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逻辑起点,所建立起来的融汇中西、贯串古今、囊括史论的“审美关系论美学”,在美的本质、美学规律、美感特征、审美范畴、中西艺术等一系列问题上完... 蒋孔阳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基础上,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以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逻辑起点,所建立起来的融汇中西、贯串古今、囊括史论的“审美关系论美学”,在美的本质、美学规律、美感特征、审美范畴、中西艺术等一系列问题上完成了卓越的理论建树,显示出开阔的理论视野和巨大的学术包容能力,对总结20世纪、面向21世纪的中国美学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美学 审美关系论美学 综合比较法
下载PDF
论审美关系及其生成性——纪念蒋孔阳先生九十诞辰 被引量:4
8
作者 朱立元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5-12,共8页
蒋孔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其审美关系理论包含了生成论思想的可贵因素,把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蒋孔阳的审美关系理论的逻辑思路包括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社... 蒋孔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其审美关系理论包含了生成论思想的可贵因素,把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蒋孔阳的审美关系理论的逻辑思路包括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间、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丰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并有其自身的特征。审美关系主要是情感体验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是人与世界之间一种精神性的自由关系。蒋孔阳的审美关系理论是一种通向未来的富有生命力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审美关系理论 现成论 生成论 马克思的存在论
下载PDF
美感论:突破认识论框架的成功尝试——蒋孔阳美学思想新探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立元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2-26,共5页
长期以来,当代中国美学基本上在认识论哲学框架下运行和发展,但是,蒋孔阳先生晚年的美感论把美感置于主客关系之中加以探讨,已经开始突破和超越认识论的哲学基础,主要表现为:(1)认为美感已不再是对美的客观认识和"反映",提出... 长期以来,当代中国美学基本上在认识论哲学框架下运行和发展,但是,蒋孔阳先生晚年的美感论把美感置于主客关系之中加以探讨,已经开始突破和超越认识论的哲学基础,主要表现为:(1)认为美感已不再是对美的客观认识和"反映",提出了美与美感相互创造、互为因果的"循环"说。(2)从发生学角度在理论上阐明了美感与美在实践中如何同时生成、同步发展的,清晰地表现出他通过审美关系而非认识关系把握美感的历史生成的基本思路。(3)蒋先生的"美感论",基本未涉及认识论问题,他把重点放在心理学研究上,认为美感是一种审美体验的复杂心理过程,而不是认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蒋孔阳 认识论
下载PDF
蒋孔阳人生论美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元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36,共7页
本刊即将付印之际 ,惊闻我国著名的美学家 ,我校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孔阳先生不幸病逝的噩耗 ,编辑部全体同仁深为悲痛。蒋孔阳先生生前曾经担任《复旦学报》编委会主任 ,为本刊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的不幸病逝 ,对本刊和祖... 本刊即将付印之际 ,惊闻我国著名的美学家 ,我校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孔阳先生不幸病逝的噩耗 ,编辑部全体同仁深为悲痛。蒋孔阳先生生前曾经担任《复旦学报》编委会主任 ,为本刊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的不幸病逝 ,对本刊和祖国的学术事业来说 ,都是莫大的损失。本期特发表此文以及他的绝笔之作《贯通古今 ,蔚为大观——谈〈中国修辞学通史〉》一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人生论美学 人的本质力量 美的创造 美学思想体系 思想述评 美学研究 审美关系 美的规律 人生过程
下载PDF
蒋孔阳晚年美学思想的新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玉能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8,共5页
 蒋孔阳美学思想在 20世纪 90年代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创造美学,推动实践美学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又实事求是,多角度、多层次、开放性地探讨美学问题,建构了最新形态的新实践—创造美学,这集中地表现...  蒋孔阳美学思想在 20世纪 90年代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创造美学,推动实践美学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又实事求是,多角度、多层次、开放性地探讨美学问题,建构了最新形态的新实践—创造美学,这集中地表现在他的《美学新论》一书中。蒋孔阳的新实践—创造美学主要在美学对象上突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在美的本质上强调美在恒新恒异的创造中,在美感上着重多层次的矛盾统一,在美的形态上揭示了美与丑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美学问题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美学 美学思想 美的本质 审美关系 新论 晚年 现实
下载PDF
美论:寻求对本质主义思路的突破——蒋孔阳美学思想新探之三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立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50,62,共6页
本文是作者研究蒋孔阳美学思想的系列论文中的一篇 ,重点探讨蒋孔阳先生的美论 ,认为其核心不是回答“美是什么”即现成、固有的美的本质问题 ,而是围绕着“美如何生成”这个问题展开 ,他用“多层累突创”说阐述“美在创造中”这一核心... 本文是作者研究蒋孔阳美学思想的系列论文中的一篇 ,重点探讨蒋孔阳先生的美论 ,认为其核心不是回答“美是什么”即现成、固有的美的本质问题 ,而是围绕着“美如何生成”这个问题展开 ,他用“多层累突创”说阐述“美在创造中”这一核心命题 ,集中体现了对传统本质主义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美学思想 美论 现成论 生成论 本质主义 突破
下载PDF
“创造美学”面向未来的开放体系──蒋孔阳先生美学思想特色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艳萍 聂运伟 《云梦学刊》 200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创造美学”是蒋孔阳先生建构的美学思想体系和美学学派.蒋孔阳美学体系所以卓然自成一家,就在于它的对于美与实践、美与创造、美与艺术和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独到的阐述和极具建树的概括,及其包容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特点.蒋孔... “创造美学”是蒋孔阳先生建构的美学思想体系和美学学派.蒋孔阳美学体系所以卓然自成一家,就在于它的对于美与实践、美与创造、美与艺术和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独到的阐述和极具建树的概括,及其包容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特点.蒋孔阳创造性地把“实践美学”推进、发展、延伸到“创造美学”,拓展、丰富了“创造”概念在美学中的内涵,是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历史进程、研究现状、未来发展的思考性总结,也是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创造美学 开放体系
下载PDF
蒋孔阳“美是多层累的突创”命题与中国当代美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7,共7页
蒋孔阳的《美学新论》提出了“美是多层累的突创”的命题。这一命题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和创新性意义,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生成论,反对美的预成论,把美放在实践中的审美关系中进行... 蒋孔阳的《美学新论》提出了“美是多层累的突创”的命题。这一命题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和创新性意义,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生成论,反对美的预成论,把美放在实践中的审美关系中进行动态考察,颠覆了美学的静止观点理论;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多层累论,反对美的单一构成论,解构了美学的一成不变论;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量变到质变的突创论,反对美的生物进化论,拆卸了美学的自然生命论。这个命题坚持、丰富、发展了美学的辩证唯物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的命题,在百花齐放的学术讨论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推进中国当代美学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美是多层累的突创 美的生成论 美的多层累论 美的突创论
下载PDF
蒋孔阳论美育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定华 《宜春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6-109,共4页
蒋孔阳认为,审美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一方面,美育使受教育者形成审美的能力,养成完整的人格,体现为外在的化育;另一方面,美育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和修养,是内在的自我教育。二者体现为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美育与艺术教育既有联系又有... 蒋孔阳认为,审美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一方面,美育使受教育者形成审美的能力,养成完整的人格,体现为外在的化育;另一方面,美育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和修养,是内在的自我教育。二者体现为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美育与艺术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精神教育 美育 艺术教育
下载PDF
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一——以蒋孔阳《书房题名未遂记》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春泉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19,共2页
“所谓‘修辞心理过程’,是指修辞者(即说话者)以不同的形式(认识、情感、意志)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说写的对象与内容)的过程”。简言之,修辞心理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即王易所谓“由想而移为辞”之“想”的过程,并由此... “所谓‘修辞心理过程’,是指修辞者(即说话者)以不同的形式(认识、情感、意志)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说写的对象与内容)的过程”。简言之,修辞心理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即王易所谓“由想而移为辞”之“想”的过程,并由此体现出修辞的过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房题名未遂记》 蒋孔阳 修辞心理过程 言语表达 修辞活动
下载PDF
蒋孔阳:新实践美学的奠基人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弓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蒋孔阳力图消解、突破西方形而上学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以全球化的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中国传统美学、西方美学,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qu... 蒋孔阳力图消解、突破西方形而上学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以全球化的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中国传统美学、西方美学,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美是自由的形象"等命题,对美的本质以及美的规律、美感、审美范畴等美学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的阐释,有力地推动了美学学科基础研究的现代进程,为新实践美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新实践美学
下载PDF
试论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时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5,共5页
紧紧抓住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理论视角,蒋孔阳对美、美感、艺术以及美的规律和审美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作了新的思考与回答,从而建构了一个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中心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体系。蒋孔阳的这一美学体... 紧紧抓住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理论视角,蒋孔阳对美、美感、艺术以及美的规律和审美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作了新的思考与回答,从而建构了一个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中心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体系。蒋孔阳的这一美学体系,不仅直接影响了"实践存在论美学"这一在新时期争论较大的美学派别的提出,而且他本人也被研究者标举为"新实践美学"的"奠基人"。可以说,无论从理论的维度还是从现实的维度,梳理和分析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实践论美学以及它在新时期的境遇,都是有所助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实践创造论 实践论美学 美的本质论 美感论 艺术论
下载PDF
蒋孔阳是实践美学的创新者——对章辉博士评论的反批评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玉能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12,共5页
蒋孔阳是实践美学的总结者,但是,蒋孔阳不是实践美学的终结者,而是实践美学的创新者。蒋孔阳提出的“从审美关系出发”研究美学的思路,不仅是整个世界美学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对西方美学的主客对立二分思维方式的超越;蒋孔阳吸收古今中... 蒋孔阳是实践美学的总结者,但是,蒋孔阳不是实践美学的终结者,而是实践美学的创新者。蒋孔阳提出的“从审美关系出发”研究美学的思路,不仅是整个世界美学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对西方美学的主客对立二分思维方式的超越;蒋孔阳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美学资源,正好显示了蒋孔阳美学思想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蒋孔阳关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在创造中”、“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人是世界的美”等命题也体现了蒋孔阳对于实践美学的创新发展,不仅在结论上,而且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上。蒋孔阳对实践美学的总结和创新是新实践美学的宝贵财富,新实践美学将沿着蒋孔阳先生的创新之路不断前进和发展,创新出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实践美学 总结者 创新者 新实践美学
下载PDF
理论旅行与效果历史: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书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从效果历史所显示的当代意义来看,作为文化文本的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具有三重视域融合效果。首先,《德国古典美学》传达出作为西方古典美学发展高峰的德国古典美学在毛泽东时代历史存活中的理解和表达,形成了《德国古典美学》的第... 从效果历史所显示的当代意义来看,作为文化文本的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具有三重视域融合效果。首先,《德国古典美学》传达出作为西方古典美学发展高峰的德国古典美学在毛泽东时代历史存活中的理解和表达,形成了《德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效果历史视域。同时它也传达出蒋孔阳修改、出版此书时改革开放初期视域对当时历史的理解,构成了效果历史的第二个视域。第三个视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德国古典美学》作为思想理论资源参与当代美学理论建构以彰显其与当代历史文化对话的可能。多维历史视域叠加共同构成了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文本的历史事实及其理解的历史,其效果历史呈现出复杂的当代意义及其贡献,也部分地呈现出西方文化的理论旅行在中国学者的接受和阐释中参与架构中国当代精神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德国古典美学》 效果历史 当代意义 理论旅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