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蒙古中南部地区地壳结构 被引量:18
1
作者 何静 吴庆举 +4 位作者 高孟潭 张瑞青 余大新 M.Ulziibat S.Demberel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86-2394,共9页
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在蒙古中南部区域布设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这为开展远东地区深部结构的精细探测提供了有利的数据基础.利用台阵记录的远震地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 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在蒙古中南部区域布设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这为开展远东地区深部结构的精细探测提供了有利的数据基础.利用台阵记录的远震地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的H——(-κ)叠加分析和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获得了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厚度介于39 km至45 km之间.整体上Moho面埋深从西北往东南方向逐渐变浅.在蒙古主线性构造两侧地壳厚度呈现区域性变化特征,东南部地区地壳厚度较薄,约为39 km,而西北部地区地壳较厚,达45 km,为此推测蒙古主构造线可能是地壳的一个陡变带.此外,研究地区地壳的平均波速比值(V_p/V_s)在1.70到1.79之间,均值为1.75,低于全球大陆的平均值1.78,这可能暗示着该区其地壳是缺少铁镁质的.研究还发现测线的西北与东南地区其地壳波速比值较高,推测是古生代铁镁质地壳的残留或是新生代岩浆底侵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蒙古中南部地区 H-κ叠加 CCP叠加 地壳厚度 波速比
下载PDF
蒙古中南部地区噪声层析成像 被引量:11
2
作者 潘佳铁 吴庆举 +4 位作者 李永华 余大新 高孟潭 M.Ulziibat S.Demberel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09-3022,共14页
依托中蒙国际合作项目"远东地区地磁场、重力场及深部构造观测与模型研究",我们首次获取了蒙古中南部地区密集的地震台阵观测资料.本研究收集了69套宽频带台站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间的垂直向连续记录,利用噪声互相关方法计算了台站... 依托中蒙国际合作项目"远东地区地磁场、重力场及深部构造观测与模型研究",我们首次获取了蒙古中南部地区密集的地震台阵观测资料.本研究收集了69套宽频带台站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间的垂直向连续记录,利用噪声互相关方法计算了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并采用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频时分析方法,提取了1478条周期6~30s的瑞雷波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利用Ditmar&Yanovskaya方法,我们构建了研究区6~30s瑞雷波的高分辨率(0.5°×0.5°)相速度分布图.结果表明,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存在横向非均匀性,但并不显著(相对变化~±2%).短周期(如6s)的相速度分布与地表地质构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具体来说,北部山盆显示为高速,南部盆地、戈壁滩均显示为低速;随着周期的增大(如15s,20s),地形的控制作用相对减弱.较长周期(30s)的相速度分布图上,南部的高速区进一步扩大,与南部地壳厚度较薄有关.蒙古主构造线南北两侧相速度分布有明显差异,暗示它不仅是地表地形和构造的分界线,而且还是地壳结构的分界线.从6~30s中戈壁一直显示为低速,可能与该区新生代火山活动有关;研究区北部杭爱山—肯特盆地一直显示为相对的高速,与该区具有较老、稳定的地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中南部地区 噪声成像 RAYLEIGH波 相速度 高分辨率
下载PDF
蒙古中南部地区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强正阳 吴庆举 +4 位作者 李永华 何静 高孟潭 M.Ulziibat S.Demberel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16-1628,共13页
利用蒙古中南部地区布设的69套宽频带数字地震仪2011年8月—2013年7月记录的远震事件,使用时间域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并挑选高质量Pms震相,通过改进的剪切波分裂方法对研究区地壳各向异性参数进行了研究,最终获取了1473对各向异性参... 利用蒙古中南部地区布设的69套宽频带数字地震仪2011年8月—2013年7月记录的远震事件,使用时间域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并挑选高质量Pms震相,通过改进的剪切波分裂方法对研究区地壳各向异性参数进行了研究,最终获取了1473对各向异性参数.经过统计分析,有48个台站可以归纳出两个方向的各向异性,11台站得到单个方向的各向异性,而剩余10个台站各向异性方向比较发散.结果显示,各向异性在蒙古中南部地壳中呈不均匀分布,有54个台站得到了NE-SW向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平均值为N58°E±16°,与最大水平主应力σHmax方向和区域内主要断层走向一致,说明这部分地壳各向异性的主要成因存在于上地壳,可能与流体填充的微裂隙有关.而NW-SE向各向异性在53个台站被观测到,各向异性方向变化范围平均N132°E±16°,与研究区大部分SKS分裂快波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下地壳成岩矿物晶体定向排列是各向异性的主要成因.研究区地壳各向异性的分层特征总体上支持岩石圈受到NE-SW向挤压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s转换波 剪切波分裂 地壳各向异性 蒙古中南部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的龋病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全超 曹建恩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2-378,共7页
本文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5个考古地点出土人骨的龋病患病情况做了研究,在与其他国内材料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类型与龋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龋病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人群中患病率最高,在农牧兼营的人群中龋病率其次... 本文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5个考古地点出土人骨的龋病患病情况做了研究,在与其他国内材料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类型与龋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龋病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人群中患病率最高,在农牧兼营的人群中龋病率其次,在以畜牧业为生的游牧人群中患病率最低。龋病是反映内蒙古地区该时段古代居民经济模式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中南部地区 青铜—早期铁器时代 龋病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战国秦汉时期陶窑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婉琪 索秀芬 《草原文物》 2015年第1期93-100,共8页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范围西起贺兰山,东至大马群山,北始阴山,南至明长城。行政区划包括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南部、包头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地理单元包括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土默特平原、蛮汗山区...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范围西起贺兰山,东至大马群山,北始阴山,南至明长城。行政区划包括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南部、包头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地理单元包括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土默特平原、蛮汗山区、丰镇丘陵、和林格尔丘陵、清水河丘陵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中南部地区 战国秦汉时期 陶窑
下载PDF
两汉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人口构成研究
6
作者 王沛 孙危 《博物馆研究》 2015年第4期64-73,共10页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汉代主要为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定襄和雁门诸郡,现今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汉代墓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该地区汉墓葬俗、随葬品和人骨资料的梳理,发现居住在此地的人口主要为汉人、匈奴人,还有可能有少量...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汉代主要为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定襄和雁门诸郡,现今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汉代墓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该地区汉墓葬俗、随葬品和人骨资料的梳理,发现居住在此地的人口主要为汉人、匈奴人,还有可能有少量羌人和鲜卑人;而汉人又可以析分为地方官吏和贵族地主阶级、军事首领及各时期迁入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移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中南部地区 汉墓 人口构成 葬俗
下载PDF
先秦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居民的迁徙与融合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全超 朱泓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1,共5页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处于整个"中国北方长城地带"的中段。东周时期,由于环境、人群、生业模式等多种因素,加之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条件,各个古代人群在该区发生大规模碰撞,并由此而引发了人群南北方向的大范围迁徙,...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处于整个"中国北方长城地带"的中段。东周时期,由于环境、人群、生业模式等多种因素,加之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条件,各个古代人群在该区发生大规模碰撞,并由此而引发了人群南北方向的大范围迁徙,其结果是加强了东周时期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交汇和人群间的融合,促进了"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蒙古中南部地区 人群迁徙 人群融合
原文传递
园子沟遗址陶器分期研究
8
作者 车亚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3期19-23,35,共6页
园子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岱海镇园子沟村北的山坡台地上,遗址南临岱海,北依阴山支脉蛮汉山,自南向北可分为三个台地,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现存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图1)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6-1989年对该遗址进行了... 园子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岱海镇园子沟村北的山坡台地上,遗址南临岱海,北依阴山支脉蛮汉山,自南向北可分为三个台地,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现存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图1)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6-1989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清理和发掘,获得了重要的田野考古资料,并于2000年出版了正式的发掘报告川(以下简称《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考古 新石器时代晚期 发掘报告 陶器分期 凉城县 蒙古中南部地区 岱海
下载PDF
试析北方地区石城分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9
作者 韩冬 《东方收藏》 2020年第5期84-87,共4页
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1700年这一时期,在中国北方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以及晋陕高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多个以石城址为特色的考古学文化。本文通过分析该区域石城的布局特点及聚落结构,认为石城的建设不单纯是聚落间的一种防御行为,其本质上... 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1700年这一时期,在中国北方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以及晋陕高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多个以石城址为特色的考古学文化。本文通过分析该区域石城的布局特点及聚落结构,认为石城的建设不单纯是聚落间的一种防御行为,其本质上是处在农牧生业线边缘区域人群生产生活资源紧张,聚落间冲突剧烈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聚落结构 石城址 生业 高原地区 布局特点 北方地区 蒙古中南部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